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2014-02-05邓蓓董瑞凌翌金诗博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联网实训创新能力

邓蓓 董瑞 凌翌 金诗博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350)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邓蓓 董瑞 凌翌 金诗博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350)

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归纳总结了该专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所采取的各种举措,包括人才需求分析、校企合作、课程体系、教学组织、师资队伍、实训环境等多方面内容。经过了毕业生就业和全国技能大赛等平台的检验,此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活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以期为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高等职业教育;物联网应用技术;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天津滨海新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新兴产业迅速增长,产业结构迅速调整和优化。在“两化融合”的国家战略目标指导下,天津滨海新区八大支柱产业之首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本地区内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信息技术产业一直是新技术发展的先锋,其本身也具有“产业升级快,创新气氛浓”的特点,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技能拓展能力、学习理解新知识等创新能力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为此,我们在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从分析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需求入手,研究其培养模式,构成了形式多样、适应性强、目标明确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一、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一直致力于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应用技能型人才,通过走访调研,归纳出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技能需求主要可以分为“硬技能”与“软技能”两种类型:其中“硬技能”是指如计算机应用能力、实际操作水平、与职业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等方面;而“软技能”是指沟通表达、组织协调、主动创新等专业知识以外的技能。有研究显示,“口头表达、人际关系、计划、计算机应用、职业写作是从业者基础技能中最重要的五项技能。

就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而言,其行业本身具有知识更新快,对创新能力要求高的特点。我们走访调研了京津地区和滨海新区多家具有代表性的信息类及相关企业,对其技能岗位的人才需求进行了汇总和分析。结果显示:物联网产业结构调整后,对人才的专业技能和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对于技能人才的要求也不再局限于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熟练应用,更急需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并能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

经过总结,物联网产业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专业素质表现为“知识+技能”、职业素养要求为“职业忠诚+创新激情”、认知能力表现为“学习能力+适应能力”。

二、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从课程、岗位、技能等多方面入手,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实施了“三介入”与“六项目”校企特色合作模式

“三介入”指企业对人才培养的三个阶段进行深度介入。第一,介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介入第一学期专业认知课程的制定与实施。第二,介入第二学期到第五学期的职业能力、职业技能课程教学,校企共建课程案例、开发课程。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开发实训模块,实施实训教学。第三,介入第六学期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企业提供设计题目、创新实践项目及实习岗位等。通过企业的“三介入”,使学生的创新型技能与行业和技术发展相适应。

“六项目”指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每学期的实训教学,目的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六个项目的教学实施为:课内完成2个基础项目、1个简单设计项目及1个综合项目,辅以课外完成1个简单设计项目和1个创新拓展项目。通过简单项目集成综合项目、基础项目拓展创新项目、以校内项目为平台,发展到校外项目,从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得到了学练、体验、工程、创新四个阶段的升华,见图1。

(二)实施“四个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模式

在课程体系方面,实施“四个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理念,将课程进行分类与融合,使其更贴近与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标准。

1.“理论和实训一体”,指核心课程的理论知识要有配套的实训环节。理实一体的教学可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训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的课时比例为1:1。

图1 “三介入”与“六项目”校企特色共育模式图

2.“基础和技能一体”,指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融入必要的职业技能素质内容。学生在进行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能力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要求,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作习惯,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和对企业环境的适应能力。

3.“综合和应用一体”,指综合性实训课程,其项目贴近实际应用。综合性课程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因此要与行业企业实际应用紧密联系。可通过综合实践项目设置多个任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程任务,并采用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和方法,实现实际工程实践和生产型应用的真实体验。

4.“拓展和创新一体”,指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专业拓展类课程,这类课程对学生进行开放性命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性思维和技能拓展,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自主创新的课题或者任务进行引导和答疑。此类课程的设置是对学生开放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检验,也可为技能竞赛和毕业设计等积累资源。

(三)开展“三个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校企结合”——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学校与企业深入合作共同实施,保证学生与行业企业发展相适应,同时也将企业文化和职业素养的教育融入教学环节。

“学训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动脑与动手的结合。其中实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要环节,分为课程内实训、综合应用实训、素质拓展创新实训、课外实践指导等各类型的实训,每种实训对培养创新技能型人才都起着不同的作用。

