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德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2014-02-06陈美玲
陈美玲
(厦门市湖里实验中学 福建 厦门 361008)
20世纪中叶西方一些学者开始从人本主义的视角来研究德育。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认为,真正的德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促进者”,而不是权威。人本德育就是指德育应以人为本,即德育应以对人的深刻理解和研究为出发点,在德育过程中贯彻人本理念和人性关怀,最终目的或者主要价值是促进人的德行发展,培养具有现代道德智慧的人。人本德育强调尊重人、依靠人、解放人和发展人。人本德育宗旨,其初级要求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尊严地生活和学习;其终极要求是:尊重人的存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西方人本主义德育理论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为我们深入、正确认识人本化德育,构建人本化德育理论与实践体系提供了借鉴。
一、学校人本德育的现状与意义
(一)当前学校人本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学校德育观念来看:在我国传统教育中,教育侧重培养“道德人”“社会人”和“知识人”,而忽视促进人的个性、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时至今日,这种教育现象仍需引起足够的重视。2014年的《人民教育》刊登赵伶俐教授《以人才质量为核心统摄教育质量》一文,文中提到现在的教育是一个“无核”的教育,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培养真正的人才。
2.从德育在学校的实际地位来看: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社会专家对人本德育已有初步研究,但目前全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仍泛滥着实用主义,许多人为了钱可以不顾一切,而学校为了追求考试分数也将德育工作抛置不顾。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位置。
3.从德育的工作途径来看:学校德育工作采取的方法仍然以理论灌输和说服教育为主,通过政治课、班会等进行集中理论教导,形式单调,缺乏民主,忽视以人为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这导致:学生对道德教育存在应付心理——你说我不听,言行脱节——知道了但不去做。
(二)人本德育的意义
人本德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为了人,落脚点还是为了人。德育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和条件,因而我们提出德育为首。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的德育工作只有突出“以人为本”这条主线,才能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坚持和践行人本德育其实质是实践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理论灵魂就是“以人为本”,就是以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目标,因此德育把握了“以人为本”,追求人的终极发展,也就把握了新课程的精神实质。
人本德育是当前学校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需要。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创办于2009年8月,是一所初级中学。当时学校提出的教育理念就是以人为本,落实在德育工作中就是以人为本的德育。目前无论是生命教育、生活德育,还是主体德育,都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提出的,它们之间都有相互交叉。因而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人本德育是一种现代德育的实践模式。
二、人本德育的实践策略
(一)转变德育工作者的理念,认识人本德育的重要性
我们所讲的德育工作者主要是班主任、段长及其他相关人员,其中班主任、段长是一线的德育工作人员。只有德育工作者做到以人为本,人本德育才能落到实处。
我校组建时,教师队伍是由我区各个学校抽调的教师组成,思维碰撞较多,经历了一个磨合与培训期,教师们对人本德育的理解有了较为一致的认识。从每学年开学前的师德培训,每周的德育工作例会及班主任会议,从班主任的常规工作评比、班主任基本功评比,以及从案例及论文交流到外出考察学习等,在所有的工作中,我们都努力渗透人本德育的理念。我们认为:中学班主任在生活中也是人,他们自身也有家庭、教学工作,也有许多烦恼和难处。通过交流,我们力争让班主任认识到,既然当了班主任,就要肩负起相应的职责。首先,责任感要强,要有主动关心学生的心理愿望,对学生要有耐心和爱心。主动对学生家庭情况与个性品质,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去关心他们的内心需要:找学生谈心,交流思想,让学生从班主任那里获得关爱;发动班主任与段长参与学生活动,使学生能在班集体中感受大家庭的温暖,以增强班集体的团结性和人情味。其次,在关注学生分数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主体精神,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前提,“让学生成为具有主体精神的堂堂的人”。
(二)从关心并解决学生的实际需要入手,提高人本德育的实效
人本德育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马斯洛的理论观照,人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较好满足之后,才能发展较高层次的需要。我校学生中的80%是流动人口,家长忙于工作,无法为孩子提供午餐。如果学生中午没地方用餐,没地方休息,那么12:00至1:50这段时间,学生就有可能受到不良诱惑,有的学生就会上网吧,有的可能就会和社会青年一起活动,那么学生的德育实效性就会打折,因而解决学生的午餐与午休问题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突破点。组织2000位学生集体用餐对学校是个挑战,但是,我们把挑战转变为机会,一方面研究制定了周密的午餐组织方案,一方面开展节约粮食教育、纪律教育,收效良好。同时,我们采用在家委会群中,提前一周公布食谱,接受家长委员会督促和建议,共同确保学生吃得健康、吃得营养。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人本德育理念,着实让学生体验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午餐过后,由学生督导队管理午休,12:40全校学生进入午休状态,安静的校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落实校园文化活动,深化人本德育理念
校园文化活动是促使学生道德内化的重要途径,是人本德育理念的体现。人本德育的核心是突出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需要作为出发点,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人本德育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师生优化互动实现人本德育目标和任务。因此,我们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人本德育突出以下特点:
1.系列性: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设计系列活动内容。如以主题班会比赛为例,初一年级进行感恩教育、初二年级进行青春期教育、初三年级进行励志教育。
2.趣味性与教育性:设计学生喜闻乐见,并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例如,就学生普遍喜爱的篮球设计“投篮接龙”活动,全班学生排队进行投篮接龙,班主任也可以参与其中,这样既愉快地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班级团结协作的凝聚力。类似的活动还很多,学生人人参与,快乐分享。
3.实效性: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活动实效落实到学生身上。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例,其目的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什么形式能吸引学生参与呢?我们认真研究了多种集体运动形式,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例如,同样是大课间跑操,我们不是松松垮垮随意跑,而是要求每班四排纵队成为一个方整队形,每个班队伍匀速行进、步调一致,口号响亮。在2013年体育中考中,我校学生长跑的成绩名列市第二名。对跑操的简单变式,既有效利用了大课间落实“阳光体育活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又增强了学生集体意识,树立了班级荣辱观。
4.生活性:人本德育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而德育活动就需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德育活动富有生活的气息。以国旗下讲话为例:每次的国旗下讲话,我们务必做到四个一,“介绍当天的优秀升旗手、让一位学生介绍班级发生的感人的一件事、由一位教师或学生做一次国旗下讲话、由学生督导人员做一场点评。”
5.阶段性:每学期初,学校在充分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季节特点、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德育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活动。例如,每年一月份的我最优秀活动月、三月份的学雷锋月、四月份的心理健康教育月、五月份的艺术节、六月份的诚信教育月、九月份的行为规范教育月、十月份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十一月份的心理健康教育月、十二月份的庆新年活动月等。以十月份开展的系列活动为例,包括“唱响国歌、少先队队歌”爱国歌曲大家唱比赛、“童谣”表演比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黑板报评比等。在活动中突出以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引导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个高潮。
6.自主性:人本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来。为此,我们倡导“寻找一个岗位,获得一份体验,人人有岗位,你我共成长。”成立学生行为规范化督导队、校园卫生整洁督导队,负责学生的仪容仪表、两操、纪律、午休及卫生的评比。督导队员们在巡查同学行为规范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管理能力,并对学校的教育管理也会有更深的认识。
(四)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拓宽人本德育的内涵
依据需要层次理论,满足学生心理上的需要极为重要,对学生自我实现是非常关键的。我校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心理规律出发,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做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班级管理、家庭教育相结合,与学科相渗透,解决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学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其人格魅力对学生也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我们在每学期初的教师全员培训会上,就把这样的理念渗透至每位教师,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2.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新课程下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心理教育校本课程,有利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开展。我校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真考查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借鉴已有的教材,开发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等课堂活动素材,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使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3.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网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我校采取多元化的宣传方式,如校园心理知识宣传栏、心理报刊、心理拓展活动、心理海报、心理征文和心理漫画比赛等,形成横纵结合的宣传网。以心理小报《心语心苑》为例,每月一期,师生人手一份,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报吸引了学生,成为学生爱不释手的心理读物,为学生提供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的渠道,也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自己,理解他人。
4.设立心理电子信箱,及时提供咨询
我校专设心理电子信箱,作为帮助学生打开心扉、美化心灵、完善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平台,在这里学生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或者亲身经历的与大家分享,抑或抒发内心的烦恼。电子信箱具备保密性,能使学生在安全宽松的环境下向教师寻求帮助。
5.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教育
