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漳泉同城化视域下的三地传媒博弈研究
2014-02-05姜兰花
姜兰花
厦漳泉同城化视域下的三地传媒博弈研究
姜兰花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科与艺术系,福建 漳州 363000)
大众传媒由于自身的媒介特性,在厦漳泉同城化过程中充当着宣传者的角色,及时、有效的向公众传递着关于同城化的各类信息,满足了公众对资讯信息的需求,同时,大众传媒在框架内的选择性报道,尤其是政策宣示式和夸耀成就式的框架选择,使得媒体成为推动同城化进程的有利杠杆。但是从当前的三地传媒报道现状来分析,厦漳泉三地的大众传媒仅限于在各自行政区划内的作为,在报道框架、报道基调、报道对象、报道内容及报道方式上的偏好,造成了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和利己倾向。要体现同城化的目标,还需三地媒体的联合效应。
厦漳泉同城化;媒体角色;博弈;偏好
随着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概念的提出,以及2011年7月29日同城化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在厦门召开,2012年10月10日第二次党政联席会议在漳州召开,厦漳泉同城化进程逐渐演进,而厦漳泉媒体也闻风而动,践行报道先锋的理念。本文即以厦漳泉三地媒体对“同城化”的具体传播报道为研究文本,探讨在同城化过程中,媒体是如何一方面实现“同城化”公共信息的公开与透明,另一方面,促动公众对“同城化”过程的参与和监督。媒体的此番行动,都试图在同城化报道中抢占先机,领衔同城化媒体市场,并试图改写厦漳泉媒体竞争格局,同时也是对自身监视环境功能的应然之举。
一、传媒在厦漳泉同城化建设中的角色与功能
传媒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现存社会制度的一部分,[1]中国政经体制的改革必然牵动着中国新闻媒体的变革,厦漳泉同城化的大背景和大环境,对厦漳泉三地媒体都提出了新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媒体在同城化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其角色与功能又如何体现与反映在媒体的具体作为中?
首先,传媒作为同城化进程的传声筒与宣传者。列宁曾提出一个论点:“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由此发展而来的党报理论强调报纸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必须坚定不移的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从而动员、引导、组织民众为党服务。[2]而厦漳泉同城化作为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项,这就成为三地传媒的必然报道作业与任务之一。做好同城化信息的公开化报道与解释性报道,甚至是调查性报道,向公众传递有关同城化的各种资讯与信息,满足同城化直接受益者与参与者的公众的知情权。此外,同城化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时政新闻,也是媒体应该关注与报道的新闻类别,从这种角色来看,传媒应主动承担起报道同城化、宣传同城化的任务。
其次,传媒作为同城化进程的预警者。虽然在国际国内,城市圈同城化或大都市都有成功的范例,如东京大都市圈、巴黎大都市圈、广佛同城化、合淮同城化等等,但是这些成功的范例都是建立在各自独特的城市环境基础之上的建设,他们有可供借鉴的经验与相对的模式,但是同城化毕竟是一个动态的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更是一个具有城市特色的工程,如果每个城市圈都依照一个模式来建设与完成,那么就不需要弄这么多的城市圈、同城化,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城市文化“圈地”运动,因此,在同城化的过程中,各个地方会遇见自己的难题与障碍,这就需要媒体能及时对信息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通过科学的逻辑分析,从现象到本质,从个性到共性,判断某一事物的发展方向及趋势,从而避免失误的发生与扩散。