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药学类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014-02-05侯雪莲夏焕章毕开顺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创新性本科生药学

侯雪莲,夏焕章,宫 平,毕开顺

(沈阳药科大学,辽宁 沈阳 110016)

创新性实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必由环节[1],药学学科极强的实践性更是决定了创新性实践教学对药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作用。

近年来,沈阳药科大学设计并实施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三模块、二结合、一体化”的创新性实践教学新体系,即包括“创新型课堂实验教学”“系统化课外创新训练”和“深入的企业实践创新训练”三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体现“课内外结合”和“校内外结合”两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集成“创新思维启迪”“创新精神培养”“实践创新能力训练”等功能于一体的实践教学新体系。该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将创新性实践教学贯穿于药学本科教育始终,成为独立于理论教学之外的药学创新人才培养主线。

一、构建创新型课堂实验教学体系

遵循药学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学生认知发展的渐进性以及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构建创新型课堂实验教学体系。

1.递进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比例。改变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实验内容,从学科基础到专业实验课,由简单到复杂地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递进式增加其比例,实现对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渐进式启迪。如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实验中,增设简单少量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比例达50%左右;在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系列专业课程实验中开设70-100%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

2.循序渐进开设二级学科综合开放实验。按照药学学科知识体系,循序渐进地开设药学二级学科综合开放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学科综合研究能力。如在有机化学、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化学等系列课程实验基础上,开设药物化学开放实验;在分析化学、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等系列课程实验基础上,开设药物分析开放实验等。

3.开设跨二级学科的大综合开放实验。在系列学科基础实验和二级学科综合实验的铺垫下,跨药学二级学科开设药学大综合实验。选择一类药物,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和药理学二级学科知识,从药物的合成开始,经过生物活性测试、剂型选择和制备,到质量控制和纯度测定,使学生体验药物研究的全过程、形成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药学创新思维。

二、建立多样化、系统化的课外创新训练体系

1.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面向药学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本科生课题组在导师组的指导下,独立开展为期2年的科研立项研究。项目实行高标准严要求的管理方式:实施对象以我校国家理科基地全体本科生为主,首席导师由科研能力强的博导担任,项目实行全程跟踪式管理和评价,项目结题要求以本科生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每个项目组可获得4-5万元的经费资助。该项目使本科生在真实的科研压力下开展科学研究,切实培养了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创新训练计划。该项目面向应用型药学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本科生在高职称导师指导下自主开展周期为1-2年的科研立项研究。该项目更注重本科生科研创新过程、而非结果,着重培养本科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开发其创新潜能。项目覆盖全校除国家理科基地以外的全部药学类、制药类等本科专业,近两年每年有近600名学生参与,占上述专业人数的30%以上。

3.大学生中药资源科考项目。该项目面向应用型中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分为固定考察项目和流动科考项目。固定考察即每年由专业教师带领中药类本科生深入相对稳定的中药资源考察点,开展中药采集与考察。流动科考则是通过考核选拔组建中药资源科考队,在教师带领下奔赴全国不同地貌特征、中药资源丰富的地域开展科学考察。学校自2007年成立全国首支大学生中药资源科考队以来,已连续组建八届科考队,先后奔赴阿尔山、长白山、伏牛山、六盘山、井冈山、秦岭、神农架等地域,探明该区系的药用植物资源,开展中药材采集、标本制作以及濒危药材组织培养和繁殖再生等科学考察研究工作。

三、构建校企深度合作的企业实践创新体系

设计并实施了“两参与、三联合、一协同”的校企深度合作实践教学模式,以强化企业实践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企业参与学生实践教学过程,学生参与企业研发生产过程,校企联合制订实践教学计划,联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和联合考核实践教学质量,协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学校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等专业与东北制药集团深度合作,东药专家积极参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论证,将部分工程类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移至企业结合研发生产实际进行。生物制药专业与沈阳三生制药、北京万泰生物药业等制药企业深度合作,企业与专业教师建立技术合作伙伴关系,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研发课题,校企联合制定学生研发训练和毕业论文方案、联合指导学生研发实践和毕业论文[2]。临床药学专业与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三甲医院开展深度合作,将13名临床药师和医师纳入该专业师资队伍,承担部分临床理论课和实践课程教学,专兼职教师共同制定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医院承担本科生一年多的实习,使学生全程参与医院的医学和药学服务。

四、构筑实践教学的高水平支撑平台

1.构筑高水平学科专业支撑平台。积极将学校药学学科专业优势转化为创新性实践教学资源。如根据教师科研进展开设反应学科前沿的实验项目,近五年共有25项教师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200余项大学生课外创新课题;利用学科优势筹措实验教学建设经费,近5年学校仅从“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项目”就筹措近3000万资金用于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2.搭建高水平实验教学平台。出台了《沈阳药科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学校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实验教学中心全部面向本科生开放。近年来,上述重点实验室和实验中心每年承担全校本科生120余万人时的实验教学任务和100余项课外科研创新项目。

3.建设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践教育平台。借助学校在医药行业的影响力,通过与地方政府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与大型医药企事业单位共建“创新药物产学研战略联盟”“全面合作协议书”等方式,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在深度合作协议的框架下,企事业单位为学校提供实践教育平台,全力支持学校创新实践教学。

4.打造高水平师资平台。学校坚持教授指导实践教学制度,将实践教学投入与教师职称晋升、教学酬金、教学奖励直接挂钩,引导高水平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打造了与理论教学互通、校企共建、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实践教学队伍。

5.创造学生实践创新交流平台。学校连续举办9届校内药学本科生实验技能大赛、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全国药学类实验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全国制药工程设计大赛等大学生学科创新创业竞赛;组织本科生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美国普渡大学等十余所国外知名高校交换学习或学术交流,为学生搭建了非常广阔的实践创新交流平台。

五、结 语

创新性实践教学新体系对我校药学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起到积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仅近两年我校以本科生为第一或主要作者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载7篇;申请专利8项。10余名本科生连续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上作报告和交流;本科生获全国及省级药学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奖励30余项。

[1]顾秉林,王大中,汪劲松等.创新性实践教育——基于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1):1-5.

[2]夏焕章.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0):29-31.

猜你喜欢

创新性本科生药学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建筑设计中色彩对外立面的创新性应用思考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