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中国梦的内在逻辑

2014-02-03沈卫星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共同理想价值观核心

□沈卫星

(台州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浙江临海 317000)

抓住意识形态领导权是件事关执政党生死存亡的大事,这就要求意识形态与时俱进,那么,我们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标志着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新提法的诞生,十七大则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体现规定下来。继之,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又提出“中国梦”概念。这是近年来中国意识形态理论创新的三个亮点。不过社会上存在困惑:这些说法究竟存在什么关系?这三者各自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厘清这些困惑意义重大。相应地本文旨在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分别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旨与内在逻辑,指出两者内在承接与深化关系。二是在前两者基础上,指出中国梦如何凸显时代主题,与时俱进地推进意识形态建设。

一、新时期意识形态变革的两点背景性交代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到中国梦提出的三大步,既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视,又标志着与时俱进发展意识形态。而这与以下两个问题密切相关:

(一)社会主题的转换要求与时俱进地革新意识形态。传统社会主题是“革命”,与之相应的传统意识形态构架相当完整:阶级斗争──阶级论──继续革命论──两个阵营论──无产阶级专政──建筑在计划体制之上的一套完整的理念。事实上,自1957年后,全党全国的各项工作在根本指导思想上已奉行“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些对阶级斗争夸大化、绝对化的提法,长期主导着中国人的思维,意识形态领域充满着阶级斗争气息。改革开放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这就要求构建一套以发展为主题的意识形态。否则“一旦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表述不能反映现实世界的发展变化,不能表达时代精神和民心所向,就必然引发负面消极性的社会心态,影响自身的合法权威和主导地位。”[1]

(二)在上述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国家意识形态和党的意识形态是不同的。但是,对这个问题我们以前是不清楚的,直接把党的意识形态当成了国家意识形态。党所信奉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是非常崇高的,党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对其成员是有选择性的,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可以、也应当要求其成员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立身之本;国家则不能这样来要求、选择它的成员,国家的成员叫做“公民”,公民就是国家的主人,是具有充分社会权利的个人,他所享有的社会权利首先就是在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上的自主权,也就是自我决定的权利(当然,这一权利以不侵犯他人的同等权利为界限)。“以共产主义为信念,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是对共产党员的要求,是党的意识形态,用来要求所有社会公民,并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就不合适了。

于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中国梦的意识形态重构就应运而生:其一,从主题变革看,鲜明地体现了“发展”这个时代主题。尤其是“和谐”观念的提出,是对“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根本性颠覆。其二,从身份转变来看,越来越自觉地从党的意识形态转变为国家意识。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还保留有党的意识形态痕迹,那么,到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则更加自觉定位为国家意识形态了。这三大步的跨越前进,一则说明我党与时俱进创新意识形态;二则说明意识形态尚在发展完善中,而目标则是始终如一,这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么,如何理解这三大步的内涵呢?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目的及其内在逻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项内容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四项内容地位是不同的,简单地说,共同理想居于核心地位,其他三个内容则是为共同理想服务,起着保障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所以居于核心地位,是由时代主题决定的。“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彻底结束民族屈辱的历史。从二十世纪中叶到二十一世纪中叶的一百年间,中国人民的一切奋斗,则是为了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2]P298-299近代以来中国人就做两件事:第一件是独立,解决生存危机;第二件是富强,解决发展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完全切合近代以来历史主题,因而居于核心地位。

共同理想居于核心地位,现在问题是,实现共同理想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亦即,实现共同理想需要什么样的思想作指导?需要什么样的精神动力去建设?需要实践主体具有什么样的人格?显然其他三方面内容正是为了解答这个问题。

首先,共同理想的实现需要一定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一个关于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主张,其中立场是关键,直接决定观点和方法。这就要求指导思想具有价值性和科学性。共同理想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确立的。从价值性看,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性立场,因此坚持民主观点,让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共同富裕观点,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富强;坚持文明观点,两手都要抓,创造出大繁荣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和谐观点,走科学发展道路。从科学性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被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真理性学说,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中国社会和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才能全面认识社会思想意识状况和把握其主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时代的本质和明确发展的方向。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才能保证中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宏伟愿望。

