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现状、挑战及应对之策

2014-02-03张庆杭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党组织基层农村

□张庆杭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江西井冈山 343600)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现状

新世纪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面对新问题,不断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克服了许多困难,整体工作水平正在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但是从笔者的实际调研来看,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人才困乏。

从党员队伍建设来看,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老龄化加剧。一些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多年不发展党员,老党员多,新党员少;老年党员多,青年党员少。笔者到鲁西南某镇调研,在该镇所辖的38个自然村中发现该镇有多个村近些年从未发展过党员,其中的一个村庄共有13名党员,有12名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老党员,还有1名是部队退伍回来的。其次是学历偏低。大多数农村党员只有小学或者初中学历,具有高中以上学历者很少,对新形势、新问题以及新的媒体感到无所适从,难以适应现在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三是失血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观念的转变,外出务工经商的群体逐渐增多。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使党支部周围失去了一个先进的群体。农村团支部早已名存实亡,留在村里的青年人,缺乏教育和组织,难以成为党支部的有力后援和支撑。一些乡村精英相继搬离农村,甚至有些村的支部书记或者支委也辞职外出经商打工,闯荡市场,支部工作难以开展。近些年中央和地方虽加大了农村引进人才的力度,一些大学生到村庄任村官,为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多数大学生村官名义在村内,做事却是在乡镇,到村内任职的时间也不久,加之不是本地人,工作开展难度大,除少数志愿扎根基层的,大多数人员在任职期满或者期间就离开了乡村,难以对基层党组织形成有力影响。

(二)经济基础薄弱。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村民共有的耕牛、果园、甚至水渠被按人头进行了分配,多数村庄集体经济一夜之间清零。原有的集体经济集中财力、人力、物力的优势没有了,使得基层党组织丧失了原有的经济基础。农村税费改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获得了认可,但是改革的配套设施没有跟上,现在虽然上级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但是由于乡镇财政拮据,负债运行,加之政策不配套,执行不统一,出现了过滤、截留转移资金的情况,真正落到农村的资金并不多,有个别地方原本每年拨付给村支两委的办公经费甚至出现多年拨付不到位的情况,加之原有村集体债务的压力较大,基层党组织及村级组织运转资金缺口大。经费缺乏导致基层党组织对于有些活动能推就推,能免则免,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建设。

(三)干部能力不强。

由于文化素质不高,干部队伍老龄化加剧,缺乏应有的教育培训等因素的影响,尽管基层党组织也在尽力承担肩负的工作职责,但是面对市场经济冲击下农村发展的新变化,新问题,不少乡村干部由于缺乏领会贯彻党中央精神的政治敏锐性,缺乏引导、建设现代农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管理经济的能力,对于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更是一筹莫展,致使农村的社会问题如子女养老问题、邻里纠纷问题、自杀率逐年升高等问题难以得到有效遏制和破解。基层党组织能力危机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

(四)工资待遇不高。

农村税费改革前,基层党组织成员的报酬主要由村内提留部分解决。税费改革后基层党组织中仅有支部书记的工资由乡镇负责发放,工资水平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制定,但总体水平偏低。有些地方村支部书记一年的工资大约在7000左右,由于考核指标过多,扣除计划生育等未完成指标的罚款外基本所剩无几。其余支委报酬均为村内自筹,年均3000元。但是对于一些村庄,这笔不大的开支落实起来相当困难,拖欠或者采取方式变通解决。待遇不高致使干部干劲不足,信心缺乏,无法发挥正常作用。

