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美术鉴赏教育存在问题及教学策略研究

2014-02-06陈艺瑞陶旭泉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4年8期
关键词:美术课美术教育

陈艺瑞 陶旭泉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8)

2003年下半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施高中美术新课改,美术鉴赏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高中课改十年过去了,从整体状况来看,在当前应试教育并没有真正转变、高考压力依然如故的情况下,由于高中美术课时量少(共计只有30课时),以及其他方面如对学科的认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校的重视程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美术鉴赏教育形成制约,致使高中美术新课改仍不尽如人意。对此,本文梳理出新课改十年以来高中美术鉴赏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以改进和优化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探讨提高美术鉴赏教学实效性的相关教学策略。

一、高中新课改以来美术鉴赏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学生对美术鉴赏课没有兴趣且不够重视

学生对美术课缺乏兴趣,美术课不被重视,是制约美术新课改的原因之一。高中生面临升学的压力,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一周一节的美术课就是难得的“睡觉”课,是休闲时间,可以自由活动,还有一些学生则视美术课为自习课,课上可以做其他学科作业。学生普遍认为,美术课学了也没有用。

2.美术鉴赏课被认为是“豆芽”学科

高中美术课改十年来,仍有一些学校把守着应试教育这个“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绩效。于是,在高考和升学的压力下,美术鉴赏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豆芽”学科,有的学校甚至经常擅自停课。这一现象在西部农村地区、民族地区高中学校尤为突出,美术成为艺术教育“薄弱”中的“薄弱”。

3.一些学校领导对美术教育重视不够

高中美术课改十年来,虽然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美术教育,并制定了相关条例与要求,但受目前我国应试教育和升学模式的制约,美术课程未列入各级升学考试科目(美术艺考生除外),学校领导对搞好美术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以“胳膊(美术教育)扭不过大腿(应试教育)”来形容他们所处的尴尬状况。在抓美术教育时,大多停留在应付比赛、评比、庆典活动的层面上,很难从实质上深入美术课程、从根本上实施素质教育。加之,美术教育的经费相对紧缺,使得美术教育的课程资源匮乏,这种情况在西部农村地区、民族地区更加突出,美术教师上课只能凭一张嘴、一本书,致使美术鉴赏课效果极差,无法引起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因此,高中美术鉴赏课无法达到课改的预期效果。

4.学生缺乏美术鉴赏基本常识

美术鉴赏课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内容,但纵观课改十年来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与学,却不容乐观。由于上述几个方面的原因,致使学生放弃美术课的学习,其美术鉴赏基本知识严重匮乏。著名艺术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成为艺术家,但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美术鉴赏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强而发展起来的,理解力是一种领悟各种关系、攫取事物本质的能力。因而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对知识的积累,教师的旁征博引,可以促使鉴赏教育有效地进行。一位民族地区美术教师讲艺术鉴赏第一册的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中的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时,请一位学生鉴赏这幅作品,这位学生居然说这幅作品是国画。在让学生鉴赏安格尔的《泉》这幅作品时,该班学生起哄说:“这个女的是裸体”。我们知道,美术鉴赏是一种直觉上的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作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和对美独特价值的领悟,源自鉴赏者内心丰富的情感体验。由于学生美术鉴赏基本常识的匮乏,课堂中出现这些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对策

美术鉴赏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发现美、表现美进而创造美的重要环节。高中课改实施十年来,如何让高中美术鉴赏教育走出误区、走出困窘、走出尴尬,让美术鉴赏课健康、积极、向上发展,是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教师应首先研究审美规律,关注学生作为审美主体对美的认识、理解和内化的内在转化机制,对此,本文提出如下策略。

1.选择合适的题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设计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该对题材进行选择,使之更加贴切本班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必要时还可以补充一些教材以外的鉴赏内容。有的美术教师往往只顾个人的爱好来选择鉴赏教学内容,一味地追求学术、高雅和层次;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鉴赏能力、爱好及鉴赏的心理取向关照不够。因此,在对学生鉴赏教学的题材选择上,教师应该选择与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最贴近,与本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审美能力相接近,切合本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题材。具体的做法是:(1)依据高中美术课标,选择好适合课标要求的教学题材,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并对作品进行筛选和归类;也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参与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学习题材或作品;还可以请学生提供相关作品。(2)把选择出来的题材、作品等依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进行设计,必要时对题材和内容进行主观的简化和处理,使之易教易学。(3)可以精选当地的名家名作或者教师、学生自己的作品来进行学习。

