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博士论文》研究综述

2014-02-02苏碧莲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博士论文哲学史黑格尔

苏碧莲

(北京大学,北京 100871)

1839年初,年轻的马克思开始了对西方哲学史的专门研究。其时,这位柏林大学的青年学子对伊壁鸠鲁主义、斯多葛主义和怀疑论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以超常的毅力和专注阅读了大量相关著作,写下了七本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并对许多著名哲学家有关伊壁鸠鲁哲学的评述作了摘录。马克思当时心怀写作一部联系整个希腊思想来详细地分析伊壁鸠鲁主义、斯多葛主义和怀疑论哲学的相互关系的哲学史著作的宏志,这些工作都是他的前期准备。历经两年多的精心研究与反复修改,1841年3月,马克思终以《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以下简称《博士论文》)为题,完成了博士论文,并将其视作这部未能完成的哲学史专著的导论。在这样的写作目的的指导下,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以一种宏大的创作激情,执笔为哲学史上一贯被与德谟克利特简单等同起来的伊壁鸠鲁正名,并深入地挖掘后者学说中体现的诸多耀眼的思想闪光。作为马克思第一部完整的、公开出版的哲学著作,《博士论文》的历史地位之高与思想意义之重毋庸赘言。因此,认真研读这一文献,梳理学界的研究成果,作出系统、历史地理解,对我们厘清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脉络意义颇丰。

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自十九世纪末列宁和普列汉诺夫以后,才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此前,或受限于文献的缺失,或受制于解读模式的偏颇,马克思早期文本往往被认定为意义不大而受到冷落。其中,作为马克思学生生涯的总结的《博士论文》,甚至在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被投注诸多关照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仍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今天的学界对马克思学说的评价和争论逐渐显示出对总体而非个别原理和结论的关注[1](P2),这种研究思路和氛围对于我们全面评价马克思的学说,扫清对《博士论文》理解的迷误意义重大。因此,回溯、总结中西学者对马克思《博士论文》的有关论述是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项非常必要的任务。

一、研究历史与现状

在国内学者写就的著作方面,以下几本颇具代表性。

黄楠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将《博士论文》阶段归至参加青年黑格尔派活动时期,重点体现了马克思勇于突破旧说的独创精神,并作了一定的归纳[2](P15-16)。陈先达、靳辉明所著的《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中对《博士论文》加以了必要的关照,单列出一节“《博士论文》马克思的革命民主主义观点”来展开论述,并重点阐发了马克思关于哲学与宗教的关系的观点以及他对黑格尔的继承与超越[3](P30-42)。孙伯鍨的大作《探索者道路的探索》中,立足于对马克思思想形成的逻辑线索的探寻,专门在考察青年黑格尔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单列一节讨论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哲学思想[1](P58)。在这一节中,作者对《博士论文》的写作时间、选题原因、哲学立场、哲学观点等都作了堪称深入的研究。张一兵在《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原像》中将《博士论文》视作青年马克思自我意识哲学的哲学史实现[4](P86),并理顺了青年马克思此时哲学思想发展的一些特质,包括青年马克思强调自由只是“定在中的自由”[4](P88),哲学和现实的关系是一个双向的辩证过程[4](P89)以及青年马克思此时已经成长为一个坚定和雄辩的无神论者[4](P90)等方面内容。

在对这些著作的考察中,我们发现,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还未能引起学者浓厚的研究兴趣,单就篇幅而言,许多著作中有关《博士论文》的部分往往仅占有数页甚至一页的立论之地。此外,提及《博士论文》的部分也往往停留于粗略的介绍,某些著作对其中体现的思想实质与哲学立场虽有涉猎,但仍是流于浅尝辄止。客观地说,上述著作对《博士论文》持较为普遍的赞扬态度,认为其中包含着鲜明的独创精神,体现了马克思哲学思路的一些特质,展示了许多马克思终生一以贯之的重要观点。

