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学生在信息课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2014-02-02乔卫荣
乔卫荣
依据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方案已有数年时间了,新课程更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作用。经过了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如何培养高中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人,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既是信息技术教师努力探索的课题,也是信息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下面就我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组织教学作一小结,陈列于后,供业界同行参考。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即是一个教学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如果能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创设出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在学生心理上造成“悬念”,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就会被老师打开。情境创设的第一步是导入,这也是关键的一步,在教学中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大多是复习导入、实例导入或者任务导入等,其实我们还可以利用游戏导入或创设挑战情境导入。采取灵活多变的导入设计,尽量做到巧妙、新颖,能给学生以新鲜感,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我们现在选用的粤教版教材每一节前面都有情境导入的内容,恰当的选择利用好,让每一节课的导入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组织“算法与程序设计”中“递归算法”这一节教学时,就是从“汉诺塔”游戏开始导入教学的。
二、精心设计任务,授之以“渔”的本领
“教是为了不教”“方法比事实更重要”,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一项项设计任务的完成,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让设计的任务具有趣味性、实用性、可行性,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如基础任务和提高任务,尽量设计出开放式的任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还要注意提出任务后,不要直截了当地讲述每一步的操作,认真地分析任务,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最后再适时地加以总结,让学生获取规律性的知识。我在组织高中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时,学习文本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我示范了方法之一以后,布置给学生任务,由他们自己独立或者小组内合作探索用其他方法完成。
三、改进教学方式,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新课程理念中最令人激动的莫过于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实现这一教育思想,教师要尊重学生,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充裕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索学习中,教师要提倡让全体学生参与,做好探索前的铺垫工作,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尝试理解新知识,使所有学生能够都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发挥网络优势,开阔学习者的广阔视野
现代信息社会,因特网是人类最大的知识宝库之一,它提供了广阔的认知空间。在教学中,教师把学习中所需要的资源预先装入机房的服务器上,学生使用访问服务器根据老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在网络中寻找相关资料来完成学习。学习中,学生还可以使用内部网络相互讨论,取长补短,也可以向老師询问以解决学习的难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反复学习,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进行深层次的练习。我在组织学生上课学习时,如没有特殊要求,互联网或内网是保障畅通的。
五、增进情感交流,调动有利于学习的积极因素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发展心智的活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些群体合作交流的机会,如在分组学习讨论中,让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让师生真正互动起来。情感交流中还要注意面向个别学生。在课堂中有个别的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不关心,喜欢游戏、聊天。对于这些学生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拍拍他的肩善意地提醒一下,或是小声地和他交谈,学生一般肯定会给老师这个“面子”的,通过拍一拍这样的情感交流方式,给了学生“面子”,既不会造成对抗情绪也不会影响课堂气氛。有的学生基础好对信息技术很感兴趣,与这些学生交流时,要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以成就感。比如让他给大家演示操作步骤,当学习小组组长,还可以对他们提一些更高难度的要求,参与多媒体作品制作、组织参加信息学奥赛等。
在信息课堂上老师要不失时机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他们结成朋友,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一旦喜欢上了这个老师,就会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从而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实现教师的期望。
六、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学生学习的最大乐趣莫过于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一种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时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老师通过展示、点评或赏析学生的作品,教师对学生作品的展示应包括操作过程与最终成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优秀作品的展示对被展示者是一种鼓励,也对其他同学树立了一个目标。每一节课都安排一个固定的环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对这个环节产生期待,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