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新医改及基层医院岗位需求改革内科学教学※
2014-02-05辛庆锋孙有利郭宁文黄付春高功臣
辛庆锋 孙有利 郭宁文 黄付春 高功臣
(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科教研室,漯河462002)
结合新医改及基层医院岗位需求改革内科学教学※
辛庆锋 孙有利 郭宁文 黄付春 高功臣
(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科教研室,漯河462002)
新医改;基层医院;内科学;教学
2005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将包括医学生在内的大学生基层就业作为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给予高度关注。近年出台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国发〔2012〕11号),表明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将发生重大变化,就业重心将下移,城市重点补充社区,农村重点补充乡镇。目前,“新医改”正在全国有序推进,政府加大了对基层医院的政策倾斜,使得基层医院人才需求逐年增加[1-2]。
我校根据乡镇社区对医疗卫生人才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和自身办学特色,形成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主线,适合面向基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卫生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我们课题组通过深入调研基层医院以了解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和岗位能力需求中与我们内科学教学相关的各方面要求,从而以调研的基层医院岗位需求为驱动推动内科学教学改革。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深入调研基层医院 明确岗位需求
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主要培养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疗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连续3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表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县级综合医院、民营医院及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工作。从以上临床医学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来看,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内科学的学习,使学生对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预防保健等各个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知识和相应的诊治技能,为日后胜任基层医疗机构对内科医师基本要求打下良好基础。
2 分析基层医院岗位任务 确立课程改革方案
2.1制定课程目标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医德医风教育为基础,以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教育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关键,通过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临床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内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作风,成为具有较强医疗工作能力和一定科研能力的临床医生。
2.1.1知识目标能说出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能熟练描述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急救原则和治疗措施。
2.1.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具有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和健康指导能力;能规范运用临床常用诊疗技术进行日常的诊疗工作;具有对危急重症患者初步处理和正确转诊的能力。
2.1.3素质目标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和全心全意为基层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具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守法和维权意识。
2.2优化课程内容对原课程采取精简、整合、重组及增设等方式,重新修订教学大纲。教材编写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农村的指导思想,围绕用得上选取教材内容,在重视“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五性”(科学性、先进性、思想性、适用性和启发性)的同时,遵循高等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成长的规律,突出素质教育和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教材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注意体现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内容,努力达到“老师‘好教’,学生‘好学’”之目的。教学内容上重点结合工作岗位群的常见病、多发病,优化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针对乡镇社区现代化大型医疗设备缺乏的现状,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增加乡镇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教学课时,强化胸穿、腰穿、腹穿等乡镇社区适宜诊疗技术的训练[3]。
2.3积极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
2.3.1设计思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医学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基层、社区医师的职业能力作为教学内容,以基层、社区医师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过程的全新课程模式。虽然本课程的专业教师全部有医院的工作经历,但为了让我们的课程更加符合农村、基层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近年来我们聘请实习医院指导教师和乡镇知名度较高的行业专家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兼职教师,以农村基层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为依据,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参照执业助理医师标准,建立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依托我校“校中有院、院中有校”的办学模式,把课堂设在第一、二附属医院,上午理论课教学,下午实训实践课教学(见习)。使得学生早接触临床、早接触病人,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知识融会贯通,增强感性认识。
2.3.2教学手段与方法依据教学设计和需求,不断完善和充实教学手段和方法。①图文并茂多媒体教学;②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法;③以病人为基础的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study,CBS);④床旁教学和教学查房(bedside teaching/teaching rounds);⑤课间(课前)见习教学法等;⑥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教学法;⑦针对普遍存在问题开设各种专题讲座(如“抗生素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水钠失衡的临床处理”、“急性心律失常的抢救”及“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等);⑧内科学教学网页的建设等[4-6]。
2.3.3强化技能培训①建设先进的临床技能中心及充分合理的使用;②早期接触临床,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全部采用边见习边上理论课的培养模式,且课程均有各专业的有经验临床教师担任讲授和带教;③社区实践教学,做到医院见习、社区见习、社区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④开设内科实训第二课堂(强化培训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基本操作技能、辅助检查结果分析、病例分析等多方面内科技能),辅助强化临床技能等。
3 建立多方位评价体系
包括对比检验改革前后学生的考核成绩、就业情况等;问卷调查学生、教师和医院等对改革的评价;追踪回访学生就业后的工作及发展提升情况。反馈结果亦再作为教学改革的修正参考因素。
4 教学课程改革评价与反馈
针对课程改革,课程结束后我们组织部分学生召开了座谈会并进行问卷调查,学生从课程满意度、启发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岗位能力培养、临床思维养成等方面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反馈信息表明课程教改成效明显,教学思想活跃,教学过程充分突出了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受到学生广泛好评。
总之,基于工作岗位的内科学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成果,学生基层就业意愿得到了增强、就业率得到了提升。通过与实习医院联谊交流、访谈用人单位及毕业学生就业追踪,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及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实践操作能力强,很好地完成了医学生与执业医师的角色转换。
[1]车忠强,李淼晶,刘兰涛.新医改视角下医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取向相关性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50-51.
[2]刘进中,李枫.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7-9.
[3]宋国华,高凤兰,王福青,等.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构建临床医学专业MGU(1+2m)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8):108-109.
[4]邓利芝,陈慎仁,林晓芸.新教学模式下的临床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5):73-74.
[5]张学思,刘其礼,郑恒.临床医学专业内科社区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实施[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359-361.
[6]范新蕾.高职高专院校内科学临床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实用医药,2011.(8):272-273.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7.091
:1672-2779(2014)-07-0128-02
苏 玲 本文校对:李先佳
2013-12-20)
河南省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No:Wjlx13042];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课题[No:JYB2013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