2.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当下普遍出现的问题是教师讲授得过多,误入只是看的误区或者只是讲的误区。学生只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动地理解或识记美术知识。后现代的美术教学观认为,学生学习美术的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积极地参与其中,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积极构建的过程,只有学生在积极地参与和对美术作品及其美术语言的切身体验中,才能激发学生真切有效的审美情感,触动学生的审美情怀。这是审美主客体的统一和互动过程。教师如果讲得过多,可能会钳制学生的个体感受而难以形成自己的个性感受。为此,应对的策略是:(1)课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络或者文献资料让学生为进行主题学习打好基础;(2)进行美术鉴赏时,先让学生品评和读“画”(作品),然后再让学生交流表达自己的瞬间印象和感受,以使学生获得最初的审美体验;(3)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从美术语言的角度去分析作品;(4)设计小组或者班级的交流活动,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表自己的审美感受或者分析认识,并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

3.在教学中正确使用美术鉴赏法

费德门美术鉴赏法是当前比较流行的美术鉴赏方法,其主要的步骤是:(1)描述。(2)分析。(3)解释。(4)评价。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描述就是要让学生叙述自己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分析是要对美术作品的语言运用进行理解和探析;解释是要求对作品的主题以及美术语言、手法的运用及其相互的关联和作用进行分析;评价则就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作品做出自己的审美判断。

4.开展好鉴赏拓展活动

鉴赏的拓展一般包括撰写鉴赏心得体会、作品仿制、临摹或者动作模仿等学习活动。具体策略有:

(1)在鉴赏的过程中,穿插操作活动。如进行中国写意画鉴赏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笔墨情趣练习,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鉴赏活动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其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鉴赏活动要生动有趣,活动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能是索然无味的,这样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二是要寓理其中,要将教学的目标寓于活动中,不能仅仅为了某种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或者教育的内涵,这个内涵应该是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三是活动的量要适当,活动量不能太大或者太小,时间不能太长或者太短,太大太长都容易偏离主题而造成哗众取宠,太小或者太短则容易走过场,达不到实效;四是活动要有安全保障,易于操作,准备简单。(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知识要点、引入鉴赏。(3)在第二课堂教学中,开设选修课,对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一步展开、深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如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学生可以根据作品原貌用有色纸张剪拼而成,然后再进一步对比评讲。这样一来,会引起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才会让美术课起到本应起到的作用。如前所述,当教师讲到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时,可叫学生们先自己看,然后请学生回答:你是怎样鉴赏这幅作品的?学生们看着书上的这幅作品议论纷纷,有学生回答说:达·芬奇的这幅油画《蒙娜丽莎》,据报道这位高贵的妇人,好像是一位富商的妻子,这位富商为了博妻子一笑请达·芬奇给她画像。接着又有学生说:画中的蒙娜丽莎实际上可能是达·芬奇的情人、他的母亲甚至于他本人。据最新研究,《蒙娜丽莎》这幅油画中的贵妇人与达·芬奇本人有百分之九十的相似度。从学生的回答中,教师知道有些学生居然不知道这是油画,学生说分不清油画和中国画。继而教师予以补充讲解:中国画以水墨为主,故称水墨画为国画,讲究留白,讲究意境,不能满纸都画满,要有一些地方空出来,给观者以想象的空间,山水画尤甚。而中国画的另一种,即工笔画在绘人物时更是着重神韵,也许解剖比例略有偏差,造型结构稍欠严谨,但其中韵味十足,给人一种精神上的一致性。比如教材中唐朝宫廷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就是我们中国画的一种,教材第六课和第七课重点讲中国画中的人物画和风景画。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一种,注重透视关系,讲究人物比例,强调色彩变化,所以画出的人物十分真实。听到这里学生们豁然开朗:“原来是这样,以前都不是很清楚。”这样一来,学生们个个都举手发言,表明自己的看法,美术课堂气氛得以调动起来,问题也得以解决,也提升了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综上所述,针对课改十年来高中美术鉴赏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在仔细研读《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突出学科特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做到德育与美育相互渗透融合;美术基础知识的引导和作品鉴赏相结合;注重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鉴赏;尊重学生对作品的看法,促进沟通,共同参与;合理利用现代化手段。▲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郑新蓉.现代教育改革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徐建融.美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李永长.美的培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美术课美术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不一样的美术课——画手
题解教育『三问』
美术课
创意美术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浅论美术课中轻松愉快氛围的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