其次,理想目标确定后,就需要一种精神力量鼓舞斗志去实现这个目标,这种精神动力的核心就是爱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提出,就是要为共同理想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为强大动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3]P117那么,“当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里流淌着‘家国一体’的美好情感时,对自己的祖国爱得真切,爱得热烈,爱得无怨无悔时,就不但从内心里真心认可接受共同理想,还会为了这个理想付出鲜血和生命,为了祖国的美好未来而竭力创新,这种精神就升华为中华民族走向现代文明、实现民族复兴的动力源泉。”[4]P260-261同样,只有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发展、富裕、民主、法治、公平、和谐、文明等时代精神,才能冲破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束缚,破除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让一切创造新生活的活力和源泉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最后,共同理想要落实到实践中去,那么作为实践主体应具有什么样人格?这种人格应该成为人人可遵行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对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也就是为“是非荣辱”确立基本价值标准。那么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人格呢?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就是对需要什么样的现代人格这个问题的一次回应。我们不妨先看看荣辱观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荣辱观存在三个层次四大关系,三个层次是:第一个层次的主题是“为了谁”,这就是群己关系。这个群指国家、社会,处理的原则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第二个层次的主题是:如何建设国家和服务人民?这就涉及处理自然和社会两大关系。处理人与自然(物我关系)的原则就是“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处理社会关系(人我关系)的原则是“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第三个层次的主题是:个体应当如何自处?个人是社会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民族的强大必须指望个体的强大,这就是“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可见,荣辱观的主题是民族复兴,因此将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放在第一条加以强调。解决了这个根本性问题后,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是,爱国爱人民要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素质?荣辱观又就如何处理物我关系、人我关系、身心关系所应具备的品德加以全面详尽的解答。这样,八荣八耻以其严密的逻辑来解决民族复兴这个问题。一个具有这样荣辱观的人就是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这样的人,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可见,上述四方面,以共同理想为核心,指导思想、精神动力和实践人格有如鼎之三足,共同拱起共同理想这个大鼎,构建了一个逻辑自洽的体系。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旨及其内在逻辑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也被视为对共同理想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承接和深化。那么它是如何承接和深化的呢?这就要理解这三个层次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内在关系。简单地说,其内在关系可表述如下:第一层次以人民幸福为终极目标,第二层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第一层次提供科学性保证,第三层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第一层次提供实践主体的人格保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层次主旨以人民幸福为终极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层次内涵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对此论断宜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

其一,这个价值目标集中表达了这样观点,就是以人民幸福为终极目标。它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范畴分别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标示出来,表明了这是中国人想要过上的理想生活。

其二,从历时性视角加以考察,就可清楚明白新中国以来,中国人在构建自己理想生活中孜孜以求地以人民幸福为终极目标。这个历时性探索过程为:四个现代化说——两个高度说——三个文明说——四个建设说。即,1954年首次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思想,即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其中交通运输现代化后来改为科学技术现代化。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新时期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5]P88自此,在“四个现代化”基础上增添了“两个高度”说。1987年,十三大在基本路线中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样,“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现代化目标形成。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号召“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自此,“三个文明说”完善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建设说。

从以上的历时性考察中,可以得出两个基本结论:第一,党一直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根本使命来抓。第二,民族复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从这里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层次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同理想的承接,两者在主旨这个根本性问题上具有直接同一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层次为第一层次的实现提供科学性保证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作为终极层面提出的价值目标,标识出中国人想要过上这种理想生活。问题是,如何才能过上这种生活?第二层次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难题。

从历史演进看,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再到苏联社会主义,及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程,其共同宗旨就是要使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这个规定显示了社会主义具有比资本主义崇高的价值性,但社会主义运动为什么会遭受重大挫折呢?这里存在一个重大悖论——价值性与科学性的严重背离,无科学性的崇高价值往往只是沦为美好的乌托邦而已,共产主义运动受挫一大原因是以价值性取代科学性指导建设。这就直接提出挑战:“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具有崇高价值性,但如何保证它实现、也就是如何以手段科学性保证其价值崇高性呢?