国外论述马克思这一文献的有列宁、麦克莱伦、梅林、科尔纽、拉宾、城塚登等。

在所有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中,最重视马克思主义起源和形成问题研究的是列宁。但他亦只是简要提及马克思在1841年大学毕业时提出了一篇伊壁鸠鲁哲学的学位论文,并认定“马克思按其当时的观点来说,还是一个黑格尔唯心主义者。”[5](P576)麦克莱伦在他的一系列著作中对这一时期均有涉及。在《卡尔·马克思传》中,他介绍了马克思选择伊壁鸠鲁哲学的原因,并评价道马克思常常有一种“不适当的微妙的黑格尔立场”。[6](P30)梅林在他的《马克思传》认为《博士论文》作为马克思的第一部著作,已经显示出了马克思的创造性智慧。[8](P42)著者看重的是马克思从中表现出的那种为黑格尔所特有而他的学生们早已失去了的活力,亦即对辩证法的熟练运用。[7](P42)科尔纽在《马克思恩格斯传》第一卷中将《博士论文》的写作看作是马克思第一次巨大的自我深化[8](P214),指出马克思与其他青年黑格尔分子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着眼于改变现存社会制度,并开始了对构成批判哲学基础的自我意识哲学的实质进行批判的研究。[8](P187)拉宾著有《马克思的青年时代》一书,在书中,他以“走向科学顶峰:《博士论文》”为题,从天体、神和自我意识,哲学与世界的相互作用,黑格尔的哲学和当时的时代等方面进行论述。[9](P38-46)城塚登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中认为写作《博士论文》时的马克思哲学立场有三个方面,可概括为对黑格尔哲学的立场、自我意识的立场及实证的、现实的态度。[10](P32-35)

从以上著作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与国内学者普遍赞誉的态度不同,国外学者的观点较为多样,分歧主要体现在对《博士论文》理论高度及其意义的判定,对青年马克思哲学立场的指认以及他与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关系等问题上。下文会分别分析不同学者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观点。作为青年马克思思想的重要体现之一的《博士论文》的研究现状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态势,在这片混乱中,厘清马克思此段学术生涯的思想脉络,把握马克思的本真精神尚任重道远。

二、《博士论文》的写作动机

在论及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写作动机时,人们往往从马克思力图排除那个把德谟克利特的物理学和伊壁鸠鲁的物理学等同起来的根深蒂固的旧偏见说起。但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在希腊哲学史上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11](P188)的重大任务是由马克思,而不是由别人去解决呢?为什么马克思会选择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作为《博士论文》的主题,尽管他“并不认为这是一个最适当的出发点”[11](P195)呢?

对这些问题的探究首先需回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考察。马克思求学时期的学术背景可概括为后黑格尔时代——这就意味着黑格尔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达到了顶峰,在思想上起划时代的作用。在黑格尔以后的学术成就全部都笼罩在黑格尔的光辉之下。恩格斯曾指出:“正是在1830年到1840年这个时期,‘黑格尔主义’的独占统治达到了顶点,它甚至或多或少地感染了自己的敌人;正是在这个时期,黑格尔的观点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大量浸入了各种科学,甚至渗透了通俗读物和日报”[12](P311)。到马克思准备撰写《博士论文》时,黑格尔的这种“全面的胜利”遭到了同时代德国哲学家的挑战,海尔梅斯主义者、费舍尔等人都对黑格尔哲学发起了进攻。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捍卫黑格尔哲学,并进而为以黑格尔哲学为基础的自我意识哲学找到现实性的论证,马克思扛起了自我意识哲学的大旗,在理论的战场上开辟疆域。关于马克思选题动机与黑格尔哲学紧密相关的研究,主要有张一兵,他说马克思之所以独独挑中希腊晚期哲学中伊壁鸠鲁哲学这么一种独特的理论形态来准备自己的学位论文,“主要当归因于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的启发”[4](P82)。他注意到,马克思曾坦承自己的结论源自黑格尔的方法论原则。孙伯鍨也认为马克思“进行这一研究的理论目的,是要借助于对希腊哲学史的批判考察,探索并确定黑格尔以后哲学发展的方向。”[1](P60)麦克莱伦则认为马克思为《博士论文》所作的笔记中“最有意义的段落是他论述的黑格尔的世界哲学之后的哲学氛围。”[6](P28)

另外,我们还需看到,对古代哲学史,特别是伊壁鸠鲁主义、斯多葛主义和怀疑论哲学的研究,除了受马克思的学术兴趣影响外,还因为它们是当时青年黑格尔派共同的兴趣。青年黑格尔派从这些不为外物所动,回到内心自由的学派中,找到了同他们强调个人自由,强调自我意识相近的思想。马克思亦在这种思想趋向下,以此作为自己《博士论文》的选题。青年黑格尔派中的代表人物鲍威尔更是深刻地影响了马克思。鲍威尔在马克思面临父亲去世,收入来源锐减,急需谋求工作时,积极地向马克思提供了有益的建议。他劝导马克思不要“献身于具体性的职业,那将是愚蠢的。当前,理论是最富有实践性的职业,我们根本不能预料它将在多大程度上成为实际有用的”[6](P27)。正是由于鲍威尔的建议,马克思才试图写作《博士论文》来获得博士学位,并谋得一份教职的。就像罗森所说:几乎所有的研究马克思的专家都一致认为,鲍威尔对马克思《博士论文》主题的选择以及对该文所提出的见解是有影响的。[13]张一兵赞同罗森的观点,也认为马克思“还是在鲍威尔的绝对性影响下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自我意识哲学的”。[4](P89)

