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建筑教育课题四:动态艺术和动态建筑

2014-02-02贾倍思香港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世界建筑导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美术馆雕塑动态

(文/图)贾倍思 香港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一、动态雕塑 (Kinetic Sculpture)

图1 (a, b),莫霍里·纳吉《光-空间协奏》1922-1930 (图1a, 作者2011年摄于哈佛大学美术馆)

图2 (a, b, c),吉恩·订圭利的动态雕塑 (作者2008 年摄于巴塞尔吉恩·订圭利艺术馆)

动态艺术(Kinetic Art) 是指由活动的构件组成,艺术的效果由运动来体现的艺术形式。运动的形成来自电力、马达、风力,或者人手操作。它包含不同的材料、技术和艺术风格,“声、光、电”都成了新的艺术的手段(注1)。

动态雕塑是动态艺术的主要形式。它于20世纪初出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迅猛。它和传统的雕塑一样都有一个三维的形体,和传统雕塑不一样的地方不仅在于它比较抽象,而且形体的构件不停地运动。运动是主要的表现形式,虽然静态也有观赏的价值。

动态雕塑的大师可以追溯到“包豪斯”的教师莫霍里·纳吉(László Moholy-Nagy 1895-1946)(注2)。受当时的构成主义和达达艺术的影响,他的几何形构件组合成抽象的三维雕塑,有玻璃、镜片和镀银金属,材质和形状不同,但都锃光发亮 (图1)。这种雕塑是放在一间黑屋子里可以欣赏的,当这个雕塑开始旋转,用几束光射上去,顿时满屋生辉,又让人感到天旋地转,犹如身处灵界异地,飘飘然。

瑞士艺术家 吉恩·订圭利(Jean Tinguely 1925 — 1991) 是另一位动态雕塑大师,他处于动态雕塑发展的高潮,是动态雕塑的代表人物。他以工业机器为材料,取消了机器的功能之后,赋予人的情感。将冰冷的机械设备人性化是他的取向,有些机器样的雕塑如庞然大物,当它吱吱呀呀地动起来的时候,却又像是调皮的儿童 (图2)。因为这些运动毫无目的,更不见机器的理性和效率。斑斑锈迹不仅给人以沧桑感,而且时空错位,不知是过去还是来世。“通过这些机器,让我达到诗的境界。如果尊重这些机器,让它们自由动行,我们也许可以设计一些纯粹让人‘欢欣’的机器,我指的‘欢欣’是‘自由’。”他还说:“艺术的目的是让现实消失,通过速度、声音、光和影的塑造,艺术的真正目的是非物质化。”(注3)。非物质化这一点非常重要。

动态雕塑大师还有很多,比如 亚历山大·考尔德 (Alexander Calder 1898-1976) ,他的枝叶样的金属雕塑几乎悬挂在所有当代艺术馆的门厅里。每一组“枝叶”用平衡重量关系,挂在另一组“枝叶”上,虽然很重,看起来很轻,只要有一点风,这组“枝叶”就会慢慢动起来 (图3)。“枝叶”的组成形态出现变化,他的雕塑一直处于变化的状态。就像赫拉克利特说的,一脚不能两次踏进同样一条河里,他的雕塑没有一个重复的形态。而且这种变化,不需要人力或者电力。这是一种最生态、最节简、最经济的动态雕塑,手法最简单——平衡和悬挂。

图2c

动态雕塑是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它不仅丰富了艺术的材料,艺术的形式和艺术的“语言”,它还在视觉艺术史上做了革命性的一件事,即在三维空间艺术中加入了“时间”。在这之前,雕塑都是静态的,视觉艺术中没有时间的概念。雕塑是最接近建筑的艺术形式,动态雕塑为作为空间艺术的建筑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建筑也可以是动态的。传统的建筑史认为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动态的建筑可以不再那么“凝固”,更接近音乐的流畅。