1.自由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

科学性意味着对真理的把握,人类只有在真理指导下才可能实现目标,而自由是获取真理的前提:人类是凭借理性获得真理的,而理性是有限的,世界则是无限的,以有限把握无限的前提则是自由。唯有自由才能无限接近真理,唯有自由才能创造最大效率。在这一层面上说,自由是人类存在的先决性条件。事实上,自由正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真谛。众所周知,1894年意大利社会党人朱泽培·卡内帕请求恩格斯为《新世纪》周刊题词,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社会主义新纪元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回答:“除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下面这句话,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P730-731在马克思眼里,正因为资本主义不是真正的自由,所以要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中华民族革命年代浴血奋战正是为了获得自由,改革开放也正是为了获得自由,而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正是实行自由的结果。所以,自由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

2.平等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但与自由存在悖论

平等作为社会主义本质性规定区别于资本主义。尽管平等与自由之间存在相促进一面,但另一方面的问题是,平等与自由存在悖论:自由具有反平等倾向,平等具有压制自由倾向。实行市场经济的目的是自由地发挥每个人积极性,创造出最大效率。但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能力、机会、条件不同,这样就会导致事实上的不平等,“自由不仅与任何其他种类的平等毫无关系,而且还必定会在许多方面造成不平等。”[7]P125哈耶克就反对结果平等和事实平等,认为追求结果平等,必定会损害自由和个人权利,必然会造成平等与自由的冲突。这就存在两难选择:如果坚持自由优先,那就会导致结果不平等的扩大,从而带来社会矛盾激化,最终也必然损害自由的价值和权利,这正是当代资本主义的危机。反之,如果坚持结果平等优先,那就会遏制自由,从而破坏效率,使社会陷入衰退。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已经证实这个后果。怎么办?

3.公正是自由与平等的调节原则

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求助公正出面调节。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这话说得实在睿智。正义“在作为社会制度首要价值的意义上,它高居在其他诸价值观念之上,被理解为约束着其他诸伦理要求的基本原则。”[8]P319首先,正义作为实质性原则,就是“给每人他所应得的。”[9]P65自由是权利,平等也是权利,正义就意味着任何人都享有他所应得的自由、平等权利。其次,正义作为平衡性原则,就是当自由与平等发生冲突时,就应该在两者之间努力寻求妥协和保持平衡。这就是,当一个社会效率低下时,宜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当一个社会财富涌流而不平等凸显时,宜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这才是公正。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基本方法,统筹兼顾之根本方法,就深得公正之味。

4.以法治保证公正

没有人会否认公正的重要性,康德就大为感叹:“如果公正和正义沉沦,那么,人类就再也不值得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10]P165问题是,如何保证公正实现呢?根本之道还是实行法治,以法律保证公正,即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工具,强调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具有至上性,并且关切民主、人权、自由等价值目标。为什么要以法治保公正呢?对公民来说,法律是最大的保护神,马克思说,“法律是肯定的、明确的、普遍的规范,在这些规范中自由获得了一种与个人无关的、理论的、不取决于个别人的任性的存在。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11]P176对公民来说,最大威胁来自政府的行政权力干预,这就必须以国家立法权来制约和平衡国家行政权,保护公民安全、自由、平等及其衍生出的各项权利,从而使公正成为可能。《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说明,党中央充分认识到以法治保证公正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保证科学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直接提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原则以保证科学性。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即后者深刻地把握了前者的理论精髓,并予以提升。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层次为第一层次实现提供精神动力和人格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共同理想的实现提供科学性保证,问题是,实现共同理想需要具有什么样人格的实践主体去担当?此前关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主要有《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荣八耻”,但它们有点繁琐,作为核心价值观就要精炼。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承接荣辱观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基础上,提炼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八字原则,这个原则涵括着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国家与公民关系,这就是“爱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荣辱观中第一条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中第一条是“爱国守法”。现在核心价值观单独提炼出“爱国”,既继承了这些说法,又显得简练不重复。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前文已经有了较详论述。