从这个角色来看,传媒要做的就是传播学者拉斯韦尔提出的“环境监测”的职能。现代社会的媒介化发展,使得大众媒介已经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首要工具,公众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知晓国家信息,表达个人意见,进行舆论参与和舆论监督,与其他的参与渠道一起,“实现了公众民意表达与政治参与的功能”,而大众传播媒介由于其性质代表公众享有舆论监督的权利,这就需要传媒在同城化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权利,有效的对同城化过程进行预警和监督。
再次,传媒作为同城化形象的代言者。美国学者尼尔·R·彼尔斯说过:“纽约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书籍和时装,年复一年的塑造和影响美国人的思想,美国任何其他力量都无法办到。”在美国,纽约市通过全美三大广播网控制着两千多家电台和电视台,通过《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新闻周刊》、《时代周刊》等影响和左右着全国的舆论界。而在中国广州,三大报业集团三足鼎立,加上一大批全国性的明星杂志,向全国展示了广东的开放理念和现代城市时尚,从而打造出了珠三角的全新面貌。综合观察国内外城市圈同城化的成功,如纽约大都市圈、东京大都市圈、巴黎大都市圈等,无不体现着这样一个评价标准:传媒之城。大众传媒体系可以看作是城市的神经网络,尽可能的创造国内外有影响的报纸、电视广播节目、文学作品、出版社、学术刊物、视听发行机构、书店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市场,这是城市圈核心城市的必备条件。因此,传媒在同城化的形象构建中,应是代言者的角色,从传媒这一“软实力”来昭示同城化形象。
二、厦漳泉三地媒体对同城化的呈现
2011年7月29日同城化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召开,正式拉开三地同城化的帷幕,本文即从此时的媒体报道作为研究起点,到2014年1月福建两会召开为结点,针对厦漳泉三地媒体,包括厦门网(厦门日报、海西晨报)、泉州网(泉州晚报、东南早报)、漳州新闻网(闽南日报)对同城化的相关报道进行归纳与分析,以此再现媒体构建中的厦漳泉同城化形象,以及媒体在构建同城化形象中的喜好与偏向。
1.报道框架的偏好
新闻框架即新闻报道主观的“框限”部分事实以及“重组”这些事实的过程,因此,不同的新闻框架对同一报道对象的建构结构可能千差万别[3]。
在此次研究的文本中,不同类型的媒体呈现出了不同的框架偏好选择,以《厦门日报》、《闽南日报》、《泉州晚报》为代表的党报主要肩负着宣传党的方针路线的任务,在对厦漳泉同城化进行报道时,主要选择了政策宣示以及夸耀成就式的“官方权威”框架,报道往往是针对同城化进程中政策、决议等内容来表明政府的态度,或报道同城化的相关成效,从而凸显其党的代言人的角色,强化舆论导向功能。像2011年7月30日《厦门日报》报道三地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所采用的就是此类权威新闻框架“厦漳泉党政一把手为同城化破题”,第二次党政联席会议报道的新闻标题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 厦漳泉同城化再迈新步伐”(2012.10.11),这样的框架选择充分体现了党报的权威性与号召力,通过连续向公众发布权威信息,使政府的声音被公众熟知[4],从而有效的控制了舆论导向。
而以《海西晨报》为代表的都市报,则选择了与“官方权威”相对的告知框架,“传达讯息”成为它进行新闻操作时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简单的摘录同城化过程中的会议纪要、政府决策、行动纲领等等,而是充分去溶解任一会议、任一数据、任一项目中浓厚的政经色彩,对同城化过程中那些与市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关键事项进行提炼、解释,其专题报道《畅想2015——大闽南“同城”》便是一个最佳的例子,从“大闽南老百姓”切入,畅想同城化即将为自己带来的各种便利。
2.报道基调的偏好
报道基调隐含着一家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情感,甚至是立场[5],报道框架的选择实则已经为媒体的报道基调奠定了基础。