马克思个人的因素也不能被忽略。马克思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独特而困难的研究主题,与他本人的治学旨趣是分不开的。梅林在《马克思传》中提出,“不论是在当时,或是在此后的一生中间,马克思的性格特征都是:不知餍足的求知欲迫使他迅速地投身于最困难的问题”[7](P36)。马克思本人亦始终把《博士论文》当作即将写作的一部哲学史著作的导论。这一宏大愿望尽管搁浅了,但仍是很可贵的,因为恰恰是“无情的自我批判精神却妨碍他同样迅速地解决这些问题”[7](P39)。科尔纽在《马克思恩格斯传》中还提到了一个颇有价值的观点,他看到了正是马克思强烈的现实感和批判精神促使他选择这一主题,他说:“马克思和其他青年黑格尔分子不同,他们尽管热中于事业,却不能做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满足于单纯理论上的批判;马克思当时则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为了改变现存社会制度而对它积极施加影响。这就是马克思开始对构成批判哲学基础的自我意识哲学的实质进行批判的研究。”[8](P187)

总之,马克思写作《博士论文》是以下几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即是黑格尔的启发,青年黑格尔派的集体兴趣和马克思的治学旨趣和独特的革命精神气质的合力。当然,还有许多因素成就了这篇论文,如卢克莱修的阐述就极大地影响了马克思。

三、《博士论文》时期马克思与黑格尔、青年黑格尔派的关系

《博士论文》时期的马克思与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关系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亦是混淆和分歧丛生的领域。

对于《博士论文》中所呈现的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学界存在如下三种态度:第一种认为马克思此时还是完全的黑格尔主义者。列宁在他论述到《博士论文》的地方简要下了个判断:“马克思按其当时的观点来说,还是一个黑格尔唯心主义者。”[14](P576)梅林认为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是“这位黑格尔的学生授给自己的毕业证书”,并总结道,“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还完全站在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立场上。”[7](P42)城塚登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中认为写作《博士论文》时的马克思哲学立场有三个方面,可概括为对黑格尔哲学的立场、自我意识的立场及实证的、现实的态度。[10](P32-35)其中的黑格尔哲学的立场是他首要和着重论述的。麦克莱伦也认为向黑格尔的转变“很可能是马克思整个一生思想发展中最重要的一步”,并指出“不论马克思多么激烈地批判黑格尔、指责他的唯心主义,并尽力使他的辩证法“用双脚”立地,但他是第一个承认了自己的方法直接源于他的这位19世纪30年代导师的人”[6](P22)。他察觉创作《博士论文》时的马克思带有“一种不适当的微妙的黑格尔立场”[6](P30)第二种则截然走向另一种极端,认为此时的马克思在某些方面完全脱离了黑格尔。恩格斯持这个观点,他说:在写作《博士论文》时,“马克思已经精通黑格尔的辩证法……就在那时,他在运用黑格尔辩证法方面,而且就是在毫无疑问是黑格尔学说中最强有力的方面,即思维的历史方面,已经脱离黑格尔而完全独立自主了。”[15](P387)科尔纽则直言“马克思无疑超越了黑格尔”[8](P202)。第三种观点则较为客观折中,如张一兵关于“黑格尔的哲学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起步之理论基阶,但由于马克思所具有的强烈的现实感,使他的思想发展始终成为一个独立的内在变化过程”[16]的论述。我认为这种看法值得赞同,因为它全面的考察了马克思哲学形成发展的是一个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辩证过程。

张一兵教授“独立的内在变化”的观点可以为我们澄清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提供论据,因为这就表明了《博士论文》时期的马克思实质上并未完全接受黑格尔哲学,而且他的批判精神和现实感也使得这种独立终生未变。从《博士论文》文本的梳理中,我们发现了可靠的依据。马克思直接地批评了黑格尔对古希腊哲学的低估,认为正是极端化的思辨性妨碍了他。马克思对伊壁鸠鲁派、斯多葛派和怀疑学派的重要性的强调和对伊壁鸠鲁唯物主义自然哲学中的能动精神的高扬,已经初具历史唯物主义因素。设若马克思如同列宁、梅林等人所说的,尚完全站在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体系的框架内,这样的见解便无从发出。另外,说马克思对黑格尔已经完全脱离而取得独立地位,这也是不妥的。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完成者,黑格尔被誉为“哲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年轻的马克思不可能直接而完全地超越他。在这点上对马克思的过度拔高是有害无益的,可能为后来所谓“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的对立埋下伏笔。总之,当时的理论背景,马克思独特的现实感和批判精神决定了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态度是受其影响,吸收演进。

