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塔里木河的生态变迁

2014-02-01聂春雷

中国生态文明 2014年2期
关键词:玛湖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

□ 聂春雷 图/文

塔里木河的生态变迁

□ 聂春雷 图/文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内陆河之一。塔里木河流域是环塔里木盆地114条河流的总称,流域面积1.02×106km2,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1%,水源主要由高山区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塔里木河把沿岸零零星星的绿洲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独特而珍贵的生态长廊,生活在塔里木河两岸的各族人民则创造出独具一格的人文风情。有人把塔里木河比作“中国的尼罗河”。

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就有对塔里木河水系的记载,如《山海经》云:“敦薨之水西流注于坳泽,盖乱河自西南注也”。敦薨之水即今开都河—孔雀河水系,“坳泽”又称“盐泽”、“蒲昌海”或“牢兰海”,即今之罗布泊。塔里木河流域很早就有农业开发活动。史书记载,汉时置校尉屯田轮台、渠犁,“有溉田五千顷”所谓“溉田”就是灌溉农业。今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东南发现有长达百里的大型灌渠,为汉时所修。同一时期,拦河筑坝的水利工程技术也由河西走廊传入塔里木盆地。当时,塔里木盆地总人口约23万,农业规模还不大,从河流中引走的水量有限,塔里木盆地水网较发达,河流大都处于自然状态,最后汇入罗布泊。这时罗布泊水量丰沛,按照《水经注》记载“广袤三百里”。

到了唐代,塔里木盆地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据《大唐西域记》记述:“如屈支(龟兹)国稼穑殷盛,花果繁茂。”“瞿萨旦那(于阗)国众庶富乐,编户安业,国尚乐音,人好歌午(舞)。”随着农业发展,灌溉面积扩大,引水量增加,一些较大的河流开始出现季节性断流。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瞿萨旦那(于阗)国有大河北流,国人利之于溉田,其后断流”。断流后,水分补给不足,植被衰退、枯死,失去了对风沙的抵御能力,流沙便向河中堆积,抬高河床。农业愈发展,引水量愈大,河流断流时间愈长,河中积沙也愈多,河床也愈不稳定,愈易改道变迁。在历史时期内,流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河流,以和田河向西变迁距离最大,这与古代和田地区灌溉农业发达有密切关系。

清代,塔里木河地区水利与农业又有了更大的发展。据光绪三十一年册报,南疆各道、府、厅、县计有大型干渠563条,支渠1887条。塔里木盆地旧灌溉绿洲的规模于清末已基本形成。由于绿洲面积不断扩大,上游支流引水增加,输往塔里木河的水量减少,因而使塔里木河干流也发生季节性断流。据《新疆图志》记载:“塔河西南上游,近水城邑田畴益密,则渠浍益多,而水势日渐分流,无复昔日浩大之势。”如上所述,清代由于农业的进一步开发,塔里木河水量明显减少,人为活动已控制了大部分塔里木河水,因而使罗布泊缩小到“东西长八九十里,南北宽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

新中国成立后,塔里木盆地农业取得了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耕地面积比清末增加了1倍多,在塔里木盆地建立了许多大型国营农场,使新的绿洲面积不断扩大。随着农垦绿洲的不断扩大,水利建设飞速发展。以阿克苏地区为例,新中国成立后,共建成大、中、小型水库45座,总库容6.4×108m3,建成大、中型水闸15座,总引水能力850m3/s,修建灌溉渠道1.94×104 km,其中灌溉0.34×104 hm2土地以上的有29条,长1322 km。大量引、输、调、蓄水利工程使塔里木河水完全被人为控制,使塔里木河下游的水量急剧减少。

20世纪40年代以前,车尔臣河、克里雅河、迪那河、喀什噶尔河、渭干河等源流逐步与塔里木河干流失去了地表水力联系。形成了由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和塔里木河干流组成的“三源一干”的水系结构。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由于塔里木河源流域大规模农业开垦和对水资源的高强度开发,汇入塔里木河流域的水量大幅减少。同时,流域水环境与自然生态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天然植被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因人为对自然水资源时空格局的改变而受到严重影响。源流区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干流区来水量减少,水质盐化,下游河道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沙漠化过程加剧,塔里木河下游以胡杨林为主体的天然植被全面衰败,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鲁克沙漠间的“绿色走廊”濒临消失。

历史上,罗布泊是塔里木河和孔雀河的尾闾,最大水域面积曾达5.35×103km2。1952年,在塔里木河的拉依河口修建塔里木河大坝,使两河分流,塔里木河流入台特玛湖,孔雀河流入罗布泊。随着孔雀河灌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和用水量剧增,导致进入下游的水量逐步减少,罗布泊最终于1972年左右完全干涸。罗布泊是我国干旱区著名的湖泊,也曾是新疆最大的湖泊,在世界考古学界具有特殊意义。其干涸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共同影响。

台特玛湖是现代塔里木河的尾闾 。1960年在距离台特玛湖上游320公里的塔里木河干流上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主要为解决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田灌溉和人畜用水等。水库建成后,进入塔里木河下游及台特玛湖的水量剧减,台特玛湖于1974年完全干涸。

当罗布泊和台特玛湖相继干涸后,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状况达到了数百年来的最低谷。源流区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干流区来水量减少,水质盐化,下游河道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沙漠化过程加剧,塔里木河下游以胡杨林为主体的天然植被全面衰败,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鲁克沙漠间的“绿色走廊”濒临消失。

1998年以来,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塔里木河的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0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水利部专家共同编制了《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报告。2001年2月28日,国务院第95次总理办公会议批准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方案。当年,总投资107亿元的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项目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标志性工程全面启动。

为遏制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加快“绿色走廊”生态恢复,2000~2013年,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共组织生态输水14次,从大西海子水库累计下泄水量41.64亿立方米,10次将水输到台特玛湖,其中2000~2007年,年均输水水量2.82×108m3,2008~2012年,年均输水水量3.78×108m3。经过生态输水,塔里木河干流下游主河道1公里内地下水位从7米回升至2~4米,地下水矿化度从3~11.1g/L降低至1.5~2.6g/L,下游河道两岸植被面积由230km2扩大到1000km2,植物种类由17种增加到46种。结束了塔里木河下游河道连续断流近30年的历史,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系统迎来了新的生机。

塔里木河的生态变迁史说明,在塔里木河这样的生态敏感的地区,格外需要树立保护优先的理念,要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严格限定在流域和区域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那种不顾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盲目扩张和发展,其结果只能是导致生态环境的退化乃至崩溃,最终人类的发展也失去依托,只落得人和环境两败俱伤的结局。而要想取得可持续乃至永续发展,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实现人与环境共赢的局面。

猜你喜欢

玛湖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
“百人百万吨”炼成记
台特玛湖适宜湖面研究
塔里木盆地西缘乌恰地区海相砂岩型铜矿的发现及对找矿的指示意义
AMT法在塔里木盆地吐格尔明背斜及含铀地层识别中的应用
新疆玛湖油田水平井低摩阻导向钻具组合优选与应用
永远的塔里木河
塔河生态输水 胡杨风景更美
水鸟翱翔的天堂——台特玛湖
塔里木盆地玛扎塔格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致敬,塔里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