在厦漳泉同城化报道中,三地党报的报道主要为彰显政策、夸耀成绩与建言表态,因此其基调也不可避免的走向一种“展望前景、攻坚奋进”的论调。尤其是对话三地一把手等党政官员,都使用了感情色彩十分强烈的词语来进行表达与呈现,如创新、优势、新征程、新步伐、共赢等等,这种基调尽力为党报的政策宣传与政府权威服务。
而对于都市报《海西晨报》来说,只要是在不触动政治原则的前提下,就能拥有一定的选择自主权,因此,为了更加真实的再现同城化,其基调就不是局限在空白的“畅想高歌”内,而是结合政策解读,对当前三地市民生活工作学习现状进行了实地的观察与调查,以实际的案例形式来进行现在时和未来式的报道,而这些实际的案例都是每一个读者在自己的身边能够找到原型的故事与素材,这就大大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3.报道内容的偏好
从报道内容来看,三地党报都表现出了对同城化建设规划、建设意义、建设进程以及建设成果展示的报道偏好,并且在媒体的报道中,同城化已然和全国其他城市化工程一样,是一个“政府、社会和专家三方认可的、既合理又可行的惠民工程形象”[6],然而,在都市报《海西晨报》的报道中,其专题报道《畅想2015——大闽南“同城”》中,连续11天的报道,将报道的焦点从政策宣示转移到一些个人的、日常生活细节与轶事等富有生活情趣的方面,关注普通人的兴趣所在,从生活休闲、教育、旅游、购物、医疗等方面,全面畅谈同城化对三城一体老百姓带来的各种便利。《泉州年轻人“爱上”厦门》、《三地“串门”淘货就像逛了一次街》、《居民打个电话先要低头看看地界》等,这些报道就已经破除了单纯的“政策宣示”的框架,不再是对建设规划、建设意义、建设进程、建设成果展示等的表现,而是采用站在老百姓的视角,报道内容更为丰富,也更为贴近百姓民生。
4.报道对象的偏好
从报道对象来看,《厦门日报》、《闽南日报》、《泉州晚报》为代表的党报很自然的将报道对象集中在政府官员,站在党和政府的立场来畅谈厦漳泉同城化工程,通过与政府官员的对话,或是摘录政府官员的讲话内容来勾画出厦漳泉同城化的形象工程,同时,结合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为同城化工程造势。而都市报在报道对象的选择上,则是与之相对的民间声音的集合。因为对于都市报的读者群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政策宣示”或“建言表态”等功能意识的宣传,而是实实在在的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报道,因此,它关注的大多数是普通的三地市民与百姓,从一个市民最切实的感受来反映厦漳泉同城化的变化。
5.报道方式的偏好
从报道方式来看,三地媒体对厦漳泉同城化的相关报道,除了《海西晨报》偶有的特稿报道外,几乎都是纯粹的消息报道,三地党报的相关报道甚至是直接的文件摘录或讲话摘编。此外,在新闻体裁选择上,除个别的人物专访外,纯消息类报道占据了整个同城化报道的半壁江山,而新闻评论(包括社论、来论)几乎在报道中没有篇幅。
三、厦漳泉同城化报道中的问题与对策
在厦漳泉三地媒体对同城化的报道中,由偏好带来了报道上的不均衡,不论是作为党报所采用的“官方权威”框架,还是作为都市报所采用的“告知讯息”框架,都无法为公众呈现并再现一个真实的同城化工程。
第一,报道对象的倾斜凸显各方主体博弈失衡。如果摒弃城市之间综合实力的博弈,单纯从厦漳泉同城化过程中的各方主体——即政府、以市民为代表的受益者、以及以相关受益产业为代表的受益者——来看,在同城化的报道中,党报与都市报都在自己的范围内做出了一边倒的倾向性报道。在党报报道中,很难看到普通市民的身影,很难看到普通市民对同城化的切身感受与体会,很难看到普通市民对同城化的态度与观点,这种近乎集体性的“失声”与“沉默”,都难以说服公众相信同城化是一项惠民工程。同样的,在都市报报道中,一味的向市民倾向,也难以从一个科学与理性的角度来进行分析,难以全面、系统的理解同城化为三地市民与城市发展带来的真正利益。同时,在党报与都市报的报道中,都缺乏对相关受益产业的报道,这就意味着在同城化过程中参与产业结构发展的群体没有被媒体呈现出来,成了这场报道中的隐形人。这个问题反映的就是各方主体在媒体上博弈的不均等,也就是媒体资源分配的不均等。因此,要如实再现同城化,就必须在报道对象上做到均衡性报道。
