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成人教育发展关系研究的新视界

2014-02-05

职教通讯 2014年19期
关键词:学习型建设研究

宋 琼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断言:“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主题。”随着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成人教育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战略性伙伴关系不断凸显,引起了社会、政府和学界的高度关注。许多学者们从定性和定量、微观和宏观、静态和动态等方面,对如何把握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成人教育创新的内在联系,如何正确认识学习型城市建设特征对成人教育创新的影响,如何深入探究学习型城市建设形势下成人教育创新路径等紧要问题进行了广泛探究,并取得一些学术成果。本文在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针对研究的现状进行纵深思考,力图从现有的相关研究中,寻获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成人教育创新研究的行进脉络,为本方向的后继性研究提供富有实践意义的参考。

一、近十年学习型城市建设中成人教育创新研究综述

目前,我国关于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成人教育发展关系的研究还处于总角之年,有关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研究成果固然很多,但涉及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成人教育创新的针对性研究尚在初始阶段,相关成果主要集中在学习型城市建设目标与成人教育创新取向研究,学习型城市建设特色与成人教育创新问题研究,学习型城市建设趋势与成人教育创新路径研究等方面。

(一)学习型城市建设目标与成人教育创新取向研究

从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把建设学习型城市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因此,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成人教育发展创新的关系问题就成为了社会和学界一个新的研究焦点,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牵引式研究,以揭示两者之间的本然联系。

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成人教育体系创新问题探究方面,黄尧指出,创建学习型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城市在科技、教育、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为目的,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城市是新形势新阶段城市政府面临的一项新任务,也是成人教育创新的新课题。[1]叶忠海认为,构建科学的终身教育体系是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础,终身教育体系不是各种教育要素的简单相加,重点应把握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教育要素,要达到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特别要发育社区教育要素。[2]唐伟志认为,要创建学习型城市,构建学习型社会,就必须大力发展终身教育,进一步推动成人教育深化改革,实现成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3]

还有一些学者对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成人教育机制创新问题进行了探讨。叶忠海认为,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要建立和完善教育沟通制度、回归教育制度和社区教育制度,特别是高中后各类教育沟通和衔接制度,弹性学制、学分制和市民社区学习成果的认定和互认制度。[2]曾青云主张,要完善终身学习的激励机制,建立教育休假制度,明确规定每位职工在职期间的最低离岗学习时间,侧重对成人学习的经费和时间投入,以此保证人人享有学习的权力,人人都尽学习的义务。[4]唐伟志认为,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要建立成人机构的合作机制,因为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最注重的是“人的素质”,而成人教育机构的合作化恰好符合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素质的要求,故可提升成人教育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3]

也有不少学者则对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成人教育职能创新关系问题进行了透析。袁雯提出,采取政府主导、有序推进、完备体系、激发基层学习活力以及营造城市学习文化等方式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应设立成人教育的专门职能部门与业务指导部门,确保创建工作实效。[5]苑大勇认为,政府应该顺应终身学习的世界发展潮流,并且充分与国际接轨,制订出具体可行的学习型城市政策,提供完善的保障条件,同时,进行跨部门组织的深度合作,有效推进学习型城市的创建工作。[6]曾青云认为,在当前新形势下,政府除了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职能外,还必须对成人教育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政策法规和目标结构等方面发挥实质性作用,从而更好地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7]

由上看出,目前关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目标与成人教育创新取向的研究视角十分新颖,学者们从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成人教育体系创新问题、机制创新问题和职能创新关系的视阈,对两者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进行深刻揭示。其中,关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对成人教育体系的创新,也是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础;完善社区教育制度,激励机制和成人教育机构合作机制等是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保障;党和政府的支持和调控是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等等新认知,更是真知灼见。但笔者也看到,目前,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和相关研究还存有一些缺撼,如研究方法大多采用的是构想性、推论性,研究对象主要是微观性、具体性,而对于整体性、全局性、理论性的研究有所欠缺,这些在后续性研究中要注意调整加强。

(二)关于学习型城市建设特征与成人教育创新问题研究

在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中,随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关于学习型城市建设与人的发展问题的显露,促使许多学者及时地把研究重心放在学习型城市建设特征与成人教育创新关系方面,其中,探讨最多的是关于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基本特征与成人教育创新认知、创新方法、创新行为等方面的关系。

有学者从学习型城市建设整合性特色与成人教育创新认知问题展开。张永、马丽华等认为,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成功实践证明,需要将包括党政主导力、教育支撑力、社会民众主体力在内的各种力量整合成统一的力量,整体性推进学习型城市的构建。[8]张信和建议,用学习型城市总品牌来整合各类纵向与横向的子品牌以统筹和推进建设是一种有效办法,强化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建设的价值,打破各种共享共建的障碍,并逐步使形成的学习型城市品牌文化成为各类市民群体的联系纽带。[9]谢浩和陈丽认为,建设学习型城市和终身教育体系就是要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使人人都有参加学习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10]