(五)核心作用有待加强。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1]最近几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对改善乡村治理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作了进一步强调,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措施。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指出:“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完善和创新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其他社会组织的积极功能。”[2]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发挥得不够好。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多数是以自然居住区域划分的,但是随着农村市场化进程,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专业性分工和多层次经营特点,打工经济又使得农村党员流动量增大,传统的基层党组织方式和党员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急需对原有的模式进行改进和充实。部分党员党性淡薄,带头奉献和吃苦的自觉性不强,群众观念意识差,忙于自己的私事,对党内问题漠不关心,甚至出现了一些党员干部贪污腐败、以权谋私、违法乱纪,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形象。一些基层组织的领导作风不民主,喜欢独断专行,党组织内部不团结,更谈不上团结群众。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想事,不谋事,不干事,辜负群众的期待,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凝聚力明显下降。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挑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中国农村改革的进程,三十多年来,农村经济总量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同时由于受市场经济、外来思潮、生存方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阶层等方面也发生重大变化,村庄原有的乡土化渐远,人情味变淡,凝聚力弱化,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基层党组织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村庄原子化、权责碎片化现象严重。1980年代以后,随着“一刀切”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全面推行,人民公社解体了,村庄成了单个的孤立的个体,农民成了一个个的“理性小农”,过去村内统一管理资产和组织生产分配的体制也不复存在,随之的村庄共同体和村庄共同利益的逐步弱化、消失,村民成了单个核算的经营单位,逐渐有了自己的经济支配权,和集体的联系不再像以前那样紧密,国家行政力量和集体的影响力日渐衰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村庄之上的维系力量如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土崩瓦解,传统的宗族力量和村民自治并不能逐步复活和迅速生根发芽,填补国家和集体力量弱化所留出的空间,市场经济中所具有的理性化算计思维占据了村民的思想,村民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再按照原来熟人社会里以面子、人情为核心,而是首要考虑利益问题,这进一步加剧了村庄的原子化倾向。

“市场经济的高危险性使农民感觉到自身经济的脆弱性,组织化程度低、利益分散化又使得他们在政治上缺少参与村级公务的能力。经济资源相对匮乏与政治地位的低下决定了普通村民在村庄政治中的‘棋子’角色。”[3]原子化的村庄和农民面对的是强大的市场,过度盘剥的资本和强势的国家,缺少了村庄共同利益,村庄的组织又进一步的衰败和乏力,这让村民在面临机遇之时也倍感压力。一方面自己获得了经营自主权和经济支配权,获得了自由;另一方面失去了集体的支撑,处于自负盈亏的状态,风险较大。由于村民在村庄治理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也没有更多的权力,为了获取更多收益,降低自身风险,在处理问题时大多从自身利益出发,至于集体利益则很少再去仔细考虑。渐散的人心和流动性就业人群加剧了农村的权责碎片化,使得更多的村民表现出了对村庄现状和政治的漠不关心。很多的村庄召开村民大会商议集体公益事业,村民很少参加会议,或者到会代表太少无法召开会议。“开会就靠墙,靠墙就骂娘,骂完娘就散场”的现象在不少地方出现。

2.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加剧。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劳动方式和谋生手段的多样化,农民的经济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居住在农村的农民,也出现了明显的阶层分化。杨华在《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各阶层分析》一文中将当前农村社会阶层分成精英阶层、富人阶层、中上阶层、中农阶层、中下阶层、贫弱阶层和灰色势力等7个不同的阶层,它们有着各异的构成、职业分割、利益取向、关系重心、价值观念和政治态度,对农村政治社会的影响差异也很大。面对分化而产生的不同利益群体,如何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服务将是摆在基层党组织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3.宗族、宗教势力抬头。近年来,农村宗族宗教有所抬头。一些农村地方以修建祠堂为纽带,把宗族宗派势力集结起来,相当一部分农民把有限的财力用于宗族活动。宗教势力最近在农村的发展呈蔓延趋势,鲁中某县原来宗教活动只是零星的,也没有固定的场所,但是最近几年已经蔓延到全县各个乡镇,其中有两个乡镇的信众集资数百万建了教堂,定期开展活动。信众的来源也日益扩大化,医生、教师、公务员等行业人员都有加入者。许多地方的宗教活动经常借分圣餐等名义号召信众捐款,所得款项既不公开,也不透明,往往流入了组织者的个人腰包。我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农村正常的宗族宗教活动不受限制。但是一些宗族和宗教势力往往利用自己的影响干涉基层党组织和政府的选举及其它重要的活动,使得农村发展经济的计划和各种措施难以顺利实施。对宗族宗教活动要予以正确引导,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利益诉求多元化。全面推行村民自治以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在维护自身利益,参与村里重大事务管理和决策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如今凡是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几乎都成了焦点问题。随着农村阶层的分化,不同阶层的群体有着不同的诉求:富裕起来的农民要求参政议政,参加选举,在村内任职或者竞选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家庭困难的要求政府救济,获得低保补助;各种合作社要求基层党组织提供配套的政策和日常的各种咨询服务乃至帮助到上级争取资金、跑项目;随着城镇化加快,失地农民大量出现,诉求更趋多元化。面多群众利益的多元化诉求,制度设计跟进迟缓,一些基层党组织没有引起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引导不足,在领导方式、沟通渠道等方面还存在缺陷,导致不同阶层的群体越级上访事件,暴力抗争事件不断增加。如何代表最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兼顾不同阶层群体的具体利益,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5.乡村文明缺失。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有这样一段表述:“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4]P274-275有学者用这段话来描述市场经济对乡村文明的巨大冲击虽有夸大,但却可以看出其对乡村文明的影响力是不容置疑的。在经济发展和全球化浪潮中,乡村不可避免地被裹挟到以城市为主导的经济发展的潮流中,接受与自己无关的城市发展的逻辑和标准,接受来自各方的思想侵袭,接受被拆迁亦或消亡的命运。世世代代聚族而居的熟人环境被打破了,村落社会的组织结构被打破了,传统的村落文化被打破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被打破了,熟人社会的秩序被打破了,乡村的稳定和谐被打破了。现在农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农村孝道衰落问题、婚外情问题、理想信念缺失问题……这些问题的背后,乡村文明的缺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对策的思考

