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特色 凸显特色 塑造品牌 提升影响*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创办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实践

2014-02-05赵中波黄志红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有色金属冶金刊物

■赵中波 黄志红 黄 斐

江西理工大学《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编辑部,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 341000,E-mail:550796950@qq.com

2010年,《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承载着工业技术(有色金属)专业学术性期刊的使命,来到了自然科学的百花园中,创刊以来严格遵循“高起点打造、精专业领域、强队伍编辑、优作者群体、广范围传播”的办刊思路[1],在短期内期刊社会声誉和学术影响显著提高,2013年9月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2012年荣获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12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12年荣获首届中国有色金属出版物奖(期刊奖)二等奖、2012年被评为江西省第四届优秀期刊二等奖,同时“冶金·材料”栏目被评为江西省优秀期刊栏目;同年新增入编国内外权威数据库4家,通过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订阅的国外用户增加4倍多,由中国知网(CNKI)发布的期刊学术指标[3]:期刊影响因子由2010年版的0.223上升到2013年版的0.470,增幅110%;总被引频次由2010年版的269次上升到2013年版的436次,增幅62%;基金论文比由2010年版的0.15上升到2013年版的0.75,增幅400%;学科总排名由2010年版的81种冶金工业类期刊排58位上升到2013年版的77种冶金工业类期刊排30位。上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对刊物特色的定位和采取的“依托区域特色优势,凸显专业学术特色,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吸纳高端优秀作者,努力塑造品牌形象,强化特质特色效应”的举措。

1 寻求比较优势定位好特色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数据,2012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867种,其中:综合类期刊370种,自然科学、技术类期刊4953种[4],可见,我国科技学术期刊数量不菲,竞争激烈。《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CN号 36-1311/TF),由原创刊于1987年的《江西有色金属》(CN号36-1130/TF)更名而来[5],主要刊登有色金属冶炼、材料、采选、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原创性学术论文,设有冶金·材料、矿业·环境、稀土专栏等栏目。多年来,因论文内容更多的偏重于有色冶金学科,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等国内评价数据库中均划归于有色冶金类(TF类)。有色金属是个大家庭,共有64种元素[6],遍查我国正在出版的有色金属专业学术类期刊(包括有色冶金类(TF类)、有色金属矿业类(TD类)、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学类(TG类)共300余种,其中:有色冶金类(TF类)139种[7]。在这139种期刊中有被SCI收录的,也有被EI收录的,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的10种,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核心期刊22种,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即《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的有24种。《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因基础薄弱,起点较低,2013年前上述几种有影响力的数据库均未入选,由我校接办时其在行业期刊排名位列中下水平,要实现更名创刊时确立的“力争在3-5年内,把刊物办成为有色金属领域的重要文献载体和学术平台,成为一本在行业有影响、在全国有特色、对有色金属科技创新有贡献的学术精品和学校的学术名片”目标,必须实现追赶跨越性发展、进位赶超,这关键又在于对期刊特色的定位。期刊特色定位需用结合学科、人才、区域等综合研究考虑[8],我们认真分析研究该领域期刊的办刊宗旨、刊载范围,稿件构成、栏目设置、特色内容,依据自身刊物现状和学校所处的“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的区位优势和凝练形成的钨、铜、稀土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三大特色和优势以及拥有国家级“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江西省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优势资源,确定刊载录用论文主要为64种有色金属中的稀土金属、钨、铜、铅、锌等金属的冶炼、采选等内容范围,大部分为针对上述有色金属领域开展的前沿性、基础理论、学术研究和少量工程应用实践的技术革新、流程改造等原创性论文。

2 注重特色凝练 强化好特色

刊物特色定位,仅是期刊创建特色的第一步,要做到期刊以特色争优势,还需在办刊实践中,进一步凝练特色,强化好特色。期刊特色凝练,既要讲究面子,更要重视里子,也就是期刊内容与形式、内容质量与表现方法,封面设计与内文版式等都要围绕自身刊物的特色定位来精心谋划,在栏目设置、策划选题、名家拜访、组约稿件、内容安排、彩色宣传、资讯补白等各环节中贯穿执行。

