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需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2014-02-03李德义
李德义
(军事科学院 军事战略研究部,北京 100091)
自从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提出 “我们将建立强大的陆军、强大的空军和强大的海军”[1](P4)以来,强军成了我军建设的永恒主题。 习近平同志继承和发展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一贯思想,根据当前我军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差距很大、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差距很大的实际情况,着眼于解决军队建设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这一强军目标写入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紧紧围绕实现强军目标,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一,它的提出切实抓准了新形势下我军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军建设发展到今天,面临的最重大、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在政治上能否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二是在军事上能否打赢有强敌介入的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三是在作风上能否清除不良风气永远保持我军性质、宗旨和本色。而强军目标的提出,指向非常明确,就是以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来解决这些重大问题。它的创新价值和意义,正在于它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性,一旦付诸实施,将有力地推动军队的改革,给军队建设带来巨大变化。其二,它的提出切实抓住了军队建设与改革系统工程的“纲”。习近平同志提出强军目标,意在用以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全面推进军队建设。而事实已经证明,强军目标的提出,确实起到了抓纲举目的作用,其凝聚全军意志、统领全面建设、推动强军步伐的巨大作用,在其提出后的短短时间里已经充分显现出来。其三,它的提出和实施关乎中国梦的实现。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战略的中国梦,国家的发展和安全是其两个最基本的战略考量点,而事关国家安全的军队建设问题,在这个大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崛起处处受西方霸权主义国家遏制打压以及那些不希望中国强大的周边国家的牵制干扰下,没有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不但中国梦难以成真,而且连国家的最终统一问题也解决不了,在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领海争端中也难以挺直腰杆说话。习近平同志提出强军目标,正是为了解决我军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的矛盾,从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的力量保证。
我们这支军队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经过了改革开放的考验,不愧是一支党和人民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力量。当前军队建设的主流和发展势头是好的。但是,长期的和平环境造成的许多积弊、“左”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些痼疾、市场经济条件下滋生的不良风气等等,对军队建设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在这种既定的历史条件下,按照强军目标指导和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确实面临着许多需要着力加以解决的问题。
第一,必须进一步解决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和统一意志的问题。按照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我国军事领域又一次深刻的全面变革。不仅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的调整改革和推进军队政策制度的调整改革,为实现军队组织形态的现代化创造条件,而且还必须实现军队行为方式、人文精神的现代化。通过这一轮改革,必将带来军队建设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方法的带根本性的战略性转变。但是,人们对这样一场即将到来的全面深刻的军事改革的思想准备还远远不够,思想观念的不适应是显而易见的。表面上看军队上下对国防和军队的改革是一呼百应、高调拥护的,但在思想深层还有许多与军事改革格格不入甚至相抵触的东西。如建军治军理念还比较陈旧,一些不合时宜的老观念、老思路还在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手脚,那种运动式、突击式、应急式等粗放型的方式方法还在广泛起作用。特别是我军在特定历史阶段形成的那套“左”的东西的影响还没有得到彻底清除,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妨碍着思想解放,妨碍着按照强军目标的要求谋划和指导军队各项建设和改革。除此之外,更为深层的问题,是为数不少的不愿因改变军队现有利益格局而失去某些个人和局部利益的人群,他们对深入改革的本能抵触情绪,一旦军队新一轮改革开始实施必然会强烈表现出来。因此,要确保强军目标的稳步实现,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进一步从那些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中彻底解放出来,同时要坚持用强军目标统一全军的思想认识,凝聚军心士气,这是实现强军目标的思想保证。
第二,必须进一步解决正确把握新的形势下军队建设发展特点和规律问题。实现强军目标,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提高我军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必须抓住特点,把握规律。也就是说,必须紧密联系国防和军队建设实际,深刻认识和把握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特殊要求和特有规律,做到一般与特殊相结合,找出切合实际的思路和办法来。毫无疑问,我们党和军队,自海湾战争以来,对世界性的新军事变革的到来及其对我军建设的深刻影响的认识是比较敏锐的,观察是比较早的,特别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探索市场经济和信息化条件下军队建设的规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应当看到,军事实践领域是人类社会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变动不居的领域。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安全形势和不断深化的世界性的新军事变革面前,我国的国防与军队建设的条件继续发生着重大变化。我国、我军面临的战争威胁、战争形态、作战样式比过去更加复杂多样,我们面对的是全新的国防、全新的战争。但我们对新的条件下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律的认识,依旧无法充分满足适应新的情况、新的特点和解决新的问题的要求。