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胜法宝

2014-02-04袁伟

中国石油企业 2014年6期
关键词:长庆里格长庆油田

2013年,长庆油田实现油气产量当量5195万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根本上讲,长庆油田取得的成功,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长庆油田的继承、弘扬和发展,是“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没有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会涌现罗玉娥、陈小军这样为保护原油,与盗油分子做斗争而献出年轻生命的英雄,不会出现刘玲玲、周丰、张文正等一大批的石油榜样。除了这些,在自然条件恶劣的黄土高原和戈壁荒漠,在低渗、低压、低丰度的“三低”油气藏面前,在社会环境相对复杂的背景下,长庆油田直接的致胜法宝是什么?

首先,是锲而不舍、攻坚啃硬的企业文化。这是几代长庆石油人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长庆石油人战胜困难的法宝。没有这种弥漫在长庆油田每一个角落的文化,在侏罗系勘探陷入困境时,长庆人不会迎难而上,打开三叠系石油勘探的新局面。没有这种企业文化,当安塞油田的开发遇到巨大困难,甚至被国际油公司评价为“没有开发价值”时,长庆人就不会坚持不懈地探索开发之路。没有这种企业文化,当苏里格气田陷入绝境,甚至连探明储量都遭到质疑时,长庆人就不会勇往直前。没有这种企业文化,当姬塬地区的勘探遭到五次失败后,长庆人不可能咬定青山不放 。

第二件法宝,就是解放思想、敢于实践的思想方法。最早参与苏里格气田开发的采气三厂安全副总工程师王晓明说:“在长达5年的开发评价中,迎接我们的,似乎只有失败:试气无阻流量达126万立方米的苏6井投产不到24小时,产量大跌。苏平1井是苏里格气田实施的第一口水平井,然而,这口寄托着所有人太多希望的井,日产只有3000立方米,而苏平2井干脆就没有出气。”面对困局,长庆石油人秉承“两论起家,‘两分法’前进”的大庆精神,正视矛盾,敢于实践,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更重要的是,通过解放思想,引入合作机制,形成会战之势,最终攻克世界级开发难题。可以说,没有这一思想方法,就没有今天的苏里格气田。在超低渗油藏开发实践中,敢于实践的思想方法更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短短5年时间内,使超低渗油藏开发在实践中总结提高,产量迅速由零提高到800万吨/年,成为长庆油田上产的现实通道。

第三件法宝就是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企业精神。“西部大庆”的建成,建立在长庆油田巨大创新实力基础上。低渗、低压、低丰度和非均质性极强的苏里格气田,存在着单井产量低与建井成本高的尖锐矛盾。反映在开发上,就是压力下降快、产量不稳定、出水等一系列问题。长庆采气三厂与长庆油气院、研究院等科研单位紧密结合,立足技术创新,经过无数次试验、无数次失败,最终形成了井下节流、井间串联、分压合采等6项关键技术和12项开发配套技术,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现在,水平井技术、丛式井技术、数字化等技术又相继在苏里格气田开花结果,减少用工总量、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安全水平,甚至带来了劳动组织方式的变革,不仅为苏里格气田提升开发效益创造了条件,也为国内类似气田以及致密气藏的开发储备了技术,意义深远。

长庆油田的第四件法宝是管理创新、科学发展的管理体系。没有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这一切都无从谈起。没有数字化的管理模式,7万名员工不可能支撑这么高的产量。没有标准化,长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可能要延后若干年。在苏里格气田,“五加一”合作模式,市场化的开发模式不仅成就了苏里格,而且为国内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资源的市场化合作开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模板和榜样,同样意义深远。

猜你喜欢

长庆里格长庆油田
由技到心、由表入里——贾长庆创作随想
书法随记
豹子和小老鼠 的相遇
豹子和小老鼠的相遇
豹子和小老鼠的相遇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气厂
长庆油田节能技术研究
长庆油田设备再制造又创三个国内第一
春 天 里
石油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