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村民生文化发展困境及实现路径的思考

2014-02-02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农民农村建设

齐 心

(辽宁社会科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1)

对于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来说,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是不可分割的需求整体。民生不仅指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更主要的是指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文化需求。在构建五位一体发展战略的今天,民生不仅仅是衣食住行的物质层面,它还理所当然包括精神文化层面,即文化民生。关注文化民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引领新的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民生文化”是指满足人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文化建设。这个问题近来普遍引起学界和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在发展民生文化问题上,党和政府将重点放在农村文化建设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繁荣农村文化,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然而当前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重城市、轻农村;重经济、轻文化的认识使我国农村的文化建设工作从总体上来说还比较薄弱,难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一、当前农村民生文化需求表现和发展困境

近年来我国农村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成绩有目共睹,特别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从总体上来说,目前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及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1.农村精神文化缺位,休闲娱乐文化形式单一化

物质问题有所改善,精神文化缺位。经过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民的增收有了明显的效果,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目前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极为贫乏,形式十分单调。农忙时节,村民结束一天的劳作后,其主要的文化休闲娱乐形式是串门聊天和看电视,农闲的时候,一些村民忙于打工赚钱,而另一些人找不到致富门路,无事可做,便以打麻将、玩扑克来消磨时光,且多数带有赌博的性质。目前农村的其他文化生活形式,如扭秧歌、赶庙会、赶集、“文化下乡”,其活动的次数和范围都十分有限,一些偏远村落甚至没有,因此,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目前我国农村文化生活都很贫乏和单调,这种状况根本不能满足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正如辽宁省新民市张家屯乡柴家窝棚农民贺宝奇所说的,“农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现在的农民还是网民呢,你们城里人知道的,我们也都知道。”如今的农民不是往日的农民,他们不单单只是在把所有的时间用在田间地头,同样渴望丰富多彩的生活。

2.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薄弱,基础文化设施较匮乏

按国家规定,县乡要有两馆一站,县城要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要有文化站,这属于公益文化事业,是国家的规定动作。但多年来,由于我们对文化发展特别是农村文化的发展重视不够,导致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经费不足,经营困难。到目前为止,全国农村文化站几乎是普及了,但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绝大多数省份农村尚未拥有村级文化广场,其他文化娱乐设施更是凤毛麟角。很多农民群众不得不自发组织文娱活动,但就是这种形式的娱乐活动,也经常因为活动场所和活动设施以及使用村委会电费等问题,不得不经常中断。很多农村即使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也因为缺少专人负责组织开展农民文化生活,不能按时按需投放使用,导致许多文化设施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这些均严重制约了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发展。

3.技能文化教育缺位,无法满足农民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整体文化素质较低下。根据2012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总计乡村从业人员40506万人,高中(中专)及以上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只占到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5.1%。当今,现代农业已经替代传统农业,农业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农业新成果、新技术的转化与推广速度很快,农民原有的文化知识和能力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许多农民明显感觉现有的知识不够用,迫切希望能有机会继续学习,掌握实用的农业技术。很多农民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希望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国家大事、国家惠农政策,增强法律知识、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甚至身体健康保健知识等。他们强烈希望能成立农民夜校或举办农业培训班,传授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生产生活知识。而目前我国农村针对农民开办的专业文化培训和学习很少,技能文化教育基本处于缺位状态。

4.基层政府对农民民生文化管理不到位,资金投入有限

目前,基层行政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薄弱,文化专业人才缺乏等因素制约了农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调查结果表明,一些乡镇、村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现象。此外,文化站干部业务不专、人员老化、青黄不接现象十分严重,而且大部分乡镇文化站干部都是半路出家,未受过专门学校的培训,同时,由于基层文化部门条件差、待遇低,以及编制的制约,长期以来无法吸收年富力强的人员充实到文化站当中,留下来的也总是不安心本职工作,“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普遍存在,势必影响到整个农村文化建设工作。

