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届全国党史文化论坛综述

2014-02-03朱昌裕

中共党史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遵义会议抗战学者

朱昌裕

2014年9月22日至23日,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贵州省委和中国中共党史学会联合主办,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和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党史文化论坛在贵阳举行。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高永中作了题为《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华文化的重要论述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化党史文化研究》的主旨演讲 (演讲全文见本期)。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主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会长欧阳淞,国家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主任金冲及,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静等在论坛开幕式上作了演讲。中共贵州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廖国勋主持开幕式暨第一次大会交流。中共贵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广智出席开幕式。在论坛闭幕式上,廖国勋致闭幕词,徐静作了论坛总结。

此次论坛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共收到应征论文700余篇,经评审组审阅,确定在论坛进行交流的论文125篇,有112位论文作者出席了论坛。另有108篇论文也将收入第二届全国党史文化论坛论文集。

第二届全国党史文化论坛的主题是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华文化的重要论述,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化党史文化研究,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论坛共设三个分论坛,分别为:党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历史研究、党史文化与遵义会议研究、党史文化与中国抗日战争研究。三个分论坛分别由刘国新、樊锐,宋晓路、王新生,陈金龙、吴桂韩主持。

在各论坛的交流中,与会代表参与意识强,讨论热烈、气氛活跃,发言内容富有前瞻性、学术性和实用性,代表们进行了观点碰撞、思想交流,体现了论坛固有的风格,收到了预期效果。三个分论坛的代表曹光章、王新生、吴桂韩在论坛闭幕式上汇报了各自论坛的讨论交流情况。

“党史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历史研究”分论坛讨论交流情况

在该分论坛的交流中,与会代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以党史文化为主线,重点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

1.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很多学者围绕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创、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邓小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邓小平的历史自觉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等。其中有学者指出,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以其高度的历史自觉,全身心致力于守护和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培育中华民族的科学历史观,引领中华民族以史为鉴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很多学者结合正在开展的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相关研究,包括习近平的发展战略思想、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的文化意蕴等。其中有学者指出,习近平的发展战略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凝聚党心民心;以深化改革为着力点,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社会创新、保障民生、深化开放;积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与周边关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还有学者指出,习近平系列讲话,蕴含了博大的政治文化,精髓的党史文化,典雅的传统文化,亲和的时代文化。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的组成部分,对党史文化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3.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的相关研究。有学者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梦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有学者指出了习近平围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发表的许多重要论述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意义。还有学者指出,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军事、经济、科技等强大硬实力支撑,更需要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等润物无声的软实力积淀,党史部门作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工作部门,为实现中国梦,瞄准社会需求不断加强党史文化软实力建设责无旁贷。还有学者介绍了国外学者眼中的“中国梦”及其实现路径。

4.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也是此次研讨的一个热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邓小平“南方谈话”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构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贡献等。

另外,还有不少学者梳理了新时期文化体制改革的历程及理论创新,研究了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等。

“党史文化与遵义会议研究”分论坛讨论交流情况

该分论坛与会代表在讨论交流中紧扣主题、态度鲜明、发言踊跃、讨论深入。

1.关于遵义会议研究。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党在政治上走向走熟。有学者从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确立过程的角度,对这一转折的酝酿、转折的内涵、转折的起点、转折的过程和转折的完成进行了论述。有学者认为,遵义会议在确立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的同时,也全面开启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新探索,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还有学者对遵义会议期间党和红军的政治宣传工作进行了探讨和考证,丰富和拓展了遵义会议研究。还有学者研究了毛泽东能够在遵义会议上受到众人瞩目、脱颖而出所具有的人格魅力。

2.关于遵义会议精神。与会代表讨论了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遵义会议精神与党的建设问题、遵义会议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遵义会议精神产生的机理等问题。还有学者探讨了遵义会议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的关系。

