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理论创新:主客观需求、路径选择

2014-02-02王其辉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理论政治

王其辉

(陕西理工学院 经济与法学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1)

所谓理论创新,其实就是在扬弃的基础上,依据新的实践探索新的规律,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提出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从局部执政到全面执政的过程中,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当然,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及其伟大事业能够薪火相传、永续发展的理论源泉与理论动力。所以,执政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灵魂和向导,其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形象的好坏、执政实践的成败。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建设层面,而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理论创新。笔者认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理论创新,必须要满足执政角色转变、执政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与西方文化交流、交锋和交融等主客观因素的需要,并选择或借助一定的理论创新路径。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理论创新的主客观要求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角色意识转变的需要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最终只能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夺取国家政权。在漫长的革命战争生涯中,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斗争—分立—冲突—分化”等执政文化理念,并因革命的战时需要而建立了“一元化”领导体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从局部执政转向全面执政。伴随着执政角色的转变,中国共产党执政角色意识本应有所转化。然而,因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受“左”倾思想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理念、态度作风等角色意识,并没有伴随角色的转变而转变。正是在这种执政文化的氛围中或导引下,“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时期,在思想意识领域中,依然秉承“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执政文化哲学,把本该运用民主方式解决的人民内部矛盾,视同了敌我矛盾依据“阶级斗争”的原则而处之。同时,过分强调国家、集体的利益,而忽视个人的权利、价值与地位。当前,中国共产党已经从封闭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的执政党,走向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的执政党。在此情形下,中国共产党必须与时俱进、因时而变,进一步转变执政角色意识,以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这样,就需要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执政环境和执政角色的转变,而不断地灵活调整执政思维,执政方式和执政价值理念,逐步推动执政文化的理论创新。

(二)执政生态环境变化的需要

任何一个政党的执政活动都脱离不了其所处的特定执政生态环境。所以,执政生态环境也是影响执政党执政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执政生态环境的演变客观上需要执政文化必须作相应的调整与创新,否则,执政文化就会因保守、落后而难以适应业已变化了的新的执政生态环境,最终误导执政实践,给执政党造成不必要的政治损失。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促使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社会正逐步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从自然经济社会转向商品经济社会、从伦理型社会转向法理型社会、从封闭半封闭社会转向开放型社会、从同质一元社会转向异质多元社会。社会阶级阶层也在社会转型中逐步分化。社会利益主体出现多元化趋势:从过去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逐步分化、演变为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等十大阶层。面对如此崭新的执政生态环境,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去适应社会的转型、如何去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关系,如何正确看待不同阶层的群体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必须思考和直接面对的现实问题。而这些现实问题的最终化解,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不断地推进执政文化的理论创新,以转换执政价值理念、执政行为模式、执政思维方式、以及执政态度与作风。

(三)与西方文化交流、交锋、交融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必然带动文化全球化、多元化,而且这一趋势全球风靡、势不可挡。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交锋、交融已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展开。而对于全球文化主体之一的中国来说,在这场多元文化的交锋之战中,也难以超脱与幸免。由于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国家性质等客观原因的局限,中西文化在价值倾向与思想理念等方面迥然不同,彼此之间的冲突、摩擦时常不断。而对于中方文化来说,最大的文化威胁主要来自于西方文化思潮。一些西方国家利用网络、电影、电视等多种传媒手段与途径,在全球范围展开文化渗透,大肆宣传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企图以西方文化主导世界文化发展方向,达到通过取得文化领导权而称霸世界的政治图谋。就目前来看,西方文化之所以能够在全球渗透,主要是因为西方文化从形式上看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从内容上来看又仿佛反映了当前人类社会的文明理念。比如:对个性的追求、民主的向往、个人生命尊严及权利的尊重等等方面。所以,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理念很容易会受到西方文化的一定熏染和影响,然后,会情不自禁地依据西方文化的价值标准来判断本国执政政党的执政行为模式、执政思想理念。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本国执政党执政文化的认同与肯定。具体到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清醒地认识到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要看到西方文化强劲地渗透的势头,要不断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优秀的先进文化成果,积极加快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理论创新,以利于有效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与侵蚀。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理论创新的主要路径

(一)遵循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马克思指出:“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1](P120)这说明文化的发展是有方向的。但是,并不是所有文化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也有消极、颓废、没落的落后文化。而只有那些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文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先进文化。从政党文明进步的发展历史来看,一个政党能否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关键取决于它有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导。作为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其本身就是先进文化发展的历史产物,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已被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因此,在从局部执政到全面执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高扬先进文化的前进旗帜,荡涤腐朽没落的旧文化,不断弘扬反映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要求的新文化。从而,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斗志,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中,逐步形成了“凝聚人心、统一意志”的正确思想与共同理想。

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理论创新,无论何时都要遵循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就是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所谓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实质“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P276)。要真正达到这样的文化要求、文化标准、文化发展原则,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在进行理论创新之时,必须做到:第一,在思想维度方面,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进行执政文化理论创新,不能撇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国情,也不能独立于世界而封闭自我,也不能疏远与其他党派的关系。而应该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既要坚持立足于现实需要,也要大胆地展望未来的发展,真正实现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完美结合与统一。第二,在目标指向方面,要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深厚。中国共产党理应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真正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体现到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思想理念上。中国共产党还应该将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执政文化理论创新的服务对象,坚持执政文化创新为了人民、坚持执政文化创新为了社会主义的方针与原则,让创新后的执政文化更能体现和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美好愿望,以先进的执政文化不断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第三,在功能定位方面,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引导作用。要借助执政文化的理论创新,不断促进政党文化的良性发展,不断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位一体”的全面进步与协调发展。

