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教师本科教学工作量测评的问题与对策

2014-02-05曾志嵘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工作量高校教师评价

王 飞,刘 辉,曾志嵘

(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广东 广州 510515)

教学工作量测评是指通过定性和定量指标反映教师教学工作的显性以及隐性教学付出量的活动。它关系到学校各方面工作,涉及到每个教师的工作安排和切身利益。如何建立一个具有宏观且可调控、稳定且抗干扰、透明且易操作、可信息化、公平且富有激励性的教师工作量管理模式是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及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一、高校教师本科教学工作量测评的特点及应注意的基本问题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出现了新的特点,对本科教学工作量测评也有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高校大规模扩招,引起师生比例失衡,导致教师工作量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各高校普遍出现轻教学、重科研的情况,在职称、奖励方面向科研倾斜[1]。这就要求高等院校需要更加重视教师教学工作量测评工作,逐步扭转高等院校科研至上的错误观念,牢固树立高等院校“以教学为中心”的意识。同时,在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量测评方面,应该遵循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基本规律和校本实际相结合、导向性和合理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在普通高校教师本科教学基本工作量测评过程中应着重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堂教学时间不等于教师教学工作量。一旦将课堂教学时间等同于教师教学工作量,不仅排斥了教室之外进行教学活动,而且曲解了教师教学工作的本质。事实上,除课堂教学外,教师教学工作量还应该包括备课、批改作业及阅卷、审查教学方案、教学学术研究、参与学术管理以及课外辅导学生所花的时间等。二是教学作为教师职业的基本活动,高等院校的教师应以实现多重教育使命为己任。高等院校应该建立突出教学重要性的激励机制,强化教学工作在高等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把奖励教学作为高等院校的常规奖励制度,而不是对少数教师进行特别的教学奖励。三是教学工作量测评要更加人性化。教学工作测评不仅仅是衡量教师业绩的标准,也是对教师基本权力的一种维护,更是对教师教学工作付出的一种尊重。四是测评方式要做到全面、科学、透明。不仅要考虑到教师显性工作量,更要注重隐性工作量的测量。

二、普通高校教师本科教学工作量测评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评价内容存在缺陷。一方面,评价内容不够全面。目前高校教师工作量测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本科生指导、教育教学改革等,对教学组织管理、辅助教学、课后辅导、阅改学生作业报告等内容评价缺失。另一方面,测评内容项目过细过多,测评程序过于复杂。

2.测评标准不够科学。目前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测评标准不够科学。一是缺乏体现教学质量的标准,在教学工作量测评中单纯以学时的多少进行计算,职称系数差异不明显,对教学质量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二是课程差异难以体现,双语教学与普通教学采用同一系数,基础课和专业课不明显,理论课和实践课计算方法相同等。三是间接投入和隐性工作量不易评价,比如指导学生课外课题、教材编写、手工阅卷、学生补考等工作量的计算缺乏一个明确的标准,教学相关组织、统筹、管理工作等隐性工作量也难以评价。四是与科研工作量测评差距大,与其他类型层次如研究生、成人教育评价差距大。这也是目前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量测评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热爱教学、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测评时“量”和“质”的结合不够紧密。在对教学工作量进行统计时,对各教学环节的工作,只计算了“量”的方面,而“质”的方面未体现,没有将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一般来说,学校都会制定一个基本的工作量,如果工作量达不到相应的标准,将直接影响津贴、晋升职称、年终考核等,这也是影响教师激励机制和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1]。比如,同一位教师用相同的教案上两个班的课,与用不同教案上两个班的课,工作量的差距到底是多少,这很难计量。

三、普通高校教师本科教学工作量测评的改进对策

1.选择合适的测评管理模式。实践表明,高等院校更加倾向于校、院二级管理模式,由于二级管理模式相比较于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来说的程序较为简单,影响因素的可控性也较强,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然而,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高层次的脑力劳动,不能单纯以课时数的简单累加来代表不同职称、不同专业的教师教学工作量,但是,在实际的计算中,教学工作“质”的表现难以定量。比如,A和B两位教师,由于学术水平不同,二者的教学效果会有差异,但往往被计以相同的工作量,拿到相同的课酬。另外,教师对教学工作投入的时间、精力和热情也不尽相同,而且教学效果在短时间内不一定能够显现出来,这些都很难具体的计量,所以间接投入、隐性工作量不易评价。采用三级管理机制,系所对这些间接投入、隐性工作量的更加了解,制定的分配政策可能更客观地反映教学人员在自己岗位上对所授课程贡献的大小,更能充分体现教师的实际工作价值,易于被一线教学工作人员接受。

2.合理确定测评对象和测评内容。教师教学工作量测评的对象主要包括个人工作量、课程及任务、学院(系)三种类型,而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内容涉及广泛,每个高校的特点与发展层次、师生比例、教学平均工作量各异,在测评内容上也有一定的差异,目前教师工作量测评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本科生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基本教学建设、其他教学活动等六个方面29项具体内容。在测评内容的选择上,要结合各单位基本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既要能够保证单位自身的发展,又要起到有效激励教师从事教学及教学改革研究工作的效果。

在调查中发现,教师们对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的教学工作量计算问题反映比较强烈。这部分工作量能让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迅速增加,其合理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在科学地安排教学任务的同时,更要合理地掌握一个教师在单位时间内最大教学工作量的上限。教学质量督导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对劳动强度弹性较大的教学环节制定更加合理的工作量折算系数,才能提高教师参与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3.建立教学工作量测评动态调控机制。教学工作量测评作为教学评价的基础环节,需要及时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新要求、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和学校的发展方向、教师个人发展需求等对管理机制、测评内容、测评标准等进行修正和调整。因此,高校需建立有效的教学工作量测评动态调控机制,以保持测评体系的科学性、灵活性和可预见性。动态调控下的教师教学工作量测评体系可以客观具体地发现教学活动和每个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教学计划执行得不好,或是教学态度不认真,教师讲授的条理性、逻辑性不强,或者是重点不突出、表达能力不强等,都可以从评价过程中及时发现,为及时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条件[2]。也可以通过评价分析及时发现各个阶段教学质量的水平与所定目标之间的差距。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积极调动各级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测评体系的建立上来,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动态更新评价内容并解决测评中存在的各种缺陷。

4.加强教学工作政策统筹和协调。高校在制定教学工作量测评方案时,应加强教师在开展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服务社会三个方面的政策统筹,均衡发展。高校应在对教师的职称晋升、成果奖励方面做到“教学业绩”与“科研成果”并重,有意识地缩短两者之间的差距,在教学工作量测评时体现职称差别、课程性质差别、教学质量差别、教学任务差别等,促进教师在教学上真下工夫,更加重视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科研工作量测评差距大”,这是在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情况,也是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发挥的主要原因,强化教学政策导向,更加重视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功能。

[1]白宪臣,赵 军,鲍 鹏.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的量化评估[J].教育发展研究,1999(S1):41-42.

[2]霍天强,樊桂清.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1,29(5):35-37.

[3]郑 刚.高校教师工作量制度改革试探——以学科建设为视角[J].扬州大学学报,2011,15(6):25-28.

[4]刘国华.高校教师工作量制度相关问题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12(25):57-58.

猜你喜欢

工作量高校教师评价
嵌入式系统软件工作量多源线性估算方法仿真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基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策略
思科发布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网上互动教学工作量管理的困境及对策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