第二,报道内容对本地区倚重。不论是《厦门日报》、《闽南日报》还是《泉州晚报》,作为各个城市的党报,在报道内容选择上都倚重于本地区,突出本地区在同城化进程中的作用、角色与形象,无形之中给自己的报道打上了地区化的色彩,而非三市同城化的本色,也在无形之中打开了“闽南金三角谁的同城化厦漳泉谁主导”[7]的龙头竞争,为此,《泉州晚报》缺席在厦漳泉同城化第一次党政联席会议召开的报道,在第二次党政联席会议报道中甚至不提“2013年第三次联席会议将在泉州举行”的新闻事件,以及原定于2013年在泉州召开的第三次党政联席会议因故迟迟不开,或许能让人瞥见其中的较量。这种倚重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其实是三地未真正从“同城化”的大概念出发,当传播资源不能实现共享与有效分配,造成的必然是资源的重复利用与浪费。厦漳泉同城化过程中的媒体,不仅仅存在竞争博弈的关系,也存在着团结与协作的关系,甚至在对厦漳泉同城化的再现过程中,三地媒体更应打破“为本地区代言”、打造本地区“宣传形象与名片”的局限,形成联合机制,全方位、深层次的真实反映同城化进程。
第三,报道方式单一、报道形式分散。消息报道虽是各类媒体最常用的一种报道方式,以短小精悍的特色为公众带来快速、及时、新鲜的信息,但是不利于对事件、人物、现象、问题的深度挖掘与解读。对于厦漳泉同城化这种具有连续性的新闻事件题材,其选题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并且其内容也具有复杂性,这就决定了对这类题材的报道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层面上,而要对题材本身进行深入的挖掘、展示和分析,所以媒体在进行处理时,应该有一种系统、全面、立体的解读报道技巧,即运用多种报道方式,将消息与评论相结合,通讯与特稿相结合,解释性报道与调查性报道相结合,甚至是可以采用报网互动、报网融合的新形式。另一方面,改变三地媒体目前对厦漳泉同城化的分散零星式报道形式,而采用专题报道、连续报道等特别报道的形式,以多条稿件在时空上的组合,使受众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了解并理解同城化的全貌和本质。
第四,媒体预警员角色的缺失。厦漳泉同城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是一个渐进的工程,在当前中国转型时期,尤其是政经改革时期,同城化道路上要面临的各种不可抗风险的几率很大,问题、难题在推进厦漳泉同城化的过程中必然会随时出现,媒体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发挥其社会雷达的作用,主动、积极对社会环境进行监测与监督,真正成为社会的瞭望员,社会的守望者。
然而,在厦漳泉三地媒体的同城化报道中,我们只看见类似政策性的宣示报道,或者前景式的展望报道,只看见由三地媒体构建起来的一片和谐之声,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尤其是2014年福建两会中,厦漳泉同城化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吸引了国内多家媒体的关注。不少省外媒体都开始对厦漳泉同城化提出了质疑之声(详见时代周报2014年2月20日报道),不少省外媒体在报道中通过准确的数据,详实的事例,以及专家学者的观点、普通市民的切身感受等,对厦漳泉同城化的进程提出了疑问,诸如在第一批同城化项目中的三市同号为何迟迟不能确定,为何厦漳大桥的通行也成为了一项费力不讨好的工程,为何2013年本应召开的第三次党政联席会议到了2014年福建两会召开了依然是遥遥无期……这些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疑问,无疑一语击中了厦漳泉同城化过程中三市各自为阵的现实与弊端。一旦无法突破行政区划带来的区域局限,就势必会有地方保护主义倾向以及利己主义倾向。作为同城化的直接参与者,见证者,记录者,这样的监督与监测应该是三地媒体首当其冲的责任与义务,而不是由省外其他媒体来履行这种职责。但是,在实际的新闻操作过程中,我们不能在三地媒体报道中看到他们对于同城化过程中问题的呈现、判断与分析,“报喜不报忧”的现状让媒体失去了作为社会监督者的身份与功能,也让公众看不到一个真实的同城化。
媒体理应成为政府的镜鉴,那么在厦漳泉同城化过程中,媒体作为监督员与预警员的角色身份就不能缺失,或者说,媒体不能失职。因此,媒体在实际新闻运作中,要善于运用各种监督手段,最有效,最犀利的一个就是新闻评论。在同城化过程中,媒体承担的不止是传声筒的任务,同时也还是监督者的角色。
