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力的培养途径

2014-02-05徐健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创新力创造力艺术设计

徐健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江苏南京210000)

浅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力的培养途径

徐健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江苏南京210000)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艺术设计教育存在创新力缺乏的问题。提高艺术设计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亟需从中国教育实际情况出发重新审视创新的真正内涵,通过评估总结前人的成果与经验,寻找促进或抑制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同时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采取合作与独立并进的教学方式、提倡发散性思维的学习方法以及建立合理的评估系统等手段为创新力的培养创造相应的途径。

创造力;创新;艺术教育;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具有较严密的学术性。在老一辈教育家及艺术家们的长期努力下,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已形成一套模式。但艺术设计作为服务行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又与社会市场经济等方面密不可分。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多样化、就业市场的竞争白热化等都在加速着艺术设计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原来的教育模式已显得封闭单一。现今教育模式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如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教师只会纸上谈兵等归根结蒂都是因为创新力缺乏。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应该作为新时代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使命。因此,我国艺术设计教学必须进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革新。学校应遵循国际艺术设计教育规律,在课程建设中,充分考虑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各项因素,以最新的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最终目标完成教学改革。

一、关于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在国际上,一般被普遍接受的“创新“的定义是指“具有原生价值东西的生产过程和表现想象力的创造性过程”[1]。这个定义表明创新力并不局限在某一学科领域中,它可以是一些有价值的创造现象,如一个想法、一篇文学作品、一个解决方案、一个发明甚至一个笑话等。无论形式如何,这些现象的共同点是都孕育着“闪烁”的思想观念。因此,创新的学术范围涉及到多个学科定义:心理学、认知学、教育学、哲学(特别是科学哲学)、神学、社会学、语言学、经济学等。它连接着各门学科之间的关系,因此,必须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培养创新潜力来提高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回顾历史文献,创造力是各个时代政权和思想流派的研究重点。历史人文主义认为,无论在哪种教育环境下,学习者可以自我实现价值,但仍然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因此,创造力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属性,即“个人表现自己、挖掘自身潜力并激活机体的所有能力”[2]。这一观点意味着作为一个内在的力量,创新力可以在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环境里,通过鼓励其发展而培育;以格式塔心理学为代表的认知方法学派认为,心理过程是创新力发展的引擎。他们认为创新力同样可以作为知识或技能传授,但创新的态度和背景被看作是相对不重要的。这一观点的提出表明,在思维理论这个意义上,创新既需要发散思维(以确保独创性),也需要收敛思维(以确保适当性);而社会学理论认为,创新性学习的行为并不是依赖于个人的个性而是依赖于我们发现状况的能力。社会教育学家伊列雷斯指出:“情感、情绪和动机模式……能提供学习的心理能量。”[3]动机是人类天生追寻个人意义和身份的“欲望”,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可分为内在和外在。内在动机通常是直接起到协助创意创新的作用,而外在动机——例如某个学生被老师强加要求获得好成绩目标的情况下——则一般会起到反向的激励作用。

现今各方的共识是,如果不加以改革,正规教育正日趋走向一个保守和循规蹈矩的模式。如果是这样,学习者需要非凡的勇气和决心偏离共识、勇于创新。正像卢卡斯所提出的创造性的四个关键条件:挑战、适当的反馈、对待不确定性的能力和消除负面影响的能力。[4]面对各种智力上的挑战,从中学习并获得能力提高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上述这些资料表明:在教育中的创新是由外在和内在因素共同推进的,教育环境和学生心理是有关创新性教学的讨论和辩论热点。因此,根据以上论点,我们可以窥见一些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力的突破口,即从外部(环境支持、反馈系统)和内部(心理培育、思维方式)入手提高学生的创新力。

二 艺术设计教育创新力提升的途径

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教育支持环境

学习支持环境可以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是指提供给学生创造、支持其学习的所有硬件条件,如各种设施和服务等。在当今新形势下,高校可以通过对各类资源的开放利用增进创新氛围。对学生而言,信息提供了创新的视野和方法。应开放所有高校之间的活动交流内容和学科所有课程相关资源,使学生有权力使用社会各类信息和公共设施。如学校应和社会机构、校外院校间建立图书借阅、艺术设计工作室开放等形式的资源共享共用平台;所有课程资料及电子课件要可供学生在课程系统中进行浏览和下载;学生可以随时上网浏览本专业历年论文作为参考,此外,师生的研究项目成果也应该与校外专家和学生共享。“硬”环境使学生之间能够自主提高自身的各项专业水平,为未来的研究服务。这种各类资源的开放为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延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软”环境则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创造差异性和多样性的教学环境。个性是指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精神面貌的总和。个性决定着人的独特行为和思想,在创新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西方教育家很早就认为,个性是发挥自身潜能和激发创新力的催化剂,相反没有个性的人会逐步固步自封。可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力的重要途径是允许与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特点,培养学生独特的思考方式。国外许多艺术系科课堂教学都有明确的任由学生个性发挥与展现的教学方式。以美国为例,在艺术与设计专业授课过程中,几乎每门课都设定批评与评论(critic)环节,以便为学生辩论和研讨创造机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创造力在此之间不断拓展,促使学生完善作品创意、增强创作自信。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教师更容易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和相互创新的机会。

