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重生
2014-10-23饶小军
“乐观者宣称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是所有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但是悲观者却害怕这是真的。”20世纪初,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布兰奇·卡贝尔曾经在他的小说《银骘》(TheSilverStallion)中这样写到。
在这期的世说新语栏目里,我们换一个角度对所谓的“智能城市”提出讨论,看看究竟它体现了聪明或是愚蠢?这就是“社会创新”(SocialInnovation)的视野。2008年底,IBM率先提出“智能城市”(SmartCity)理念,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建设科技智能城市的热潮。如今回首一望全身披挂着高科技产品矩阵的黑客帝国般的“智能城市”四处开花结果。乐观主义者们宣称科技将是解决人生一切难题的人。对他们来说,我们只要肯把生命托付给科技的进步,那么天堂很快就会到来。这种科技至上主义价值观,经过教育系统和传媒系统的加工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不容置疑的判准。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创新的过程伴随着“新人类”的诞生过程,创变客(Changemaker)是指这样一群人——他们自信、不为自己设限,能运用社会支持,寻求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并激发、完成改变。他们有四个共同特征:有同理心、有团队精神、有领导力、有创变精神。他们认真地思考和衡量着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一切,从盲人过马路到根治雾霾天气。而“智能城市”也是他们聚焦的重点,只不过他们提出的目标和实现的方法与科技至上主义者大相径庭。他们首先考虑的是怎样调整人类的思维习惯和行动方式,而非科技的升级换代。而这样的出发点恰好是今天追求高大上的“智能城市”的短板。对于“创变客”们的方案也许会引起大多数人的讥笑,毕竟它们听起来更像是不靠谱的天方夜谭。但是,创变客是一些真正极具智慧、挑战主流价值观的年轻人群体,他们来自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他们从早期与强权抗衡的破坏性“黑客”力量,转换成社会创新的“创变客”身份,而成为主流价值所无法忽视的社会力量。
回望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在中国的建筑业界你会发现那里有太多的乐观者,在钵满盆溢的地产资本家、在土地财政的政府决策层、在趋炎附势的知识精英们看来,我们的城市和我们的专业无疑是蒸蒸日上,前景辉煌。但是,在刚刚进入了第二个十年的《世界建筑导报》,从一个只关注建筑技术的专业杂志,变成现在主要讨论相关社会和城市问题的,具有人文倾向的专业媒体平台。换句话说我们开始转换角色变成一个悲观主义的批评者。我们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对城市和建筑界几乎所有辉煌与进步标志下的成就提出疑问:比如,城市更新对历史与城市记忆的破坏;国际化对本土社区和地方经济的消灭;经济奇迹的环境代价;现代规划理论和实践对公共社会和自然界的物种生存的威胁等等。我们也仔细的梳理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功过得失,希望找到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引入新的建筑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希望让后来的建筑师和设计师拥有更具效率和更能应对挑战的技术准备,所有这一切来自于因为我们意识到,在这样乐观的时代里需要有悲观主义者的声音。
应该说这三年,我们做的很辛苦。在当下各类杂志和网络媒体盛行的年代,信息渠道极速扩张,平面媒体日渐萎缩,发行量逐年锐减,传统专业杂志内外交困,《世界建筑导报》如何在原有基础上,拓展新路,这需要付出极大的智慧和艰难的努力。2011年始,《世界建筑导报》全面启动新的发展计划,联合国内外同行及国内有影响力的设计团体,致力于探索和拓展全方位的发展空间,共同打造全新的媒体平台,坚守媒体的人文关怀的职业道德和价值判断立场,同时吸纳网络资讯的传播特点及市场差异化定位,以此提升《世界建筑导报》的期刊质量和学术水平及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经过三年的探索,世界建筑导报在以原来的建筑实录为主的方向上,重新建立新的编辑方针,以“环球视野、深度报道、专家评论、人文导向、大众参与”为新的编辑思路和定位,以立场鲜明的价值观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变化。
所有的改变始于杂志英文名的改写。从“WorldArchitectureReview”到“ArchitecturalWorlds”,缩写“AW”并不简单地只是形式上的微小变化,更主要的是代表了杂志的编辑宗旨向着关注人类多样性方向的变化。我们通过扩大杂志编辑的视野,更涵纳了建筑世界与其它世界共有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机制的内容,以此表明我们希望对构建整个人类生活意义的建筑空间进行开放式讨论愿景。由一个“S”所带来的具体在杂志编辑上变化是,我们通过增加了一系列的栏目,如“本期人物”、“世说新语”、“城市行动”、“建筑史话”、“教学笔记”、“空间异象”、“人文地理”、“事务所”、“设计工坊”等等,以容纳和表达我们对与建筑相关的更广泛的大众社会生活的关注,打破由专业和行业所构成的“技术屏蔽”,强调杂志的人文与社会的导向,强调建筑所构筑的丰富的社会空间内涵。在中西建筑文化和思想交流的视野下,编辑主题跨越专业、地域和国界,发掘出更为广泛而深入的世界性话题,给读者带来了更为多样而有益的阅读经验和更为密切的交流。与此同时,导报率先推出了全球首份Ipad中英双语建筑专业杂志,向着网络媒体迈进了第一步。
三年来,我们为自身的努力感到骄傲。同时,对于那些鼎力襄助AW发展的合作单位,对于曾经为新设栏目撰写文章的作者们,还有一贯支持和关注导报的读者们,我们始终心怀感恩之情。我们坚信,AW能够在这样乐观的时代里不断发出悲观的呼声,是因为有这些朋友们的存在给了我们理想主义者的激情和勇气。众所周知,悲观主义者最可爱的品德就是他们注定失败而始终坚守信念。在这个复杂而激变的年代,也许传统纸媒杂志随时注定面临各种危机和死亡,因而,我们养成了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的习惯,开心地、忠实于自己的命运。三年的时间我们从各种自欺欺人中和人云亦云中破茧而出,羽化重生。未来我们也许会以一种新的姿态面对各种挑战,对乐观主义者们所构筑的主流价值继续保持一种严肃的批判立场,去不断发现和提倡一种新的社会价值。
最后我们愿意把公元一世纪的讽刺作家佩托尼乌斯的那句著名的拉丁格言,送给所有喜欢和不喜欢我们的人,让我们都能各得其所。
Mundusvultdecipi,ergodecipiatur.——“人乐于受骗,就祝他诸事遂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