一些学者还从学习型城市建设大众化特色与成人教育创新方法问题导入。高志敏建议,要让学习型城市建设超越传统的教育制度,突破以往的生活方式,同时,结合人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需要、动态性与可能性,将学习型城市打造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全新城市。[11]洪霞芳认为,建设学习型城市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要求城市全体居民普遍参与和积极投入,用成人教育思想帮助市民扭正思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思维方式,让其形成终身学习理念,从而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型城市的创建活动中。[12]曾青云认为,学习型城市建设与学习型社会一样,整个社会是一个完整的教育大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应融为一体,处处、时时、人人皆能学。[4]

也有一些专家从学习型城市建设常态化特色与成人教育创新行为问题引伸。叶忠海指出,学习型城市建设要注重打破隔绝教育领域和劳动之间的壁垒,要进一步强调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注重学习成果的认定和互认制度。[2]王夏斐认为,学习型城市建设要注重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通过创办网站和学习专刊,办好市民大学,建立“学分银行”等方式,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了“零距离”的学习平台。马良认为,构建学习型城市只有理念上的创新,才能带来制度创新,学习是社会发展的最大推动力量。[13]

可以说,上述相关研究成果,彰显了社会和学界对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成人教育发展之间关系把握的深入与深刻,特别是诸多专家试图从学习型城市建设过程中成人教育创新问题切入,探究学习型城市建设对成人教育发展的目标、行为、路径的影响与作用的必然性,研究的视野新颖。尤其是从学习型城市建设中教育、行政等体制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的单一性等问题对我国成人教育创新的影响进行探隐,这不仅对未来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成人教育创新实践关系的理顺,提供了富有导向意义的思维,也为后继性研究拓宽了研究视野。

(三)关于学习型城市建设趋势与成人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成人教育的创新发展对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随着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快速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对成人教育创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学界的诸多学者从不同层面对学习型城市建设趋势与成人教育创新路径进行了多向性研究。

有学者从智能型城市建设视野对成人教育创新进行引导。孙爱萍认为,智能城市建设日渐成为我国新城镇化建设的主流趋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智能城市建设提供动力支撑,同时,也为包括社区教育在内的成人教育搭建起以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为载体的网络教育资源平台。[14]陈伟光、蔡歆等人认为,从人的全面发展诉求视角出发,智能城市建设为广大市民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成人教育形式,以解决市民复杂多样的学习需求、参差不齐的学习能力等问题,以期塑造成人教育品牌。史士本则认为,智能城市建设趋势呈现出成人教育载体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纵横整合的教育载体网络化走势。

也有一些学者从文明型城市建设视角对成人教育创新进行引思。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城市是一种崭新的城市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是以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为中心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这一观念的提出,为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理论依据。晏尔等人认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要加强全民生态教育,提高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还要加快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将会使成人教育为城市发展提供平台和支撑。[15]鲍宗豪认为,文明城市建设包括形态文明、功能文明和素质文明三个特点,城市素质的提高需要教育的投入,这必然使成人教育的功能得到不断发挥。[16]

还有一些学者从生态型城市建设视阈对成人教育创新进行引袂。曾青云以上海市建设生态型城市为例,提出建设生态型城市关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转变城市发展模式,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念”,为成人教育内容和方式的扩展提供助力。郑义寅认为,建设生态城市是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内涵,成人教育要顺应“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用包括“社区教育”、“远程教育”在内的多种形式,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使之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动力支持。刘哲等人认为,生态城市建设必然诱发人的创造性和生产力,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通过学习型城市建设实践,城市生态理念也不断得到发展与完善。[17]

上述研究成果显示,目前,关于学习型城市建设趋势与成人教育发展设计的研究正向纵深发展,诸多学者力图以智能型城市建设、文明型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建设等为切入点,对学习型城市建设趋势与成人教育发展品牌、路径和蓝图进行深层描绘与深度探究。其中,对以信息技术产业为支撑搭建智能型城市成人教育网络平台、塑造成人教育品牌的构想;对生态城市建设趋势与成人教育发展路径进行描划;对学习型城市建设趋势与成人教育发展所提出的可操作性建议等成果,反映了人们对学习型城市建设趋势与成人教育发展关系认识的深刻与深远。

二、学习型城市建设中成人教育创新研究的趋势与畅想

直面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发展的大潮流,必然促进越来越多的人们对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成人教育创新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尽管当前我国学界关于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成人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然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还需要通过若干方面的软着陆,进行必要的补苴罅漏。

(一)以“理论与实践并重”为研究主线

目前,关于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成人教育发展研究,虽拓宽了该相关研究的新视野和新思路,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有二:(1)理论研究有余而实践研究不足。有些研究还停留在凭借主观臆想、运用理论推演与创造、理论评价与再建构进行简单概括和抽象的阶段,而缺乏实践性研究,使得研究成果说服力不强。(2)一些相关研究还停留在理论推测方面。大多是以学习型城市建设、成人教育的一些具体表象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尽管学者们提出了诸多看似可行性的建议和策略,但实际上这些建议和策略只是凭借着想象或推理而进行的一些构想式思考,并没有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及实践性研究,从而导致研究成果陷于滞顿于纸面,而无法付诸于实践过程的窘境。