然而,动态雕塑的意义不仅限于此,它还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艺术从哪里产生的?是艺术家创造的,还是观众创造的?这是一个比“时间”更重要的原素——“人”。杜香(Marcel Duchamp 1887-1968 )是20世纪当代艺术最重要的人物。他的作品“男厕小便器”让人吃惊,小便器之所以成为艺术馆里的艺术品,或者是艺术史上里程碑,就是因为他在便器上像其它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上做了一样的事:签了名,并命名为“喷泉”。

杜香一生作品很少,但几乎每件作品都走在艺术发展的前面,他用艺术品,而不是文字,来证明一件事:艺术不是艺术家创造的,是观众创造的。这可以用他的一件叫“自行车轮”的雕塑,这个被认为是有史以来第一件动态雕塑来说明这个道理 (图4a, b )。这个雕塑最初创作于1913年,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从来没想过要做什么动态雕塑,他把一个自行车轮倒插在一个高脚圆凳上,只是觉得有趣。(注4)他时常没事就转一下车轮,看着转动的车轮就像一个人看着炉膛里的火苗一样出神。“出神”是艺术产生的标志。让人看得出神的艺术品,是真正的艺术品,不管这件艺术品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如果这件作品真的让人看的出神,我们可以分析它的构成特点。

1.艺术家几乎没有参与制造,或者说他几乎什么都没做。他把轮子倒插在凳子上,轮子和凳子都是现成的日用品,也不是艺术家设计或制作的。看不出他有任何传统艺术家的真功夫——如造型能力、素描功底、中国画家的“笔走龙蛇”等等。

2.但艺术家因此让轮子和凳子失去了功能。凳子虽然还是凳子,但不能用于坐,轮子还是轮子,但已不能用于交通。两个本来有明确实用目的的物体,就因为艺术家的错接,顿失功能。同时,艺术出现了,纳吉的装置,考尔德的“枝叶”,甚至订圭利的“机器”,和所有的艺术品都有一个特点:没有功能。

3.这件艺术品需要人去动,轮子才转,而且推动轮子转动很容易,只要顺着轮子的弧线,推一下或者拉一下。观众可以操作,只有通过观众的操作,这件艺术品才形成。

4.当轮子转起来的时候,辐条给人眼带来了一个错觉,好像它的形态千变万化,同时又有一定的规律,就像是炉膛里的火苗,水上的涟漪,风中的竹林,天上的云彩。

杜香说:“创造的行为不仅来自艺术家,观众通过破译和解释艺术品内容,和外部的世界相接触,由此加入了自己的创造行为。”(注5)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动态艺术的特点:

1.动态艺术丰富了艺术的材料、手段和形式,特别是引进了现代材料和技术。

2.动态艺术引入了“时间”原素,空间和时间(时空)因此而结合。

3.动态艺术可以采用现成品,通过取消其特定的功能,而成为富有广阔想象空间的艺术品。

4.动态艺术直接引入了观众参与艺术的创造。(注6)

二、开放建筑

1941年,吉迪恩 (Sigfried Giedio) 写了一本书《时间·空间与建筑》。这本专刊的主题是“时间·人与建筑”。我们对空间的研究远超过对建筑中的人的研究,也超过了对时间的研究。自阿尔伯蒂在文艺复兴时期创建建筑学以来,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建筑学一直以纪念性建筑的实体、空间,建构,以及形式逻辑为中心。二十世纪对大量性建筑的关注也无非是将纪念性建筑的设计方法,应用于大量性建筑。一座纪念性建筑有如一座纪念碑,应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时间不重要。我们对“时间”的理解也局限在“空间序列”,“运动中体验”和历史感等层面上。正是由于强调人与建筑在时间中的互动,“开放建筑”(Open Building) 运动成为传统建筑学的补充。

