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影响研究
2014-02-04孙晶
【摘 要】2012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其目的是促进我国银行业全面实施新资本协议和巴塞尔协议,新资本协定具体论述了政府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思路,提出了操作、信用和市场等风险的最低资本要求,要求银行建立内部风险评估机制,运用内部评级系统,决定自身的资本需求。新资本协议为银行提供了风险识别及定价的工具,对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机制和方法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为了全面的了解,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机制的新资本协议的影响,探索提高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本文剖析了新资本协议对我国银行业贷款定价机制的影响研究。
【关键词】新资本协议;贷款定价;影响
2004十国集团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同意发布《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决定2006年底开始实施。目前,全球各大银行已陆续使用新资本协议加强对银行风险的监管,欧盟已于2006年开始实施新资本协议,美国于2009年开始实施该协议,其他国家银行陆续从2010年陆续实行新资本协议。在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在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部署下从2010年底开始执行新资本协议,这也标志我国商业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的体系建设步入正轨。2012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推进实施推进新资本协议以及巴塞尔协议Ⅲ。
随着新资本协议的出台,风险管理在银行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变得越来也重要。在新资本协议监管,全球银行业资本逐渐从监管资本经济转变资本管理,同时,经济资本的提出应用也促进了有效的整体统一的全球银行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新资本协议是基于资本充足率为核心,同时信用风险监控为重点,对操作风险的资本约束,构建三个核心的监管框架,分别是市场约束,最低资本要求,监督检查,这对银行业的风险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主要的内容,因此新资本协议的实行也是对我国银行业贷款定价提出更高要求。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指出,银行普遍存在的由于不恰当的贷款定价而致使风险发生的时候不能得到足够的风险补偿问题。
为了能够全面了解新资本协议对我国商业銀行贷款定价机制的影响,探索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和方法的有效路径,本文从定价授权管理、贷款风险定价方法、信息系统建设、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利率风险管理等方面研究了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定价的影响。
一、有利于提高分级授权管理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在新资本协议实施之前,各家商业银行主要采取权重法计量风险资产,既不能反映单一客户的差异性,也不能反映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优化所带来的分散风险的效果,缺乏对客户、产品的精细化管理。新资本协议的实施特别是资本高级计量方法的实施,实现了商业银行对表内外业务单笔及组合业务的较为准确的计量,进而可以根据既定的预算目标设计分级授权,在把控风险及业务综合回报的同时,也提高了分级授权管理的有效性和灵活性。以招商银行为例,新资本协议实施以后,该行借助在资本管理方面的优势,实现了对单一客户的精细量化,从而能够准确计量单一客户或业务的综合回报,进而根据客户综合回报情况,实现对定价授权管理的灵活调整,使定价审批重心下移,提高审批效率。同时,总分行利率管理部门的职能,也从前期的利率审批,逐渐转化为利率执行效果的监督检查,通过对业务审批结果的持续追踪,采取分析、督导、调整审批权限等方法,对风险定价工作实现动态管理。
二、提高了贷款风险定价的精准性
新资本协议的实施,使得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历史数据(客户财务信息及交易数据等)分析每笔或每类业务的风险状况,得到准确的风险量化参数(如客户在未来一年可能违约的概率),然后再具体运用到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计算中,客户的风险水平将直接决定监管资本要求的高低。因此,通过对风险参数的深入应用,能实现风险与收益的一致性。招商银行将新资本协议的风险参数用于客户准入或者授信审批,提前进行高风险客户的识别并进行过滤,降低高风险客户及其带来的高资本占用,或用于贷款指导定价,对高风险客户提高贷款定价水平,实现高风险高收益,实现了对单一客户、单一业务损益的精准化计量。浦发银行在贷款基础利率报价的方案和流程中,基于内部评级体系下最优客户群的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分别计算风险成本和资本占用成本,进一步落实内部评级成果在贷款定价上的应用。交通银行对公授信客户根据RAROC的水平确定贷款发放价格。其中,RAROC计量中,分子为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后收益,分母为新资本协议要求的资本计量方法。根据不同PD评级客户的资本占用风险权重,分别设定最低定价要求。
三、促进了商业银行风险定价的信息系统建设
