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职业院校建设的分析与构想
2014-02-06袁明智肖翠云周经纬
袁明智,肖翠云,周经纬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日趋加快,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也引发了普遍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实践与探索方向就是内涵建设。怎样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工作,实现工学结合,建立校企合作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所在。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当中,其核心部分就是高职院校的转型,保持良好的“创业型反应”敏感度,在竞争当中充满活力,走可持续发展的办学道路。
一、创业型院校的内涵
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快速革新的经济社会逐渐衍生出来了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类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旨在促进创业活动的高等教育模式。这种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型、科研型、服务型的新的大学发展模式,美国教育家伯顿·克拉克称之为“创业型大学”,其典型的代表如英国的沃里克大学。一般来说,创业型大学是在大学和企业的交叉地带出现的,既有高等教育机构的组织架构与文化氛围,还有企业组织的管理特征,普遍存在于公司、企业和学校中。在克拉克看来,很多社会组织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创业型”,比如高等教育机构及其下属的科研单位、学部以及院系等。在该概念当中,还附加了一个“事业”含义,也就是在建校过程当中所付出的精力,尤其是在新事业尚不明朗的情况下,能够冒风险而为之。[1]在创业型院校的发展道路上,需要面临复杂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诉求,这就必须做好组织创新工作,以期能够最终立得住脚。在成长为可以根据自身主张而行事的主动型院校的条件下,创业不但是过程,同时,还是结果。而笔者所研究的创业型高职院校,是在知识经济大背景之下,高职院校通过自身的知识、技术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条件,积极主动的改变组织特性,以最大程度的适应外部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好的获取办学资源,提升办学综合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创建创业型职业院校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来看,基于学术资本主义来判断高职院校因不具备雄厚的科研实力而导致难以转型为创业型大学的观点是片面的。在创业型大学理论专家埃茨科维兹看来,创业型包括多种类型,其中不但有研究型大学,也有一般普通大学。而伯顿·克拉克则提出:专科类大学因为能够有效控制学科专门化需求,同时,对捕捉创业反应有更好的条件,所以相对于综合类大学而言,能够更好的完成创业转型。
(一)从职业院校的发展动因考察
与一流大学相对比而言,二、三流大学以及高职院校反而更有利于完成创业型大学的转型。原因在于中小型大学、高职院校或者是新升格的应用型本科大学,在高等教育的金字塔当中所处的位置是底层,很难和一流大学进行学术方面的竞争,这样如果想要在高等教育体系当中占据一席之地,就需要积极整合自身力量,开展创新变革,促进自主创业,以期吸引教育发展资金,壮大师资力量,争取到更多的生源。[2]同时,因为传统大学组织会有根深蒂固的特权地位思想,并且限于自身的组织结构特征,往往会有维系现状的保守倾向,追求的是办学稳定性,没有开展根本变革的主观意愿。所以说,高职院校在实现创业型组织转型的过程当中,比传统研究型大学更具天然优势。
(二)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特性考察
在2002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做出了四个方面的服务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为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以及科学技术进步提供服务,要为促进就业提供服务,要为工农业发展提供服务,要为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服务”。在2004年,国家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该为就业提供导向支持,坚持产学研相互结合与促进”。在2006年,由国家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意见》,提出了示范院校建设发展工作计划,这其实就是高等职业教育的“211工程”。在该计划当中,最具实质意义与指导作用的计划,就是推动高职院校的转型,和社会、企业进行“深度融合”。在这里能够发现,政府部门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是起到引导作用的。由于我国的高职教育目前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可以轻装上阵,在变革当中遇到的阻力也相对较少,这样就为创立创业型职业院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三)从高职院校自身内驱力考察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科研型人才培养不同的是,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模式上更加注重实用技术,所以高职院校也就应该和传统大学的象牙塔精神相分离,紧密联系市场需求,开展深度沟通的校企合作,探索工学相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要重点培养创业型人才,实现高职院校的转型,保持良好的“创业型反应”敏感度,在竞争当中充满活力,走可持续发展的办学道路。同时,高职院校在规模扩张后竞争会更加白热化,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这给创业型职业院校的发展与壮大提供了多种可能空间。
三、创业型职业院校建立的影响因素
(一)建立精简、高效的组织结构是核心
实现目标需要组织架构的保证。高职院校精简、高效的组织结构比传统院系更方便实现大学边界的跨越,在此基础上和校外组织及群体相连接,形成新部门。伴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目标的转变,自身的组织结构也应该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之前的高职院校所采取的大都是关门办学的模式,对于学生来源以及毕业去向一概不问,同时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也有明显的“封闭性”特征,不具备开拓性与创新性。而创业型院校在组织结构上则是高度的“开放性”,具备高效、灵活的外围人员队伍以及专职对外工作部门。其中,外围人员队伍主要是由兼职教师以及非在编的技术人员构成的。而对外工作部门则是具体负责对外联络与信息反馈,积极开拓市场空间,大力开展人才培养途径的多样性调整,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还包括整合已有办学资源,提高招生办与就业指导部门的地位,拓宽职责范围,确保生源质量与就业率。
