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区农发水保项目建设中实用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014-02-01杨亚军
杨亚军,张 虹
(宝鸡市金台区水土保持工作站,陕西 宝鸡721000)
(责任编辑 徐素霞)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郊区作为城市污染物吸纳的主要场所,其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长期以来,以森林植被为主的城市生态建设重点是放在建成区的绿化美化方面,比较注重视觉效果,而林业生态建设的重点基本上在山区,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则很少顾及。这种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城市生态建设的需要,必须突破原有的城市建成区、郊区两张皮的格局,在生态建设方面实现一体化建设,并特别加强城市郊区林业生态建设力度。城市郊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其基础设施建设等人类活动是造成城市环境景观破坏和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城郊水保工程不同于一般水保工程,更注重净化、绿化、美化、生态及景观功能,要同城市发展品位、城市亮丽相结合,与城市的市政建设、绿化、美化、防洪、水污染防治等紧密结合,使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有效保护,空气质量大大提高。
为了加强宝鸡市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工业强市、畜牧大市、旅游名市、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和创建“最佳投资环境、最佳人居环境”的发展思路。金台区作为宝鸡市的郊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是“欧亚大陆桥”和“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路段,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宝鸡市的城市环境景观、品位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尽快改善金台区的投资环境,改善城郊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全面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两个最佳”目标,从2003年开始,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在我区实施的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为目的,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城郊生态环境建设之中,综合运用工程、生物、耕作措施,并且立足传统技术、利用现代技术、放眼高新技术,科学筹划、科学实施、科学管理,在加快城郊水保生态项目建设进度,提高治理效果和投资效益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先后在市区北坡、东区代家湾等地开展了以绿化、美化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景观建设,在六川河、硖石河等小流域开展了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提高郊区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改善我区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
1 项目区基本情况
金台区因境内元末道教建筑群落“金台观”而得名,位于宝鸡市区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6°54'10″—107°10'06″、北纬34°24'40″—34°31'57″,与陈仓、渭滨二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是甘、宁、青、新西北诸省进入宝鸡市的北大门。全区总面积309 km2,涉及2 个镇、3个乡、7 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涉农街道办事处4 个),103 个行政村。总人口37.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95 万人,农村劳动力6.89 万个。截至2012年底,全区有耕地面积16 187.6 hm2,其中坡耕地面积10 303.6 hm2,农业人均年产粮303 kg,农民人均年纯收入9 290 元。
区内城市居民和郊区农民混合居住,生活习惯上既有市民的风格,也有农民的特征。经济结构上第二、三产业占的比重相对较大,农民人均收入比较高,属于典型的城郊型经济。
地貌类型主要为黄土低山丘陵区,最低海拔621.90 m,最高海拔1 332.00 m。呈沟梁相间的丘陵地形,台塬地带塬上地形相对较缓,塬坡较陡;丘陵区地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沟壑密度1.43 km/km2。由于受地形、母质的影响,土壤养分比较贫乏,结构较为疏松,黏力小,抗蚀性和耕种性都比较差。
由于项目区地处城郊,人为活动比较频繁,导致现有林草长势不良,因而植被稀疏,覆盖率相对较低。现有植被以天然野草和人工林为主,其中:乔木以刺槐、侧柏、臭椿、榆树和杨树为主,且多为零星分布;经济林以苹果、核桃、柿子、梨为主,因品种老化,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较差;草多以菊科蒿类植物为主,草地郁闭度低。
全区水土流失面积276 km2,占总面积的89.32%,侵蚀形式以水力侵蚀为主,侵蚀方式以面蚀、细沟侵蚀为主,土壤侵蚀模数3 640 t/(km2·a),属渭北丘陵沟壑次强度流失综合治理区。
2 技术方案
根据项目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特点,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两个最佳”的总体要求,本着全面控制水土流失,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环境品位,提高城市居民和郊区农民生活质量的目的,按照区位特点将项目区划分为3 个功能区,明确用途和重点,有计划,按部位,进行合理、科学的治理,把项目建设建立在合理科学的基础之上。
(1)城市景观功能区:西起罗家塄,东至代家湾行政中心,特别是在北坡市区段,实行土地整治与绿化、美化结合,在对移民搬迁以后的废弃庄基地进行全面整治的同时,实施绿化、美化,构筑北坡绿色屏障,建成集绿化、休闲、旅游、水土保持为一体的城市景观区,形成“春季有花、夏季有美、秋季有果、冬季有绿,人在城中、城在林中”的自然景观,提高城市品位。
