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2014-02-03成都市编办
● 成都市编办
成都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 成都市编办
在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成都市积极改革并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在机构编制备案制、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机构编制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探索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与2005年相比,截至2014年5月,市属事业单位减少226家,在编人员减少10140人,事业单位布局更为合理,职责定位更为准确,编制配备更加科学。
一、探索机构编制备案制,搞活事业单位用人机制
成都在已有明确编制配备标准的事业单位中开展“机构编制事项备案管理”试点工作,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备案管理简化了审批程序,赋予了试点单位在机构编制方面更多的自主权,实现了对试点单位机构编制的灵活有效监管,促进了事业单位搞活用人机制,优化人员结构。
二、建立机构编制动态调整机制,优化编制资源配置
为规范和加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减轻财政负担,成都根据各区(市)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统筹研究、合理规划本地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总量。对区(市)县的机构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建立数学测算模型,以各区(市)县地方财政收入、户籍人口、地域面积、行政编制数为指标,科学测算各区(市)县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的编制总数。同时,每隔三年对各区(市)县事业编制总量调整一次。
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成都市加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评估,动态调整市本级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一是建立事业单位职能运行评估制度。为每个单位建立了履职评估档案,定期对事业单位的职能定位、职责界定、机构设置、编制配备以及运行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职能、编制和机构调整的重要依据。二是将事业单位编制分为基本编制和动态编制。基本编制占编制总数的90%,动态编制占编制总数的10%。基本编制保持稳定,按需使用;动态编制根据履职评估结果进行调整,严格控制,做到有减有增,解决了控制总量与满足需要之间的难题。
三、打造机构编制信息系统,提高机构编制工作效率
为提升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水平,成都加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建设。目前,市本级机关事业单位所有在编人员实名制信息全部进入数据库管理,实现了编制数、实有人数及财政供养人数“三统一”,为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提供了基础。同时,依托“成都市机构编制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搭建机构编制、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集中共享的数据库,打造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实行机构编制事项网上审批。凡人员调动、用编申请、任免备案、信息变更、登记年检、域名注册等事务,机关事业单位均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机构编制业务办理的“公开、公正、透明”。
此外,为解决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大量存在的编外用人问题,明确编外聘用人员主要用于一般技术性、辅助性和后勤保障的岗位,依据单位阶段性工作任务和实际需要,由编制部门按规定程序核定“临时用工控制数”,严格控制总量。在控制数内聘用的人员,依法签订聘用合同,并逐步完善激励机制,打破事业单位“铁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