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保健操改善国民体质的效能※
2014-02-02潘倩仪
潘倩仪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预防保健科,中山 528400)
中医养生保健操改善国民体质的效能※
潘倩仪
(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预防保健科,中山 528400)
目的 探究中医养生保健操是否能有效改善国民体质。方法 将428名被试随机分为中医养生保健操组和体育锻炼组,保健操组214人实施一年系统的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教学和锻炼,体育组214人自行选择篮球、游泳、保龄球等项目锻炼。结果
中医养生保健操组的身体素质和机能类指标均显蓍优于体育锻炼组 (P<0.05)。结论 中医养生保健操是有效提高国民体质的保健方法,且相较于普通体育锻炼项目效能更佳。
养生保健;体质;体育锻炼
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中医养生保健操凝聚了我国古老的养生智慧,研究国民进行保健操锻炼后的体质改善情况,深入挖掘整理祖国的传统养生术,可为保健操改善国民体质的特殊效能提供理论支撑。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根据分层抽样原则在中山市抽取被试428名,各个年龄阶段的被试均衡分布。将被试随机分为中医养生保健操组和体育锻炼组,各214人。两组被试在血压、肺活量等各项体质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中医养生保健操组被试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实施有组织、有计划的太极拳、五禽戏、太极剑、八段锦等教学和锻炼,每周锻炼4次,每次锻炼时间为1小时;体育锻炼组被试自行选择篮球、游泳、保龄球等体育项目锻炼,时长无硬性规定。一年后比较两组被试体质差异。
1.3 检测指标 体质测试指标按国家体育总局于2003年制定的标准,测试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三大类指标[1]。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计算机应用系统”和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
2 结果
如表1显示,经过一年系统的中医养生保健操锻炼,该组被试的体重指数、腰臀比指标有了明显下降,而且比体育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则反映出,保健操组被试的安静脉搏次数、收缩压和舒张压较体育组明显减小,而且肺活量显著高于体育组。表3说明,保健操组素质类指标大多数要比体育组好,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被试形态类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被试形态类指标比较 (±s)
注:*P<0.05;**P<0.01
项目 保健操组 体育组t 26体重(kg) 59.38±7.96 61.32±8.24 3.38体重指数(BMI) 23.41±3.12. 25.64±1.36 7.39*腰臀比(WHI) 0.75±1.11 0.88±1.21 6.38身高(cm) 164.12±8.69 164.37±7.18 4.*
表2 两组被试机能类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被试机能类指标比较 (±s)
项目 保健操组 体育组t安静脉搏(次/分) 74.21±5.12 76.11±4.96 7.36*收缩压(/mm Hg) 128.59±10.23 135.19±11.47 6.11*舒张压(/mm Hg) 71.24±5.13 76.33±8.28 9.23*肺活量(/L) 3.11±1.36 2.82±1.98 7.39*
表3 两组被试身体素质类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被试身体素质类指标比较 (±s)
项目 保健操组 体育组t背肌力(kg) 72.36±15.24 68.59±16.14 6.36*握力(kg) 35.21±7.33 36.24±4.21 2.39仰卧起坐(次) 12.36±2.31 9.26±4.33 5.21*俯卧撑(次) 32.55±11.69 26.87±12.36 4.98*纵跳(cm) 33.26±10.15 24.16±11.44 5.12*
3 讨论
目前,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幸福指数的关键,但大家较少能通过科学、系统的锻炼来改变自己在机能或素质上的不足。本研究通过对中医养生保健操和体育锻炼组被试进行跟踪研究发现,以太极拳、五禽戏等为代表的中医养生保健操相较于传统体育锻炼,在改善国民体质上更具优势。中医养生保健操不同于一般的体育锻炼,它除了强调形体锻炼外,更注重静神、动形、固精、调气等具体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整体观、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形神统一、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思想观念[2]。中医养生保健操注重养生和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等理论与实践,运用综合治疗的方法,达到改善锻炼者微循环,增强心脏功能,扩大肺活量,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提升锻炼者体质水平的目的[3]。
中医养生保健操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不同类别保健操有着不同的动作结构和技术要求,适合不同群体或个人在多种场合进行练习。因此,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医养生操进行锻炼,注意贯彻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通过持之以恒的锻炼,将保健操的养生功效发挥得最大。但不能无限夸大保健操的作用,不能以练功代替常规的诊断和治疗,以免贻误病情,危害健康。近年来,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以及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纲要的颁布,给中医 “治未病”思想提供了充分施展作用的舞台[4]。中医 “治未病”蕴含着丰富的预防医学思想,积累总结了大量的预防疾病的方式方法,有利于发挥其在防病治病中的潜在优势。随着“治未病”思想的深化,中医养生保健操将为促进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并以其特有的魅力得到认可并走向世界。
[1]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2.
[2]凌昆.传统保健体育在中医“治未病”中作用的探讨[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1(6):63-64.
[3]季守祥,冯磊,李雅静,等.体育保健与膳食营养对老年人体质状况影响的调查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06,18(5):14-15.
[4]张海生,罗根海.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医疗和健康产业中应用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2):509-511.
10.3969/j.issn.1672-2779.2014.10.088
1672-2779(2014)-10-0144-02
广东省中山市医学科研基金项目[No:j2012079]
杨 杰 本文校对:黄 艳
201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