3.关于长征的研究。学者们对长征精神进行了研究,讨论了长征精神的内涵,及深入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弘扬长征精神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学者们还讨论了长征中的宣传工作,瓦解敌军工作,以及长征回忆录的文化价值等。还有学者从红色歌谣的角度探讨了红军长征对经过地的影响。“鸡鸣三省”会议也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烈研讨。有学者考证了“鸡鸣三省”会议的地点;但有学者认为,纠结“鸡鸣三省”会议在哪里开,意义不大,并不重要,会议的精神是最重要的,因此,关于“鸡鸣三省”会议,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与会代表还对明年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纪念活动和学术研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通过研讨,大家进一步增强了对遵义会议研究在党史文化视阈中的作用意义的认识,为今后提升专题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史文化与中国抗日战争研究”分论坛讨论交流情况

该分论坛研讨内容涵盖各地抗战文化建设、抗战文化传承、抗战历史文化等方面。

1.关于抗战时期的文化问题。这方面研究在本论坛提交论文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研究角度、内容、方法呈现出多姿多彩、蔚为壮观的景象。学者们的研究涉及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知识分子的争取工作,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反思与调整过程,以及中国共产党知识分子政策的主要内容与实践等;还有学者从中国共产党文化思想和文化研究的角度研究抗战时期的文化问题;有的从八路军文化工作和影像文化事业发展角度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问题;有的从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工作角度来研究抗战时期的文化问题;有的从抗日战争纪念日和纪念空间角度来研究抗战时期文化问题。

2.关于抗战文化的研究。抗战文化是抗日战争时期党史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党史文化的一座重要丰碑。有学者从抗战文化的意义角度指出,抗日战争不仅是一场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意志和精神的较量。抗日战争烽火的洗礼,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锻造出了崭新的中华民族,更淬砺出崭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抗战精神。抗战文化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新文化发展的显著标志,一部抗日战争史,不仅是中华民族由屈辱到自豪、由失败到胜利、由孱弱到刚强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精神重建、国魂再造的重要历程。有学者从抗战文化研究层面角度认为,研究抗战文化,既要把握抗战精神,同时也要注重挖掘抗战文化的鲜活载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还有学者从区域抗战文化角度进行了研究,如有的结合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文艺活动研究抗战文化,有的以抗战中党对山西文化建设的重视为切入点,有的以湖南抗战文化为切入点,有的以法租界广州湾的抗战文化为切入点,有的以新疆抗战文化为切入点。与会代表通过交流探讨一致认为,抗战文化作为一种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广大党史工作者必须倍加珍惜,加强保护意识,提升挖掘力度与水平,用遗留下来的精神营养剂,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关于党史文化内涵及基本问题的研究

关于党史文化内涵及基本问题的研究,也是此次论坛的一个热点、亮点。在关于党史文化的内涵方面,有学者认为,党史上的一切活动都属于党史文化范畴,不能将党史文化局限在特定的领域和方面;但有学者持不同意见,认为党史文化应当有明确的研究边界,不能将其泛化,否则就会失去生命力和影响力;还有学者探讨了党史文化与党的文化、党内文化以及党的历史的关系。在党史文化的学科属性方面,有学者认为,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史文化具有历史学与文化学相融合的学科属性。在具体研究方法方面,有学者认为,研究党史文化既要从宏观层面进行把握,也要从微观层面进行具体深入研究;也有学者认为,党史文化研究,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和思路。关于党史文化的功能,有学者提出,党史文化不仅是还原历史,更重要的是其现实意义,教化群众。有学者进一步指出,要发挥好这个功能,关键是要有高质量的党史文化产品,而文化传播具有自觉性,靠灌输往往适得其反,要在方法上进行研究。

第二届全国党史文化论坛的举办,进一步密切了党史研究与文化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交流,对于以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深入推动党史研究工作,对于更好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党史工作资政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全国党史文化论坛发起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高永中在主持闭幕式时,明确了党史文化研究“三步走”的总体思路,即在首届党史文化论坛上是“立起框架,逐步深化”,在本届党史文化论坛上是“完善框架,步步深化”,在第三届党史文化论坛上要“确立框架,全面深化”。对党史文化研究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猜你喜欢

遵义会议抗战学者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朱德在遵义会议前后
我们家的抗战
遵义会议前后的周恩来
学者介绍
忆·抗战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