5.农村民生文化的生存环境缺乏保障

传统民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如今,在广大农村,传统优秀文化演出十分鲜见,而通俗歌星演唱会或一些从事色情表演的大棚演出团演出却异常火爆。如福建省福鼎农村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农村文化积淀厚重。目前,只有沙埕铁枝、福鼎饼花、双华畲族“二月二”歌会等寥寥无几的几个项目参与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许多传统文化在年轻人面前失去往日的魅力,现有的民间特色文化日渐消亡,如何进行挖掘、开发、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已迫在眉睫。

二、推进农村民生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全方位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努力改变农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已成为当务之急。

1.发挥政府在农村文化生活建设中的领导作用,提高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农村的文化建设问题,原因有很多,归根结底在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谈发展、讲改革很多都是以发展城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改善农村文化生活现状的工作中,政府应担当起必要的责任,积极帮助农民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生活,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各级政府尤其是乡村一级,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应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财力上支持。政府出面组织会极大地鼓舞农民参与精神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这也是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增强村民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2.加大对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促进农村精神文化事业的良性发展

政府对农村文化的建设应该有专项投入,要多建立农村文化广场和配备相应文化设施,同时,要提供专项经费开展文化活动。政府要把农村文化建设列入财政预算,加大投入的同时,可以拓宽投资渠道,建立具有特色的农村文化产业融资体制,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步伐。要充分利用国家重视加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文化建设的大好机遇,逐步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体制,积极开发农村文化市场,吸纳非文化企业向文化产业投资,建立一个包括政府拨款、融资、集资、社会捐助、赞助、基金等完善的可靠的资金保障体系,吸引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的各种捐资,有组织地引导农村文艺团体和文艺人才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实现农村文化事业的良性循环。

3.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精神文化活动条件

基层领导要提高对文化建设的重视,按比例逐年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建立健全集图书阅览、科技培训、宣传教育、影视播放、文艺演出、文体活动于一体的农村文化活动中心,让农民闲暇时间有所去。同时多组织农业技术、文化生活培训,购置文体器材,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农村文化教育经费有专人负责管理,专款专用,每年有计划地办一些农民真正得实惠的文化项目。

4.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开创农村文化建设 新格局

重视农村文化从业人员的培养,发挥农村文化能人、文艺骨干的积极作用,提高他们的政治、生活待遇。积极挖掘本地文化艺术资源,扶持民间文艺团体,发展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培育优秀民间文艺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开创包括社会伦理思想、道德风尚、文化艺术、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各方面的农村“大文化”建设的新格局,注意面向全体农民,实行全面发展。让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中真正尝到文化的甜头,真切体会到文化的价值。

5.政府责成大学或者研究机构,定期组织农民文化素质培训班

调研中发现,有些省的农委和科技厅等单位在一些农业大学开展的农民科技骨干培训班非常受农民欢迎。各省有关部门也应该参照这样的做法,如挑选农村的文化骨干进行培训,每年可以举行4期,每期3个月,通过他们带动农村文化发展。同时,很多农民也建议,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农村小学和中学校舍,举办农民文化夜校,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扩大农民的知识面,为农村文化现代化和文化统筹工作奠定基础,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农民利用晚上业余时间进行赌博等不健康的活动。

6.发扬传统文化优势,加强特色文化建设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发扬存在一个矛盾问题,很多地区开展农村文化建设没有同传统文化保护结合起来。为此,国家和各省市应该通过文化产业政策引导各地区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积极开发民间文化,通过对传统文化形式和载体的创新,赋予其新的动力。各地区应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优势,因势利导,推陈出新,利用节假日、农闲等时间和庙会、集市等场所,举办歌咏会、文艺演出、戏曲表演等活动,将群众喜爱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融入到精神文化生活建设之中。

社会的文明进步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支撑,这也是我们日益关注文化民生问题的意义所在。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常抓不懈才能出成果,持之以恒才能见成效。只有农村文化资源得到了充分开发和利用,才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增强农村的综合实力,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有利于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目标顺利实现。

[1]牟岱.民生哲学问题研究——以新农村建设为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林晓晖.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和对策[J].农村、农业、农民(A 版),2008,(2).

[3]张永新.社会文化及中国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状况[J].文化部全国文化站长培训班授课提纲,2009,7.5.

[4]沈跃春.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切实保障农民文化权益[J].人权,2009,(5).

猜你喜欢

农民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