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实证分析(2003~2012)—基于Malmquist指数方法
2014-02-05王秀梅李佩国
王秀梅,李佩国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河北 秦皇岛,066004)
长期以来,我国将水产品产量的增加作为我国渔业经济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但水产品的总量增加掩盖了供需的结构性短缺、地区性过剩、水污染、渔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严重下降等问题,而这些困境的产生是与我国渔业生产普遍存在的技术水平差、投入产出率低等问题息息相关。全要素生产率(TFP) 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于1957年提出来的,是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1]。全要素生产率(TFP)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通过估算TFP能够确定经济是应以增加总需求为主还是应以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为主。
当前我国渔业经济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经济的研究热点之一,产生大量的学术文献。现有渔业经济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渔业经济的发展战略与框架结构研究,孟庆武[2]、高强[3]、孙振涛[4]等分别从渔业可持续发展,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和发展循环渔业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二是我国渔业经济的微观研究,主要有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的经济学问题研究等,赵昕等[5]采用灰色理论对我国渔业经济的发展因素影响力进行评价,研究认为应该在资金投入、科研引进、环境保护和名优品种养殖等方面重点投入,逐步实现形成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杨正勇等[6]认为渔业经济的增长方式应该从线性增长转换到循环增长。李卿璐[7]从参与式管理视域下对我国渔业合作组织进行研究,认为我国渔业合作组织可采用参与式管理理念来解决渔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以上研究多采用定性方法研究,随着国内学者对渔业经济发展更进一步的关注,逐渐涌现出对渔业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成果,同时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卢江勇等[8]通过建立渔业CES函数模型, 利用年度报表数据,对海南省渔业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和粗放度进行了测算。梁永国等[9]运用回归分析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标对河北省渔业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渔业经济增长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现有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还比较少,特别是对于渔业经济增长中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本研究采用曼奎斯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定量分析方法,对我国渔业经济的TFP及其分解的变动情况进行测度,以分析我国TFP变动的时空梯度规律及其引起变动的主导因素。这对于提高我国渔业经济效益,优化渔业经济结构当有裨益,同时也是我国政府制定长期可持续增长政策的重要依据,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1 方法与材料
1.1 方法
在规模收益不变(CRS)条件下,度量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Malmquist指数可以表示为:
(1)
将式(1)进一步分解:
(2)
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TFPch),可以分解为技术进步(Tch)、技术效率变化(Pech)和规模效率变化(Sech) 等3个部分。
其中,Ech代表综合技术效率变动,若Ech>1,代表效率改善,表示管理方式与决策正确、得当;Ech<1,代表效率恶化,即管理方式与决策不当。Tch代表技术变动,如果Tch>1,代表技术进步;Tch<1,代表技术退步。
1.2 材料
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样本区间为2003~2012年的年度数据,包括大陆地区各省份渔业经济总产值、渔民人均收入、水产品总量;投入指标为大陆地区各省份水产养殖面积、渔船的总吨位、渔业人口。因青海和西藏2个省份多年的统计数据缺失,加上总体的渔业规模较小,不影响总体结论分析,所以在计算过程中去掉这2个省份。数据处理软件为DEAP 2.1。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渔业经济TFP总体变化特征分析
我国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在2003~2012年期间TFP的动态变化平均值为1.033(表1),2012年较2003年TFP提高了2.8%,全要素生产率基本达到有效,表明2003~2012年期间我国渔业经济总体健康。就TFP的分解来看,2003~2012年我国渔业经济效率变化值增加0.9%,技术进步增加2.4%,远大于纯效率变化增加0.2%与规模效率变化增加0.7%,这表明,我国渔业经济TFP的提升来源于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的提升和规模效率的改善,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比较明显。