在论及《博士论文》时期马克思同青年黑格尔派的关系时,学界的观点则更为纷繁复杂。较多学者看到马克思的思想与青年黑格尔派存在着一致性,这一点从当前许多著作将对《博士论文》的探讨放在青年黑格尔派时期的章节下就足见一斑。例如,黄楠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孙伯鍨的《探索者道路的探索》都采用这样的体例来书写。侯才教授对此作了深刻的评述,他说:““青年黑格尔派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直接诞生地和理论土壤,后者就是在扬弃前者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7]麦克莱伦也提到“马克思《博士论文》的选题受到青年黑格尔派(尤其是鲍威尔和科本)对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希腊哲学共同兴趣的影响。”[6](P27)并说“马克思从他自己的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的立场出发批评了大师对哲学和宗教的调和。”[6](P29)在麦克莱伦看来,说马克思带有黑格尔的立场与他深受青年黑格尔派影响是相互联系、并行不悖的。当然,也有不少学者注重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差异。梅林谈到马克思对辩证法的熟练运用和他的语言都“表现出那种为黑格尔所特有而他的学生们早已失去了的活力。”[7](P42)拉宾认为,“马克思在自己的论文中对哲学和一般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已表明了他与青年黑格尔派之间的区别。在马克思看来,历史进程是哲学意识同经验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9](P42)科尔纽则发现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在一个主要之点上发生了分歧”[8](P187),认为“马克思和其他青年黑格尔分子不同,他们尽管热中于事业,却不能做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满足于单纯理论上的批判;马克思当时则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为了改变现存社会制度而对它积极施加影响。这就是马克思开始对构成批判哲学基础的自我意识哲学的实质进行批判的研究”[8](P187),并提出马克思对于哲学和世界的关系所作的深刻分析“使他同青年黑格尔派发生了思想上的分裂”,[8](P228)“马克思第一次理解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具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理解使他既超过了黑格尔,也超过了鲍威尔和其他青年黑格尔分子。”[8](P223)

对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差异乃至超越的考察可以使我们从中窥见这位伟大导师的卓越的独立性与大胆的创新性。正如科尔纽所指,这一时期的研究和《博士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马克思“表现出两种倾向:一方面,参加青年黑格尔派通过宗教批判而进行的政治斗争;另一方面,根据研究的结果进一步确立自己的世界观。”[8](P224)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是一部研究古希腊哲学史的学术性著作,马克思不仅勇于突破旧说,第一次揭示了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不是德谟克利特的翻版,而是它的创造性发展,首次指出了伊壁鸠鲁关于原子偏斜学说的哲学意义,解决了这个在古希腊哲学史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且他还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对伊壁鸠鲁无神论思想的充分肯定,宣扬了彻底的、战斗的无神论观点。虽然写作《博士论文》时的马克思仍是革命民主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但文章所强调的重点以及理论特征却意味深长地提示着马克思后来哲学思想的发展取向。作为马克思的第一部哲学著作,《博士论文》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尚在胚胎形式中的哲学世界观,其中成熟马克思的思想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原产地”。认真读解这个胚胎形式中的作品,对于我们系统、历史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形成,把握青年马克思与成熟马克思之间的关系,以及马克思哲学思想中那些最为独特的个性特点,无疑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一环。

【1】孙伯鍨.探索者道路的探索[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

【2】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陈先达,靳辉明.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4】张一兵.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原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列宁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梅林.马克思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8】科尔纽.马克思恩格斯传:第1 卷[M].北京:三联书店,1963.

【9】拉宾.马克思的青年时代[M].北京:三联书店,1982.

【10】城塚登.青年马克思的思想[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8.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3】兹维·罗森.布鲁诺·鲍威尔和卡尔·马克思——鲍威尔对马克思思想的影响,王谨等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164-165.

【14】列宁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5】回忆马克思恩格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16】张一兵.析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发展似自然性的特设规定[J].哲学研究,1991,02:17-27.

【17】侯才.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博士论文哲学史黑格尔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最有思想的句子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谢林与黑格尔论笛卡尔——以《近代哲学史》和《哲学史讲演录》为例
求索路漫漫 上银来相伴——第七届“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颁奖典礼在泉城举行
哲学就是哲学史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
台湾地区莎士比亚研究的一点启发与反思——读《从纯真年代到理论年代:检视国内莎士比亚研究的硕博士论文》一文有感
第三届“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