综上所述,学习型城市建设和成人教育发展并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纸上谈兵,而是理论与地区特点结合,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首先,理论研究要引导实践性研究。很多学者常常强调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这必将使研究者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然而,一切理论皆来源于实践,实践研究是理论研究的基石。因此,在研究方法中要注重二者共行、协调互推、同向发展,切忌在强化理论的同时弱化实践。其次,实践性研究要反馈理论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的研究方向既要顺应自然,又要扎根基层,将学习型城市建设和成人教育发展的理论应用于城市发展的前沿,在实践中认真调研、分析与研究,描绘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特色风格和成人教育发展的内在关系和基本特征,从而探寻适当、可行的建议与方略,为理论研究的建构、推论、假设提供实证支撑。唯有如此,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成人教育发展研究才能源远流长。

(二)以“泛化与精细同进”为研究主行

通过对现有相关的研究成果的细致分理,我们不难发现,很多研究还停留在对现象描写和空乏对策的“泛化”研究层次上。具体表现为:(1)研究的内容空泛,诸多研究者都希望自己的研究能面面俱到,从其认知、体系、机制、方式、策略等等所有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而正是这种“方方涉及,面面俱到”,使很多相关研究成果陷入“方方涉及难深入,面面俱到难顾全”的“空泛化”窘状之中。还有一些研究者在研究中没有从本质上探讨学习型城市建设与成人教育发展创新的关系,所谓的成果只能是一种浮华于表而空泛无物的妄言。(2)顶层设计的研究缺失。大多学者或成果,只是以学习型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性问题作为主要对象,热衷于诸如推进机制、体系建设、评价指标、绩效考核等问题进行,而对于学习型城市建设发展的亟需的顶层设计则表现出整体性缄默,以至关于学习型城市建设整体性和全局性的研究,提升成人教育应对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变化能力的研究,建立成人教育与学习型城市建设接轨的研究,如何充分发挥成人教育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应有的价值与地位的相关研究成果,委实难与寻觅。

由此可知,学习型城市建设和成人教育发展创新关系的研究,不仅需要以泛化似的高谈阔论,更要有精细化的研究为支撑,相关研究由“泛论”转向“泛化与精细共进”已如箭在弦。(1)研究的目标既要精确又要构想。学习型城市建设研究和成人教育创新关系的研究目标除精确外,还要有一些合理构想与推测为铺垫,对两者之间的现实目标与远景目标,进行既有现实因果,又有前瞻研判的深度研究。(2)研究方式既要精密又须广普。学习型城市建设作为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进程,准确周密、清晰细致的研究方式,必定是其方法论选择。然而,这种精细化的实证性研究必须要以泛化的质性研究加以配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以往那种舍本逐末、表里不一的研究弊端。(3)研究的行为既要精炼又须大气。在未来研究中,既要以专业化视角对研究行为进行必要凝炼,同时更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对相关研究进行顶架层面上的设计与思考,由此,学习型城市建设和成人教育创新关系的研究行为才能珠联璧合,经受得起时间的锻打。

[1]黄尧.创建学习型社会促小康社会发展,推动学习型城市理论与实践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3-08-25.

[2]叶忠海.当前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2):5.

[3]唐伟志.浅谈成人教育在深圳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作用[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5.

[4]崔铭香,曾青云.终身教育终极目标的实现——论我国学习化社会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05(2):26.

[5]袁雯.为了每个市民的终身发展——上海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探索[J].开放教育研究,2013(4):33.

[6]苑大勇.重构与超越:世界学习型城市发展趋势述评[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5):56.

[7]曾青云.当代成人教育发展研究[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175.

[8]叶忠海,张永,马丽华.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十年:历程,特点与规律性[J].开放教育研究,2013(4):28.

[9]张信和.学习型城市品牌化建设策略探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59.

[10]谢浩,陈丽.学习型城市建设评估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3):4.

[11]高志敏.学习型城市的发展愿景与发展目标研究[J].成人教育,2009(5):4.

[12]洪霞芳.学习型城市建设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以南昌市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3(5):9.

[13]学习,对于一座城市的发展是一种信念——学习型城市研讨会与会专家访谈[J].杭州,2011(3):37.

[14]孙爱萍.开放远程教育背景下社区教育的资源超市建设[J].江苏高教,2008(4):140.

[15]晏尔,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南宁市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对策研究[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9(S1):66.

[16]鲍宗豪.当代中国“文明论”研究的新视域[J].学术月刊,2011(5):14.

[17]刘哲,马俊杰.生态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2):160.

猜你喜欢

学习型建设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