新资本协议对定价系统建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风险量化的管理,并将风险量化管理模型植入风险定价系统。以招商银行为例,该行坚持从自身经营管理实际需求出发进行量化工具开发,实现了高级方法量化模型与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产品定价系统等的有机融合,并已应用于授信审批、客户价值筛选、贷款定价等方面。为适应新资本协议要求,中信银行陆续开发了一系列信息理系统。如,2007年开发了公司客户评级系统,2009年开发了公司债项评级系统,2010年开发了零售评级系统,2012年,该行市场风险管理系统已经上线,开始计量和积累内部模型法主要指标VaR,2013年开始分阶段分行上线操作风险管理系统,初步建立与新资本协议三大风险计量模型配套的治理架构、政策制度、数据和信息系统。
四、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市场灵敏度提升
新资本协议实施后,商业银行风险定价更加贴近市场,同时逐步实现对客户的差异化定价。在这种导向下,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能够兼顾市场变化和业务需求。如招商银行按照“机制上科学可行,导向上明确合理”的原则,对现行FTP政策进行了调整。一是在保持曲线构建模型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结合业务实际,更新模型使用参数,调整存款成本构成及参数,适当缩小存贷款定价曲线与市场收益率曲线之间的差距;二是优化定价曲线调整机制,年内将视基准利率及市场利率变化、业务结构变化等,动态调整存贷款定价曲线,提高对市场变化的灵敏度;三是根据优化模型重新测算后,人民币存贷款FTP曲线整体上移。
五、为利率风险管理提供了量化工具
新资本协议的实施为开展风险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依托内部评级对客户和债项的风险水平予以区分,并通过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参数对风险损失和资本占用进行量化,从而为贷款风险定价、资产分类、绩效考核等业务管理策略提供全面支持。经过前期的不断推进,浦发银行内部评级成果已率先在信贷审查审批、风险限额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执行和反馈情况良好;在风险定价、资产分类、拨备计提、资本配置等深层次业务领域的应用也已全面展开。通过对风险的精细化区分和对客户的差异化管理来科学地经营风险,不断提升盈利水平,引领业务发展,实现资本集约化转型。
六、新资本监管要求推升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
为研究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水平的影响,本文选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等12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样本数据区间为2009年~2013年。由于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时主要考虑经营成本、资金成本、风险成本以及经济资本等要素,本文构建了以平均贷款利率为因变量,资金成本率、经营成本率、资本充足率和不良率为自变量的面板数据模型。通过12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考察各相关变量对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影响(见表1)。
为消除异方差,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面板数据进行了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估计结果见表2)。
估计结果显示,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率和经营成本率对贷款利率的影响分别通过1%和10%的临界检验。说明商业银行在贷款定价时充分考虑了自身的资金成本和经营成本,成本分摊原则得到较好体现。资本充足率对贷款利率的影响也通过了1%的临界检验,说明巴塞尔协议Ⅲ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本质量及风险覆盖面,但也减少了商业银行对风险资产的支配,在有限的风险资产中商业银行会选择利润更高的贷款分配方式以弥补占用的风险资产额度,从而提高了贷款利率。商业银行的不良率对贷款利率的影响通过了5%的临界检验,但符号为负,对不同商业银行而言,不良率较低的商业银行恰恰反映了该机构具有稳健的经营策略,相应的内部控制、管理精细化程度也较高,客户结构更为优化,贷款定价的议价能力也较强,所以贷款利率也较高。
新资本协议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定价工具以及风险识别,同时监督银行要坚持风险定价的原则,建立风险定价的意识,逐渐提高风险定价的能力,同时将风险的因素带入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之中、同时对企业进行评级、对其经济资本和违约概率进行测定,使得商业银行能够制定合理的貸款价格,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匹配,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定价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宗宪,郭健伟.银行利率定价原理和方法[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9月
[2]吴琼.中国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6月
[3]曹国强.商业银行资金转移定价实务[M].中信出版社,2012年1月
[4]向志容等.新资本协议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行为影响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2年第9期
[5]田敏.基于信用风险防范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年5月
作者简介:
孙晶,女,山东-城人,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博士研究生,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