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KAQ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4-02-06颖,赵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4年5期
关键词:医德信息工程医学

张 颖,赵 强

徐州医学院医学信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医学信息是一门交叉学科,是现代信息科学、管理学和医学相互融合的结果,也是现代医学信息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所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等方面还与医学信息市场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这主要是由于专业定位不准、培养目标不明、专任教师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且缺少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比例偏低,以及学生应用能力较弱等原因所致[1]。因而,如何培养既懂医学知识,又懂医院信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是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文章提出医学信息工程专业KAQ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信息人才提供借鉴。

1 KAQ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KAQ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质(quality)三个要素协调统一的模式,是学校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2]。知识“主要包括学科知识、专业知识和人文综合知识,等,是能力和素质的基石;能力是知识积淀后经过培养和锻炼而形成的,主要包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等”[3];素质主要包括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等,是知识和能力综合发展的结果,对提高知识和增强能力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知识、能力和素质是有机统一的整体。KAQ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就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渊博、能力较强、素质较高、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4]。

2 KAQ人才培养的原则

2.1 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有机统一

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三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不能完全割裂。在高校医学信息工程课内外教育中,三个要素各有侧重,其中素质是前提,而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对素质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反作用。

2.2 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

我国高等教育在“专才教育”理念的引导下,重自然科学教育,轻人文社科教育,造成了知识和能力与素质的脱节。现代社会要求培养既有科学素养又有人文精神,知识丰富、能力强、素质高、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而,在高校医学信息工程教育中,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统一的,应贯穿整个大学教育。

2.3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我国高等教育重视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忽视了社会实践的作用,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社会实践能深化和巩固理论知识,检验基本技能,有助于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还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操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因而,高校医学信息工程教育应重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的结合。

3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KAQ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KAQ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依据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专业改革为抓手,以课程体系改革为主线,以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改革为重点,加强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建设,从而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信息人才。具体而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和优化课程体系,以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丰富人文课程,提高学生素质;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本科阶段的医学信息工程教育,既非研究型教育,也非职业性教育,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应用型教育。学生既要熟知理论知识,也要增强应用能力;既要有医学知识和管理学知识,又要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因此,医学信息工程KAQ人才培养模式应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并贯彻于教学的始终。

3.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能够承担医疗部门信息化设计、建设和管理,从事医学信息工程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辩证统一,蕴含于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

3.2 优化专业师资结构,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职称和学科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障。要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引进高水平学术骨干;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选派教师以短期培训、国内外访学、攻读学位等形式进修,提高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和业务水平;采取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观摩教学、“导师制”等措施,使新进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师科研工作应有任务、有指标,把科研工作纳入年终综合考核体系,并制订相应的科研奖励制度,鼓励教师多出成果,出优秀成果。聘请校外知名专家做兼职教授,邀请国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活跃学术气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3.3 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夯实专业知识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可包括医学信息处理、医学信息系统设计、医学信息分析与预测和医学信息检索等四个方向[5]。专业课程设置要涵盖专业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要突出医学信息的特色,既要注意形成知识体系,又要保证学生知识结构的科学性[1]。在一、二学年主要设置专业基础课,三、四学年可按方向设置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基础课包括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预防病学和流行病学等医学基础课程和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编译基础等计算机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可开始医学信息系统、软件工程、医院管理学、医学影像信息学和电子病历等医学信息工程课程;选修课可依方向设置,如病案信息学、医学资源与组织、医学信息分析等课程。选修课程的设置要注意专业知识的延伸与拓展,以利学生继续深造或职业规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投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任务型教学、情境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或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夯实专业基础知识。