针对上述问题,当前应围绕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夯实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影响力弱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关键的因素是集体经济弱小,基层党组织缺乏经济的支配权,难以集中力量处理问题,化解矛盾。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1.盘活集体资产。要充分利用农村的土地、矿产、水能,加大“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果园等资源的开发经营,通过租赁、承包、拍卖和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农业综合开发;以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吸引投资办厂,发展民营经济;采取以资源入股、产权招商等方式发展集体经济。

2.创新发展模式。在发展模式上,可通过兴办村级集体企业增收,发展特色林业、农业;通过盘活资产增加资产经营收入、搞活土地使用权、物业经营权收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化解基层债务。集体经济崩溃后,一些村集体支出仍然过大,入不敷出,形成了债务负担过重的情况。旧债未偿,又借新债,加之利息过高,债务越积累越多,既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运行也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声誉。对于已经形成的债务要搞好摸底清查,实行账内管理,经清查确认,因地制宜,利用自筹、上级转移支付等多种措施积极偿还。认真执行决算、预算制度,规范财务开支程序,加强专项审计和财务公开制度,严格控制新的债务发生。

4.科学民主决策。发展集体经济,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对新上项目要经过认真细致的市场调查和科学评估,实行民主决策,重大事项要召开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大会决定,不能为发展经济,不顾客观条件是否成熟,盲目决策,一意孤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目的是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祉,为此要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不能侵犯农民的土地承包权,选择自由权。要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积累制度和财产制度,严防集体资产流失,实现集体经济和农民利益的“双赢”,实现夯实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和凝聚民心的“双赢”。

(二)建立健全机制,夯实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组织基础

1.创新干部选用机制,提高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在基层干部选拔上,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采取“培、派、引、选”等办法,多层面、多渠道选拔培养基层党组织干部。培,就是要加快发展年轻党员,培养后备人才。要在确保党员质量基础上,把农村文化程度较高,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培养成党员,把优秀的基层党员培养成农村基层干部。派,就是要注重在机关干部和事业单位中发现、选派有理想、热情高、肯奉献的沈浩式的干部到基层施展才华,要确实把各地选派的“第一书记”管好用好。引,就是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主动联系在外务工人员、优秀大中专毕业生以及退伍转业和退休人员引导回家乡,创办实体经济,加入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选,就是要用好选调生政策,在已有的从应届大学毕业生或者研究生中选拔立志扎根基层的优秀人才到乡镇任职锻炼的基础上,增加从大中专院校选拔优秀毕业生到村任职的政策,努力创设条件,帮助到村任职创业的村官,尽快进入角色,努力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下,干得好”,以改善农村党员的年龄结构、知识构成,为村级干部储备人才,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整体素质。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一项永久的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在实践中培养、考察、锻炼、使用干部,推动领导干部以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基层党组织的积极性。首先要提高干部的政治待遇。要紧密结合乡镇机构改革的实际,选派乡镇干部到村支部任职,对在乡村建设中有贡献的干部提拔重用。要恢复原有的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干部的政策,想方设法克服基层干部晋升的天花板现象,参照最近出台的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激励基层党组织的干部奋发向上,努力为民。其次,经济待遇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干部尤其是村支部的干部工资报酬偏低。要从农村的实际水平出发,不断改善基层干部的经济待遇,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建立工资报酬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的养老金保障制度,解除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最后,要强化约束惩戒机制,对表现不好,群众反映强烈的不合格党员要严明党纪,严肃处理,确保农村基层党员的先进性和队伍的纯洁性。