2.积极反馈评估系统

在创新力反馈评估方面,可以借鉴英国对于学生采取的教师个人指导,结合小组指导的综合形式。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得到不同的意见,也能对学生进行更准确的评估和提供更全面、合理的建议,避免某些单一的经验带给学生思维上的局限性[5];要随时通过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沟通;在课程结束阶段,对学生设计作品的成绩考核评估应有鼓励的细则,教师可以综合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分数,在保证课程结果公平和公正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于创新的渴求。

3.鼓励个人游戏、冒险和实验并强调合作关系

游戏、冒险和实验是鼓励个人探究精神的表现。探究精神是西方国家哲学思维的精华和体现,这是与东方内敛、中庸的哲学思想所推崇的内省精神相对的。探究精神认为做事不应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应该突破传统的束缚、形成自己的创作思路,大胆开拓课本内容和经典理论的范围并注重在无数失败的实践探究中寻找成功的答案。因此,这些西方国家创新的几率相比国内的高校要大,这种方法值得我们认真借鉴学习。

在鼓励个人精神的同时,也要提倡团队精神。这也是高校毕业生进入职场时必备的能力之一。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往往沉浸于自我创作而忽视集体的力量,因此,无论是团队项目还是个人项目,都应受到重视。通过团队设计项目的实施,可以使学生不仅在自身思考能力上得到提高,而且在规划、管理尤其是整个项目的实施协调方面得到较全面的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4.鼓励收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阿恩海姆曾指出,为了容纳各种各样的心理结构,人类心灵被赋予了两种认识程序,即直观知觉和理智分析。这两种能力具有同样的价值,都是不可或缺的[6]。一般来说,艺术专业的学生直观知觉比较发达但理智分析较差。在教学中,可以打开学生的理性思维,并树立学生思辩的意识,如通过头脑风暴及争议讨论、辩论等形式。教师要寻求方法引导学生提出自己鲜明的观点,并寻求多个解决方案,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跳跃的状态。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如有疑问,可打断教师的讲授,并善于提出尖锐的问题,同时对教师的解答发表不同看法。这样使学生在教学中就接触了如沟通技巧、团队意识和推广观点等内容,学生在表达、演示总结和演讲方面均有很大提高。通过训练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相比,会在创造力与创新思维态势上具有一些本专业独特的优势。

以上这些培养途径应紧密结合艺术设计各个子专业不同的发展状况综合运用。艺术设计专业与个人的创造性密不可分。创新教学的目的就是激发个人的创造潜力,对教育成功与否的判断也不应仅看外部的成功还应关注个体的成长状况以及以是否促进学习者的独立创造性为标准。因此,实现自我价值应优先于学习学科知识。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创新将永远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永恒主题和成功标准。

[1]Cskszentmihalyi,M.Implications of a system perspective fo the study of creativity.In R.J.Sternberg(Ed.),Handbook o creativity[M].Cambridge,MA: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99.313-335.

[2]Carl Rogers.On Becoming a Person[M].London:Constable Press,1961.350.

[3]Knud Illeris.The Three Dimensions of Learning[M].Denmark:Roskilde University Press,2002.74.

[4]Lucas,B.Creative teaching,teaching creativity and creative learning.In A.Craft,B.Jeffrey,&M.Leibling(Eds.),Creativity in Education[M].London: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2001.35-44.

[5]门德来.对英国艺术设计教育创新培养的观察与思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127-128.

[6]童燕康.课程改革与观念更新——对设计基础课程优化、改革的思考[J].装饰,2003,(2):57.

(责任编辑:魏登云)

On the Means to Cultivating the Cre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Art Design

XU Jian
(Department of Art Design,Nanjing City Vocational College,Nanjing 210000,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there lacks creativity of art design education.If we want to improve art design majors’creativity,we are supposed to re-examine the connotations of creativity in the Chinese actual situation,to seek the factors inhibiting or furthering students’creativity by means of evaluating and summarizing the previous studies,to set up the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environment,to adopt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ooperation and independence,to advocate the divergent thinking method and to construct the reasonable evaluating system,creating corresponding means to cultivating students’creativity.

creativity;innovation;art education;art design

G40-14

A

1009-3583(2014)-0097-03

2014-05-12

徐 健,男,江苏启东人,南京城市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美术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学。

猜你喜欢

创新力创造力艺术设计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星.云.海》
《花月夜》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大陆:以创新力引领技术变革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创新力不足导致国产手机再遇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