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课“新”说

2014-02-06周云华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4年3期
关键词:听课者课堂教学设计

周云华

(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 江苏 常熟 215500)

“听课”既是教师学习提高的主要方式,又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当历史教研员以来,笔者听课不下万节,课听得多了,对听课的目的、内容、位置、方法也便多了一份更深的思考。

一、听课目的新认识——变鉴定教师为助推师生发展

“为什么听课?”“听课为了什么?”这些问题时常萦绕在笔者的耳旁。听课不是为了鉴定教师(即检查教师、整教师、挑问题),而是以全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含听课的学生、教师和被听课教师)共同发展为根本目的。尽管听课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但作为教师的听课形式主要有了解认识型听课(对象多为新教师或刚调入的教师,目的是了解教师的基本素质)、实验研究型听课(教改某方面的实践或有争议的课,课前了解教师的意图或问题所在)、总结推广型听课(目的是总结教师的教学经验或推广某一教改成果或是优秀教师给其他教师示范)、指导帮助型听课(对象是不成熟的教师或有明显缺陷的教师),听课不是目的,听课只是手段,是途径。

笔者以为听课最重要的是提高听课者自身的教学水平,听他人的课应该知道别人的长与短,然后才能吸取别人的长,补自己的短,明别人之短,警诫自己重蹈别人之短,自己才能有长进,有提高。对被听者而言,通过同行的听课,可以督促自己加强研究,提升课堂教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不断改进和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然后惠及全体学生,从而全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相长。

二、听课内容新定位——由只听教师的教到听教看学合一

诺贝尔奖获得者劳厄说过,“教育无非是一切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的最终成效取决于学生学习有效性的达成度。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听课要下移关注重心,即由关注教师个体转向关注学生全体(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更多地关注学生“学”而非教师“教”(自己学到的,才是终身受益的);更多地关注学的任务落实而不是教的任务落实;更多的关注学好和会学,而不是教好和会教;更多地关注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学习批判性的增强。即由只听教师的教到听教看学合一,要由关注一堂课的短期效果,转向关注一堂课的长期效应上来,以确保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一)听教师的教

课前看教师怎样把学生从课间的兴奋状态集中到课堂上来;课中听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是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听教师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效,包括导入、过渡、小结、重难点处理等;听教师采用哪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辅助手段的运用与板书设计、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看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环节,保证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听教师在教学中生成出来的教学机智与特色亮点,如观察教师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是否能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果断处理课堂突发事件,调整教学计划,重组教学结构,激活课堂教学。

在听课中我们要特别关注教师的四种能力:设计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学设计能力,包括课型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教学策略设计、评价设计(看教师能否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具有弹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题,达到巩固新知、拓展提高的目的,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等的能力;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调控能力,即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评价、反馈、调节和控制的能力,具体化为教师根据课堂上的各种信息灵活地调控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环节、节奏、氛围、时间等一切因素,使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行为;教学机智能力,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不断变化的教学情景,能敏捷快速而又准确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看教师是否能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果断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激活课堂教学)。

(二)看学生的学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过去,听课教师往往更多地关注教师“教了什么”“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却很少关注“学生学了多少”“学生反应如何”,至于教学过程是否科学合理、学生的发展状态是否良性高效,则常被忽略。其后果是: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被掩埋;思辨批判精神被打击;自尊自主意识被扼杀。从短期看,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从长远看,不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因此,听课时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教,更要仔细地看学生的学。

在听课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学习中的五种状态:一是情绪状态。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是很浓厚,学习热情是不是很高涨,学习情绪是不是很饱满。二是参与状态。看学生是否自始至终地参与教学过程,是否每个学生都参与,参与的面有多大、是否全身心地参与,即不仅认知参与,还有情感参与、心理参与和身体参与。三是交往状态。看课堂上是否有多向信息联系与反馈,学生的活动时间是否充足,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交往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技能(合作的方式、合作的态度、合作的成果)怎样。四是思维状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有深度,是否有广度,是否有创造性思考和个性化的见解。五是生成状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提升,不仅是认知的、思维的,而且是情感的。另外,还要特别关注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是否养成。一句话,看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

