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的理念用好开放的教材
2014-02-02方扬平
方扬平
摘 要:从2012年沪教版义务教育化学实验教科书的开放性特点谈使用新教材要以开放的教学思想建立开放的教学体系,首先在于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树立新课程的化学新理念,特别是要认真学习领会和把握化学课程标准,构建开放的以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新体系,力求以开放的化学教学去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关键词:教材;理念;学习兴趣;生活化
义务教育沪教版2012版化学新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呈现形式、编排风格等方面又有了很大的变化,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新教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特点,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将生活素材、社会与环境问题,化学科学的核心问题和重要内容,多样化的学习活动、科学方法与探究有机融合并贯穿于教科书的始终。(2)无论是实验教科书的整体框架,还是具体的章节,都力图体现从学生身边的物质现象开始研究,最终又回到对自然、环境与社会中的物质和现象的积极关注。(3)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着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的有机整合和全面落实。(4)教材内容的组织及呈现、编排方式及风格新颖活泼,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容易帮助学生保持对化学的兴趣。传统的教学体系已无法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公民,也不符合新课改、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必须构建新的课堂教学体系。
新教材编写有利于构建开放性教学体系,一是课堂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沪教版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STS内容占有相当的分量,联系生活、自然和社会,培养人文精神,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是教学中应突破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教师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开放性教学体系的建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教学思想的开放
化学新教材的编写依据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体现和渗透了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师要树立开放的教育思想观念。首先,教师具有开放的教学目标。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要以社会、科学、学生自身发展所广泛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学生,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化学科学思想和方法、发展他们的能力和个性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为目标;其次,教师确立开放的学生观。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创设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营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和谐的学习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而不是指挥学生的学习活动。进一步树立面向全体学生和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避免单纯为了应试而随意补充已降低要求或删去的内容,或忽略“家庭小实验”“活动与探究”“拓展视野”等栏目的教学而进行大量机械的“题海”训练。否则,既违背了新教材的编写意图,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得原本要提升科学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教材变得索然无味。
二、教学内容的开放
教学内容是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社会生活的实际、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化学学科的发展,选取最基本的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最需要的化学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在这个年龄段最需要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构成教科书的9章30节5个附录,并且在教材中也得到具体的体现,新教材与原教材相比,新设置了“观察与思考”“联想与启示”“活动与探究”“练习与实践”“拓展视野”“你已经知道什么”“整理与归纳”“交流与讨论”等教学栏目和环节,尤其提出了“科学探究”,拓展了教学时空,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主动思考的空间。由于教材关注了一些最新科技动态,及时地给学生补充最新的信息。
教學内容的开放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知识是动态生成的
中学化学教学应该向化学科学发展的前沿开放。标准与教材中选择的教学内容反映了最基本、最基础的知识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虽然新教材中补充了一些新的科技成就,但我们却不可把它视为一成不变的东西,因为现今我们所具有的知识只是真理长河中的相对真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静态形式呈现的教材不可能即时呈现出本学科最新的研究动态,这就需要师生在教学中主动搜寻新的信息,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适当补充一些新能源、新材料等新的科技成果和新发现。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学生可以接受的本学科最前沿的东西,不仅使教学具有时代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向社会和生活实践延伸
社会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世界,有着千变万化的事物和现象,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教学以教材为点,以生活为面,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及时使社会信息和学生日常生活信息引入课堂,丰富和补充现有教材。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STS教育的思潮,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应渗透一些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环境保护、资源、能源等休戚相关的化学知识。
3.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
在教学中应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和补充。化学学科领域的迅速扩大和化学内容的广泛交叉和渗透,形成当代化学发展的灿烂图景。目前江苏省中学化学仍然是分科教学情况下,应当注意联系相邻学科知识,体现出综合性与开放性。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来看,不同学科的概念、定律、法则之间存在着迁移性,尤其是邻近学科的这种迁移表现更加明显,就拿理化生三科来说,物理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及相互变化规律,生物是研究物质的遗传和变异,三者紧密联系,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有很多问题的解决确实需要多学科合作,有些地区已开始使用综合学科——科学课,正体现了学科融合的大趋势。
此外,化学与环境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医学、农学、地质学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学中不能漠然置之。
三、教学过程的开放
教育社会学研究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如下师生活动类型:(1)教师和全班学生的学习交流;(2)教师和小组学生的学习交流;(3)教师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交流;(4)全班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5)小组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6)个别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
