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探索
2014-02-03孙健波
● 孙健波
(作者系义乌市编办综合科科长)
义乌市是浙江省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城市。自2004年开启改革试点以来,已进行了十余年的探索,试点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2004年,浙江省同意义乌市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试点改革以城市管理领域为突破口,先行实施相对集中处罚权工作,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局,管辖范围为全市行政区域,主要行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市政管理、城市规划管理以及工商行政管理、环境保护管理、公安交通管理、卫生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以及与之相关的监督检查权。
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依法集中行使“8+1”职能,实行层级管理模式,实现了一支执法队伍、一个标准,大大加强了执法力量。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下设举报中心、直属大队、稠城大队、东城大队、西城大队、北城大队、义南大队、义西大队、义北大队,并代管义乌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为应对繁重的执法任务,2006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增设了综合业务科和监察室,下设机构分设为局举报中心、直属大队和13个属地大队(稠城、江东、稠江、北苑、后宅、廿三里、城西、佛堂、苏溪、上溪、大陈、义亭、赤岸大队)。此次调整,加强了业务指导和协调沟通职能,强化了党风廉政、纪检监察工作和队伍建设。2007年,将稠城大队分设为稠城大队、稠北大队。
2009年,义乌市从两个层面深化综合行政执法试点改革:一是进一步扩大综合行政执法领域,由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集中行使水务渔政部门、农业部门(畜牧兽医行政处罚除外)、建设部门(企业资质管理、工程质量(安全)、建筑节能、测绘管理行政处罚除外)的行政处罚职能。在全市层面共集中行使500多项行政处罚职能。二是在佛堂镇推行“大综合执法”。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佛堂大队合署办公,在佛堂镇区域内集中行使发改、经信、教育、民政等23个部门的2163项执法职能。相应地,2011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设市监察局驻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监察室,下设直属大队(挂农业监察大队、水政渔政监察大队牌子)和15个属地大队(稠城、稠北、江东、稠江、北苑、后宅、廿三里、城西、佛堂、苏溪、上溪、大陈、义亭、赤岸大队和工业园区大队)。
义乌的试点改革实践,在职能配置、体制机制、机构设置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职责划转界限不清晰。对如何划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与职能部门的日常监管职责,尚没有清晰的界限和划转标准。处罚部门认为对行政相对人的日常监管应由审批部门负责;而许可部门则认为应将处罚权划转至处罚部门,日常监管缺少“抓手”,由处罚部门负责。改革在解决职能部门之间推诿的同时,产生了新的推诿。建议建立主管部门后退一步、执法部门前进一步的管理模式。在市级层面可设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由于执法事项的划转而产生的问题。二是城市管理职能分散,协同配合不足,城市管理的“盲点”或“真空”多,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建议在市政府层面设立议事协调机构,负责对整个城市管理工作进行综合协调,建立城管联席会议制度、日常管理统筹协调机制和城市管理责任追究机制,充分发挥规划、建设、交通、水务、综合行政执法等各职能部门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成效。三是专业技术类执法履职困难。“大综合执法”的职责范围过于宽泛,许多专业性执法职能现场执法难度较大。建议以佛堂镇“大综合执法”试点为蓝本,适当缩减执法领域范围,对一些专业技术性较强的执法职能暂缓划转或不作划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