为着力提升刊物特色和学术质量。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策划特色专题。

2012年第4期策划组织编辑出版了一期“稀土学科学术研究”专题论文,印发了一批宣传单寄发给包头稀土研究院、中南大学、北京矿冶研究院、南昌大学、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等单位活跃在稀土领域的研究学者;较大范围内征求了对本期刊物征稿单位、征稿策略、用稿要求、编排校印等建议、意见,还得到了有关稀土行业管理部门、老中青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刊物出版后,社会反响强烈,中国有色金属网、中国稀土网、江西有色金属信息网、中国稀土学会网站以及《赣南日报》纷纷予以报道,大大提升了刊物的知名度和学校的美誉度。2013年第5期,编辑出版了“钨学科学术研究”专题论文,以彰显百年钨业科学研究成果、促进钨行业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钨产业进一步振兴发展,活跃和繁荣钨学科的学术研究。该选题得到了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和中国钨协等单位大力支持,并商定于2013年11月8—10日在我校召开“百年钨业学术研讨会”。因宣传组稿工作做的深入扎实,吸纳到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赵中伟在内的我国钨冶金、钨基材料、钨矿选冶等方面权威专家赵慕岳、肖连生、万林生、邱廷省等高层次作者的优质论文40余篇,为打响特色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挖掘特色专栏的高端作者投稿。

主动追踪行业研究热点和知名学者研究动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吸纳优质特色稿件[9,10]。 先后组约刊发了有色冶金行业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张文海、邱定蕃、王国栋、曾苏民等院士,以及北京科技大学康永林、中南大学柴立元、彭志宏等一大批校外博导的创新性优质特色稿件。同时有色金属行业内知名的科研学术团队如:郭学益课题组、廖春发课题组等的研究项目、科研动态一直是我们关心和追踪的,编辑人员态度诚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说服,加之服务优质高效,使得上述科研团队产出的成果首选我刊刊载,这些知名科研团队的支持为刊物夯实了优质稿源基础,同时,刊物以专业、高效、优质的服务为作者的研究成果快速产生学术和社会影响提供了帮助。

第三,借鉴同行办刊经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编辑部广开思路,“走出去、请进来”,与行业内优秀期刊《中国有色金属学报》《金属学报》《粉末冶金技术》《稀有金属》等进行了广泛交流和学习,借鉴上述刊物办刊经验,努力做优做精做特,现刊物无论学术论文质量还是编校印制质量都已跃居行业期刊方阵中前列。

3 加大推介力度宣传好特色

期刊特色形成是一个渐进渐强的过程,优质特色稿件的汇拢需用广开稿源渠道。因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尤显重要。从我们几年的推介宣传、组稿工作实践来看,这项工作有其独特的路径可寻,用几何图形的“体、面、线、点”可作概括。“体”即:着重向有色冶金类高校、科研院所、大型国企的学科办、科技处、行办、总工办,技术部、生产部等部门寄发宣传资料、样刊、征稿单等,达到造就声势、使得被宣传单位对刊物产生影响的效果;“面”即:向上述有色冶金单位的二级学术研究机构,包括专业系、研究室、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宣传,达到对刊物影响较好,可供投稿选择的效果;“线”即:向从事刊物特色相关工作内容的课题组、研究团队、技术班组等宣传联系,使宣传对象产生对比有优势、质量能保障,达到有投稿意向和愿望的效果;“点”即:向与刊物特色内容相关的研究能力强、科研项目多、团队精神好、论文水平高的重点对象,特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多措并举进行宣传组稿,使其产生组合举措好,不支持情理上过不去,似有亏欠,有采取措施、付诸实践,以投稿行动来表达支持。推介宣传的形式可多种多样,走访行业高校、科研院所、深入课题组、重点实验室,沟通联系专业领域的重量级专家,介入专业学术会议,采取信函、电话、E-mail,QQ、手机短信等,进行组稿宣传工作。