(2)郊区重点治理区:在蟠龙、金河、陵原、硖石等郊区乡镇大力修建基本农田,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为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条件;在荒坡和陡坡地结合退耕还林,大力栽树种草,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引进名优新特品种,发展绿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加农民收入。
(3)浅山、远山重点保护区:在硖石、陵原等乡镇的远郊西部浅山区实施封禁管护措施,加强管护,利用大自然的修复功能,逐步恢复坡面植被,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水土流失。
3 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运用
在项目实施中,我们除根据各功能区的措施配置要求,实施工程、生物、农耕、管护措施“整”“修”“植”“护”“管”等方面的传统技术外,重点推广应用了陡崖绿化、泥浆蘸根、化学保水剂、树穴地膜覆盖等造林技术,推广引进了优良品种,从而提高了造林成活率,确保了治理成果,取得了很好的治理效果。
(1)陡崖绿化技术。在北坡及代家湾治理区的陡崖地段试验推广了陡崖绿化技术,具体办法是:①在大于60°的陡崖上,用人工挖穴,穴方形或圆形,尺寸20 cm×20 cm 或φ =20 cm,呈“品”字形排列,穴内栽植迎春花、卫茅等景观、绿化植物。栽植的同时,在穴内施放化学保水剂,以保持水分,提高成活率。同时,结合坡面灌溉,埋设喷、滴灌设施,定期进行灌溉,以保证栽植苗木成活后的生长用水,加快郁闭速度,提高绿化效果。②在大于60°的陡崖上,用人工进行水平阶整地,田面宽0.3 ~0.6 m,水平阶间距0.4 m,沿等高线定好开挖线,将表土堆在梯坎的上方,取心土培埂,里切外垫,修成3° ~5°的反坡田面,将苗木栽植在靠外缘1/3 的地方。③采用大树遮掩的方法,即在陡崖崖根栽植大规格苗木。
(2)机修梯田技术。首先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建立数学模型,合理地确定田面宽度、地埂高度、工程量、运输距离等参数和最佳施工方案,然后利用推土机、装载机、铲运机等比较先进的施工机械进行水平梯田修筑,成功地实现了由人机结合修地向纯机械作业的过渡,有效地加快了施工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同时也较好地缓解了郊区农村劳动力紧张的矛盾。
(3)化学保水剂的应用。在造林过程中,对所有苗木实施泥浆蘸根,在土地瘠薄地区还使用了BBT 生根粉等化学保水剂,大大提高了苗木成活率。
(4)珍稀树木移栽和树穴地膜覆盖技术。在市区北坡移栽油松、银杏、皂角、国槐等珍稀树木和大型观赏树木5 000 余株,成活率达到100%,使城郊水保林建设“一季成林,一年成景”,治理效果十分显著。在经济林、珍稀树木和大型树木栽植完成后,采用地膜覆盖树穴,有效地防止了水分蒸发,延长了灌水周期,提高了苗木成活率,降低了管护成本。
(5)优良品种引进。引进推广美国凯特杏1 万株、新疆薄壳核桃5 万株、日本大秋甜柿子1.5 万株。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和管理,新疆薄皮核桃已开始挂果,美国凯特杏、日本大秋甜柿子已经进入盛果期,开始为果农创造丰厚的经济效益。
(6)常绿树种护埂。在近郊罗家塄村梯田及经济林地块的田埂上栽植侧柏、女贞等常绿树种进行生物护埂,起到了良好的防护和绿化效果。
(7)节水灌溉技术。在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中,重点在北坡市区段推广应用了UPVC 塑料暗管输水、渠道防渗、草坪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了苗木成活率,改变了北坡市区段“年年栽树不见树”的现象,节约了绿化投资及有限的水资源,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4 成 效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保项目自2003年在我区实施以来,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科学实施、注重效益的原则,综合运用工程、生物、农耕和管护措施,工程与生物、治沟与治坡、生态与景观紧密结合,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形成了完整的拦蓄、防护、管护和灌溉体系;同时积极推广传统技术,大力引进吸收现代先进技术,有效地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提高了项目的科技含量,使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农发水保项目的实施,使群众看到了生产生活环境的变化、得到了实惠,投工投劳参与水保工程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形成了“水保项目搭台,地方政府唱戏,社会各界参与”的良好局面。
通过项目带动全社会参与水保建设,在市区北坡建成了集绿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城市水保特色示范园区。在北坡重点治理区栽植大树,使北坡市区段的绿化达到了“一季成林,一年成景”的生态效果,已基本实现了绿化、亮化、美化;在北坡重点治理区、代家湾生态示范区栽植22.5 km 的北坡塬边防尘林带,构筑起了北坡绿色屏障,形成了“人在城中、城在林中”的自然景观,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休闲娱乐场所,使宝鸡的城市品位得到全面提升,为建设生态园林大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改善项目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结合实施水保项目,先后建成了胜利民俗旅游村、罗家塄生态示范村等一批特色专业村和美林现代农业观光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的建设。
另外,结合本区实际,在确保全面完成规划任务的同时,围绕治理措施抓重点,着力打造水保精品工程。每年夏季采取人机结合、纯机械等形式,集中开展农田基建大会战,先后建成了陵辉、底店、红硖、牛氏庙等8个农田基建典型村,实现了集中连片、规模治理,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的基本农田建设。对重点治理区坚持高标准规划、大手笔运作,多种措施结合,实行综合治理,先后建成了北坡市区段综合治理区、代家湾生态治理区、六川河生态风景区、金星坡头治理区等6 个城郊绿化精品工程,特别是北坡绿化工程已经成为市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