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对全面深化改革科学方法的新探索

2014-02-02黄家茂税强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实事求是顶层全局

黄家茂税强

(1.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作为一项牵涉上下、事关各方的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要站稳正确的立场,而且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正确认识和深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不断探索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把握和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全局与局部,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改革与发展、稳定,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等重大关系。

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作为一种思想方法、精神状态,既是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1](P279);“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1](P364)解放思想,通常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对以前的认识既继承又纠正,进行再认识;二是在实践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正确认识。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求’就是我们去研究。”[2](P801)

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两个方面,社会生活的客观物质性与主体自为性的辩证统一要求在实践基础上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机结合,辩证统一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的要求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了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3]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就必须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实际出发,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有机统一起来,做到既大胆探索又脚踏实地。“脱离实事求是的所谓解放思想必将陷入主观主义的泥潭,而脱离解放思想则无法坚持实事求是。”[4](P93)坚持实事求是,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坚持实事求是。如果不解放思想,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但“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国情的异想天开,也不是闭门造车的主观想象,更不是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5](P50)解放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把实践当作最高权威,不做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奴隶。在新的时代实践中,仍然需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不进行思想的大解放,人的智慧、创造能量和各方面才能就得不到激发,就不会有改革的大突破。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奋斗历程,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

解放思想,作为推进改革的锐利武器和成功法宝,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常提常新。“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5](P43)全面深化改革面对的是新世情、新国情和新党情,需要的是新理念和新做法。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避免不同方面改革的“零和”状态,杜绝在改革中出现新弊端的现象,才能找准改革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来。但“如果以‘发展才是硬道理’为名搞违背科学发展的‘唯GDP论’,以‘效率优先’为名损害社会公平正义,以‘市场化’为名规避必要的政府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等等,就偏离了解放思想的内在要求。”[6](P138)能否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坚持解放思想,直接关乎全面深化改革的成败。因此,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强调解放思想,勇于和善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也要符合现实要求;既不能打着解放思想的旗号,提出一些过高的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和要求,也不能片面强调自身困难和局部因素,过多地考虑小群体利益,从而损害全局利益。

二、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

客观事物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均衡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思维方法上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7](P3),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改革是一种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广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体制与党的建设制度等各领域。上述“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来密切配合。”[8](P27)单靠一个或某几个部门往往力不从心,必须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全面推进,形成强大合力。如果不注重各领域各环节改革措施的相互配合,就会造成改革的“短板”,使改革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成为继续深化改革的障碍。作为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改革各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过去单项突破或局部突进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下的改革要求,必须更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5](P51),这样才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把握方向和大局,使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上,体现在更好保障人民各方面合法权益上。

改革在不同的时代要求、形势背景、领域范畴之下,又有重点、难点、关键点,不能全面开花、平均用力、齐头并进,必须在重大问题上切入,在关键领域中突破。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就决定了全面深化改革必然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和“火车头”。这是立足中国国情、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适应形势变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引领其他领域改革、推进“五位一体”建设的客观要求。只有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生产力以不断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对当代中国来说是最根本最急迫的任务。必须按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要求,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动态发展中,抓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对体制有支柱性意义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既有难度,又极为复杂,这就需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所突破,部署一些所谓“重大战役”,以对全面改革起到牵引和推动作用。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就可明确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以点带面,不失时机推进深层次矛盾的攻坚克难,使改革决策更加审慎,步伐更加稳健,措施更加周密,防止出现因强调整体推进而错失重点领域改革的良机或以条件不具备、时机不成熟等为理由,使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延误、无法真正贯彻落实。

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整体推进,没有宏观经济体制的综合配套改革,重点突破很难孤军深入。没有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也就失去了明确的主攻方向。整体推进必须有明确的总体目标和主攻方向。重点突破必须有一个好的外部环境,有综合配套改革密切配合。这就要求政治体制及其他方面体制的改革配合经济体制改革。因此,我们全面深化改革,要把“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9](P5),逐步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从而“在制约发展的难题上求突破,在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上看分晓,在破除障碍、打破藩篱、革除顽瘴痼疾上见成效”[6](P188),承担起新时期改革的历史责任。