近年来我们所做的宣传推介工作主要有:

(1)每年年初向学校相关教师通过OA或寄送纸质约稿函发出约稿邀请并附有新一年的出版计划及近年刊物出版目录;

(2)每年向专业学科契合度高的在校研究生发放约稿函并给部分考取外校的博士研究生撰写祝贺信并附刊物宣传约稿资料,做打基础利长远的“期货生意”;

(3)专题论文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在校内外广泛地进行了征稿;

(4)结合选题到中南大学、东北大学、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相关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宣传组稿工作;

(5)向到校访问的有关高校或科研院所(如:甘肃白银公司、北京矿冶院、江西铜业公司、中金岭南股份有限公司)发送了刊物和宣传组稿资料;

(6)通过校领导、研究生院、冶化学院老师到外学术交流机会,发送了刊物和宣传组稿资料;

(7)给校内外相关专业获批国家级课题或省级课题的单位和人员寄发了约稿函;

(8)编辑部2011年、2012年、2013年先后3次参加了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高校冶金院长暨冶金学科高层论坛”,介入冶金行业专业学术会议推介宣传组稿,给与会代表发放了样刊和相关宣传资料。

上述举措为我刊追踪有色冶金学科学术前沿,挖掘和培育核心作者群,产生了良好效果,使得刊发的特色稿件的国家级项目和省部级项目课题论文以及第一作者职称层次,外稿比例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4 提高服务意识呵护好特色

期刊特色形成以及得到业界认同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一经凝练形成,更需做好优质服务,使其良性循环。期刊编辑主要同作者、专家、读者三支队伍打交道,也就是围绕这3支队伍提供服务[11],为了提高刊物特色行业知名度、学术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吸纳作者群、审稿专家、读者和业界同仁关注和支持,在每一项对外服务活动中我们都遵循诚信、谦恭、热情、友善的态度,无论是电话沟通、QQ交谈、短息交流、E-mail回复等无不站在有利于刊物特色发展、有利于吸引特色优质稿源的角度考虑,总是本着以优质高效的服务精神来求得三支队伍的支持。为此,确立了:

(1)真诚热心、无私奉献、脚踏实地、务实从容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2)在为作者、专家(审者)、读者的服务活动中,都努力做到诚信、谦恭、热情、友善;

(3)加强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本领,争取为服务对象提供科学、专业、标准、规范的优质服务。

5 创新办刊模式发展好特色

创新是刊物彰显特色、发展特色的不二法宝。刊物在短期内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办刊机制、管理模式、组稿策略、宣传推介等方面尝试了一些新举措,受益于突破传统的创新。在后续办刊中还将秉承优良传统,坚持好的做法,同时密切关注国内国际期刊发展动态,继续加大创新力度。目前,刊物的影响力还是有限,冶金类优质稿源仍不多,设置的冶金·材料、矿业·环境、稀土专栏3个固定栏目,刊载论文占总量95%以上,为进一步彰显特色、发展特色,下一步还将更加偏重“有色冶金”类论文,使其比重达80%以上,真正成为一本学术影响力大、社会评价好的“有色冶金”(TF类)期刊。近期,应着重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第一,用快速高效的单篇预先数字出版,赢得竞争优势。

在广泛调研同行业“有色冶金”期刊出版时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对比研究,结合实际,找出比较优势,确立以期刊信息化数字化为抓手,以数字优先出版为突破口,竞争优质稿源,吸纳高端作者,突出特色亮点。自2013年以来,编辑部对所有“三审”通过的稿件都已实行数字优先出版,并通过手机短信功能,将数字优先出版网址推介给作者和相关用户,这虽然大大增加了编辑的工作量,但为作者争取到了首发权,相比纸质出版平均缩短出版时滞40天以上,大大提高了论文的时效性、同时也提高了期刊论文的检索和引用几率,扩大了刊物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树立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单篇数字优先出版已成为吸纳高层次作者投稿的有效措施。