厦漳泉同城化的推进,对于三市来说,是一个综合实力相互扩张与博弈的过程,而对于三地媒体来说,同样是扩张与博弈的过程。就目前的三地传播实际来看,受制于城市级别、异地采访等因素,三地媒体无法在同城化报道中有效的突破行政区划限制,这就使得他们在报道中开辟的“看同城”板块,都只能停留在对三地社会新闻的猎奇性之上,缺乏更具有“同城意义”的内容。
或许,厦漳泉三地媒体在已有的资源力量基础上进行重新配置,共建一个新媒体直接服务于同城化,就如长株潭“两型”社会中崛起的《长株潭报》一样,又或者,三地媒体综合考量地理、交通、文化、经济等因素,抉择出一个“核心媒介”来统领厦漳泉同城化的传媒事业发展路径,这些想法就目前来看,似乎都还只是美好的想象,但是,媒体作为一个社会记录者,新闻作为历史的初稿,要做的就是如实的真实记录、再现社会现实。同时,媒体还应是社会力量的策动者,通过加强与公众之间的主动联系,助推厦漳泉同城化进程,通过各种载体、活动渠道让关于建设厦漳泉同城化的专家观点、语言符号等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各种媒体之间的策划活动,加强三地民众之间的联系,让厦漳泉同城化成为一个不止是自上而下的工程,而是由民间力量自发、市场需求发展、以及政府全力推动三方面合力这样一个系统的、全盘式的工程。
[1] 邢彦辉.传媒在长株潭“两型“社会构建中的功能——基于传媒生态平衡的视角[J].魅力中国,2010(35):7.
[2] 姜兰花. 都市报政治作为的迷思[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3] 罗亚.框架竞合:以中国入世报道为例[J].新闻大学,2004(1):21-26.
[4] 岳璐.群体性事件报道的新闻框架[J].新闻前哨,2012(12):32.
[5] 吴鹏,卢木林.宁镇扬“同城化”形象的媒体传播现状、问题与对策[J].镇江社会科学,2013(1):26.
[6] 闽南金三角谁的同城化厦漳泉谁主导?[EB/OL]. (2014.2.20).http://xm.loupan.com/html/news/201402/1152788.html
(责任编辑:黄文丽)
Media Game on the base of XiaZhangQuan City
JIANG Lan-hua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angzhou, Fujian, 363000,China)
Because of the media feature, the mass media has played a propaganda role inXiaZhangQuan Cityprocess.It sends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timely and efficiently, which meeting the public demand for information. What’s more, it drove the course of XiaZhangQuan City powerfully.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reporting, the three local media have the only effective behavior in their respectiv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there are local protectionism and hoggish tendency. They should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to achieve the aim of XiaZhangQuan City.
XiaZhangQuan City; the role of media;game; preference
2014-03-04
福建省教育厅2012年社科B类项目(JB12587S);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课题(ZZY1227)。
姜兰花(1984—)女,湖南湘潭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新闻理论与业务,传播与社会。
1673-1417(2014)02-0049-05
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4.02.0010
G20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