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的体系构建─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为例

2014-02-06马兆平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4年5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素质教育素质

马兆平,米 梅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西安 710018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一种面向全体、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1]。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及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培养应用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独立学院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因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建院以来一直在探索与实践的课题。

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思想道德素质是关键,文化素质是基础,专业素质是核心,身体心理素质是保障。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提升体系围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个维度构建而成。充分发挥隐性课堂的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在高品位、多色彩的学术活动和文化艺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学习生活环境的美化,体现大学理念和人文精神,怡情养性,陶冶情操。该体系整合了第一课堂、隐性课堂的作用,最终实现拓展学生做人、做事和学习的能力。

1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1.1以政治理论课教育为主渠道

依据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方案》要求,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原则,对原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形成了全新的思想政治课体系。围绕素质教育目标,明确“两课”教学以人为本,在教学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在教学方法上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启发式教育,把学、思、知、行结合起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良性学习环境中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生动活泼地发展。通过“两课”教育的深入,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理想道德、文明习惯养成、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和民主法制等教育。

一方面以文明行为规范教育为突破口,切实抓好日常的生活、纪律、卫生、礼仪等常规训练;另一方面,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让学生有爱心、爱国心、责任心、自信心、上进心等良好的心态,养成爱国报国、谦恭礼让、戒奢尚俭、勇敢坚毅、尊师孝顺、见利思义、以公为先、尚志笃行、仁爱友善等道德素养。

1.2 思想政治教育系列化、经常化

1.2.1 突出年级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列化

学院围绕各年级素质教育的重点,从养成教育,适应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和成才教育四个阶段,联系实际,突出“三观”教育,分年级、分层次,科学、规范地开展素质教育。一年级重点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和军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二年级重点开展“我的大学,我做主”主题教育活动,渗透“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教育宗旨,引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三年级重点开展“把握职业生涯规划,勾画美好未来”、“昨天,今天,明天”等专题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进行专业技能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突出创业技能培养。四年级重点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就业心理疏导和就业培训。

1.2.2 定期开展主题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经常化 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围绕“理性爱国”、“勇担责任”、“诚信做人”、“感恩与行”等主题,各班积极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校内通过主题班会、辩论赛、交流会、报告会、问卷调查、制作海报、观看影片;校外通过送关爱、送温暖、体验生活等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活动形式突破了常规的说教方式,寓教于行。

2 挖掘隐性课堂育人功能,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

2.1 以社团和校园文化为切入点

学院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社会实践中探索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始终以校园为主阵地,以社团建设为突破口,带动第二课堂,不断丰富校园文化,让学生在校园及活动、娱乐、生活中,不断完善综合素质。

2.1.1 大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第二课堂跟进 学院关注学生的需求,鼓励、引导社团建设,将社团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倡导学生自发成立对自身发展有益的民间组织,从学习、文艺和体育等多方面,广泛利用课外教育资源,深入开展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

①“三自”理念深入人心,学生自治组织活跃于第二课堂。以优秀学生为主体,成立了学风宣讲团、学生宿舍助管团两支学生自治队伍。学风宣讲团通过班级宣讲、宿舍走访、个别答疑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宣讲活动,有针对性地解答各年级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专业方向等方面存在的疑问和困惑,推动班风和学风建设。学生宿舍助管团由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把学生宿舍作为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的一个重要阵地,通过深入宿舍,制作文明标语,板报宣传,开展按时作息、远离网络游戏、创建学习型宿舍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规范行为,解决学生在思想、生活、学习上存在的问题[2]。

本着“先律己、后律人”的原则,关心和维护学生的利益,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在学生中组建自律组织,如学生会伙委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宿舍心理志愿者。通过学生自身的力量,达到教育和管理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

②以社团建设为突破口,加大第二课堂建设力度。目前,学院有文学社、疯狂英语俱乐部、书画学会、城市在线网络俱乐部、商学社、风华影艺社、青鸟话剧社以及棋类、球类俱乐部等50个学生社团。

在社团建设方面,强化制度建设、规范社团发展,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社团理念,使成员在为同一目标团结、奋斗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归属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

社团开展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品味健康、格调高雅的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积极获取文学、艺术、历史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不断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培养、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宽松、和谐的内部环境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心理素质。在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学生主动探索未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1.2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重视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规范、激励和熏陶作用,着力挖掘校园文化的亲和力、渗透力和感染力,寓教于乐,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①以科技活动为龙头,带动校园文化建设。以科技活动为龙头,建立科学竞赛保障体系,成立科技活动兴趣小组,明确指导教师,结合专业知识与兴趣爱好,组织学生参与全国、省、市举办的科技类比赛。以“星火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昆山杯暨全国大学生就业群英会、“未来伙伴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外研社”杯西北高校英文辩论联盟赛、全国高等院校原创动漫作品选拔赛、西安市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比赛为依托,以科学精神为指导,不断激发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②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全面落实人文素质教育。经过多年实践,推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建立相关制度进行规范。每年固定开展新年音乐会、迎新文艺汇演、红歌合唱节、社团文化节、艺术节、生活园区文化节等文化文娱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文化活动中,掌握历史、文学、政治、法律、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多角度、多形式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提高人文素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做人的能力。