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到底应该如何协调发展,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到底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和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人民战争理论到底如何发展才能适应新的战争要求,军事斗争准备和作战指导到底应该确定什么样的方针,军队中的编制体制及指挥体制调整到底应该如何进行,武器装备、后勤技术保障到底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等等。所有这些问题,虽然我们已经形成了众多的研究成果,但要从理论上揭示根本规律,指明前进方向,还有很大的距离。如果不能从规律的层面认识这些问题,不能摆脱认识上的盲目状态,军队建设很容易偏离科学发展的轨道。我们的军事变革目前所面临的一系列难题,阻滞军事变革推进的种种矛盾,与其说归因于观念上的陈旧,不如说是规律探索的不彻底和理论上的迷茫所造成的。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创新发展军事理论”的任务,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状况的应对之策。因此,必须按照三中全会确立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的任务,以彻底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通过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切实把军队建设的基础和现状搞清楚,把影响和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点、难点搞清楚,把军队建设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搞清楚,找准解决矛盾和问题的突破口,拿出符合新形势下军队建设特点和规律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
第三,必须进一步解决军魂意识世代赓续的问题。听党指挥是我军的军魂之所在,决定着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决定着党的执政地位是否稳固。习近平同志指出“要铸牢听党指挥这个强军之魂”,[2]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目前来看,经过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军魂意识在广大官兵中是深入人心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军魂问题上可以高枕无忧了。部队从上至下军魂意识总体上虽然牢固,但存在着老同志强新同志弱的不平衡现象。随着新老交替,越来越多的新一代军人进入干部队伍,走上领导岗位,特别是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和军官培训体制改革深化,越来越多的地方大学生直接走进军营。这些年轻军人是在市场经济、多元文化和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知识水平高、获取信息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为我军建设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但对这代年轻军人对党领导军队认同度的估计不能过高。要清醒地看到,他们对党的感情与老一代军人的深厚、执着存在着距离,政治坚定性和鉴别力、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影响的免疫力还没有经受过严峻考验。“军队非政治化”、“军队非党化”、“军队国家化”的思想观念对年轻军人的影响实际上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呈扩大的趋势,只不过在政治纪律的约束下没有表面化而已,对这一情况决不可低估和掉以轻心。对年轻军人的军魂教育绝不可放松,他们很容易受错误政治观念的影响,一旦面对复杂政治环境,很难保证不对党的领导产生疑问甚至发生动摇。还要看到,军队干部队伍尤其是中高级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军队党组织的形象,对年轻军人的军魂意识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因此,军魂教育是永恒主题。军魂教育作为我军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长抓不懈。针对新一代军人知识层次较高、信息渠道多、思维活跃的特点,军魂教育不仅要讲传统、讲忠诚,更要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国家与军队关系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史、国际共运史以及现代政治学理论,从理论上深入、透彻地阐明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阐明党的军队、国家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的内在一致性,阐明那些否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错误政治观念的实质和现实危害性,使全军官兵在军魂问题上能够用理论的坚定性确保信念的坚定性,使军魂意识成为我军代代相传的自觉意识。
第四,必须进一步解决把军队发展的着力点聚焦到提高战斗力上的问题。“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要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设、抓准备,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2]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必须坚持一切建设和工作向能打胜仗聚焦。习近平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与邓小平同志关于军队建设要“讲真正的战斗力”[3](P161)的思想一脉相承,深刻阐明了我军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明确了军队存在的根本价值。聚精会神地抓战斗力的生成、巩固和提高,切实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和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能力,是实现强军目标的根本着力点。但是,长期的和平环境所造成的军队战斗精神减退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实际工作中游离提高战斗力这个主要方向的问题时有发生,长期的和平环境带来的“和平病”还有待彻底根治。由于部门利益作怪所导致的编制体制调整的不合理制约战斗力提升的问题,与提升战斗力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非军事性活动过多的问题,长期以来在军事训练上存在的中心地位难以落实、时间难以保证、质量难以提高的问题,还有因资源分配制度、机制和分配方式的缺陷所导致的资源配置上的分散现象和资源使用上的铺张浪费问题,都严重影响着军队发展的着力点的聚焦和战斗力的提升。这是实现强军目标必须下大力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第五,必须进一步解决提高驾驭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能力问题。实现强军目标,关键在干部,在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必须着眼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的新特点,下大力解决军队干部总体素质不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的问题,尤其要不断增强部队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高层领导机关的战略筹划、科学管理和联合作战指挥能力。