3.推进创先争优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胡锦涛指出:“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因此,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要表现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分析实际情况出发,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倡导基层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胸怀全局、心系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立足岗位、无私奉献。通过开展活动,严格评审程序,评先树优,把扎根基层,务实清廉,为民奉献的好干部选出来,树起来,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前进,不断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4.加强廉政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和党员队伍的纯洁性。近百年来,中国经历了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波澜壮阔的改革大业,复兴之路筚路蓝缕,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应该倍加珍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仿佛已经久远,由于受全球化思潮等方面的影响,有些党员干部懈怠了,思想出现混乱,方向有所迷失,信念产生动摇,社会腐败现象屡见不鲜,不正之风屡禁不止。一些基层党员和干部受此影响,忽视了全心全意为群众谋福利的宗旨,甚至侵占群众的利益,和群众之间有了距离,而群众在干部的漠视当中也逐渐由期望发展到观望,再到心冷最终绝望,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党的作风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要引导和督促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转变作风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

5.完善基层民主建设,加强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农村基层党组织内部要形成保障党员权利的有效机制,进一步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重视维护基层党员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要推行党务公开、民主评议党员、干部任期责任制等方式,强化党内监督。要引导村民积极参加村内民主建设,通过“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达到“大家事,大家议、大家管”的效果,不断提高村民的民主政治意识。要清醒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决查处基层党组织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研究并实施制度创新,确保建立一支作风民主、清正廉洁的基层党组织队伍。

(三)坚持务实为民,夯实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群众基础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5]P512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判断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之一。新时期,基层党组织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试金石。

1.强化责任意识,带领群众致富。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群众认干不认说,只搭花架子,何以取信于民?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示范效应非常明显。“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的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努力克服困难,学业务、学经济,换脑子,注意观察市场,善于抢抓机遇,积极运用市场信息来引导生产,积极创业,苦干加巧干,成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带领群众共同走向富裕。

2.提高服务意识,帮助群众致富。面对群众急难之事,进一步建立健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把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干部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常抓不懈。要加大培训力度,创新教育培训内容,围绕集体经济增收、农民收入增加和实用技术提高来开展培训,将农村基层干部培养成为掌握市场经济知识,懂得市场规律,服务农民致富的行家,时时处处为群众排忧解难、造福人民。

3.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务工方式的转变,流动性就业人员越来越多,要在流动性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流动党支部;农村合作社建立较多较好的地方,要按照行业分工建立行业协会党小组或者支部;针对现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合并建立社区的趋势,要在社区成立社区党总支,管理几个村的党支部。要重视发挥这些党支部在服务农民群众,凝聚人心,密切党群关系方面的作用。

4.改进工作方法。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引导基层党的干部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方式,注重采用情感交流、说服教育、示范引导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要充分尊重群众的自主权、知情权、选择权。在处理农村矛盾和纠纷上,要多考虑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村庄习俗,在运用法律手段的同时注重发挥调解的作用,既要防止激化矛盾,又要在解决问题上取得实效。要有走遍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决心,平时多注重对群众家庭情况的关心,及时了解群众遇到的经济、情感、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想法设法解决。培养村民的集体观念,引导村民克服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形成建设乡村的凝聚力,避免出现“无事不理你,有事就找你,处理不满意就告你”的现象。

(四)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夯实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思想基础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近年来,党组织在农村的影响力下降是和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分不开的。一些基层党的干部信仰缺失,使命感不强,或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或遗留着当官做老爷的封建思想残余,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脱离群众。要结合群众路线教育的要求,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和干部认真学习并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执行者。端正他们的群众观,激励干部树立高尚的信仰。要树立敬畏意识,让广大干部懂得没有人民的支持,就没有今天党的执政地位。要教育干部增强责任意识、感恩意识,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切实为群众谋福利。

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6]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农村的繁荣和来自农村广大群众的参与,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思路和方法,改变观念,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发展壮大基层党组织,巩固扩大群众基础,继续凝聚党的力量,使党的事业兴旺发达,中国梦早日实现!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8-10-20.

[2]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1/19/c_119033371.htm,2014 -01 -19.

[3]陈潭,刘祖华.精英博弈、亚瘫痪状态与村庄公共治理[J].管理世界,2004(10).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6]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

[7]蒯正明.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密切党群关系的路径探析[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3(5).

猜你喜欢

党组织基层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清华党组织公开
基层在线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走基层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