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经验的中职德育主题事件教学设计

2014-02-01

职教通讯 2014年9期
关键词:道德消费德育

刘 伟

基于学生经验的中职德育主题事件教学设计

刘 伟

中职德育课主题事件教学融合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致力于为中职生创设一种需要进行道德分析的情境,有助于促进学生在认识上和思想情感上真正提高德育实效。实施基于学生经验的中职德育主题事件教学,应根据中职生的成长规律和特点设计主题事件,创设相互关联的“主题事件”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尝试践行事件的全过程。此外,学习评价应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中职德育;主题事件;教学设计;学生经验

德育课的教学目的在于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德育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并让学生在外化行动中形成良好的品质与道德习惯。但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中职德育的教学存在着诸多不足。在教学目标上,过于强调知识、能力目标的落实而造成教学主题狭隘化;在教学内容上,或缺乏主题,或由于过分分割主题而导致同一主题间的各部分内容缺乏联系,或由于过分注重主题的知识性而使得主题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在教学方法上,过于强调教师的知识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的结果是思想没有深入,道德习惯没形成,或者得“道”而没有“品德”,德育教学实效性差。因此,如何构建主题,形成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需要的教学方法,已成为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加强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基于学生经验的中职德育主题事件教学设计

主题事件教学通过设计现实主题,创设真实的道德情境或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与解决问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基于学生经验的中职德育主题事件教学设计是指以中职生的现实生活、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思想道德状况为基础,设计若干逼真的符合中职生道德生命成长规律的教学主题事件并贯穿整节课的始终,引导学生以主角的身份参与一个完整的事件发生、发展的活动过程,从而获得具体的经验和感受,促进学生完整人格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该设计以融合“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为目的,致力于向中职生展现一个逼真的教学情境,这种情境包括人物、事件、环境以及各种具体情节,赋予了中职生“进入”所创设情境之中的真实感。学生每经历一次主题事件过程,就是一次身临其境的人生体验,一次人格的提升。

基于学生经验的中职德育主题事件教学设计,其教学过程可以总结为5个环节。第一,选择主题事件:根据课程要求,教师在一节课只设定一个重点目标和任务,确定一个典型的德育主题事件。第二,设计情境:设计几个相关联的和中职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基本一致或相接近的情境,并把它串成有一定情境的主题事件,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在符合中职生道德思维能力成长规律的情境中发生。第三,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线索,引导学生以主角身份进入情境之中,直接面对道德冲突或道德两难问题,进行思考和选择,实事求是地做出自己的判断,并说明自己的理由。第四,协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自由表达各自的意见和观点,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他们道德认识的能力。第五,学习效果评价:德育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思想水平,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仅注重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和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该教学设计的具体环节及内在联系见图1。

图1 基于学生经验的中职德育主题事件教学设计

二、基于学生经验的中职德育主题事件教学设计策略

(一)以新课标为基础,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标是“主题事件”选取的灵魂。新课标是国家对中职生学习德育课程必须达到的标准的统一的最低要求,它规定了教师实施教学过程中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评价的内容和基本标准,它无疑是主题事件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师作为课程内容的开发者、研究者,应打破教材章节的局限性,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梳理、提炼、概括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生活自主研发教学内容。一般来说,“主题事件”的选取有这样两个思路:一种是顺向思考,往往始于教学内容,并据此设计主题事件,有时也会考虑评价问题;一种是逆向设计,教师首先将“课程标准”转换成学习目标,并据此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再来设计主题事件。在逆向设计中,对课程标准分解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各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变得更为丰富,教师设计主题事件的自主性和弹性也就变得更大了。