应当清醒地看到,随着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深入,我军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高层领导机关建设、治理现代化军队的知识不够、能力不足问题日显突出。人们所说的军队干部知识素质存在三个不够(“含金量”不够,一部分干部的大专或本科学历,甚至研究生学历,是函授的;“含军量”不够,不少干部是人文社科知识较多,而军事高科技和现代战争知识少,而近些年大量补入的博士、硕士又缺乏军事实践的锻炼;“含新量”不够,新知识、新理念、新战法知之甚少)的问题,是一个客观存在。由于历史原因,我军高中级干部队伍在文化基础、科技知识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缺失,尤其是高层次新型战略人才匮乏,与信息化军队体系建设和联合作战指挥的需要很不适应。对那些制约军队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解决不力、进展迟缓,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知识和能力不足是关键因素之一。在科学管理和战略筹划上,还不能适应武器装备发展、组织结构和编成趋向复杂的要求,顶层设计、全局规划、系统控制能力还难以跟上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这已经成为制约军队科学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务必从长计议,抓住干部的生成、培养、选拔、进出、淘汰等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真正打造出一支适应现代化战争要求的新型干部队伍。
第六,必须进一步解决实现干部队伍作风根本好转的问题。风气是形象,是威信,也是战斗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军队作风有所好转,不良风气有所收敛。但是,要看到,军队作风发生问题时日已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是短期内就能彻底解决的。我军本来是以作风优良著称的。但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和新的历史条件,一些不良风气也在滋生蔓延,已经成为影响军队发展的十分突出问题。形式主义屡禁不止,成为了一种顽症,困扰着军队建设的步伐。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由于体制机制上的原因,长期得不到根治,严重挫伤官兵的积极性,削弱军队的凝聚力。一些高中级干部中存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端正的问题,从深层次上腐蚀着军队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础。军队存在的腐败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从王守业到谷俊山,这些腐败案件虽属个别,但也折射出军队整体风气的变化,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担忧。这些不良风气当然不是军队风气的主流,但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却有放大效应,严重损害党在官兵中的形象和威信,削弱党组织的战斗力。对这些不正之风不加以强有力的遏制和根治,将难以重振军心士气,军队建设终会出大问题。习近平同志把作风优良列为强军目标中加以强调,深得官兵拥护。必须以改革的利刃革除军风之弊,非如此不能实现强军目标。
第七,必须进一步解决管理理念和方式落后的问题。早在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尖锐地指出:“我们现在有不少干部,不会管理部队。”“要把部队管理好,就要提高管理能力。”[3](P83)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军管理落后的问题并未得以根本解决。新形势下我军确立并大力贯彻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军队管理取得了新的进步,保证了政令军令畅通和部队工作生活的正常秩序。但在时代大步前进和军队建设转型的今天,管理现代化军队能力不足的问题已经十分突出。部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给官兵知识水平、心理特点、行为方式带来的变化,缺乏解决新矛盾的有效手段,习惯于堵不善于疏,一些管理措施往往不能产生预期效果。过多过滥的教育整顿活动,不但产生的效果十分有限,而且冲击了军事训练。管理中的形式主义,部队反映也很强烈。上级机关对基层的要求脱离实际,结果许多规定流于形式,并且逼得基层弄虚作假。多头领导,政出多门,基层疲于应付,也导致管理中的形式主义。一些机关也知道基层应付各类检查、评比、汇报不堪重负,但自己这个部门存在就要做工作,就要有成绩,因此明知道有的事情难以落实也要向下布置。那种习惯用部门文件或领导讲话指导部队工作,而不尊重条令条例权威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单位强调从严治军,就是定出一些有违条令条例的土政策。转变管理理念,提高依法治军能力,最终实现军队治理方式的现代化,是实现强军目标必须解决的问题。
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种种问题,开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局面,逐步实现伟大的强军目标,根本出路在深化改革。而要实现改革的深化,必须具有“革命”的精神。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在讲到军队精简整编时曾强调:“精简整编,要搞革命的办法。……用改良的办法,根本行不通。 ”[3](P208)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军改革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军改革与世界新军事变革和国家改革的形势相比,与全军广大指战员、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深切期盼相比,还显得比较滞后,制约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一些体制性、机制性问题还比较突出。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国防和军队改革提供了又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必须用三中全会的决定和习近平主席关于军事改革的重要论述凝聚全军意志,以邓小平倡导的那种搞改革的革命精神,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迎难而上的气魄,大力加强对军队改革的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不失时机地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切实扭转军队改革滞后状况,逐步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从而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科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为实现强军目标开辟通途。
[1]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2]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1.
[3]邓小平军事文集:第3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