(二)汲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精华

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感情,它由本民族的历史和当代社会、经济和政治活动进程所促成。”[3]不管哪个国家,其自身的政治文化都要经过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而逐步积淀、凝聚,才能最终形成。中国是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在悠久而漫长的历史积淀中,人们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政治文化。以儒家道统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封建制度的长期统摄下,已经渗透、内化于人们的行为方式与思想观念之中,并逐步成为人们处理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社会事务的潜在指导。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与心理形式的历史积淀,而且对社会政治的发展有着一定影响和制约作用。

从文化属性上看,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隶属于广义的政治文化范畴。而任何文化都具有历史传承性或遗传性、延续性,那么,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中必然也蕴涵着传统政治文化的文化基因或文化因子。因此,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理论创新,也不可能彻底脱离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而凭空遐想,必须坚持批判扬弃的原则,不断地弘扬、挖掘中国传统优秀政治文化。在对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态度方面,中国共产党应该摒弃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坚持客观、全面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既要把具有封建糟粕性的传统政治文化剔除出去,又要对具有精髓性的优秀传统政治文化进行挖掘和弘扬,以促进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不断创新。首先,我们要敢于摒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具有历史局限性的、专门为君主专制主义服务的政治文化因素或因子。毕竟,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封建统治阶级文化思想与政治意志的强力体现。

其次,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共同创造,并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逐步积累、积淀而传承下来的,其中必然也蕴涵着丰富的、至今依然具有一定普适性的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因素。这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执政文化理论创新所必不可少的文化前提与文化基础。譬如:为政之本:倡导民为邦本,使民以时。当然,在封建专制统治社会,这种所谓的“民本”思想具有愚民意味,其实质重在用民、治民。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抹杀其中的合理思想内核。尊重民权、关注民意、保障民主等思想,理应在执政文化创新过程中吸纳进来,然后进行必要的翻新、转型,逐步转化到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思想、执政文化价值之中。还有,为政以德:推崇德治,注重道德教化。要求统治阶级要以德治国,注重对广大民众的思想道德教育,反对残暴政治。这与中国共产党提倡的“以德治国”方略,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另外,为政之求:主张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作为政治追求。这种传统政治文化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国家团结统一的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保持,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学习时,就曾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4]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在进行执政文化理论创新时,必须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对待传统政治文化。

(三)借鉴西方民主政治文化先进成果

政党实际上是在西方民主宪政与议会民主的基础上逐步演变而来的,而今全球已经步入政党政治时代。在世界各国政治生活中,政党政治日益展露出其主流地位与作用,并且已经成为普遍性的国家政权掌控形式或者国家公权管理模式。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前全球200多个国家与地区,除部分实行君主制和政教合一的国家外,基本上实行了政党政治。由于世界各国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民族特色有别、政党政治实践时间长短不一,因此,政党的执政行为模式、执政思维定势不尽相同,在信仰、纲领、执政理念、执政价值、执政心理、社会基础等方面,各国政党也是五花八门、千差万别、类型多样。尽管如此,同为政党政治在执政文化方面,必然还会存在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可以相近相通的地方。譬如在执政理论建设与创新方面就有很多相似的共同规律。如何有效利用国外政党政治在执政理论建设与创新方面的先进经验,以推动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理论创新,坚持辨析借鉴的原则尤为重要。

中国共产党坚持辨析借鉴原则进行执政文化理论创新,就是要对国外政党执政建设与创新的先进成果进行有甄别地借鉴和吸收。胡锦涛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要认真借鉴和吸取世界上其他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经验教训,注重研究和借鉴国外其他执政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有益做法,不断提高执政文化水平。”[5]首先,为适应国内外的新形势,中国共产党要适时地调整和创新执政的理论纲领。理论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存在的历史基础及合法性基础,只能坚持不能放弃。那么,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论纲领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反映时代要求。其次,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不仅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而且也不违背世界各国政党制度的总体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既具有民主价值与功能,具体体现在民主监督、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维护稳定、社会整合等方面,同时也是对世界政党执政方式、合作关系及民主实现形式的创新与创造。在21世纪,世界政党政治的发展总趋势就是政党制度多样化与多党合作,世界各国可以根据本国人民利益的需要,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西方的两党轮流执政或多党轮流做庄制度,并非具有普适性,也不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唯一选择。再次,中国共产党要注重自身建设、建构监督制约机制、遏制党内腐败。在这方面,新加坡的政党建设值得借鉴。新加坡也是实行一党长期执政的国家,由于执政党自身监督制约机制的有效建构,因此执政党一直是世界公认的清正廉洁的楷模。相反,世界其它国家执政党,因为没能很好地加强政党自身及体制的建设,最终导致执政地位的丧失。20世纪意大利的天民党和社会党、印度尼西亚的专业执政集团、日本的自民党等,都是因自身的腐败堕落而落马。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借鉴世界各国执政党建设的先进经验,吸取各国执政党因腐败堕落而最终垮台的深痛教训,不断推动党的执政文化理论创新。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江泽民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政治文化—360 百科:http://baike.so.com/doc/438885.html.

[4]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2013/0525/c64094-21613812.html.

[5]李祖平.论社会转型期党的执政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J].理论观察,2010,(5).

[6]陈元中.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陈方勐.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共产党[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8]赵晓呼.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理论政治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政治攀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