就建筑单体而言,灵活性是开放建筑关心的焦点。建筑,作为人体在皮肤、衣服之外的第三个保护层,能否像人的皮肤和衣服一样适应肢体和环境的变化,自我调节呢?二十世纪早期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和荷兰风格派的里特维尔德(G.Rieveld)都是主张用现代轻质装配式推拉构件,来加强空间的灵活性和住户的选择权,来解决大量性工业化生产和人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以及小面积住宅经济性和人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等矛盾 (图5)。到了六十年代,因为与人的多样化需求的矛盾激化而受到批判。哈布瑞肯提出了“支撑体”(Support)理论,试图给住宅灵活性以普遍适用的意义。他将住宅结构分层,同时脱开技术和决策权两个层面:一个是包括公共设计和管线在内的结构层面,由建筑师等专业人员代表住户群体设计建造;另一个是由住户个体来选择、购买和组装的构件(infill)。他强调这种决策权的分离,用扩大住户对环境的决策权来解决多样性和功能性变化、城市形态共性和个性之间的矛盾。

图3,亚历山大·考尔德“星”,1960

图4 (a, b),杜香和“自行车轮”, 1913(作者2011年摄于印地安纳布鲁明顿大学美术馆)

图5a,里特维尔德设计的施罗德住宅(Shroder House)二层平面, 1924(红色线表示灵活推拉墙); 图5 (b, c),灵活室内空间内景

对传统建筑学来说,“开放建筑”是反建筑的。前者关心的是空间,后者关心的是空间在时间中的变化;前者关心的是建筑,后者关心的是建筑和人的互动;前者关心的是建筑的纪念性,犹如建筑师个人的纪念碑,后者关心的是建筑的服务和操作,特别是非建筑师的决策权力。过去二十多年来,不少建筑师和理论谈论建筑的不确定性,但都还停留在空间使用不确定性,而不是空间和人的互动。当前的建筑学日益图像化,时间,人,互动,控制权,参与,生活质素,节能都无法用图像来表达。图像化的建筑是为了出版用得,它让人产生错觉 — 图像不能表达的就不存在。(注7)

三、建筑教育中的开放性

传统的西方建筑史一直把建筑视为“凝固的音乐”,这种情况到今天并没有根本改变,只不过对形体的关注转移到了对空间、材料和建构的关注,建筑设计依然以“凝固”建筑为目的。对时间和人的认识,和设计方法的缺失,首先从建筑教育的改革来逐步纠正。在这方面,20世纪的动态艺术提供了借鉴。下面介绍的我的几个设计课题的基本方法是:

1.利用现有的高度灵活、轻质、工业化和商品化的建筑构件。

2.强调变化和动态。

追求“文化自信” 谋划协会发展(省观赏石协会等) ....................................................................................3-22

3.取消单一功能主义设计,强调兼容性。

4.强调人与建筑的互动。

练习一:迷你型美术馆 (图6-8)

这个练习要求学生做一个60cm×60cm×60cm的展示动态艺术的美术馆。其本身也是一件动态雕塑,有点儿像中国的“多宝盒”,观众要动手打开或关闭装置的构件,才能完成他的参观。它是对美术馆形态的挑战。一般的美术馆是被动的,建筑和展品是不动的,观众走完一个展厅,才可观赏到所有的展品。而参观这个迷你型美术馆,观众不需要走动,美术馆本身是变化的,通过观众的操作来展示展品。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掌握动态装置的基本原理, 如折叠,旋转,滑动等。 更重要的是体会动态美学和静态美学区别, 并由此通过参与形态的塑造,给人带来的愉悦。

练习二:澳门社区及旅游设施设计 (图9-14)

澳门氹仔是传统的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点的社区, 旅游业的发展加速了社区向多功能高密度的城市形态的转变, 空间的供需矛盾激化, 如何协调旅游业发展和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不仅是设计和规划问题, 也是经济社会的问题。

以氹仔为课题的基地和背景, 学生必须用动态建筑概念,探索社区改造模式。在分组研究基地的历史,结构和产业现状的基础上, 学生自己选择基地和服务功能,设计动态的建筑结构。