2.2 空间梯度特征分析
2.2.1TFP变化的总体空间特征 我国渔业经济TFP改善的省份多达26个(表2),占所研究省份的89.7%,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的省份与下降最大的省份两者之间相差25.2%,离散程度较大,说明我国渔业经济TFP改善程度很不均匀。就各省份渔业经济TFP的分解来看,在2003~2012年期间,我国大陆大部分省份都依赖于技术进步来取得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并不仅仅是因为追求规模经济与行业技术效率。
表1 2003~2012年我国渔业经济全要素效率均值变化及其分解
表2 我国渔业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空间基本特征
2.2.2地区间TFP变化特征比较分析 全国绝大数省份TFP都获得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中东部地区获得100.0%得到改善,中部地区87.5%的省份得到改善,西部地区80.0%的省份得到改善,东中部省份TFP获得改善的比例依次递减(表3,表4);虽然东中部区域的TFP都获得改善,但就TFP的增加幅度(相对全国平均值)来看,除东部区域全要素平均生产效率超过全国平均值1.5%以外,中部区域和西部区域分别低于全国0.6%和0.7%,因此总体上来看,东部区域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利用的效率要高于中西部地区。
表3 我国不同区域TFP变化结果比较
进一步考察TFP的增长,东部区域的技术进步增长达到4.5%,高于全国平均值2.1%,获得技术进步的省份达到90.9%,也高于中西部省份的75.0%与70.0%的比例;从纯技术效率变化来看,东中部略低于全国平均值,西部区域略高于全国平均值, 获得纯技术效率改善的省份比例东中西依次递增;规模效率进步中部区域提升1.6%,高于全国平均提升率,西部区域和全国平均值相等,东部区域低于全国平均值,按增长比例分析,西部地区有5个省份(50.0%比例)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了TFP,这高于东、中部区域。
上述数据说明,东部区域TFP改善情况要好于中西部区域,东中西部区域的TFP的增长都依赖于技术进步效率的提升,相比较而言,东部区域依赖技术进步的程度要高于中、西部区域,而西部区域依赖规模效率要高于东中部区域,西部地区通过扩大投资规模获得产出的效果比较明显。因此,当前我国东部区域发展渔业经济的关键是在保持当前渔业科研水平条件下,需要扩大渔业投资规模与加强企业管理队伍的建设;中部地区在保持现有的产业规模前提下,要尽快加大科研投入与企业管理;西部区域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加快科研投入,提高渔业科技水平。通过这样的改进,可以使我国大陆的渔业经济的生产规模、企业管理、渔业科技三者之间相匹配,达到“共振”效果 ,最终转化为渔业生产力的产出。
2.3 时间梯度变化特征分析
中国渔业全要素生产率从2003~2012年的变化特征可以按年度平均值的变化来描述。从图1可以直观地看出TFP的变化特征以及分解指数的变化特征。总体来看,TFP指数呈“N”形态特征,2个上升通道,1个下降通道。第1个上升通道为2003~2007年,2007~2009年为下降通道,2009~2012年为上升通道(图1)。其中有2个特殊的阶段:一是2007~2009年,TFP下降了18.6%,TFP的下降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指数的下降,但规模效率指数部分抵消了技术进步指数下降的影响。这一时期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渔业经济的影响较大,渔业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差。二是2009~2010年,TFP指数增长恢复较快,2009年国家推出4万亿的经济恢复计划,国家投资较多,规模效率指数处在高位,技术进步指数增长较快、但纯技术效率指数下降,TFP指数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规模而非技术进步,而同期的技术水平与经营管理并没有达到与投资规模相匹配。
综合分析,一是我国TFP指数的变动和技术进步指数的变动呈现出相似的变动形态,纯技术效率呈现一定波动状态,而规模效率指数一直稳定在低位,这说明我国TFP的变动主要是因为技术进步引起,而纯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影响较小,因此,总体上来看,我国大陆地区未来需要在科技的经营管理与投资规模上加强管理,以使他们步调能够协调,以扩大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二是科技积累与经营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短期的经济刺激虽能较快地提高规模经济,但对渔业科技与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刺激有限,因此,在进行行业规模刺激之前应当考虑渔业科技水平、经营管理水平与行业规模的匹配情况,否则,会造成投资的大量浪费。三是要对市场变动进行科学的预测,否则,产业要素(投入与产出要素)的价格大幅变动会对TFP产生较大影响,使我国渔业行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变差。
图1 时间梯度的Malmquist指数(TFP变化)
3 结论与建议
3.1 主要结论
采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基于我国大陆地区29个省、市、自治区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渔业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基本结论如下:
(1)样本考察期间,我国渔业平均全要素生产率达到效率前沿面,我国渔业经济总体上的增长方式基本可靠。按空间梯度分析,虽然我国东、中、西部3个区域都达到效率的前沿,但差异明显,东部区域渔业经济全要素生产率要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按时间梯度分析,TFP指数呈“N”形态特征,其中2007~2009年TFP指数下降明显,连续2年未达效率前沿,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较大,说明我国渔业经济抗外部风险能力较差。
(2)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原因分解来看,我国渔业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按空间梯度分析,我国东部区域TFP的增长更加依赖于技术进步,西部区域的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于TFP的增长影响较大。按时间梯度分析,2002~2003年,我国TFP指数的变动和技术进步指数的变动呈现出相似的变动形态,纯技术效率呈现一定波动状态,而规模效率指数稳定在低位,3个指数未达“共振”效果,未来需要加强企业的经营与投资管理。
3.2 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结论,我国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提高我国渔业经济的产业效率。
3.2.1加强科技投入,尤其是中西部地区 渔业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反映了科技投入对于渔业产业的影响,渔业科技投入对保证我国渔业的科技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渔业产业的整体发展还处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正在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化,更应该在渔业产业链条中加强技术成果的研发投入,建立科技投入的长效机制,增强科技成果推广力度,提高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的效率,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渔业科技创新体系,最终实现我国渔业经济的集约化增长。
3.2.2科学预测,合理规划,提升管理效率 渔业产业的发展受季节、地域和国际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需要对渔业产业各要素(投入与产出)需求情况进行科学的预测,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提高我国渔业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合理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供相关的配套服务;积极推进和加强各投入要素的整合,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促进生产过程中的资源优化配置,保证渔业产业化效率的有效实现;正确处理政府、企业与渔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从各方面调动企业与渔民生产的积极性,提高行业管理效率,从而为加快现代渔业建设提供保障。
3.2.3延伸产业链条,扩大渔业产出 一是对水产品进行精加工和深加工,开发海洋保健品、药物和化工产品,提高海洋产品的经济价值,提升我国渔业的产出能力。二是依托渔业产业现有的资源条件,打造渔业产业的附带产业,如发展休闲渔业、旅游渔业及各类相关服务业,延伸产业链条,尽力扩大利润来源点。
[1] Solow R.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J].Readings in Macroeconomics edited by MG Mueller, Hinsdale,1957,111:323-36.
[2] 孟庆武.我国渔业经济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0,28(4):144-148.
[3] 高强.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下渔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6(1):29-33.
[4] 孙振涛.我国发展海洋渔业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12(10):9-11.
[5] 赵昕,宋玉.基于灰色理论的渔业经济发展因素影响力评价[J].中国渔业经济,2011,29(4):128-134.
[6] 杨正勇,朱晓莉.论渔业经济增长方式从线性到循环的转变[J].太平洋学报,2007(4):87-94.
[7] 李卿璐.参与式管理视域下的我国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
[8] 卢江勇,傅国华,过建春.海南省渔业经济增长方式实证分析[J].水利渔业,2005,25(5):113-115.
[9] 梁永国,张润清,康杰.河北省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7):153-156.
[10] Malmquist S.Index numbers and indifference surfaces[J].Trabajos de Estadistica y de Investigacion Operativa,1953,4(2):209-242.
[11]Fare R,Grosskopf S,Norris M,et al.Productivity growth,technical progress,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84(1):6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