“内外结合”——教学组织形式上,一方面是指“校内外、课内外”,打破了时间地点上的限制,鼓励学生走出校门接受企业的校外培训、参加各类技能竞赛,鼓励学生与教师建立课外的联系,不局限于课堂上学习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指“教材内外、教学内外”,打破了学习内容的限制,除正常的知识技能外,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鼓励学生的创意和创新思维,甚至帮助学生创业,在教学以外建立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也体现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思想。

(四)实践“学练”、“体验”、“工程”、“创新”的实训教学环境建设方案

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当能够满足学生的学练、体验、工程实践及自主创新等多方面的需求,具体有以下几方面:(1)满足人才培养的基础类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实训需求。(2)实训基地的各个实训室设置和配置能形成完整系统或体系,能够全面覆盖专业课程体系和知识点,能够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综合项目实训需求。(3)实训基地需要一定的开放性,满足学生自主进行创新和实践的需求,开放实训室要做到“有教师、有学生、有指导、有效果”。(4)实训基地建设需要与企业行业技术发展保持一致性,所以需要保留可以进行拓展和软硬件升级、二次技术开发的条件。

(五)提出以“校企工程师”为团队核心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知识更新快,其人才培养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培养符合技术发展趋势的学生,首先要培养具有工程师素质和经验的创新型学习型教师,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师资队伍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1)良好的教师职业基本素养,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实施全面育人思想教育。(2)过硬的专业基本素质和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保持创新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全面掌握各种教学资源的使用,能够进行创新教学案例的开发。(3)具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历和实际工作经验,并且能够定期下企业实习保证其知识结构和职业理念的先进性,能够运用企业经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4)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型的实践活动,对于技术趋势、项目管理及创新活动的普遍原理流程有一定的了解。(5)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注重引进具有丰富行业企业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通过外提、内创达到企业工程师的技术技能水平。

三、培养成效

上述举措对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对课程、项目、师资及实训方案进行了定制与规划。经过培养,我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创业环节和各类技能竞赛中表现十分优秀。

(一)技能竞赛展现培养成效

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由我院学生组成的天津代表队分别获得了“电子产品芯片及检测维修与数据恢复”赛项一等奖,以及“云安全应用技术”赛项三等奖;在2013年的全国技能大赛中,该专业学生也获得了“物联网应用技术”赛项三等奖。

一年一度的全国技能大赛是考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平台,除了考察选手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更考验了选手的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等一些职业“软技能”。在多个赛项中,物联网专业学生发挥稳定,依靠日常学习和实训课程积累的经验,顺利完成任务,取得优异成绩。另外,该专业学生马晓敏还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上代表全国的高职学生发言,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关注与鼓励。

此外,在其他一些技能竞赛中我院学生也表现出色,在作品的设计、制作、编程及作品答辩等环节上,表现出了突出的综合素质与创新精神,这些能力都是通过课程中的综合实训等项目锻炼出来的。课内外的实训项目以及教师“准职业化”的训练,对学生的软硬技能都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二)学生就业情况彰显人才培养成效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自主进行物联网科技作品制作、网页设计及多媒体编辑等实际项目的开发制作,实践操作能力较强,同时兼具了物联网行业所需的创新创业精神。11级毕业生得到了南京物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济南有人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奥尔斯股份科技有限公司、天人(天津)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等十多家物联网企业的青睐,这些学生在物联网产品研发维护、产品运行维护、质量检测及程序开发等岗位施展出在校练就的实践技能,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结束语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途径的。对于学校来说要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搭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平台;对于教师来说要不断地跟进前沿技术,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对于学生来说要主动积极参加各类科技活动、技能比赛,逐渐地培养自己的创新兴趣,提升实践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激发出来。

[1]李明霞.高职院校学生软技能培养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1):38-40.

[2]刘松林,谢利民.高职学生的基础技能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130-135.

[3]詹鑫.如何实现高职生技能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J].企业导报,2013(18):146+141.

[4]梁长垠,晏凯.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7(3):40-42.

[5]韦端,陈正振.浅谈校企合作共办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的促进[J].时代教育,2013(7):15-16.

编辑 郑晶

G642

A

2095-8528(2014)01-049-03

2014-04-20

天津市教育科研规划项目课题,海河职业教育园高职专业建设教育资源共享的研究,课题编号:VEXII4016

邓蓓(1962-),女,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

董瑞(1982-),男,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主要从事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

凌翌(1980-),男,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

金诗博(1986-),男,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主要从事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联网实训创新能力
“身联网”等五则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抢占物联网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