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县市区 放眼全中国
——以《吴江日报》为例谈县市区域报的报道

2014-02-04杨晓容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10期
关键词:南社全国性县市

□杨晓容

(吴江日报社,江苏 吴江 215200)

立足县市区 放眼全中国
——以《吴江日报》为例谈县市区域报的报道

□杨晓容

(吴江日报社,江苏 吴江 215200)

县市区域报全国视野追求的重要性

就平面媒体而言,除了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央级报纸外,无论省市县的媒体都只是区域性媒体,县市区域报是其中的重要一支力量。当然各级报纸的服务区域有大有小,但其区域性的属性不变。县市区域报的全国视野追求或者说表达,是一个老问题,但却有新的含义。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报纸的商品属性更加突出,因此,县市区域报首先要生存,其次要发展。要生存和发展,报纸要做的事情很多,从采编到发行,从经营到队伍,从事业到产业,从商品经营到资本运作都很重要,但就报纸内容而言,县市区域报强化全国视野,是它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础性观点,也是一个基础性工作,只有强化区域性媒体的全国视野,才能在市场经济一体化,信息交流即时化,各种媒体相互渗透和覆盖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县市区域报全国视野追求的要义

要义有三:一是增强其新闻竞争力,县市区域报的服务对象虽然是本地区的读者,但对于全国性的问题或是事件,必须要有自己的声音和观点,或者说是本区域的声音和观点。因为现在的读者,无论其经济活动,社交范围都不局限于一地一区,对于全国性的问题或是事件,他们肯定要知道,要有观点和表达,而且全国性的问题或事件的发生变化,影响甚至是改变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在全国性的问题和事件发生时,县市区域报不失误,不失声,不弱语就成为吸引本地读者的基本原则和做法;二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一体化、信息交流即时化的环境变化,区域性报纸必须尽可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很难想象,当一件突出的全国性事件发生时,本地媒体没有声音或观点,这种声音和观点就是区域性媒体的个性,有个性才有读者喜爱的理由,才有自身发展的空间。如果长期以往不对全国性的问题和事件不表态,不作声,无观点,区域性媒体就会被读者抛弃而边缘化,最终失去发展的动力和资源;三是更加彰显本地媒体的开放特色,只有把本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放在全国的格局下观照,才能看到本地的长处和不足,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支撑、观点引领,为当地的改革和发展服务,才能突出区域性媒体的作用,从而实现媒体的价值,以赢得媒体自身的发展空间。

县市区域报全国视野的追求

这种追求探索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及时的信息传播,一旦发生了全国性的问题和事件时,作为县市区域报,要基本与全国性媒体同步发布消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高速公路,已经把传播变得非常简单,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及时报道国内国际新闻已经没有困难。具体来说就是做好报纸的国际国内等时事版面,对特别重大的事件发生时,县市区域报还要根据需要和可能,派出采编人员赶到新闻现场采访,及时发回专稿,尽可能地把全国性的问题和事件的信息全面准确地传达给本地读者,为读者生产和生活决策提供参考。在版面设置上,除了每天要设置国际国内新闻版外,重要新闻摘要或提示要上本地新闻的要闻版。二是将全国性的问题和事件作本地考量,即将全国性的问题和事件放在本地进行思考和对照,比如一个新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对本地的经济或社会的影响;再比如,可能对本地产生影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苗头性现象,本地如何未雨绸缪,做好预案;一个全国性的事件,它对本地的引领或影响如何,所起的作用是正面的还是反面,我们应该从中获取怎样的经验和教训,这些都是县市区域报报道的重要范围。三是将本地发生的事件,放在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背景下进行考察,阐述它的微言大义,发现它的创新之处,引领之功,以及它的全国意义。上述第二、三方面,惯用的做法就是做特刊、专版,采写深度报道、特别报道、观察性报道,把本地放在全国视野里考察,把全国的形势纳入到本地发展中来。

