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坐标

2014-02-02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爱国主义道路

马 静

(天津城建大学 社科部,天津 30038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1]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道路、理论体系和中国制度不动摇,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坐标。

一、高举“一面旗帜”: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着眼点

旗帜,昭示理想信念,指引前进方向。“举什么旗”,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所要面对和解答的最根本问题。我国历史发展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成功进行了以社会主义为前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改革开放以来,从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党的十八大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旗帜,带领人民富了起来,并日渐强大。社会主义在苏东剧变之后,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焕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不仅使中国人民感受到了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超越于资本主义的先进社会形态的独特魅力,也使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们看到了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放射出的真理性光芒。引导人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斗,这是新时期新世纪爱国主义教育的着眼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有机统一的光辉旗帜。以独立自主、实现四化、完成祖国统一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是这面旗帜的主色调。爱国不是抽象的,在当代中国,爱国是同爱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的。1982年,邓小平在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明确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作为我国在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务。1995年,江泽民指出“我们今天讲爱国主义,就是要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2009年,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2]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具有内在统一性和一致性。爱国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核心的要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最根本最基本的方向和指南针。两者相映生辉,共同书写着中国和平崛起与中华民族复兴的华彩乐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高高飘扬,是创造中国奇迹的重要法宝,更是当代中国一条亮丽的风景线。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这面旗帜的主体架构。在当今世界深刻变革和国内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而不是别的什么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而不是别的什么旗帜能够最充分地调动起广大群众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决心和勇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向民族振兴的旗帜,也是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最为尖锐的精神武器。是否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直接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薪火相传、接力推进,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个体能否高举伟大旗帜,是衡量其是否爱国的基本标杆和价值尺度。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要着眼于“一面旗帜”,以红色文化资源为载体,教育广大群众正确认识中国的奋斗史、创业史,使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

二、坚定“一条道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立足点

道路问题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兴衰成败。鲁迅先生用“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梦醒了却发现无路可走”描绘了一百年前中国人普遍的精神迷茫。走什么路,是困扰当时中国人的难题。中国近现代历史从正反两个方面告诉我们:不考虑时代和形势的发展变化而食古不化,抑或是盲目照抄照搬别国经验而囫囵吞枣,都不能挽救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积贫积弱、任人宰割、日渐落后的悲惨命运;只有顺应时代,从客观实际出发,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点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之路,才能从根本上使我国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复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和具体国情出发,在探索中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将革命引向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使我们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方针,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党提出并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从“两手抓”到“三个文明”,再到“四位一体”,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深化的基础上,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和拓展的过程,正是以走自己的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主要内容的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充分彰显的历史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四位一体”为总体布局和根本方向的发展道路。其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在这一基本路线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纲领,并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成为当代中国梦的基本价值元素。党的四大基本纲领,是对当代中国历史发展方位的高度自觉和中国前途命运的深刻关切。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美好蓝图和未来前景,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立足点。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世界影响力的大幅跃升,有力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美好生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但是,一个同样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一些人以“理论反思”为名,对我们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表示怀疑、反对甚至否定,并纷纷开出各种所谓拯救中国的“药方”妄图取而代之,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整个社会的“思想混乱”和对社会主义的信任危机。例如,一些人从否定改革开放的道路和方向入手,企图颠倒重来;一些人主观臆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特色资本主义道路划等号。道路争论、路线斗争,直接关系到能否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同当代中国的发展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光辉典范。爱国,集中表现为热爱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要把立足点切实放在引导人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信心上,注重开展理论研究,科学解答人们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澄清思想理论困惑。要使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和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三、坚持“一个理论体系”: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制高点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列宁曾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4](P7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根据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注重理论创新在指导、改造客观现实社会中的伟大作用,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开拓新实践,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深层动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怎样实现民族独立的问题,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性任务。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助推了国家崛起。改革开放的实践,涵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也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破浪前行。生动的实践和深刻的理论交相辉映,演奏了新时期中国的优美旋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是我们党爱国主义发扬光大的过程。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勇担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使民族复兴迎来了光明灿烂的发展前景。这一理论体系也是改革开放中最闪耀的亮点,是支撑中国奇迹、中国经验、中国模式最深层的思想理论根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整体理论思维水平的集中反映。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5](P437)同样,一个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并引领时代发展潮流,同样不能缺少理论指导与理论创新。总之,以振兴中华、改革创新、赶上时代、快速发展为重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内核。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人们坚持这一理论体系不动摇,自觉的用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培育和提高整个民族的理论思维力。

意识形态领域的国际较量愈演愈烈,意识形态安全成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所要面对的一个突出而重大的现实课题。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逐渐激烈、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多样日趋凸显、各种思潮鱼龙混杂的环境下,我国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决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武器,不能只是被少数社会精英所掌握,必须走进基层,走入群众,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和掌握,才能转化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总之,作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品格、精神风貌和思想内涵的集中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有实现公众认同度的最大提升,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占据理论制高点,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尤其是要引导人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解释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确保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四、坚守“一套制度”: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点

制度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问题。制度建设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是否会改变颜色。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立新中国的基础上,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改革开放为突破口,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建立了制度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渐入佳境。

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深切关注的集中彰显,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自觉,洋溢着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的有机统一,是中国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生动实践的伟大创造,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为我国经济社会顺利转型、赶超世界先进国家保驾护航。中国的巨大成功彰显了制度优势,中国制度成就、创造了中国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保活力、谋发展、倡公正、抗风险、促和谐为主要特征,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以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为目标,能够确保国家的繁荣稳定和人民的幸福安康。中国模式的巨大成功,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分不开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竞争和较量最为根本也最为长远地集中在制度的竞争和较量上。制度优势是最具影响力的优势资源。我国能不能赢得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优势,重要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弱。在全球化深入推进的今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我国西化分化步伐,不遗余力地发动民主和人权攻势,诋毁和丑化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甚至认为中国奇迹只是单纯的经济奇迹而已,以此混淆视听,遏制中国的崛起;与此同时,在国内经济社会深刻转型、矛盾易发突发多发的深刻背景下,一些人无视甚或质疑我国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所有这些,使我国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考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关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是确保我国经济政治安全的坚固屏障。能不能正视并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关系到能否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点,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增强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认同感,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完善,使中国发展模式不断焕发出炫丽光彩。

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重大成就,其根源在于:我党紧紧依靠人民,高举“一面旗帜”,开辟并坚持中国道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的一套制度。“中国崛起”、“中国奇迹”源于“中国道路”迸发的强大生机活力,也源于“中国理论”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更源于“中国制度”的无比优越性。总之,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着眼于高举“一面旗帜”,立足于坚定“一条道路”,以坚持“一个理论体系”为制高点,以坚守“一套制度”为根本依托,凝聚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与智慧,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终身。

[1]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1).

[2]胡锦涛.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05-03(1).

[3]刘玉标,马静.试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文化支持[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2(4):56-59.

[3]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爱国主义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试验鉴定理论体系研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