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传译教学中的心理学策略及方法
2014-02-05蒋制衡
蒋制衡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07)
同声传译教学中的心理学策略及方法
蒋制衡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507)
在同声传译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借鉴心理学相关理论、依托口译研究理论、采用试点实证实验的研究手段,希图探索同声传译教学的新策略,并依据这些策略制定出具体的教学方法,从而推进同声传译教学设计,丰富同声传译课堂教学方法。
同声传译教学;心理学策略;能力培养
同声传译这一概念最初被提出时,这一口译模式的可行性受到很多人的质疑。因为在第一交际行为中,人们一般是在完全理解了对方的话语之后再交际反馈,即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是线性序列关系。在同声传译中,人脑需要在对语言部分理解的情况下同时做出正确的语言产出,这就违背了两者的序列关系(但是,后来一系列的实践证明了这种口译模式是可行的)。
在教学实践中,有些学生的双语能力很强,但是在同声传译培训开始时往往“话到嘴边说不出来”。如果让学生放松,慢慢说,学生大多可以说得很好。因此在教学中尝试使用一些心理学策略,可以提升学生在语言能力以外的能力,将同声传译培训中所需要的心理学策略用控制性实验的方式验证教师的假设。
一、同声传译教学中的心理学策略
根据Gile的口译多任务处理模式(又译为脑力分配模型),完成口译需要涉及的种种努力可以归纳成三项基本任务:听力理解、翻译、短期记忆。任何口译形式,如同声传译、交替传译、视译等包括这三项基本任务。因此同声传译的模式则可以归纳为L、P、M这三项基本任务(L,听力理解;P,翻译;M,短期记忆),外加一项协调(C),即:同声传译=L+P+M+C。由此可见同声传译是一个多任务同时处理的过程。
在同时处理这些任务的过程中,除了需要一定的语言能力以外,还需要一定的心理能力。这些心理能力是可以靠培训得到拓展的。这种培训可以以心理学策略为指导,形成一个独立的培训模块。经过这种培训,学生不仅可以像同声传译译员一样做同声传译,还可以最终学会用同声传译员的思维思考。同声传译员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可以培训出来的,其中语言能力以外的能力,即心理能力,都可以通过相应的培训手段加以提升、强化,使学生在同声传译实践中对同声传译的模式形成条件反射。
同声传译员需要哪些心理能力呢?一要对传到耳朵里的携带源语信息的声波做出解码,就必须有持久、敏锐的注意力;二要在获得了原文的信息后用译入语重新组织译文,就需要快速、准确的反应能力;三要在听与译的时间差内把听到的信息储存起来,等待相应译文的输出,就需要有卓越、可靠的记忆力;四要协调好这些任务,就需要有能同时完成多个任务的能力。同声传译员需要的心理(非语言)能力总结为注意力、反应能力、记忆力和多任务等四种能力。每一种能力都是一个相应的心理学培训策略。为了发挥这些策略的作用,需要根据心理学原理设计具体的培训手段,通过行之有效的具体做法使学生能够通过后天的学习逐渐形成需要大脑皮质参与的高级的条件反射。
同声传译培训的心理学策略按照目的可分为两大类:以提升同声传译语言能力为目的策略,比如,把视译作为同声传译的入门阶段而开展视译教学;纯粹以提高心理(非语言)能力为目的的策略(本文主要研究前者)。
二、心理能力的实验研究
为了证明同声传译所需要的心理能力是可以培训出来的,可以设计并实施一个带有前后干预和控制设计的实验研究。实验研究通过纯粹的心理能力培训的学生同声传译能力与没有接受相关培训的学生相比有明显的提高。要验证这个研究,需证实心理策略的用处,实际观察和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为基础,以调查问卷为辅助手段,对学生的成绩量化对比。研究使用如下手段:(1)课堂观察,旨在评估学生在同声传译练习中的表现。(2)调查问卷,旨在衡量学生对心理学模块的接受程度。(3)考试评估,旨在量化学生在接受心理培训后的进步。
实验涉及的参与者是8名某高校的翻译硕士(MTI)二年级在读大学生。由于两组学生都是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选拔的,并且同样经过了一学期的基础课程学习,可以认为学生的水平大致相同。将参与实验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人。针对每个参与实验的学生的心理学策略,设计了相应的培训手段。值得指出的是,这些培训手段可以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只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心理能力就可以采纳,如表1所示。
随后,作者对实验组中的学生在为期8周内使用8个预先设计的心理学方面的培训,即在与对照组一起正常学习之外,还在每周增加了两个小时的心理学培训。而在对照组使用普通的同传教学方法。
表1 培训方法设计表
表2 调查问卷表
表3 问卷结果表
在实验期开始和结束时分别向学生发放同一份调查问卷如表2。两次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如表3所示,左侧的数字为实验前的人数,右测为试验后的人数,总人数为8人。另外,作者还向实验组的4位学生就心理学方面培训的成效做了问卷调查如表4,并统计了调查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3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为期8周的试验后,对学生自己的记忆力、反应能力和多任务能力的评价都变高了,注意力方面没有变化。从表5的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组的多数学生认为心理学方面的培训是有益的,其中多数认为对反应能力的促进更多,这一数据和表3的结果相符。
表4 实验组问卷表
表5 实验组问卷结果表
实验证明接受心理能力培训的实验组学生的同声传译能力与没有接受心理能力培训的学生相比有更大的提高。将心理学策略作为独立的教学模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同声传译能力。
心理能力培训对于改善同声传译课程的设计、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口译爱好者自我训练都有重要意义。在同声传译教学中,对于培训手段的设计可以不拘一格,多借鉴心理学领域的实用理论,只要是以提高心理能力为目的的培训手段,都可以在教学中使用。另外,心理学策略的模块可以做成一门课程,也可以做成课堂中的一个环节,以期更好地与其他同传能力培训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1]武光军.中西同声传译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科技翻译,2006(4).
[2]Lederer,M.La Traduction.Simultané Experiénceet.Théorie,Paris:Minard.Lettres Modernes,1981.
[3]Lederer,M.La Traduction Simultane Experienceet Theorie,Paris:Mlnard Lettres Modemes,1981.
[4]张威.同声传译工作记忆模型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报,2012(3).
[5]肖晓燕.同声传译的多任务处理模式[J].中国翻译,2001(3).
[6]张吉良.同声传译的自我训练途径[J].中国翻译,2004(5).
编辑 朱荣华
G712
A
2095-8528(2014)01-022-02
2014-05-06
蒋制衡(1981-),女,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外语系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