和谐社会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的新发展
2014-02-06
(中原工学院,郑州 450007)
被封建专制思想钳制和奴役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人,在思想上已经压抑了很久,一旦思想上的枷锁被摘除,人们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陷入“怀疑论”的泥潭,即怀疑一切,批判一切,幻想摆脱自己思想和思维上的局限性,拒绝接受来自客观世界的科学理论和真理。然而人的思维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所以科学理论不可能在人的大脑中自觉产生。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为了能够正确地指导实践活动,需要把科学理论和真理从外部进行“灌输”。谈起“灌输”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把它与强制、填鸭式等词语联系在一起,但是“灌输”是否为人们理解的强制性、教条式地对人的思想进行教化或规训,在思想观念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主体意识愈加增强的今天,人们对科学理论进行有效灌输对于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必须进行‘灌输’的原理,仍然是社会主义时期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任务,也同样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理论基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顺利发展的保证,也是关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生死存亡的大事。”[1]同时,“应该承认,形势的发展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思想理论教育的对象、环境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灌输论’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增添新的时代内涵”[2]。因此,本研究认为在和谐社会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坚持理论灌输。
1 灌输内涵
国内对于“灌输”的关注始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他曾说过“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入”[3]。但是对于“灌输”,很难对其进行准确定义。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灌输本意是把水引到需要水分的地方,后指输送思想方法或方针政策,进行宣传教育的重要原则。我国教育界对于“灌输”有多种理解,一种认为“灌输”是与“启发”相对立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充分的信息交流,只是信息的单向传递,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发挥。另一种理解是“灌输”是传播和传递,把外在的社会意识输送到个体中,并使之内化,其实质是文化传递的过程。孙喜亭认为“灌输就是对人晓之以理,就是传播与传授”[4]。还有一种理解认为“灌输”是偏重道德认知领域的教学,把道德准则作为外在的客观知识,对学生进行直接传授,让学生借助背诵、考试等方式进行学习。在国外,也有学者对“灌输”进行过研究。美国学者罗伯特.霍尔等曾对“灌输”做过精致的学理上的分析,他们认为很难给“灌输”下一个精确的定义,但是人们可以通过把握灌输的要素来理解它。构成灌输必须具备两大要素:一是教育内容的正当性问题,二是教育的目的和意图[5]。就思想政治教育这门专业学科而言,“灌输”则指“国家或教育者利用各种媒介、手段与途径向社会成员或受教育者传播或输送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等,以促使社会个体达到一定阶级或集团所期望的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6]。
2 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
“灌输”形成系统理论自列宁开始,他从三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灌输理论:①单纯的工人运动不能自发地产生科学社会主义意识,其实不仅工人阶级的思想具有自发性倾向,整个人类的思想发展都具有自发性,即为什么要灌输;②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群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的政治意识首先是灌输的内容,即灌输什么;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必须从外部灌输,即怎样灌输。可见,列宁的灌输理论解决了3个基本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此后所形成的一系列相关理论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
从灌输理论形成的背景来看,灌输理论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曾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正因为它形成的特殊性,所以也备受争议。观察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可以发现它仍然带有很强的时代印记。从灌输的内容和灌输的方式来讲,灌输内容仍然带有很强的政治性,灌输的方式仍然以单向灌输为主,虽然在灌输方式上力求创新,但始终没有突破传统灌输方式的束缚。
3 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的必要性
3.1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决定必须坚持灌输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者一定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7]。因此,属于特定统治阶级观念意识、道德规范和政治诉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以及道德规范才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某一阶级在取得国家政权成为统治阶级之后,为维护自己的统治,他们会采取各种方式试图使被统治阶级服从自己的统治,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对思想的教育。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方式或途径把本阶级的阶级利益转化为全社会的利益,把本阶级的思想品德、道德规范等一系列的理论转化为被整个社会所遵守和奉行的理论,通过思想上的教育论证自己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所以实施意识形态的灌输是必然的。只要国家存在,阶级就不会自动消亡,思想政治教育就一直会存在,其阶级性也会更加明显。被统治阶级不会心甘情愿地被统治,不会主动接受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社会政治意识。因此统治阶级需通过灌输以使本阶级的意识为全社会认可。
3.2 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要求不断强化灌输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剧,我们面临着更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从国内讲,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收入不断增加,在经济需求获得满足的同时,人们要求获得政治利益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民主成为人们的迫切要求。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民主发展还不太健全,在国家建设的过程中还带有一定的人治色彩。所以有人就开始攻击我国的民主制度,大肆宣传西方民主制度,把西方国家当作民主圣地,对其顶礼膜拜,质疑我党的执政合法地位,对马克思主义深恶痛绝。甚至有专家出书对西方的“金钱民主”大肆褒奖,如近年来学术界掀起的对“宪政”的激烈讨论。历史是不容假设的,否则就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西方的民主制度已被历史证明在我国行不通,不能因为我国目前的民主发展不完善就完全否定它,否则会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走上前苏联的老路。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应该强调灌输,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扩大科学理论的思想阵地,坚定广大人民群众的共产主义信仰。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被连接为一个整体,然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从苏联解体到现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没有发生过大的对抗,但小的冲突一直不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的各种思想如洪水猛兽般涌入我国,给我国思想界造成巨大的冲击。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在进行文化和价值观的输出,这是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有人说自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方谈话”之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就已经淡化。但是,淡化并不意味着没有。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和资本主义思想体系的对立一直存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到,我们不能走过去的老路,但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资本主义道路同样被历史证明在我国是行不通的,我们可以借鉴它的好作法和经验,但是不能让它把我们当作温水锅里的青蛙,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决抵制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为此,我们必须要强化灌输,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3.3 以史为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求必须灌输