《吴江日报》的实践和体会

吴江现属于苏州市属的一个区,于2012年撤市设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传承,使得吴江具有发达的经济水平,和谐的社会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吴江的很多文化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席之地。这使得生长发展于此的《吴江日报》,拥有了极丰富的本地新闻资源进行全国性表达的可能,除了做好有关国内国际时事新闻的采编外,特别注重了将本地新闻事件或题材进行报道,让吴江的事情具有全省或全国的意义。

从2008年起的最近6年中,《吴江日报》每年都开展一次本地新闻题材的全国视角报道,或者是全国性话题的吴江实践报道,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008年既是全国也是吴江改革开放30周年,为配合吴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根据平面媒体的特点,《吴江日报》设计了《为吴江喝彩——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新闻宣传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2009年是反清革命团体南社成立100周年,南社的三位发起人中有两位是吴江人,即陈去病和柳亚子,南社活动的灵魂和主心骨就是柳亚子,南社的1000多名社员中,吴江籍社员有139人之多,南社不仅对辛亥革命具有重大贡献,对吴江的近代化进程也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吴江日报》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开展了多项宣传活动,特别是开展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南社后裔寻访活动》,写成长篇通讯,先后在《吴江日报》上刊登;一次网上发布,利用本报主办的《吴江新闻网》,在其首页上开设了走访专栏,将在《吴江日报》上发表的文章全部挂上网,让更多的读者也能分享走访南社社员后裔的成果;一次集结出书,将20篇走访记作为主体,再配合南社的历史、对南社的评价、《吴江日报》小记者对南社的认识等文章,结集成书由古吴轩出版社出版。

2010年是中国杰出的社会人类学费孝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费老是吴江人,他属于吴江,但更属于中国。报社成功策划了重走费老路,万里大寻访大型新闻活动,发稿90篇,最后将所有的采访文章和活动,结集成书,由古吴轩出版社出版,书名为《志在富民的足迹》。

2011年是建党90周年的纪念之年,《吴江日报》在年初就制定了比较详细的操作方案,设计了4大红色系列(红色足迹、红色记忆、红色档案、红色竞赛)采访活动,本报记者先后采访了中共成长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地点,即上海、嘉兴、广州、武汉、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和莫斯科,将中共从一大到七大开会地点都作了采访,所有采访文章结集出版,书名为《足迹·记忆》。这一活动也获得当年度苏州市委宣传部、市记协重大报道特别奖。

2012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县市区域报应该有所作为,《吴江日报》就于2011年10月,推出了《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特刊,让读者更好地认识历史,以历史观照未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时代课题。《吴江日报》于当年开展了看魅力城乡、看文明建设成果,吴江万人赏美活动,就是一次生动具体的美丽中国基层行的探索和实践。活动从2013年4月开始,到12月底,每周末组织40名读者开展“双看”,至今已经组织了近30多班次共1500名市民读者参观新农村建设,此活动获得了当年苏州市“家在苏州·成就梦想”二等奖。

2014年,《吴江日报》决定继续开展“双看赏美”活动,今年4月26日,吴江区首届太湖文化节开幕式现场,开出了“双看赏美”活动首趟班车。今年的活动内容更加完善,比如增加了参观新建成的吴江城市文明综合馆,吴江“1058工程”展示馆,参观的地点除保留一部分美丽村庄外,还增加了吴江区地标型企业,此项活动将持续到年底。

通过开展上述大型新闻采访或主题式活动,《吴江日报》的收获有三方面:一是锻炼了队伍,二是提升了《吴江日报》的知名度,增加了竞争力,三是找准了课题,为以后新闻策划积累了经验。

(本栏编辑:尚志鹏)

猜你喜欢

南社全国性县市
公众的转基因认知与信息接触、媒体信任——关注非形式逻辑认知的全国性问卷数据分析
茶山镇南社古村一隅
岭南多古韵 南社为翘楚
小而美的“项目制”:县市报发展的有效突破口
地方移动媒体做好全国性重大主题报道的“三字诀”
统筹推进县市“多规合一”规划的建议
县市报如何创新两会报道——以浙江集团旗下县市报的探索为例
东莞茶山镇南社村
新传播格局下地方媒体的创新与发展——县市报观察篇
二战后苏联的全国性反犹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