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2014-02-02甘春华

新课程·中旬 2014年11期
关键词:历史课爱国爱国主义

甘春华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育,教化之本者在学校。”这句话,肯定了学校的目标是育人。作为人民老师,更应该明白其理而为之奋斗。孙中册先生又说:“做人的大事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这就告诉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怀,这是学生能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前提。所以,老师应该始终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学校的各科教学中去,尤其是历史课教学,更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翻开中国历史,爱国是主线、主旋律,它贯穿始终,回落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每一个角落。

早在国家尚未形成、爱国主义的概念尚未提出的原始社会,“爱国主义”的实际内涵就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起源,只不过当时是以一种简单的、直觉的或者说近乎本能地对自己生存环境的群体的热爱而表达出来的,其具体表现是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共同保卫自己的领地等等。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的发展,国家逐步形成,爱国主义思想也就逐步形成而趋之完善,对祖国的忠诚热爱也就成了“爱国主义”的注脚。但在阶级社会里,“爱国主义”也带有阶级色彩,在奴隶社会的封建社会里体现为忠君爱民。而在社会主义的今天,“爱国主义”是和我国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结合的,又是跟国际主义密切联系的,人们既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又要尊重别的国家和民族的权利和自由。

由此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历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的历史。我们在从事历史教学中,一定要把握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一、纵横联系,由此及彼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考试形式和内容进一步改革,一大特点是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与此相适应,也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运用纵横联系、由此及彼的“渗透”艺术,把爱国主义教育巧妙地“渗透”到历史课教学中去,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详略得当,合理介入

初中历史和政治、语文、地理知识紧密联系,又时有交叉,若涉及明显重复的知识,可以略作引导。对那些不易理解和升华的知识,则需分析,合理挂靠。如八年级教材中的《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尤其像黄继光、邱少云等等,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升华到了国际主义的最高境界。而语文课知识早就涉及于此,学生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只需略讲,点到即止。而七年级历史中黄帝和炎帝结合发展成华夏民族,虽在政治课知识中有所提及,但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学生,教师则应抓住“炎黄子孙”就是华夏族的分拆理解,详细地说明我们的祖国和民族历史悠久。古老文明,值得我们去热爱、去建设、去捍卫。这样,才会有的放矢,使爱国主义合理介入历史课教学之中。

2.对比分析,强化渗透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对比分析中求真理往往会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爱国主义的内涵广阔,由于受时空的制约,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历史范围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展现出来。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纵向和横向联系进行分类,巧妙地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期间,以理服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初中历史第三册《林则徐的禁烟活动》一课时,就可以联系前面已经学过的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的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史实,进行对比,比较他们爱国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爱国主义与时俱进的发展特点,又使得学生对历史知识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二、情感动人,润物无声

初中学生情绪丰富而强烈,起伏变化——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成为不良行为的俘虏。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这些实际情况出发,在依法治教,以理服人的同时,注意以情动人。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就会表现出“士为知己者而读”的豪情,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要控制情绪

对于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迟五分钟发火”或忍而不发,平静而理智地处理问题。例如,当讲到钱学森、华罗庚等许多身居海外的中国学者、专家,抛弃了名誉、地位和优越的物质生活,纷纷回归祖国,为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这体现了他们爱国无私奉献的精时,突然有一位学生小声发难:“爱国值多少钱?”如果教师立即反驳批评,则可能难以收拾;但若忍而不发,待课后与其交心,岂不更好?

2.要注意语言丰富,情感分明

教师在教学中的喜、怒、哀、乐和谈吐言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语气色彩,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讲述评价均应情感丰富、爱憎分明,并恰当地使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对具有爱国主义的人或事,语气要热烈、高亢,充满激情;对辱国体的人和事,语气要冷峻、低沉,饱含憎恶。这样爱国主义教育之气融于其中,对学生则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3.要动作传神,强化交流

教師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运用动作和眼神来强化与学生情感的交流,可以使学生深切地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真诚情感。例如:树立大拇指以示表扬,用手势示意坐下以表安慰,用眼盯着或轻敲桌子以示注意和校正等等。通过情感交流学生会深切感受老师的喜、怒、哀、乐,产生一种同甘共苦的情感,使学生对老师敬而亲之,从而能乐而好学,这也是更好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辅助手段。

三、课外引导拓展知识

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要注意开展课外活,精心组织,有的放矢,正确引导,让学生在各种各类的课外活动在拓展知识,学以致用。例如:组建学生开展“帝王的作为有无爱国主义体现”专题班会;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家的旧居、陈列馆,访问老红军等;组织学生看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片;结合历史课教学,组织历史歌曲、音乐、历史故事会等等。总之,在这些课外活动,要以历史史实为依托,贯穿爱国主义这条红线,切实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无定法,只要立其志,适其用,则人才幸矣,国家兴矣。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历史课爱国爱国主义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
历史课上等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