笔者在“经济政治与社会”的教学实践中,对主题事件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中的第三框“消费和消费观”为例,在前面的章节中,学生学习了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基本职能,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规律的作用等内容,对市场经济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延伸,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现实生活中消费行为,生活中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因此,我们将“使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的消费心理,理解科学消费的原则”作为认知目标,将情感态度观念目标确定为“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将“用科学的消费观引领自己的消费行为,根据家庭的实际收入,设计家庭月消费方案”确定为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二)根据中职生的成长规律和特点设计主题事件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第一步要设计主题事件。主题事件的设计以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指导思想。主题事件设计必须遵循以下两条基本原则:

1.符合中职生的成长规律,来源于中职生的实际生活。中职生的道德感受和道德认识,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经历、年龄和心理成长密切相关。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关于教育即生活,杜威指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1]教育家陶行知也指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根据这一要求,无论是主题事件的选择,还是道德情境的设计,都不是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出发、强压给中职生的道德情境,而应立足于贴近中职生的生活环境、贴近中职生的认知水平和结构、贴近中职生的思想和情感特征,符合中职生的成长需要的道德情境。教师应在充分将教材知识内化为教师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中职生现有知识水平与知识结构,确定教学主题事件并进行设计与教学。在主题事件情境的设置方面,应该是与中职生有着密切关系的道德方面的问题,比如个人的理想、爱情、友情、职业、性等等;或对学生的价值观有重大影响的社会问题,如吸毒、自杀、贫富差距、经济危机等。这些道德或社会问题,不是简单的回答“是”或“否”,而是需要选择经过思考、价值判断之后在两难中做出选择,以便学生产生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在“消费和消费观”这节课中,由于中职生普遍属于90后,他们出生在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年代,他们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受社会生活的影响,与祖辈父辈迥然不同。因此,主题事件根据中职生的消费特点可以设计为“中职生李明一家的日常消费”。日常家庭消费是中职生熟悉的经济现象,他们能够熟悉情境,融入情境,理解情境,在属于自己认识范围的情境中探索学习。

2.明确主题事件的内容。主题事件的内容如何以适合中职生理解的方式表述,对中职生的自主学习及其指导具有重要的影响。中职生在文化素质、理解能力方面相对较差,对于过深的理论知识缺乏兴趣,如果主题事件生活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就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和参与的愿望。如果主题事件采用接近中职生日常生活、易于中职生理解的表述方式,将更有利于中职生的学习。因此,主题事件的表述应是包含目的、意义、时间、地点、人物参与和活动过程这样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过程。主题事件应该是一句完整的话,从语法结构来分析,应该是一个具有主语、谓语、宾语、时间状语、地点状语的完整句子。[2]如,“初中毕业后,我选择了就读中专。”“课间休息,我因开玩笑过度伤害到了同桌。”“周六,保安怀疑我偷了商场的商品,要求搜身。”因此,道德活动要选择一个具体而明确的事件。事件越具体,学生的感受就越深刻,学习也就越深入。教学中,通过一层层细致的研讨和交流,教师一次次的点拨和引导,学生的感受越细腻,体会越深刻,道德的认识就越牢固、越坚定。

(三)创设相互关联的“主题事件”教学情境

主题事件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主题事件为主线来进行教学设计。一节课只设定一个主题事件,由几个相关联的情境构成事件展开的全过程,着重解决学生存在的主要思想道德问题,防止设定面面俱到的主题。情境的创设要根据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遵循从铺垫、发展、高潮、结尾这4个环节。每一情境之间要有变化,几个情境之间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前后衔接,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的有机整体,从而达到时间、地点上相互关联、参与事件的主角人物相统一。针对“中职生一家的日常消费”这个主题事件,可以设计如下几个情境:

情境一:李明一家5口。他爸爸是河源市一家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月收入约1.5万元。妈妈是一所中学的教师,平均月收入约4 000元。李明在中职学校就读计算机专业,月生活费1 000元。最近他家在河源市区某著名小区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了一套近200平米的房子,又一次性付款买了一辆轿车。节假日里,一家5口常外出旅游度假,家中买菜做饭等家务基本上由爷爷奶奶处理,每个星期会请钟点工到家打扫一次卫生。

问题1:你认为李明家的消费水平如何?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居民的收入。)

问题2:从消费方式看,李明家分期付款买房和一次性付款买车分别属于哪种消费?