2.2 以社会实践为支撑

学院以学生为本,坚持德育为先,在不断强化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深入企业,应用专业知识,实践专业技能,提高业务素质,开展社会接触活动,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

2.2.1 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贯穿于学生教育全过程 社会实践是大学课堂教育的有益延伸和补充,学院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原则,由教学服务中心、各系、院团委等多部门在七个假期中安排和组织每位在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到“有动员、有任务、有考核、有效果”。学院大型学生活动,例如开学典礼、毕业生典礼、党课,均由学生担任主持。设立院长接待日,搭建院长与学生沟通的桥梁,邀请学生了解学院发展进程,参与学院建设。在实践中,学生为主导,应用专业知识、发挥个人特长,由浅入深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2.2 社会实践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全面催化素质提升 学院通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顶岗劳动、企业实践、社会调查等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让学生在艰苦的条件下近距离地感受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体验基层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感恩意识;增强学生的承受能力,养成面对挫折不气馁,勇敢走出困境的挑战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转化和拓展,从而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热情,进一步强化专业素质培养。

2.3 以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景观的文化品位为载体

加强校园文化“硬件”建设,美化、绿化、亮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宣传栏,文化墙的宣传作用,在教学楼、宿舍楼内悬挂历史人物画像、中外著名科学家的肖像以及校训校风标语牌,加强生活园区文化建设,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提升校园文化“软件”配置,建立健全校园精神文明创建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措施,形成和谐、团结、奋进、昂扬的校风和严谨、认真、求实、创新的学风。

学院素质教育体系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和谐校园建设需要、学生成才的需要“三个需要”为出发点,整合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抓住教育重点,拓宽教育途径,具有较强操作性,做到了“三个坚持”,即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继承与创新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了“两个结合”,即与服务学生相结合、与引导学生相结合。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多角度、深层次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3 实施学分制管理,确保素质教育体系的有效实施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把素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并对素质教育内容提出任务要求、明确时间安排、学分比重以及负责单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该项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可以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多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探索素质教育实施办法,最终构建《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提升体系》,并依据该体系,形成《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课外10学分》,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加强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4 素质教育体系的实施效果

4.1 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从学生的角度而言,素质教育不再遥不可及,终于走下了理论的神坛,能看得见、摸得着。在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班级主题活动时,在各类校内外文体活动互动中,学生就能与素质教育亲密接触了。学生从思想上,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充分认可并接纳“二维”素质教育体系。

4.2 社会实践、文体活动从“要我参加”转变为“我要参加”

随着“二维”素质教育体系的逐渐推进,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过去学院组织社会实践、文体活动,报名者寥寥无几,为了达到工作需要,有时向学生党支部摊派任务。而现在学院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已远不能满足学生素质提升的要求,他们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利用寒暑假组团开展各类专题的社会实践、文体活动,从“要我参加”转变为“我要参加”。学院2011-2013年连续3年荣获陕西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每年有3-4支社会实践团队荣获优秀团队。

4.3 学科竞赛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本院校学生学习基础差,自信心不足,面对与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许多学生存在畏惧心理,过去学科竞赛仅仅止步于宣传、动员的层面。现在学院将学科竞赛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项目,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指定指导教师,从零基础开始,手把手、心贴心的指导,让学生树立自信。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大赛,“TI杯”大学生测量控制技术与仪器创新设计大赛、微软“校园之星”等竞赛活动中,成绩突出。

4.4 学术讲座遍地开花,多角度培养学生素质

学院依托二级管理体系的优势,发挥各系专业特长,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主旨,搭建了“人文大视野”、“名师大讲堂”、“经济论坛”、“逐梦励志大讲堂”、“博雅大讲堂”5个与德、智、体、美紧密相关的学术报告平台,集专业学习、文化修养、美学欣赏于一体,每年开展报告60多场次,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聆听专家、学者、道德模范、优秀大学生代表的讲座、报告,汲取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1]廉海明.简论大学生素质拓展对高校素质教育的作用[J].科学大众,2010,(11):158

[2]马兆平,米梅,刘静.以人为本探索与构建培养大学生“三自”能力的教育管理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20-21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素质教育素质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