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与探索:以大连海洋学校为例
2014-02-06边陆军
边陆军,张 红
大连海洋学校坚持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入贯彻落实“做中学、做中教”的人才培养理念,大胆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在“利益共享”的基础的上,切实开展校企深度合作,进一步提高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一、校企深度合作的意义与基础
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应该建立“共赢”的基础上,只有在利益共享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校企合作,才能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因此,校企深度合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的“互利多赢”。[1]对学校而言,其意义在于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同时,还可以“借鸡生蛋”,利用企业提供的实训设备、实习场地、技术力量等,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校在实习实训设备上的投入,弥补了专业师资的不足;[2]对企业而言,其意义在于可以提前锁定人才,随时招募到可用的实用型技能人才,提高现有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减少人力资源成本,解除用人的后顾之忧,增强市场竞争力,这对目前解决企业用人荒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3]对学生而言,其意义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就业渠道更加畅通;对社会而言,其意义在于能够减轻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率,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4]
二、校企深度合作的发展历程
大连海洋学校的校企合作开展的比较早,特别是水产养殖专业,但以往的合作仅停留在解决学生教学实习层面上,实习内容主要是苗种繁育生产阶段。2000年以前,大连地区主要以扇贝、虾、蟹苗种生产为主,那时,各育苗场工人好招,企业与校方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安排学生实习还要靠个人关系,而且扇贝育苗场规模较小、用人不多,又不能全用学生,所以学生实习较分散,同时学校师资力量有限,往往一个实习指导教师要管理好几个实习点,实习管理较松散。2000年以后,随着海参养殖业的兴起,海参育苗场家迅速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大连市海参育苗厂有4000多家,水体近900万立方米,厂家规模也越来越大,如大连海洋学校的挂牌实习基地——大连壹桥海珍品苗业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育苗水体达到10万立方米,使育苗行业用工量大量增加。学校抓住机遇,积极行动,校领导亲自带队,组织相关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新动向、新需求,结合学校实际,决定把水产养殖专业作为试点,全面开始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开始尝试和企业的深度合作,由原来只为解决学生实习的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经过10年的教学实践,学校现在已创建了“两阶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和企业的合作也有了深入的发展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三、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
随着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校企合作必需向深度、广度发展,并且保证双方互惠互利,这样的合作才能持续长久。
(一)借助政府支持,建设教学实习实训基地
近年来,大连市政府大力支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支持各职业学校与企业联合,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并每年从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奖励给校企合作良好的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如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大连新玉璘海珍品股份有限公司就获得过市政府20万的奖励,除了资金奖励外,政府还为实习实训基地企业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几年来,学校先后与大连壹桥海珍品苗业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新玉璘海珍品股份有限公司、大连诚信育苗场、大连棒棰岛海珍品股份有限公司、大连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公司、大连船舶工业电气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东奇(沧州)石油装备有限公司、大连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BAC大连有限公司、大连圣亚旅游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有限公司、大连意洋经贸有限公司、大连融达海产食品有限公司、大连新中海产食品有限公司等22家企业合作,挂牌为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这些实习实训基地为校企开展深度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制度建设,稳定、强化与企业的合作
为使校企合作更加深入和稳定,学校制定了《大连海洋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成立了由校长亲自负责的校企合作领导小组。我们选择在行业中规模较大、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企业与之合作,发展为学校的挂牌实习基地,实行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三)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
为使校企合作落到实处,依照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学校从专业设置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使之更加贴近岗位需求,满足企业需要。
1.校领导亲自带领部分专业教师和招生就业办教师深入相关企业进行调研,掌握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办学资源,学校有针对性地适当调整专业设置。几年来,学校分别设置、恢复了船体建造与修理、观光渔业技术、船舶电气技术等专业。专业的调整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招生工作,2008年设置的船体建造与修理专业,当年就招收了85名学生。
2.学校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开发制定实施型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力争使教学内容更贴近职业岗位实际,使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就业的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两段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加强学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学校成立了技师工作站(工程师工作站),为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提供良好的、固定的工作场所。几年来,学校先后聘请了大连海事大学退休的船长、辽宁远洋渔业公司的轮机长,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退休的高级工程师等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中,这些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被聘为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有的还担任一门专业课程,有的定期到校为学生讲课;另一方面,学校规定专业教师每两年要有半年时间到校实习实训基地参加生产实践,掌握该行业的生产新技术、新工艺,了解企业对岗位的实际需求。及时充实实践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与训练,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近年来,通过校企双方的密切合作,学校专业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打下了牢固基础。[5]
(四)改革实习管理办法,提高实习质量
以往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的管理完全由学校安排实习指导教师负责,企业不参与,指导教师管理几个实习企业学生,不能固定在某一实习场,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往往由企业人员或学生反映给教师,这样导致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滞后,或出现两层皮的现象。[6]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和企业坐下来共同商讨解决办法,最后达成校企双方共同管理实习学生的共识,学校重新修订了学生实习管理办法和考核标准。新办法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由校企双方共同评定,各占50%,企业厂长直接负责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实习结束后企业对实习学生给出鉴定,学生的实习报酬与实习成绩挂钩。实行新办法后,极大地调动了实习学生的工作热情,强化了自律意识,在实际生产劳动中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技能,企业对实习学生的表现非常满意,学生实习的管理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做到了校、企、学生三方共赢。