(分析:消费方式分为钱货两清和信贷消费两种方式。)

情境二:由于欧洲经济持续不景气,李明的爸爸工作的企业订单下滑,企业采取裁员和缩减开支等方式降低成本,在可预见的将来,李明的爸爸的月收入可能锐减至一万元左右。

问题3:如果你是李明的爸爸,你可能会对家庭的支出做出怎样的调整?

(分析:未来收入预期对居民当前消费的影响。)

情境三:李明家的钟点工是江西人,也是一家5口,小孩在老家读书,夫妻俩在河源打工,月收入共3 000元。李明家每月的消费总支出是8 000元;钟点工家每月的消费总支出是2 000元。两家每月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分别为3 500元、1 500元。

问题4:李明家和钟点工家是根据什么原则确定的消费水平?

(分析:消费应该遵循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和统筹兼顾、合理消费的原则)

问题5:今年物价有所回升,如其它条件不变,你认为这对李明家和钟点工一家的消费水平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物价持续攀升,对谁家的消费水平影响更大?为什么?

(分析:物价总体水平对消费的影响。)

情境四:李明花钱大手大脚,每月的生活费不够花,别的同学形容他是“饮食消费跟着广告走,服装消费跟着名牌走,娱乐消费跟着新潮走,人情消费跟着大人走”,为此父母给他的生活费增加到了每月1 500元,但仍然不够花。

问题6:李明这是什么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你认同这种消费行为吗?为什么?

(分析: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倡导理性消费的行为。)

(四)引领学生尝试践行事件的全过程

学生是德育的接受主体,主体的积极参与是提高德育课实效的基础。赫尔巴特认为:“应给予学生自己活动的自由,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3]中职德育课主题事件设计应以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鼓励学生在亲身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讨论、自主抉择中对价值观和道德规范逐步有所发现、领悟、习得。因此,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形成气氛热烈的课堂,更要关注他们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提升。在主题事件活动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和引导者,主要帮助学生塑造可让学生自己学习的情境。学生作为事件的主角,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进入到情境后,以“我”的身份感受、想象,通过主动搜集和分析材料、数据,对所遇到的情境问题自主思考后提出各种预测或假想行为,并努力加以验证,与同伴讨论、交流,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道德判断做出选择。通过对“我”的强调和体验,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角意识随着情境的变化不断增强,从而有助于学生产生真实的道德感悟。

在活动结束之时,我们要让学生讨论总结事件的全过程以及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和概括,对主题事件所做出的道德分析、判断和选择进行交流和讨论。由于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彼此交流、辩驳,需要说清道理,这实际上就是学习德育知识,分析、选择价值观的过程。同时,由于有情境、人物、情节,大家在讨论和争论过程中“设身处地”,便会不知不觉地动感情,让“情感”进入,从而实现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统一。

(五)学习评价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

学习评价是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学习德育课程的态度和效果最具导向性的检查、激励措施。由于主题事件教学要求学生作为事件主角和学习的主角参与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学习评价应主要关注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通过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在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小组互动及合作程度、总结发言等方面的表现,并据此对学生做出适时合理的评价。如评价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程度如何?学生发言时运用到了所学的哪些知识?学生是否在其他同学发言时注意倾听?尤其要把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察学生的行为,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1]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4.

[2]谷力.以主题事件活动模式引领小学品德高效教学设计[J].思想理论教育,2013(5):77-80.

[3]余文森.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41-42.

[4]吴铎.德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19-220.

G712

A

1674-7747(2014)09-0039-04

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公民意识教育融入中职德育全过程的途径、方法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1tjk265)

刘伟,男,广东省河源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德育。

[责任编辑 陈国平]

猜你喜欢

道德消费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40年消费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