摩天轮酒吧 (图10)

位于街道的拐角,社区广场的一侧,多视角的街景是基地的特点,设计使基地的特点发挥到极至。建筑三层,吧台,厕所,小居室,垂直交通和屋顶平台是固定的,包厢是旋转的。每个包厢再不同的时间在高度上处于的不同位置,让吧客从不同的位置享受社区的不同景观,为游客提供新的酒吧趣味。

社区广场演出中心(图11)

液压升降式住宅(图12)

着力和周围的现有建筑协调,这个设计探讨垂直的空间组合方式。利用工业用的液压升降设备,箱体似的室内单元的移动,可以组合不同的功能平面。灵活性突破了楼板的限制, 别墅式住宅或度假屋也可以在任何时候做出3D的变形。 住户的居住方式是通过住户的“设计”来实现的, 设计适合现代社会青年人流动性大,生活方式多样的特点。

图6,迷你型美术馆1 (学生:王玮, 打开时800×600×600cm)

图7,迷你型美术馆2 (学生Yee Kin Hang,打开时900×500×800cm)

图8 (a, b),迷你型美术馆2 (学生Yee Kin Hang,打开时900×500×800cm)

图9,澳门基地分析

图10 (a, b),王玮:摩天轮酒吧

图11,Gao Jinhang: 社区广场演出中心

滚动式酒店(图13)

基地选择在一个台阶式花园的一侧。 和花园贯通,平时建筑的首层是一个餐厅。上部是两组圆形太空舱体是客房,可以上下移动,夜晚餐厅关闭后, 一半舱体降落到首层,每个客房获得一个扩大的前室。每个舱体只有4平方,有面对面卧室和工作室两个叠加的功能区。可以旋转180度。当床在下,书桌在上,是一间卧室; 当床转到上面,书桌转到上面,变成了工作室。设计探讨在狭小的基地上,最高效地利用空间的可能性。

社区图书馆客栈(图14)

这是另一个尝试将社区服务和旅游设施结合的设计。 4层高的木构建筑白天是社区图书馆, 夜晚将书架后抽屉式客房拉出,变成了酒店。酒店的“卖点”是书籍,酒店的活动是阅读。书架,床和桌子的不同组合,增加了住客的选择, 及度假和阅读的趣味性。设计也希望改变一般居民和游客,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促进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

注1:http://en.wikipedia.org/wiki/Kinetic_art#cite_note-1

注2:http://en.wikipedia.org/wiki/L%C3%A1szl%C3%B3_Moholy-Nagy

注3:http://www.theasc.com/blog/2012/04/23/jean-tinguely-a-magic-stronger-than-death/

注 4:Artspeak, by Robert Atkins, 1990, Abbeville Press, ISBN 1-55859 (http://en.wikipedia.org/wiki/Kinetic_art#cite_note-3)

注 5:Marcel Duchamp, from Session on the Creative Act, Convention of the American Federation of Arts, Houston, Texas, April 1957.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rcel_Duchamp#cite_note-7)

注6:以上文字重要摘自:贾倍思 “从动态艺术、开放建筑到建筑设计教学”, 筑美, 2013年第一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 ISBN978-112-15331-2

注7:贾倍思:“走出空间的建筑学(Architecture Beyond Space)”, 新建筑, No. 139, 06/2011, CN42-1155/TU; ISSN 1000-3959, 6-7页, 2011.12.武汉

图12 (a, b),Yu Wai-Nang: 液压升降式住宅

图13 (a, b, c, d, e, f), Yip Wai Ngai: 滚动式酒店

图14 (a, b, c),Tee Kin-Hang: 社区图书馆客栈

猜你喜欢

美术馆雕塑动态
少年美术馆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国内动态
大同美术馆
巨型雕塑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我的破烂雕塑
动态
去美术馆游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