(五)发挥技术优势,服务企业生产
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技术优势,针对企业生产实际,为企业提供生产技术支持,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在为企业创造效益、个人获得实惠的同时,也为学校赢得了声誉,加强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如学校海水生态养殖专业孙景伟、孙吉东老师分别在教学实习基地大连壹桥海珍品苗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大连新玉璘海珍品股份有限公司指导学生实习,同时协助企业进行扇贝和海参苗种生产。几年来,在他们的亲自指导下,企业的扇贝和海参苗种产量大幅提高,以大连壹桥海珍品苗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与学校合作以来,在孙景伟老师的指导下,扇贝商品苗产量由过去的几十亿枚增加到现在的100多亿枚,各种规格的海参苗年产量也达到了4万多斤,校企合作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在为企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还根据企业需求,不定期地为企业培训一线员工,提高了员工素质,满足了生产需要。
四、校企深度合作的思考
多年与企业合作的实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要实现校企深度合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要继续努力探索,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向深度、广度发展。笔者认为,要想实现校企深度合作目标,充分发挥校企深度合作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今后还应加强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发挥政府作用,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在校企合作方面,政府部门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制定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等,充分调动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规范校企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以此保障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1.政府要制定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上保障校企合作的长远发展。并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为校企合作的运行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社会环境。
2.要制定完善相关政策,通过政策导向,在财政、税收、信贷、奖励政策、知识产权等方面引导和激励校企双方积极参与,让合作双方,特别是企业切实感受到实惠。
3.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保障机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把各地区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纳入当地领导的业绩考核中,同时,完善企业的用工制度,并加强监督,使企业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等,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二)认清形势,提高认识,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贯彻落实“双做”教学思想,实行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积极行动,主动与政府、社会团体、行业集团取得联系,争取广泛的支持,调动企业积极性,使其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让他们体会到校企深度合作带来的实惠。或者以一定的方式把企业引进校园,学校可以某种方式入股,共同经营管理。使校企合作的双方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并搭建完善的组织结构,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实现共享资源、共享收益。
(三)拓宽合作领域,建立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需要学校、企业、行业组织、政府相关部门等多方参与,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7]大连市教育局已成立了由学校、企业、行业、政府等负责人组成的行业指导委员会,专门负责校企合作的运行,以保证校企合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各职业院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合作模式。校企双方按照职业岗位实际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教学改革相互结合,在教学中不断融入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使校企合作落到实处。[8]并且,利用双方资源,拓宽合作领域,扩展合作内涵,产学研密切结合,使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多功能化。
(四)改革考核标准,保证校企合作规范有序
学校要改革原有的对学生的考核标准,在结合适当的理论考试的同时,依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及各个行业颁布的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鉴定标准,注重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考核。聘请企业的有关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让企业真正融入到教学管理中来,而不是单单停留在学生实习管理的层面上。
可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作为考核内容之一,激励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鼓励他们参与企业科技攻关、新产品开发,为企业发展献计出力。
(五)支持鼓励科研试验,助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在多年的校企合作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企业对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较低、经济效益好的新技术、新项目、新工艺的迫切渴求。作为职业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大力支持专业教师开展科研试验。为科研成果产业化创造条件,并对作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同时,也应加大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理论研究,对校企深度合作的理念、模式、制度、路径选择、运作机制、考评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层思考与探索,认真分析研究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制约因素,为校企深度合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助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综上所述,校企深度合作对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政府、学校、企业等各方利益共享的一种先进的办学模式。作为职业教育的工作者,应该不断研究、探索和实践校企深度合作的新模式,共同推动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持续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人才,为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1]李庆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职教论坛,2012(28):20.
[2]刘志峰.紧密型校企合作特征、类型和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23):52.
[3]王娟,齐绍琼.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发展趋势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23):64.
[4]尚观华.高职院校要通过创造足够的利益来吸引企业主动参与产学研[J].职业技术教育,2012(27):24.
[5]宁永红,凌志杰.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及应对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2(13):49.
[6]张祺午,孟凡华,陈衍,等.创建校—企—校师资培养新体系吉林省职业教育教师教育联盟[J].职业技术教育,2012(18):40.
[7]陈沛富,闫智勇,纪颖.校企合作式校企合作式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16):10.
[8]吴红宇,杨群祥.影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因素研究——基于910份调查问卷的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