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4-02-05范秉琳杨志军袁建梅
范秉琳,杨志军,袁建梅,郭 伟,于 洁,董 丽
(新乡医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教学管理
“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范秉琳,杨志军,袁建梅,郭 伟,于 洁,董 丽*
(新乡医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通过对分析化学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将“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于药学分析化学教学的必要性、具体措施和方法,并对教学实践的效果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旨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效,提高分析化学的教学质量。
研究型学习;分析化学;创新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其中研究型学习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方式,得到普遍认同和广泛关注[1]。近年来,根据我校教学实际和药学分析化学课程的特点,我们灵活地将“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和理念应用于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研究型学习开展的具体措施
研究型学习[2]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一些研究型大学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基地建设及产学研模式等层次上全过程开展研究型学习[2]。作为教学型院校,受科研、教学等条件的限制,将每一单元知识都进行全程研究型学习模式的教学是不切实际的。我们选择有针对性的、典型的单元,灵活运用研究型学习的理念进行组织教学,既达到了基本的教学目标,也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一)理论课教学中的研究型学习。
课堂教学仍以理论课教学为主。将教学内容整合为课堂讲授、自学和研究型学习教学等三部分。根据不同章节的特点,设计了有代表性的15个研究型学习项目。3-5人为一组进行研究型学习,对每个章节的研究型学习项目要求每组学生都要完成。
研究型学习项目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知识或综述性质的。例如,不同类型溶液的质子条件式、影响紫外可见光谱法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因素等。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所设项目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即可得出结果,并以综述形式完成研究报告;一类是应用性质的内容,如不同方法测定阿司匹林原料药含量的比较、HPLC同时测定复方制剂多组分含量等。学生在调研文献的基础上提出较为可行的实验方案之后进行实验研究,并以科技论文形式完成研究报告。所有的研究报告在师生评价阶段均以PPT形式由学生做交流汇报。
(二)实验教学中的“研究型学习”教学环节。
前期我们在医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导学环节,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3]。我们将导学法与“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有效结合并应用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基础实验和验证性实验,采用导学法教学。对综合性、设计性及部分研究型学习项目,模拟科研情境进行研究型实验教学。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向学生开放教学实验室,并充分利用科研实验室为开展研究型学习实验教学服务,在实验时间和场所方面提供保证。教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自行设计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教师依据方案的科学性、实验室仪器条件、实验成本等与学生共同拟定最佳实验方案;以研究小组的形式独立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以科研论文格式书写实验报告。
同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积极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申报大学生科研课题,教师吸纳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作为“研究型学习”教学的有益补充。以科研项目为载体,使学生亲身体验科研的全过程,学生不乏有很多创新性的思路、独到的见解和意见,在教师鼓励和引导下可以及时验证和实施,学生充分享受了研究和学习的乐趣,在研究过程中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
(一)考核方式。
根据“研究型学习”教学的具体措施和环节,我们制定了基础考核、实验考核与能力评估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基础考核主要是教学大纲要求必须掌握的内容,是课程的核心内容,仍以传统考试形式进行,占期末综合成绩的60%;能力评估尽量选择研究型学习中一些有物化成果体现的较有可操作性的内容,例如研究型学习报告、科研报告、科技论文等,都计入考核成绩中。能力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20%;实验考核由预习报告与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考核、实验理论考核3部分组成。实验理论考核内容主要为综合分析和实验设计问答题。实验考核占期末总成绩的20%。
课程组先后在2010级和2011级药学专业本科生中进行了“研究型学习”教学尝试。两个年级各1个班30人作为实验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授课教师相同。2个年级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前期学习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采用问卷调查和成绩分析等方式,对“研究型学习”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二)成绩分析。
由于实验组总成绩中能力考核占了20%比重,而对照组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因此我们仅选择基础考核和实验考核两项具有可比性的项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附表)。
附表 新乡医学院2010级和2011级药学专业本科生分析成绩比较(±s)
组别人数基础考核实验考核实验组60 85.45±6.20 83.90±5.87对照组63 76.36±7.15 72.85±8.62
(三)问卷调查。
课程结束后,课程组围绕课程满意度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自行设计问卷项目,组织2个年级实验组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学生素质问卷项目中,调查结果显示,与传统模式相比,“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较大地提高了学生素质。90.0%的学生认为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与热情;93.3%学生认为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大体现;85.0%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己的实验耐心、自信心与勇气;86.6%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团结协作精神,91.7%的学生认为较好地培养了自己的科研思路;另有88.3%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助于增强自己敢于创新的心理素质。
在学生能力问卷项目中,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较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86.7%的学生认为,动手能力与实验技能得到了较大提高,认为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的能力、应变能力、独立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的学生比例分别为75.0%、80.0%、81.7%、73.3%和78.3%;认为文献检索等获取信息与加工利用的能力、表达与写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的学生比例分别为93.3%和91.7%;认为其自学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的学生比例分别为76.7%和80.0%。
在课程满意度问卷项目中,调查结果显示,95.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85.0%的学生认为“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是可行的;对“研究型学习”教学形式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5.0%。
三、“研究型学习”教学的体会
(一)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态度是“研究型学习”教学效果的关键。
任课教师要明确其内涵和实质,使研究型教学成为其自觉行动,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教学热情。教师之间要统一实施计划,统一论证研究课题和教学模块,统一教学效果的评价内容和方式,经常性地开展观摩教学和讨论,及时听取学生建议,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形成教研相长、师生互动的良性循环。
(二)正确处理研究型学习与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关系和区别。
不能将“研究型学习”教学过程等同于科学研究,通过研究型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能力和知识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因此,作为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不可轻视,否则将本末倒置,淡化研究型学习的本质要求。
(三)验证性实验同样可以进行创新能力培养。
不少教学改革项目,为了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力压缩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内容。我们的体会是,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验内容的性质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而在更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态度。验证性实验也不是简单的验证理论,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样能够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有所作为,而研究性学习模式为验证性实验和基础实验中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方式。
(四)分析化学“研究型学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研究型学习”教学项目耗时很长,势必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学生检索文献的能力有限,造成文献资料查阅不全、陈旧等现象;“研究型学习”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理论及技能素质、外语水平、科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教学进程的掌控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需要充裕的师资和教学资源作保证,使其难以在面广量大的本科生中推广。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拟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优化“研究型学习”教学项目,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文献检索能力;加强实验管理,按照学生能力差别实行优化分组,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加强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通过派出学习、聘请校外专家讲座、老教师带教等措施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确保教学效果。
[1]范 旭,胡德渝,李 雪,等.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口腔预防医学课程中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53.
[2]刘福江,吴信才,郑贵洲,等.“研究型学习”模式在研究型大学GIS专业人才教育中的探索[J].测绘通报,2008(11):73.
[3]杨振华,闫云辉,董 丽,等.运用导学法提高医用化学实验教学质量[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1):82.
G420
A
1002-1701(2014)06-0062-02
2013-12
范秉琳,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药物光谱分析。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10〕-JKGHAG-0485)。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2-1701.2014.06.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