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之地方文化教育策略
2014-02-02杨娟
杨娟
摘 要: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地方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课程开发的潜在资源。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教师主导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调动多方因素营造良好氛围是探索地方文化融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地方文化;教育策略
在新一轮课改的推动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状况有了较大改观。但是我们仍然不得不面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相对缺乏的现状,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地方文化的内容,有效丰富语文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地方文化是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积累,地方文化资源是学校开展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宝库。围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很多学校正在积极探索把地方文化融入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方式方法。但从当前情况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对地方文化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加上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不足,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化教育就显得相当重要。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开展地方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1.传承和保护地方文化的迫切需要
在辽阔的祖国大地,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形成众多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形成中华民族异彩纷呈的优秀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是我们的精神家园,需要我们一代一代进行传承和发扬光大。今天我们努力建设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更需要传承和弘扬好优秀地方文化。
2.丰富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重要途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学校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学校应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学校要努力拓展语文课程内容,积极克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缺乏问题。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是各地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开发中有效设置地方文化教育资源,合理融合地方文化于小学语文教育,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地方优秀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丰富小学语文教育资源,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学资源不足之弊端。
3.培养学生高尚人格的有效途径
古人云,“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教育要趁早,语文教育承担了从小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重要任务。丰富的地方文化教学资源以最现实、最方便的方式为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供素材;地方性的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学生吸收地方文化智慧,了解文化多样性,才能提高文化品位,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开展地方文化教育的策略
1.科学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注重地方文化的融入
农村语文课程资源不足造成了长久以来课程内容的单一,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结合教材内容适当融入地方文化,通过利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感知。课外,教师要继续利用好地方文化资源。虽然农村语文课程资源不足,但也有自身的资源优势,农村随处可见的自然风物,民俗风情,甚至社会生活等都是潜在资源。教师可以有效整合、发掘潜在的教学资源,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田野、走向社会并亲身体验、领略地方文化的魅力。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学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和谐统一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关系。地方文化资源融入语文教学,重新整合了语文课程内容,那么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就要变革,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环境,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下,在熟知的地方文化营造的意境中身临其境地感受语文所抒发的情感。教师还要利用地方文化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学习的思考,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文化素养。
3.调动多方配合因素,营造良好氛围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入地方文化资源可以缓解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不足的现状,优化了课程结构,丰富了教学内容,最终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探索和尝试,光靠教师和学生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学校、社会甚至政府多方努力共同营造良好氛围。学校要营造地方文化进校园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全面了解地方优秀文化;社会、政府要加大地方文化的研究开发力度,努力为学校教育提供更好的实践场所和环境;同时,地方文化与教材的结合也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和进行相关投入。只有这样,经过地方共同努力全力营造地方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育的良好条件和氛围,我们的小学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我们要按照《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继续推进教育改革探索,我们也相信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面貌一定会得到更好改善。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