传统的化学教学往往是教师精讲,学生聆听和操练,这主要是发挥了第一和第三种信息交流渠道,是一种师生单向交流的方式。这种教学过程对于传授知识来说是较为有效的。但是这种交流渠道狭窄,信息流量少,尤其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开放性的教学过程由单向信息交流结构向立体信息交流结构转化,力求体现:(1)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活跃而和谐的课堂氛围;(2)重视教学过程,如概念的引入过程、定理、定律和结论的导出过程、方法的发现过程;(3)加强学生的智力参与、促进学生深度思维的发展;(4)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与实践。
这就是要充分发挥各种交流渠道,形成多向性立体结构。重视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重视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发挥群体信息交流、小组信息交流、个体信息交流的作用。这样,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尤其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
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学习方法的指导,强调开放题的研究和设计,从注重机械重复训练调整为开发思维训练,变单向求同思维为多向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创造性地表现、创造性地思维、培养良好习惯和思维品质。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师生情况,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种形式:
1.讨论式教学
这种方式旨在指导同学之间的交互作用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高教学的情感效果、改善人际关系,使学生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学生在商讨或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从多个角度和不同层面去探究问题,形成全面完整的知识。讨论式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答案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2.探究式教学
现行教材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都是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是“完成形式”的知识,由于传统的教学是继承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的教学,主张把这些处在“完成形式”的知识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这样的教学虽然也可使学生接受“完成形式”的知识,知道这是什么,有什么用,但很难感受当年科学家探索这些知识的艰辛历程,更难体会探索的智慧火花。探索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力争把这种“完成形式”的知识改成适合学生水平的“待建形式”的知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自然的奥秘、体味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究式教学就是通过调动学生认知积极性在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认知活动学习。其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一般模式为:问题情境—假设推测—活动验证—得出结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研究性教学
指导学生模拟科学研究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更适用于研究性课题的教学,一般过程是:确定课题—设计研究方案—作开题报告—探索研究—报告研究结果—讨论研究结果。这种模式虽然费时费力,也不能在课堂中完成全过程。但每学期进行一、二次这样的研究,特别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己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创造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
四、教学空间的开放
课堂教学是中学教学的主要阵地,但不是唯一的场所。开放性教学强调课堂教学开放的内容,广泛开展课外和校外学习活动,融课内外为一体。(1)组织参观访问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化工厂、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水泥厂等参观访问。比如:教授空气和水的环境保护时,可带领学生参观化工厂和污水处理厂,请工程师介绍污水的处理流程,也可以选取污水做一些简单的化验分析,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可持续發展的理念。(2)开放实验室,根据教学情况,设计一些实验习题,让学生进实验室自行解决,新教材上一些家庭小实验,有些家里没有条件做,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实验室完成,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手段的开放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高科技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人们接受信息快捷、方便。而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若还只停留于三尺讲台,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这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学生需求。因此,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应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注入时代活水。
新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和背景都可以观看录像来直观感受,比如环境污染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信息化条件下,每次教学可制作课件,或直接网上阅读,这样教学有一个显著特点: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扩大容量、迅速便捷,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学校安装的校园网、电视、电影、音像制品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引入课堂,把教学内容变虚为实、化远为近、促静为动,从而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的开放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化学教育的目标已有了很大的调整。首先明确基础教育阶段化学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公民的素质,开阔知识视野、训练科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教学结果不以完成教材教学任务为标志,以激发学生课外进一步研究和学习为己任;不以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为终结,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迁移能力为目标,不以考试为唯一评价手段,以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为核心,不以学生的书面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而以学生在学习活动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和过程来综合衡量。将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组织起以学生、教师及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开放性评价体系。
化学是开放的,开放的化学教学应还化学以本来面目,使之更生动、活泼。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是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必经之路,开放性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完善和发展,也促使我们在现有基础上不懈努力,走入化学新课程教学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王祖浩,王磊.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3.
[2]陈争,于璐.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化学教学策略与操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
?誗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