第二层次是个体自我关系,这就是“敬业、诚信”。个体存在两个关系范畴:一是个体与外部生存关系,这种关系也称作职业,相应的德性要求就是“敬业”。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提出“敬业奉献”,荣辱观中提出的“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其实也是敬业。“所谓敬业,指对所从事的职业怀抱敬意。敬业是一种精神素质,是一种内在的人格品质,表现为对所从事的职业具有了一种美好的感情,以认真的、严谨的和敬重的态度投身于其中,努力去做好职业工作,而不计较这样的投人是否能够得到相应的利益回报。与此相应,因为投身于并且做好了职业工作,他获得了内在的充实感和成就感。在感情上,他已经不再把职业当作谋生的工具了,而且他也不仅仅是按其义务的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把他的职业当作他的生活、他的生活中的最美好部分之一。”[12]P195二是个人自身道德修养,这就是作为立身处世的根本——诚信。荣辱观中指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提出“明礼诚信”。在市场经济中,诚信具有特别重要意义,“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市场交换范围的扩大、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张以及经济关系的日益复杂化,信息不对称、风险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越来越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一种普遍事实。……因此更加强调培养经济主体的诚信品质的动机问题。”于是“诚实守信是经济交往的契约性本质在道德上的体现。”[13]P253

第三层次是群己关系,这就是“友善”。荣辱观提出“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出“团结友善”。道德的核心是善,人与人之间本质关系是利益关系,这就需要友善来调节,社会才能和谐。“友善,指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相互友好、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道德行为。它体现的行为(相互帮助、支持等)和情感表达(相互同情、理解等)是人类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一个人处境为难时,显得尤为重要,它能给人以温暖和重新振作的勇气,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起积极的促进作用。”[13]P107

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次中,以第一层次为核心,第二层次提供科学性保证,第三层次提供精神动力和理想人格保证,全力以赴实现“中国梦”。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旨与内在逻辑高度吻合。

四、中国梦:凸显民族复兴主题

先说一下什么是“中国梦”?习近平言简意赅指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主旨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们是承接深化关系。如果有区别的话,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旨是“隐而未露”,需作深入阐明,而“中国梦”三个字则直接凸显主题,简单、直白、明了、易传播,非常符合一个深入人心的意识形态的形式要求。

那么,如何理解中国梦、或者说共同理想呢?

共同理想实质要回答的是“往哪里走、怎么走”这个问题。往哪里走,是价值目标问题,属于目标层次;怎么走,是理论和方法论问题,属于手段层次。照此,共同理想就可解释为:在价值目标层次,就是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共同富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民族复兴,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那时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旗帜,核心价值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理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作为方法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毛泽东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15]P139旗帜相当于“过河”这个目标,理论和道路相当于要过河的“船或桥”这个手段方法。我们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道路这个“船或桥”过河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个目标,当这个理想实现,也就是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共同富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那就是中华民族复兴愿望实现之日。

这样的中国梦清晰地凸显出时代主题。其好处是,一则可以起到鲜明指引功能,马克思说,“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16]P118-119中华民族已经鲜明地勾勒出自己理想生活目标,聚精会神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二则可起到凝聚功能,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17]在将近25分钟的讲话中,9次提及“中国梦”,44次提到“人民”,共获得了10余次掌声,有关“中国梦”的论述更一度被掌声打断。热烈的掌声充分说明,“中国梦”是凝聚人心的最有效力量。中华民族深信“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8]这样,与时俱进的意识形态就为实现民族复兴发挥强大动员作用。

[1]沈建波.社会心态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3(5)上.

[2]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列宁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4]崔宜明.中国伦理十二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5]中央党校教务部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一)(1978年12月-1992年9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英〕哈耶克.自由宪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8]崔宜明.道德哲学引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9]〔英〕约翰·穆勒.功用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

[10]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崔宜明.道德哲学引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3]朱贻庭.伦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14]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11-30.

[1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17]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18]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

猜你喜欢

共同理想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试论共同理想的当代价值意义
为什么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班风建设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