三、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全局是指客观事物统一的有机整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局部是指组成客观事物有机整体的各个部分及其发展的个别阶段。全局与局部是互相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局部就无所谓全局,没有全局局部也不可能存在,既不能以局部代替全局,也不能以全局代替局部。”[5](P51)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8](P27),必须坚持从全局出发看问题。“从全局看问题,首先要看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否符合全局需要,是否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8](P27)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有的地方和部门领导只看到或过多考虑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局部利益,进行“选择性”的改革,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和政策不力。这是要不得的。各级领导干部能否从全局和大局出发,始终坚定对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举措和办法推进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不合时宜的既得利益改革,对改革全局至关重要。“因为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性的东西的”。[10](P175)我们要求“每一项改革既要考虑局部的具体情况,更要从大局出发,从全局上来统筹谋划”[5](P51);“既要有体现全局利益的统一性,又要有统一指导下兼顾局部利益的灵活性”[11](P472),避免“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防止局部和眼前合理却不利于全局和长远的情况发生。”[5](P51)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要求我们必须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紧密结合、有机统一起来,既反对片面强调局部利益,损害整体利益的分散主义和个体主义,也反对片面强调整体利益,抹煞正当合理的局部利益的绝对整体主义,确保全面深化改革顺利实施、改革任务和目标如期完成和实现。

四、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加强顶层设计既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顶层设计是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的。但在过去的改革过程中其实早有类似的顶层设计。“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和可行性研究。”[8](P27)顶层设计,是指“就深化‘改革’的目标模式、框架结构、重点领域、方式方法、运行机制和成本收益等方面的问题,在国家最高决策层主导下,作出战略性和系统化的总体安排与部署。”[12](P140)它谋的是全局,发挥的是航标作用,需要通过系统的宏观思考和总体规划来体现。作为一种战略思维和宏观设计,顶层设计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贯通性和前瞻性五大特征。现阶段推进改革,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和战略思考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提出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防止相互扯皮、拖延不决,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避免顾此失彼,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在新形势下必须增强全局意识,注重宏观思考,着力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在继续尊重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和改革试验的同时,更加注重自上而下的改革设计和推动。

改革是亘古未有的崭新事业,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推进,这就要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方法。”[5](P52)“摸着石头过河”,作为三十多年来中国改革的务实策略和试错法,“包含调查研究、解剖麻雀、抓好典型、分类指导、胸中有数等诸种方法,但又不是这些方法的简单综合,而是质的飞跃。”[13](P10)对于改革这个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第一次,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没有现成的经验可鉴,这就既要大胆开拓,又要边干边学,随时总结经验,稳妥审慎地前进。“摸着石头过河”,作为形象地反映我们党对改革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探索进程的一句名言,作为在实践中勇于开拓并稳步前进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邓小平改革以后常说的一句话,也是改革起步时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摸着石头过河就是要从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有学者指出,“第一,‘摸着石头过河’不是不知道要干什么,不是没有目标,而是讲要干的事业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新的,没有人讲过,也没有人做过,要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第二,‘摸着石头过河’也不是心中无数,而是反复研究、多方比较,要干‘看准了’的事情;第三,‘摸着石头过河’还不是盲目冒进,而是有所预期、有所准备,要干有把握(虽然不是百分之百)的事;第四,‘摸着石头过河’不是没有判断正确与错误的标准,而是要依赖社会实践的结果,这就是‘三个有利于’。”[14](P29-30)“摸着石头过河”,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理性有限的精神,其精髓是对理论与实践本真关系的回归。我国是一个大国,重大改革不能出现根本性失误,一旦出现就无可挽回、无法弥补,所以改革必须在实践中先行试点,然后再扩大范围,条件成熟了再全面推开。对改革而言,毛毛草草而发生错误和稳稳当当而慢一点相比较,我们宁可采取后者。“摸着石头过河”既反对急躁冒进,又反对停滞不前,“意在强调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强调实践的观点,强调稳妥的观点,这是不言自明的。”[15](P89)当然,强调这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丝毫没有否认理论研究、统一规划、科学预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是辩证统一的。“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相互结合的。”[16](P28)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可以“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5](P52),更好地为具体领域的改革明确方向和指明路径;摸着石头过河是顶层设计的基础和保障,摸得好,也可以加快顶层设计目标的实现。二者不是截然分开,而是始终紧密结合,只是在改革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的基础上来谋划。”[5](P52)顶层设计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非能解决改革的所有问题,其实施过程如果不尊重群众的实践和首创精神,结果必然会走样。中国通过“摸着石头过河”这种渐进式改革,从实践中找方法而不是从头脑中想方法,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这种方法现在依然是行之有效的总体策略,永远不会过时。但“摸着石头过河”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也确实积存了诸多问题,遗留下很多病灶。这些问题和病灶很难通过出台几条政策措施加以消弭和化解。只有把顶层设计引路与摸着石头过河探路有机统一起来,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改革有机统一起来,形成顶层决策与基层探索之间的良性互动、相得益彰,才能保证改革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探索性,从而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项改革。