三、听课位置新选择——由教室后移至教室前

笔者当教研员十四年,习以为常了,要听课就搬了凳子坐到教室的最后。“永远坐在最后排”是我不变的选择,从没想过这种听课位置的选择有什么不妥或不合理。前段时间偶然读到《广东教育》(综合版2011年第10期)上朱叶丹的文章——《让听课也精彩》,文中姜老师的“今天我不是来听老师上课,而是来看学生上课的。我听课喜欢‘永远坐在最前排’,这样我可以看到孩子们上课兴奋的小脸、思索的眼神、困惑的表情、高举的小手,这才是课堂最精彩的瞬间……”这一番话对我启发颇大,是啊,为什么我们对习以为常的教学或教研行为不作一个深入的追问,这样的听课效果好吗?有没有更好的听课位置?

从“永远坐在最后排”到“永远坐在最前排”,仅仅是听课位置的变化,但可以这么说,“位置”挪动的一小步,观念改进了一大步!从此以后,我也尝试着改变听课的位置,以往坐后排时我能看到的只是学生的背影,至于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情绪、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等则不能对其作全方位的考察。而坐前排后笔者就可以仔细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和心理活动情况,认真了解学生的学史习惯,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四、听课方法新设计——由课中延伸到课前课后

听课是听课者凭借眼、耳、手等自身的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记录本、调查表、录音录像等),直接地(也有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往我们很多教师真的只是在“听课”,至于听课前和听课后要做什么一概不闻不问,听课效果可想而知。为此,笔者以为应对听课方法进行重新设计,让听课工作由课中延伸到课前和课后,以提高听课的实效。

(一)听课前要精心准备和预设

1.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首先要认真研读课标,充分把握教材,精心预设教学基本框架。听课者只有研究课标才能弄清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建议、规定的知识体系、限定的知识范围与深度,避免只靠经验听课。听课者还要掌握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掌握课后训练的目的和要求,能够灵活地观察教师如何组织和选择教法,有针对性地看出上课教师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优、缺点。

2.做好了解学情和师情的准备。即听课者要对听课班级的学生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如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和班级的管理情况等;对上课教师也要有所了解,如上课教师的学识水平、工作态度及教学经历等,这些情况的掌握有利于听课者获取经验,还可作为评课的依据。

3.做好听课的角色准备。应从三个角色介入:一要进入“教师”的角色。要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自己来上这节课,该怎样上。将执教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这样即可以避免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执教者的良苦用心;又可以避免无原则的同情式理解,看不到不足与缺点。二要进入“学生”的角色。要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从学生的角度去反思教师怎样教或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怎样引导、如何组织,学生才能听得懂、能探究、能应用、会掌握。三要进入“学习者”的角色。在听课中更多地去发现执教者的长处,发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以及对自己有启迪的东西,做到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四要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听课者要准备好听课用品和材料,如记录用的笔、笔记本、教科书和参考书,调查表、录音录像等。

(二)听课中要细心观察和记录

教师听课时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边观察思考边记录。既要看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二者兼顾,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结合。记录内容包括:科目、年级、上课教师、课题名称、听课时间、听课地点、教学流程、课堂评价。尤其是教学流程,应包括:一复习;二导入,板书课题;三新授;四巩固练习;五小结;六作业布置;七板书设计等环节。除记录过程外,重点的师生交流语言、教学手段、媒体运用等都要记清。在听课过程中,听课教师往往会因为一些特殊情景或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若不及时去捕捉并记录下来,就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

(三)听课后要用心反思和整理

听课后的反思和整理必不可少,这也是听课后达到目的的重要环节。俗话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教师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对课堂实况过几遍“电影”,应进行反复的琢磨。思考的办法有很多,或翻翻听课记录,或听听课堂录音,或与执教者交流对话,或将几节“互相关联”的课作番比较,或写一篇“听课一得”,或干脆将他人执教的内容拿到自己班上试试等。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

整理执教者亮点即成功之处,比如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一个巧妙的教学设计、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某一问题的独特的处理技巧、一个意外事件的巧妙处理、一个巧妙的引入过渡承转、独具匠心的留白,甚至是一句实用的话、一个贴切的词语。整理执教者瑕点即不足之处,整理学生的困惑,记录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发现,整理自己听课中闪现的灵感。▲

猜你喜欢

听课者课堂教学设计
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推门听课”不值得提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听课者也需“备课”
怎样去听课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