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学制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4-02-05施秉银马清涌和水祥裵晟杞李玲君
李 雁,施秉银,马清涌,习 博,和水祥,裵晟杞,李玲君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陕西西安710061)
长学制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李 雁,施秉银*,马清涌,习 博,和水祥,裵晟杞,李玲君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陕西西安710061)
长学制高等医学教育是我国在医学教育领域实施的重大改革之一,对推动全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为适应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新局面,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我们从改进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机制、构建素质教育多维实践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创建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科研临床相互促进,医学人文相映成辉”的长学制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临床技能、科研能力及职业素养方面成效显著,达到了长学制高等医学精英教育的培养目标。
长学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一、产生背景
长学制高等医学教育是我国在医学教育领域实施的重大改革之一,对推动全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我校(原西安医科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专业的院校之一,自1988年以来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量高层次医学精英[1]。为适应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新局面,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我们从改进临床实习教学管理机制、构建素质教育多维实践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创建了一套独特的长学制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全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是医学生转换学习方式、初步具备专业素养和临床工作能力的关键时期。长学制医学生临床实习时间较长,除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积累一定的临床经验外,还应注重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培养,并要提升科研素质、具备国际竞争力[2]。我们在十余年的长学制医学人才教育过程中不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面向临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推行导师制、兼职班主任制度及加强医院与导师之间的双重管理,创新了临床教学管理机制,通过有效整合全院及社会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在临床实习阶段构建了素质教育多维实践平台,在强化临床技能训练与考核的基础上,对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科研能力等进行了主动的系统化的培养和训练,形成了“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科研临床相互促进,医学人文相映成辉”的创新培养模式,达到了长学制高等医学精英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改革方案
(一)推行导师制、兼职班主任制度及加强医院与导师之间的双重管理,创新了长学制临床教学运行管理机制。
我校起初与全国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一样,实行传统的临床实习二级定向培养模式,即导师负责制,这一临床教务运行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通过遴选优秀临床导师言传身教,保证了长学制临床医学人才基本水平的培养。为进一步调动长学制医学生临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师生交流,我们推行兼职班主任制度,通过兼职班主任定期下班沟通、组织主题班会等活动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解决学生常见问题。实施至今,累计聘任教师26名,服务学生400余人,教书育人效果显著。
在长期的临床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不同科室之间条件差异较大、不同导师的管理方式和要求不同,故使医学生在毕业时个人素质及科研能力有较大差异”。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我们创造性的实施了“医院/导师双重管理”机制,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依托附属医院丰富医疗资源、强大师资力量及雄厚科研实力,通过聘请“院级指导教师”、举办专题讲座、设立创新基金、提供科研平台,同时加强技能训练、统一考核标准、细化过程管理,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临床技能、科研能力及职业素养,为长学制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强大助力,保证所有医学生都能得到良好培养和均衡发展,顺利成长为具有多维发展潜力的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
(二)有效整合全院及社会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在临床实习阶段成功构建了涵盖“临床实践、科研创新、综合素质”三大板块内容,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素质教育多维实践平台。
1.构建临床实践训练平台,强化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1)细化过程管理,加强技能训练:从医院层面统一制定培养计划及考核办法,规范实习流程,定期组织专科系统培训、临床技能比赛、临床实习巡查等专题活动,提升业务素质,保障实习质量。
(2)统一临床实习考核的组织形式和合格标准,重实践、重过程: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各专业实习考核要求填写工作记录本,同时将学生的医德医风也纳入观察评估记录。注重“医院科室双把关,动手动脑相结合”,科室负责出科考试,医院组织大出科考试和毕业考试,理论考试与技能操作并重,全面评估学生水平。
(3)无偿开放国家级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天候无偿开放我校国家级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为医学生临床技能训练提供良好平台。同时聘请经验丰富、操作规范的临床骨干担任指导教师,对医学生进行了内、外科技能系统培训,效果显著。
(4)举办以学生为主体的“院级病案讨论”,训练临床诊疗思路:通过学生认真准备汇报病历并代表科室发言、各专业深入讨论,为医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临床诊疗知识的展示平台和良好的临床诊疗思路学习机会。
2.构建科研创新共享平台,培养医学生科研素质与创新精神。
(1)设立临床科研创新专项基金:已累计投入43万元经费,使三个年级(04级、05级、06级)、127名七年制学生受益(人均受益额度:2000-4000元)。
(2)无偿开放全院相关科研实验室:向长学制医学生全天候无偿开放我院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的相关实验室(心内科实验室、泌尿外科实验室、内分泌实验室等),构建科研共享平台,支持学生进行临床科研活动。
(3)举办暑期科研培训班:对医学生进行科研思维启蒙、实验设计、临床科研方法、论文撰写等基本科研技能训练,使其有机会近距离感受和了解临床科研工作,激发兴趣,加深理解,适应现代医学对高素质医学人才必须具备临床医学和医学研究双重能力的要求。
3.构建综合素质育人平台,保障医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1)院级指导教师:聘请张心湜(台湾阳明大学院士)、席酉民、赵农(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张学斌等14位国内外著名临床专家、医学教育家、艺术家和知名学者为我院双重管理“院级指导教师”,定期举办专题系列讲座,真正起到“厚基础、拓视野、强素质”的育人作用。
(2)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精心策划组织“医府大讲堂”、“临床技能大比武”、“知识竞赛”等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寓教于乐。
三、效果评价
我校这一“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科研临床相互促进,医学人文相映成辉”的长学制高素质医学人才特色培养模式,已使六个年级(01、02、03、04级、05级、06级)501名七年制学生受益,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临床技能、科研能力及职业素养方面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问卷调查显示。
该模式缓解了临床实习与科研训练的矛盾,受到学生欢迎;改善了学生的科研环境(软环境:素质、方法;硬门槛:经费、科研平台),为学生完成高水平毕业论文提供了实际帮助;解决了临床二级定向阶段由于所在科室条件不同、导师的管理方式和要求不同,致使学生到毕业时差异较大的问题,使所有学生都能受到良好培养和均衡发展。
(二)毕业成绩分析。
通过细化过程管理,统一考核标准,组织专题活动有助于规范、强化医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其实践操作水平;教师评价及标准化病人访谈显示名医讲座、师生座谈会可以加深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识,增强其使命感与荣誉感;近三年我院长学制本科生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多次获奖,战绩骄人。
(三)科研创新能力。
本项目的实施有效激发了长学制医学生的科研热情与创造力,02级至06级七年制学生已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百余篇中、英文科技论文,达到了高层次创新医学人才的培养效果。
(四)社会反馈。
我校长学制医学毕业生成绩突出,已形成广泛的正向的社会影响;用人单位反馈长学制医学生素质高、技能熟、爱钻研,已逐步成长为单位青年骨干,多位校友在国外深造,多人在地市三级甲等医院担任中层干部。
[1]孙永馨,贾建平.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模式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2-23.
[2]顾鸣敏,唐红梅,朱明德,等.02-03级七年制学生培养过程的调研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3-5.
G420
A
1002-1701(2014)07-0029-02
*通讯作者
2013-07
李 雁,女,研究生,博士在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临床医学教学管理与质量控制。
2009年陕西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9BY01。
10.3969/j.issn.1002-1701.2014.07.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