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的发展现状及监督管理调研
2014-01-31刘毅王会如王峥崎牛玉倩张雨晨
刘毅,王会如,王峥崎,牛玉倩,张雨晨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北京 101111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的发展现状及监督管理调研
刘毅,王会如,王峥崎,牛玉倩,张雨晨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北京 101111
本文简述了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的定义和分类,并对其国内外发展、监管现状以及相关标准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阐述了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对其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工厂用包装;医院用包装;监督管理
0 前言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是指能进行灭菌,可在使用前对器械提供无菌保护,保持其无菌水平,并使器械最终能无菌使用的初包装[1]。目前各国对于包装都还没有一种明确的分类方法,经调查研究,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的,主要分为工厂用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和医院用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两大类。
工厂用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以下简称工厂用包装),是指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用来包装其器械组件,进行灭菌并形成无菌屏障的包装。医院用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以下简称医院用包装),是指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不同类型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分别进行包裹闭合或密封后,进行灭菌并形成无菌屏障时所用的包装[2]。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器械的质量,关系到用械安全,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1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的使用背景
1.1 工厂用包装
工厂用包装是无菌医疗器械产品的一个组件,它为医疗器械产品提供了无菌屏障系统。无菌屏障系统失效意味着无菌医疗器械产品失效。由于这种失效不易被察觉或者容易被忽视,所以潜藏的风险极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缺陷确认研究表明,超过50%的涉及无菌医疗器械的产品召回与无菌医疗器械包装的质量有关。据统计,我国所有医疗器械的召回中,10%是由于包装的问题引起的。目前,在我国的法规体系下,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尚未纳入医疗器械管理范围,而且在产品检验、注册审评等环节尚未有明确的文件要求,只是在《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中提及了生产企业对包装选择评价的要求。
1.2 医院用包装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机构每年的外科手术量逐年上涨。例如北京天坛医院平均每年完成手术17000余例,其中特大手术2000余例,大手术7000余例;北京协和医院仅心外科的日平均手术量即可达15~20例。在如此大的手术需求下,为避免感染事件的爆发,有效控制医疗器械的使用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医院用包装能够为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提供无菌屏障系统,是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的基本保证。实践过程中发现,手术过程中带入的外来物质及微生物与手术后炎症、粘连、感染等密切相关,其中医院用包装不合格产生的纤维及落絮是诱发这些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我国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的行业标准还不完善,大多数材料和测试标准不能与国际接轨,测试仪器设备比较缺乏,对新产品的开发、评价、应用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不利于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3]。因此需要尽快建立检验平台并完善监管机制,为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行业的发展起到更为积极的指导、促进和规范作用。
2 国内外标准调研现状
ISO 11607标准[4-5]和EN 868系列标准是国际上公认的涉及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的系列标准,这些标准已经被美国、欧洲和其他地区采用,我国现已将其等同转化为了国标以及一系列的行业标准。还有很多关于包装检验方法的ASTM系列标准,我国根据国情也分别进行了修改采用。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的国内外标准,见表1。
3 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的调研情况
3.1 工厂用包装
3.1.1 工厂用包装概述
医疗器械组件及其包装共同构建了产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使其能得到有效使用。包装是医疗器械安全的基本保证。国外的管理机构之所以将工厂用包装视为医疗器械的一个附件或一个组件,正是因为认识到了包装的重要性。工厂用包装主要包括:纸袋、塑料袋、组合袋、铝塑袋以及吸塑盒等。
3.1.2 国内外工厂用包装管理情况
目前国外大部分国家已将工厂用包装纳入到医疗器械范畴进行监管。国外的管理机构将工厂用包装视为医疗器械的一个附件或一个组件,与医疗器械组件的所属分类是一致的。
美国FDA对工厂用包装实行许可制度,工厂用包装进入市场前要通过510(k)认可,510(k)是企业向FDA申请医疗器械产品市场准入的一种形式。通常企业提供的验证报告中,要包含包装材料的构成、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尺寸、透气性、灭菌因子穿透性、灭菌因子残留性、微生物屏障的特性、生物相容性、无菌有效期等项目的详细验证方法和验证数据。
在欧盟国家,监管部门要求工厂用包装在进入市场前通过欧洲统一(Conformite Europeenne,CE)认证。
另外,台湾食品药物管理署对于工厂用包装生产企业实行注册制度。在台湾注册的工厂用包装生产企业需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和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of Drug,GLP)认证,认证的有效期限为3年。
3.1.3 调研的问题及结果
本次工厂用包装调研的对象包括: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的生产企业、医疗器械包装的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以及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等。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以下问题。
(1)包装的选择。经过企业调研,发现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于工厂用包装的理解程度还不够,企业在选择医疗器械包装时很迷茫。一方面,生产企业不清楚应该如何选择包装的材料。经过对标准的细致研究,我们了解到包装的材料应与灭菌方式相适应,两者相互制约,又互为条件。另一方面,生产企业不清楚在进行包装验证时要检验哪些项目。生产企业在验证工厂用包装的性能时,要综合考虑安全用械的风险,不仅要考察包装本身的特性还要考虑运输过程对包装造成的影响。
(2)货架寿命。调研中发现,对于货架寿命的验证,生产企业普遍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对于货架寿命验证的内容不了解。工厂用包装作为医疗器械产品的一个组件,在保持医疗器械无菌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对于医疗器械货架寿命的验证,检测项目不仅应包括医疗器械产品自身的性能检测,还应包括包装系统性能的检测,并且在加速老化过程中至少要选择3个检测时间点,采用零点时间性能数据作为检测项目的参照指标。加速老化试验由生产企业自己完成时,企业需要提供加速老化整个试验过程的质量控制文件。