我校定期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在不同年级开展讲座,如针对新生不适应新学校生活,脆弱、过分依赖、缺乏自信等问题,我们对初一新生开展“树立自信”的专题讲座;针对初二学生青春期各种问题,开展了“我的青春我做主”的专题讲座;针对初三学生面对中考出现紧张焦虑的情况,开展了“和中考SAY HEL⁃LO”的主题讲座,还先后对学生进行了有关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父母关系、同学关系和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如何提高学习适应能力等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一些基本常识,掌握一些心理自我矫正方法,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
6.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会,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
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也是实行群体心理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优化群体心理,影响、熏陶、完善学生个体心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捷径。学生不但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取辅导信息,还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取各种有助于成长的直接和间接信息。班主任根据班级学生具体情况召开心理主题班会,并在每学年一次的班主任岗位大练兵活动中,分别以“感恩”“青春期”“中考励志”为主题,在三个年段开展心理主题班会比赛,在班会上我们看到了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倾听了学生内心流露出的真实情感,班集体建设、德育目标就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
7.家校联系,共同关注学生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在学校内部全面渗透、多渠道推进外,还需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网络,全方位、立体式地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此,学校定期召开家委会、家长会,并通过家教版心理知识小报,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并定期在家长中开展家教讲座,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8.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多样化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教育
每学期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三年来我校分别开展了以“感悟幸福,分享快乐”“感悟青春,快乐成长”“热爱生命,善待生命”“心有阳光,青春飞扬”“真诚交往,和谐相处”“驾驭青春,和谐人际”为主题的六届心理健康活动月,利用宣传板块、发放宣传资料、心理讲座、心理主题班会比赛、心理黑板报比赛、心理小报比赛、心理漫画比赛、心理征文比赛、心理活动课、校园心理剧本比赛、心理团队活动等形式,每次都让学生有新的体验、新的感悟、新的收获。通过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月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在认真学好知识的同时,还应积极地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9.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工作,让心理健康更有针对性
个别辅导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生面对学习压力的增大,青春萌动以及遇到的一系列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他们迫切需要专业心理辅导以摆脱日益严重的不良情绪。三年来我校加大投入,建立较完善的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每天中午开放学校心理咨询室“心语小屋”,热情接待求助学生,并遵循保密原则。通过每天的交流,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心语小屋”,每天中午都有不少学生前来咨询室。通过建立“心语”信箱,学生们如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把自己的心里话或疑问以书信形式投入信箱,并很快能得到咨询回复,以此引导学生、疏导学生,或接受个别咨询。
10.以教育科研为动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学校鼓励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教师边研究边实践,在研究中提高,再回到实践中去,反复循环,形成各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风格。在区级课题“初中生‘校园认亲’现象及人际交往对策研究”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积极探索,及时总结提炼、指导教学、撰写论文,以教育科研为动力不断地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目前此课题已顺利结题。近期我校“中学师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课题又获市级课题立项,各项研究工作正在准备中。
经过三年多的研究,我校人本德育实践探索取得了可喜成果,学生精神风貌良好,心理素质健康,学习能力增强。学校两届毕业生都考出优异的成绩,各种活动名列湖里区第一。如:我校第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考获厦门市均衡奖,2013年我校获区教学质量优质奖,2012年我校获马拉松拉拉操金奖,2013年我校学生合唱队获市合唱比赛银奖,等等。我们一直在思考:学校人本德育如何更好地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渗透,如何让德育的全员性起更大的作用。对此,我们要在今后的德育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推广已有成果,不断学习反思,探索人本德育的有效实施路径,采取扎实措施,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努力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1]杜晶波.人文关怀视野下的高校德育新思路刍议[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8(2):92.
[2]胡剑虹.人本德育——一种新的德育范式 [J].职业技术教育,2010(1):67-70.
[3]国金平.浅谈人本德育的价值[J].科教导刊,2011(2):138-139.
[4]李本友.校长怎样抓德育创新[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5]刘居富.校长怎样抓特色创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