3.4 丰富实践教学,重视能力培养

为健全学生的能力结构,强化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在设置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应在每个学年设置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实现学生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可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基础、综合与设计相结合、实习与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1],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教学要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连续不断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基础课相对应,可以设置临床医学实习、医学信息库设计,等,使学生获得专业基础技能的训练;与专业课相对应,可以设置医学信息检索、电子病历撰写、查阅影像报告等实践环节,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通过为期1-2周的集中课程实践、6-8周的毕业实习或毕业设计,等,系统强化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或研究创新能力;组织学生到医院或药企见习或实习,熟悉医学信息系统流程,强化知识的吸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升华;积极组织第二课堂活动,举办医学信息大赛、医学管理系统设计大赛,等,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开放医学信息实验室,吸引学生自主试验、自行设计,培养创新能力;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组织学生顶岗实习,融入社会,切实提高学生的医学信息处理能力及良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

3.5 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为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必须加强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的有机融合。医学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可称为医德教育。但是,由于医学院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单调、教学内容陈旧及医德教育内容结构不合理,学生医德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而无法落到实处[6]。为此,要加强医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发挥德育教师、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在学生医德形成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加强医德教育课程建设。医德教育的课程应包含医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三个方面的学科知识。除传统的“两课”外,还应包括相关人文课程和医学伦理课程,例如史学、美学、法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和医学人类学,等,这些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与专业课程教育相得益彰。除课堂教学外,可以加强医德实践,让学生走进医院,初步感受医患关系,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也可以建设医德教育网络平台,打造融趣味性、知识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开放性网站,加强医德教育宣传;还可以邀请国内外医学领域专家来校讲学,就工作实践现身说法,让学生亲身感受专家学者的人格魅力,以利于培养自身素质。

3.6 改革评价体系,突出知识、能力和素质考核

教学评价对于学生了解学习效果、改进学习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是终结性评价,以试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课程的把握程度。这必然导致学生出现突击复习、应付考试的情况,学习效果难以令人满意。我们建议采用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课程业绩档案,对其平时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团队合作、实践参与及课堂展示等设立考核目标,逐一进行考查,学期汇总,作为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知识考核,可以采用平时课堂提问和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要考核记忆性知识,还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情况;对于能力的检测,可以布置实践任务,以团队形式进行,考查团队完成任务情况及各成员的参与度,此举不仅能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集体责任感;对于素质的考核,可以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各占一定的比例,全面考查学生的素质。当然,由于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内在统一,分而考核的方式不能全面测量学生的水平,可以设计综合类情境实践,深度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4 KAQ模式人才培养效果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KAQ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兼顾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发展,形成学科和专业互为促动的良好局面;深入医院和药企调研,调整和改造现有专业方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要加强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建设,“优化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7];要改革终结性评价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徐州医学院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原医学信息学专业)起步较晚,2011年才开始招生。2012年,我院根据KAQ人才培养模式修改了人才培养方案,并在2012级学生中开始施行。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较2011级学生有较大提高。专业课程学业成绩优秀率高于2011级15.3%;2012级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学生能深入医院或药企调研或进行为期一周的实习,实践能力得到增强。在2013年学院组织的医学管理系统设计大赛中,2013级学生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而2011级学生仅获三等奖2项;2012级计算机等级考试(二、三、四级)通过率高于2011级10%;2012级学生申请立项校级和省级实践创新课题5项,比2011级多4项;在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中,2012级有2名学生获优胜奖。但是,KAQ人才培养模式在我院施行时间较短,效果还不甚明显,其长远效果还有待我们进一步验证。

[1]李小霞,贺培凤,郭文秀,等.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2):31-33

[2]邹男男,曹锦丹.医学信息学专业研究生KAQ培养实践讨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116-117

[3]周仁平.高校KAQ人才培养模式刍议[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41-43

[4]丁红燕,李年莲.地方工科院校KAQ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8,(2):78-80

[5]赵志升,张鹤鸣,王效政.医学信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J].教育与职业,2013,(29):134-135

[6]张颖.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继续医学教育,2013,(6):36-38

[7]邓一飞.浅议构建高效KAQ人才培养模式[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5):56-58

猜你喜欢

医德信息工程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实践中信号处理系统的应用
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目标优化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
探讨电子信息工程设计的自动化技术实践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电子信息工程人才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