五、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的关系

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是30多年改革总结出来的重要原则和经验。胆子要大,就是要鼓足勇气,坚定对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坚定不移地搞下去;步子要稳,就是要统筹兼顾、全面论证、科学决策,发现问题赶快改,避免引起大的动荡。改革无坦途。早在改革之初,邓小平就曾指出:“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17](P113)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接力革命,前无古人,必须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如果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就难以取得成功;改革又是一场未知的探索,不可能立竿见影,必须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如果缺少科学决策、步步为营的智慧与谋略也难以取得成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定要“坚持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5](P52),从而更加富有成效地把改革推向前进。改革拖不得,也急不得,必须做到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全面深化改革,既需要方向和谋变,也需要方法和求稳。对一些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的重大改革,可以先提出总体思路和框架方案,但在实践中推行起来还是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化量变为质变,积小胜为大胜;对我们经过摸索、得出经验和已经确定的改革措施,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大胆地破和改,减少不必要的争论;对那些没有看准或者还在试验的改革措施,不能急躁冒进、急于求成,要尊重客观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成本和社会的承受力,稳步推行;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遇到的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胆子大,就是敢于趟深水、渡险滩,这样才能啃动“硬骨头”。步子稳,就是改革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这样才能掌好“方向盘”。胆子大与步子稳相结合,才能既有闯的劲头,又不会犯根本性、方向性的错误。全面深化改革既要鼓励敢闯敢干,也要权衡得失、稳妥推进。回避矛盾、讳言改革,同样不利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六、改革与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与发展、稳定的关系,是统领其他一切问题的根本问题,关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2](P52-5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稳定的关系,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大问题。实践雄辩地证明,“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11](P460-461)

全面深化改革,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稳定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我们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了“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5](P53)的科学认识。改革是动力,只有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改革,才能扫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才能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抢占先机,把握主动权。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进行改革,发展难以实现,稳定难以长久。发展是目的。“发展才是硬道理”[17](P377),“发展才能自强,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5](P57)我国的现代化是后发追赶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离不开发展。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历史和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稳定是前提。中国的最高利益是稳定,稳定压倒一切。改革和发展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否则,一切无从谈起,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付诸东流。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发展与改革必须同时推进,做到相互匹配。发展问题解决了,才能显示出改革的作用和意义,有利于增强社会对改革的信心,保持社会稳定。但如果改革问题处理得不好,也会影响发展,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正如习近平所说:“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5](P53)当前改革面临着更深层次的利益调整,发展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稳定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我们要统观全局,精心谋划,从整体上坚持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

[1]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毛泽东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刘林元.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J].社会科学家,2005,(1).

[4]叶汝贤,黎玉琴.“摸着石头过河”: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模式及其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5).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6]人民日报社理论部.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求是,2013,(22).

[8]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J].求是,2013,(22).

[9]秋石.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J].求是,2013,(23).

[10]毛泽东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江泽民文选: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王建民,狄增如.“顶层设计”的内涵、逻辑与方法[J].改革,2013,(8).

[13]鲍宗豪.论民族复兴的中国模式[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4).

[14]杨 河.解放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2009,(6).

[15]赵士刚.“摸着石头过河”小议[J].党的文献,2006,(1).

[16]胡鞍钢.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J].人民论坛,2012,(3).

[17]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实事求是顶层全局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Cahn-Hilliard-Brinkman系统的全局吸引子
量子Navier-Stokes方程弱解的全局存在性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汽车顶层上的乘客
“实事求是”定乾坤
落子山东,意在全局
加快顶层设计
健康卡“卡”在顶层没联网
新思路:牵一发动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