(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是关键
高职教育发展的过程当中,所需经费全部由国家财政来买单是不现实的,同时,也是不合理的。创业型职业院校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积极拓展资金的来源渠道,做好创收工作。在荷兰,特温特大学其具备独立的收入来源,即合同资金收入,能够进行自由支配,从而提升了办学的效率性与灵活性。由此能够看出,大学资金的多渠道是确保灵活办学的首要条件。在英国,由于政府对大学办学经费采取了削减政策,于是,沃里克大学在创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其第三方渠道资金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一半以上。一般来说,创业型高职院校更为注重商业化运作,在资金收入方面有较高关注度。但是高校本身并非单纯的商业机构,要重点顾及教育价值与人才培养,这并非是用金钱能够衡量的。所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是创业型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构建深度校企合作体系是重要途径
高职教育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创业型高校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就是以“大学—产业—政府关系”为核心的三重螺旋理论。在三个主体里面,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职能是互相交叉与互补的。高校的主要职能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知识创新与知识转移;而企业的使命则是实现技术创新、转移与应用,本身也有知识传播的功能;政府则是以组织创新活动为目标,开展宏观调控,给知识技术创新与传播转移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政策支持与服务指导。要实现高职培养目标,避免校企合作学校、政府热而企业、社会冷的现象,就必须引入市场经济理念,适应我国国情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大力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围绕特色专业建设,结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着力推进了校企合作组织体系建设及制度创新。基于欧美经验而言,企业作为创业型高职院校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校应该在维系自身独特地位与特性的基础之上,和企业建立深度沟通与交流的合作伙伴关系,以便能够和产业界之间保持畅通互动。产学合作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前提条件,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能够积累到广阔的社会关系,这是一个明显的优势,但是还需要做出深化调整。一个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框架,应该是与企业之间保持有利益契合点。需要说明的是,开展校企合作不但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还是企业发展模式,应该是以优质资源共享、构建职教集团单位、实现知识技术更新为着力点。[3]
(四)重视创业教育是重要因素
职业院校的创业教育能够作为“就业导向”职教价值的最高体现。创业教育属于新兴的教育理念与模式,是建立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与全面进步基础之上的,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育人”。通过创业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积极性,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实现自我挑战与超越。这些都需要有创新思维与创业精神作为支撑。高职院校本身具备系统的创业教育条件,这不应该只是局限在开展创业讲座与设置创业课程方面,原因就是创业本身属于系统事业,对于创业者的自身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不但要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与情商,同时还要具备战略眼光,有出色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可以开展营销活动与做出正确决策。因而,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够做到持之以恒,讲求诚信,勇于创新,可以在不确定的环境当中始终坚持自己的发展目标。创业型职业院校应该重点开展的工作就是:让学生在真实市场条件之下开展学习,提升创业能力素质。当前阶段,为确保创业教育与相关研究成果质量水平,应该针对职业院校创业建设过程当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予以重视与解决,包括创业教师引进渠道不畅通、不具备良好的成长平台与上升空间以及遴选对象错位等。
(五)培育浓厚的创业文化是基础
创业文化具体指的是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指导大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观、价值观、行为方式以及学校管理方式。高职院校创业文化建设能够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与能力,最终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行为的形成。创业文化涉及到三个层面内容,分别是物质、规范和精神。一个合理的创业文化应确保内部三个层面内容之间互相协调,共同发展,不然就会造成文化结构的失衡,进而导致创业失败。其中,物质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完成教化工作,创业型高职院校在校园布局上要做到科学合理,如在建筑名称、用途以及外部风格上,可以随时随地的彰显出创业信息。规范文化则是要做好创业知识的讲解工作,制定完善的创业规章制度,开展一系列的创业主题活动,利用校园网站、校报等舆论宣传工具,大力宣扬国内外成功创业者事迹;通过讲座的形式邀请成功创业的校友讲述创业的历程与经验,引导学生更新传统的就业观念,激发创业热情;再就是要成立创业者协会,以此为平台组织开展多种类型的创业活动,为创业者提供多方面的指导与帮助,全面渲染创业氛围,积极营造能够全面激发学生激情与活力、鼓励创业与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4]精神文化需要有一个长时间的积淀过程,具体包括了组织成员的人生观、世界观内容,这些可以通过校训来进行传导,培养学生艰苦创业、锐意进取、保持人格独立性的精神,进而推动创业精神的养成。
[1]陈宝华.建立创业型高职院校的思考[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7-19.
[2]顾坤华,赵惠华.高职院校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19):14-17.
[3]王志强.创业型高职院校建设路径探析[J].职教通讯,2012(2):1-3.
[4]肖翠云.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探究[J].职业教育,2014(1):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