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40例
2014-02-05王玉珍
王玉珍
(江西省吉水县八都中心卫生院,吉水331603)
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40例
王玉珍
(江西省吉水县八都中心卫生院,吉水331603)
目的通过观察健脾补肾、祛痰活血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痛经疗效及中医症状改善情况及随访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健脾补肾与祛痰活血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取得满意疗效。
寒凝血瘀型;健脾补肾;价值;实现路径
痛经是指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下腹疼痛,其属中医学“经行腹痛”范畴。据国内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妇女中痛经发生率为33.1%,其中原发性者占53.2%,痛经严重影响工作者占13.55%[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数据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原发性痛经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平均年龄为(21.2±2.78)岁,口服自拟健脾补肾、祛痰活血汤;对照组40例,平均年龄为(22.53±2.28)岁,口服消炎痛。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及痛经程度分布齐性;治疗组平均病程为(4.35±0.47)年,对照组平均病程为(4.66±0.58)年,其中,治疗组病程3月至11年;对照组病程4月至12年。两组患者痛经程度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及《妇产科学》[3]的有关内容制定。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妇科学》标准纳入:伴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经期或月经前后出现小腹冷痛或痛引腰骶,或剧痛昏厥,疼痛拒按,得热痛减,月经或见推量少,经色暗有瘀块,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黯苔白,脉沉紧,中医辨证属寒凝血瘀型。妇检或肛查无阳性体征,B超提示:子宫、附件及盆腔无异常者属功能性痛经。
1.3治疗方法治疗组:本病选取病例为寒凝血瘀型,治宜健脾补肾、祛痰理气活血。方药组成:茯苓20g,巴戟天15g,白术10g,沉香6g,当归10g,川芎10g,桂枝10g,白芍10g,延胡索10g,香附6g,砂仁3g,陈皮9g。服法:每于经前5d开始服药,每日1剂,早晚两次服用,连服7d,经来停药,连服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服用消炎痛25mg,每日2~3次,每于经前7d开始服药,连服7d,连服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
1.4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所有统计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
2 结果
2.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判定疗效。治愈:疼痛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未见复发;好转:疼痛减轻或疼痛消失,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未愈:疼痛未见改善。
2.2治疗效果经治疗后,t检验发现治疗组及对照组都能明显改善腹痛症状(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治疗后进行比较,经t检验,腹痛、经少、畏寒怕冷症状(P<0.05)有显著性差异,血块、腹泻、呕吐症状两者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痛经为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女性的学习、工作、生活及身心健康。因此,痛经的治疗已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治疗上,西医强调镇静、止痛及前列腺素抑制剂,取效快捷,但副作用大,疗效难以持久;手术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但有其局限性,且不易被患者接受。所以从目前来看,西医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药治疗本病较为理想,以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求因治本,在疼痛发作时,运用中药治疗,常可收到明显的止痛效果,且能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充分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
本文就健脾补肾、祛痰活血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本研究根据本病寒客冲任,瘀阻胞宫,“不通则痛”的病因病机特点,提出了健脾补肾、祛痰调气活血、化瘀止痛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通过对8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的临床观察,选取的病例在年龄、病情轻重、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痛经疗效、症状积分改善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治疗组在药物毒副反应及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西药,故合理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更易被患者所接受,更加具备推广价值。
[1]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的调查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84,(4):21.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9-243.
[3]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47.
[4]范郁山,潘康健,许富,等.缓慢捻进针法配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9):1896-189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指导原则[J].中国医药学报,1989,4(2):70-72.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6.082
:1672-2779(2014)-06-0127-01
杨 杰 本文校对:董玉莹
201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