苏联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曾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之一,为什么在一夜之间社会主义的红旗就从克里姆林宫降了下来,究其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的思想上的混乱。戈尔巴乔夫主张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要搞多党制,放弃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最终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作为苏联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本人曾认为“谈什么共产主义,这不过是说给老百姓听听的”[8]。由此可见,对于科学理论和真理的灌输关系到国家的稳定问题。然而,目前很多人以思想的多元化为借口攻击马克思主义,大肆攻击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提出质疑,认为马克思主义也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它已经过时了,它不能解决现阶段的问题。我们承认目前我们所处的历史阶段的确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不是教条,它教给人们的是一种方法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所以,如果我们要直接拿马克思主义来生硬地应对现阶段出现的问题,而不知变通,必然会失败,必然会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质疑,以至于会出现“灌输被动论”、“灌输过时论”、“灌输无用论”、“灌输教条论”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因此,在思想多元化背景下,我们应该加强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灌输。如果放弃对社会主义科学理论和真理的灌输,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就会占据人们的思想领地,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严重威胁。
4 新形势下如何进行科学的灌输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经群众所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9]。因此,理论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但是人不能自发地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科学理论,我们必须对科学理论进行灌输,而且要进行有效的灌输。
4.1 始终坚持灌输的合理性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社会主义的专利,它只是一个称谓。其实,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执政党或统治阶级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只不过称谓不同罢了。爱国主义教育是世界各国进行灌输教育的主旋律。例如,美国正是通过对国民进行爱国主义的灌输教育才形成了所谓的“美利坚意识”,新加坡则通过“共同价值观”的大讨论把新加坡国内的外来移民凝聚起来,形成了“新加坡人”。德国更加注重对政治的灌输,并且灌输的方式和内容更是多样,有二战前的“法西斯主义”为主转变为战后“民主主义”为主。而法国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提出要在全体国民尤其是在学生和军人中灌输共和精神,这种灌输教育被冠以“公民道德教育”的名称而被许多国家效仿。由此可见,灌输这种方式是世界各国在对自己的国民进行教育时普遍采取的方式,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独有,更不是中国所特有的。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灌输的合理性,抵制对灌输的排斥和抵触,这是灌输有效进行的前提。
4.2 完善灌输体系
从哲学形态上而言,“灌输”是一种方法论。它是由所有具体的灌输方式构成的一个系统,至于何时运用何种方式灌输则视具体情况而定[6]。因此,对于灌输的具体运用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一些人之所以反对“灌输”,是因为把具体的灌输方式同抽象的灌输理论混为一谈。为此我们必须要在灌输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完善灌输体系,从灌输的内容、灌输的方式以及不同灌输的实施者和接受者三个方面入手,找出适合我国现阶段不同阶层、性别以及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灌输方式。
(1)从灌输的内容讲,要不断加强理论创新、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灌输的内容要有新意,与时代紧密结合,富有时代气息,真正蕴含育人的道理。同时,所灌输的理论必须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尽量使理论贴近现实生活,真正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
(2)从灌输的实施者和接受者来看,灌输的实施者在具体灌输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灌输的成败。首先,实施者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修养,扎实的理论素质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其次,灌输的实施者必须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即坚信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只有说服自己才能说服别人,反对在灌输的过程中抱着“信不信由你”的态度。此外,灌输的实施者要具备一定的灌输技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政治性、说教性和枯燥性,很容易引起接受者的抵触情绪,为此,实施者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枯燥的理论转变为生动有趣的内容,提高灌输对象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是一项要求极高的活动,需要实施者在灌输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最后,灌输的接受者也要提升自己的理论学习能力,加深对理论的消化程度,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吸收。
(3)从灌输的方式来讲,灌输要实现四个转变:①由单向灌输向交流灌输转变,这种灌输是建立在灌输双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简单说就是要研究人。实施者要研究接受者,接受者也要研究实施者,只有在双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彼此之间的交流灌输;②由显性灌输向隐性灌输转变,把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分解,将其细化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突出灌输的学术性和中立性,最大限度地弱化灌输的政治性;③由单项灌输向综合灌输转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把资本主义思想都一棒子打死,相反,我们应鼓励思想的多元化。通过与各种思想比较,挖掘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优势;④由经验灌输向科学灌输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同样要运用科学的方法。不能否认经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的过程中的重要性,但不能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潭,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进行非人性化的灌输。要深入研究人的思维发展的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进行人性化的灌输。
5 结 语
灌输是一种方法论,它是由若干具体的灌输方法组成的,所以,灌输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之所以出现较多问题,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把方法论等同于具体的方法,在经验主义的影响下对传统的灌输方式生搬硬套,不懂得在实践中发展。这样造成的严重后果是,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微乎其微。为此要不断加强对灌输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强化对科学理论和真理的灌输,用好灌输这把宝剑。
参考文献:
[1] 汪才明.道德灌输的理性诠释[J].唐都学刊, 2003, 19(4): 143-146.
[2] 孙来斌.“灌输论”是指导思想理论教育的科学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4(3):28-35.
[3] 列宁. 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孙喜亭.德育要拒斥任何意义上的灌输和传递吗[J].中国教育学刊, 2000(5): 8-10.
[5] 李伟言.德育灌输的实践价值取向辨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6(4): 40-41.
[6] 董杰.灌输与接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2(6):161-165.
[7]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8] 靳辉明,李崇富.马克思主义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