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刊编辑重在提升新闻素养和策划意识
2014-06-07苏若楠徐慧艳
□苏若楠 徐慧艳
(保定晚报,河北 保定 071051)
专刊编辑重在提升新闻素养和策划意识
□苏若楠 徐慧艳
(保定晚报,河北 保定 071051)
当下,传统的阅读方式受到了冲击,报纸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也由此催生了传播方式的深刻革命。这对专刊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编辑版面、组织稿件,还要有较强的活动策划和读者沟通能力,而且具备一定的新闻素养也是一个专刊编辑所不可或缺的。
专刊编辑要具有较高的新闻敏感性
一个好的专刊编辑,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还应具备一定的新闻素养,有较高的新闻敏感性和与读者沟通的能力,这样才能不断推出好的主题,抓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哪怕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读者打来的电话,对一个有新闻素养的编辑来说都可能成为一条重要的新闻线索。
2011年,全国新闻战线掀起“走转改”下基层运动,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接到一个老人的电话,他说保定有个女孩儿叫刘一村,大学一毕业就去了云南雨崩支教,而且一呆就是好几年,在艰苦的环境中小姑娘没有名分、没有报酬,一个人支撑着那个藏民的学校,并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孩子们都叫他“老师妈妈”。这是一个很好的新闻典型,当天下午,笔者就去刘一村家里进行采访,回来后又电话联系远在云南的刘一村,以最快的速度,将第一手的采访写成稿件,第二天报纸就以整版刊出《2000公里外有一盏保定的明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保定市委宣传部作出批示“应该宣传这样的典型”,随后《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中新网、新浪网等等全国各大媒体纷纷转载。为了对刘一村做更加深入的报道,笔者和同事马上策划对刘一村进行更深入的采访,做系列报道《80后女孩刘一村:彩云之南的“最美”支教老师》、《对远方的一村:除了牵挂还是牵挂》、《刘一村终于回家了》等十几篇连续报道相继推出,社会上反响强烈。此系列报道也被评为2011年度河北省新闻奖一等奖。虽然作为一名专刊编辑,不能战斗在新闻最前沿做采访,但是只要具备一定的新闻素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新闻敏感性,照样能抓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出好的新闻作品。
高素养的责任编辑是专刊版面的引路人
一张高质量的报纸专刊,是一张报纸的亮点,但是这个版面还须一个引路人来掌控,这个引路人就是一位高素养的责任编辑。专刊要保持应有的质量水准与编辑的思想、业务素质至关重要。
要有专业知识。对于专刊涉及的业务领域要有所了解,能够和专家学者找到共同语言能提出问题,有对话能力。尤其是学术、艺术类专刊,如果作者感到编辑是他的知音,就会热情倍增,作者是不乐意同一个无知的编辑打交道的。编辑能出好点子,使版面有新意,也靠在相关知识领域内的不断积累。
要有朋友。要能把一批有影响、有实力的作者团结在自己周围。不能“有事有人,无事无人”,一锤子买卖 ,让自己真正成为读者可以信赖的、能够敞开心扉谈话的朋友,这样组织出来的稿件和版面才能够真正的贴近生活、连接地气,也更加充满活力。
要坚持在稿件质量面前人人平等。把好稿件质量关,这是专刊高水准的保证。一个具有敬业精神、真正珍爱自己版面声誉的编辑,是不会让不够质量水平的稿件放上版面的。至于拿版面搞交易,投桃报李,这是一种毁坏版面的腐蚀剂,必须坚决杜绝。
让专刊成为一张报纸的亮点
作为一张报纸综合性的专刊版面,要想吸引读者主要靠的还是内容,让专刊不仅仅再局限于单纯副刊或新闻版的补充,而一跃成为一张报纸的亮点,为报纸版面增光添彩。但专刊毕竟不同于新闻和副刊,它是涵盖内容非常广泛的一个综合性的版面,有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的、体育的、生活的以及文化副刊。它也是现代报纸改革创新的一个新生事物。专刊为的就是让报纸更加贴近市民的生活,更能影响受众。策划活动,和读者产生互动,让专刊真正成为读者的一个生活乐园是编辑的责任。而策划这些活动不仅活跃了报纸版面,更提高了晚报在市民中的影响力,真正地让报纸起到了贴近市民、贴近生活的作用。
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人们的阅读兴趣开始下降。尽管我们强调报纸是“新闻纸”,但这张“新闻纸”上的新闻内容往往存在“小报抄大报,大报抄网络、一级抄一级”,导致千人一面千家一腔的局面。对于各家报纸来说,很多新闻资源共享,无非或早或迟、或长或短、或前或后,无非是在标题等等方面多动脑筋多做点花样以体现与众不同,或者在选取的角度方面多花一点功夫等等,真正引人注目的独家新闻不是没有,但不可能是大量而充沛的。加之电子媒体如互联网以及电视、广播等对报纸传媒速度的冲击和挑战,因此,希望依靠新闻来进行大面积的播种和收获,显然存在相当大的难度,由此包含副刊在内的综合性的专刊而一跃成为报纸版面的亮点,成为一张报纸吸引受众的“独门秘笈”。
(本栏编辑:古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