第二,打造好平台,吸纳同类刊物中符合我刊特色栏目的优质稿件。

逐步同国内300余家有色金属类刊物协商、沟通、联系,力争取得支持和帮助,采取了借脑生智、借鸡生蛋、借船出海策略,合作双赢。吸纳上述刊物中符合我刊特色栏目的优质稿件,同时将不适合打造刊物特色的稿件,分别发送给恰当的刊物,打破该类刊物各自大而全的局限,突出特而精。这是一个较为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有好的机制来保障,以及强有力的组织来推动,还需要经费来设计实施一个有色金属类用稿中转平台,需用参与方的支持和配合。目前,可先行联合江西省内的《有色金属设计与研究》《中国钨业》《铜业工程》《江西冶金》等来试行。

第三,充实资源,保证网刊数据完整、齐全,便于查询、检索、引用。

过刊数据回溯上网可提高期刊数据的连续性、完整性。大大扩大期刊网络数据容量,利于作者查询检索,可提升期刊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等评价关键指标。因此,应克服困难,在刊物自建的“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网站上全部补全了已出版的过刊数据,包括原出版的《江西有色金属》,同时也已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和“有色金属在线”“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全文数据库”等全部补全了已出版的过刊数据。还需进一步做好服务,提供每篇论文符合要求的引文规范格式。

6 结语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国科技期刊业正面临传播技术深刻变革,国际国内挑战加激的现实[12]。“波涛汹涌,滚滚向前”可能是我国科技期刊业的真实写照[13],质量立刊,特色强刊也已成办刊人的共识。《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也算科技期刊界一朵稚嫩的幼苗,更是需要精心呵护。面对新形式、应对新挑战、谋求大作为,期刊人应有快追一程的紧迫感,抢先一步的危机感,早出一招的责任感,强化使命担当,“以服务贡献求支持,以特色特质谋发展”,主动作为,使之成为我国有色冶金期刊业中永不凋谢的常春藤,为我国科技期刊事业和有色冶金行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1 赵中波,曾伟明.抢抓机遇 创办专业特色期刊——以《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为例.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1):104-106

2 中国科学信息研究所.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3 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版,2013版.北京:清华大学

4 郑伟丽.2012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发布,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07-25

5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编辑部.发刊词.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0,1(1):1-2

6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有色金属的分类.[2009-08-10].http://www.nfsoc.org.cn/n1312864/n1315713/n1435103/11003337.html

7 朱强,蔡蓉华,何峻.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2008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8 朱晓红,王丽生.办出学术期刊特色提升期刊整体水平——《应用声学》 的办刊实践.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4):489-492

9 姚志昌,靳晓艳.以特色谋发展 提高矿业类英文版学术影响力——《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英文版)办刊实践,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3):442-446

10 朱爱平.也谈依托优势专业办特色期刊的实践与体会.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3):540-542

11 刘信中.特色是期刊发展之本.新闻传播,2009,25(11):66-67

12 柳斌杰:我国报刊改革的总体设计.[2013-06-20].http://www.editorhome.cn/news/16552/cee76 f8 f-d69d-4210-8 fb3-5e5 ffb 91505a.aspx

13 黄永明.最大论文产出地中国学术期刊的尴尬与梦想.南方周末,2010-09-14

猜你喜欢

有色金属冶金刊物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山东冶金》征稿简则
刊物贺词
河南豫光冶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冶金动态
有色金属“回暖” 中长期谨慎乐观
系列刊物介绍
筑底企稳有色金属行业已过最难阶段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有色金属设计 欢迎刊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