3.2 医院用包装
3.2.1 医院用包装概述
医院用包装是医院对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灭菌时使用的包装[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使用医院用包装的部门。医院中使用的器械、物品等的回收、清洗、消毒、打包、灭菌、储存及发放都是由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完成的,其从事的消毒灭菌工作是参照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3个标准[7-9]来执行的,整个流程完全依靠医院日常的监管和控制,是控制医院内感染、保证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
常见医院用包装的种类包括:平纸、皱纹纸、非织造布、织造布、重复使用的灭菌容器以及组合袋等[10]。
3.2.2 国内外管理现状
从调研中可了解到,目前国外大部分国家已将医院用包装纳入到医疗器械范畴进行监管。国外部分地区医疗器械包装分类情况,见表2。
在我国,卫生部发布的《消毒管理办法》及《消毒产品分类目录》中规定,医院用的带有灭菌标识的包装物是作为消毒产品管理的,必须办理卫生部相关批文方可进入市场。而像皱纹纸及非织造布这样的医用灭菌包裹材料及其他包装物,既不属于消毒产品也不作为医疗器械进行管理,这无形中会给医院的用械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3.2.3 调研发现的问题
本次对医院用包装开展调研的对象包括:一些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的生产企业、医疗器械包装的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以及医疗机构等。调研过程中发现了以下问题。
(1)织造布经过多次洗涤后,纤维絮会大量脱落,极易引发术后炎症、粘连、感染等并发症,而且会严重降低其阻菌性。且经灭菌后,织造布易潮湿及透水,极易滋生细菌,易引发感染等一系列不良反应[11]。
(2)对于非织造布,大多数商家提供给医院的检测报告依据的标准并不是医用级非织造布的标准(YY/T 0698.2-2009)[12],非织造布的阻菌性能并没有出现在检测报告的内容里。而这项性能恰恰是评价其能否保持器械无菌性最重要的指标。
(3)为了满足撕裂度及拉伸强度的要求,医院一般选择相对较厚的非织造布。但是非织造布的好坏并不是由其厚度决定的,厚度越大,透气性反而越差,越容易造成湿包问题,特别是用非织造布做内层包布时湿包现象更为严重。因此,在保证阻菌性及拉伸强度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薄的非织造布,这样既保证了良好的透气性,也会减少湿包现象的发生。
4 总结
经过本次调研工作,我们对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的性能特点及其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了促进医疗器械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更好地开展对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的监督管理工作,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4.1 明确包装的属性认识并纳入监管范畴
4.1.1 工厂用包装属于医疗器械的一部分
工厂用包装作为医疗器械的一个附件或一个组件,与其包装的医疗器械产品组件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医疗器械。
4.1.2 医院用包装应当属于医疗器械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主要负责对重复性使用的闭合或密封后的医疗器械进行灭菌,并对灭菌效果进行监测,但对于医院用包装本身的质量并没有进一步的考察[13-14]。因此,销往医院的包装质量的好坏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医院用械的安全,医院用包装应当作为医疗器械来管理。
4.2 建立包装验证的指导性文件和监督抽查机制
我国尚未将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纳入医疗器械管理范围,在现有的法规体系下,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的技术审评工作。在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的选择、评价等方面建立技术性指导文件,研究包装的理化性能、与产品的适应性、与灭菌方式的适应性等技术要求[15]。在产品注册检验、体系考核、注册审评等相关环节加强器械包装验证、评价的要求及方法,更加科学、系统地评价包装,切实把握产品风险,保障无菌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的有效监管提供依据。对上市及在用产品进行监督抽验工作,切实确保产品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
[1] 万易易,雷秀峰.浅谈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设计与开发[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3,19(3):31-33.
[2] 闫宁.医院用最终灭菌包装标准及质量控制[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2):93-94.
[3] 李元春.医疗器械最终灭菌包装的标准和适应性研究[J].首都医药,2008,(8):9-10.
[4] ISO 11607-1:2006,Packaging for terminally sterilized medical devices-Part 1:Requirements for materials,sterile barrier systems and packaging systems[S].
[5] ISO 11607-2:2006,Packaging for terminally sterilized medical devices-Part 2:Validation requirements for forming,sealing and assembly processes[S].
[6] 张天荣.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集中清洗消毒实施对策[J].医学信息,2014,(1):35.
[7] WS 310.1-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S].
[8] WS 310.2-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S].
[9] WS 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S].
[10] 扈玥,温丽红,宋瑾.纸塑包装无菌物品改进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0):5000-5001.
[11] 姜丽芳,陈立平.我院供应室无菌包装材料的改进和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4):568-570.
[12] YY/T 0698.2-2009,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 第2部分:灭菌包裹材料 要求和试验方法[S].
[13] 潘燕嫦.试论消毒供应中心感染控制与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3,(10):145.
[14] 李理,王飞,李刚荣.消毒供应追溯管理系统在医院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5):78-80.
[15] 裴晓辉.最终灭菌医疗器械包装材料的选择[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17(8):14-15,34.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Supervision of Packaging for Terminally Sterilized Medical Devices
LIU Yi, WANG Hui-ru, WANG Zheng-qi, NIU Yu-qian, ZHANG Yu-chen
Beijing Institute of Medical Device Testing, Beijing 101111, China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packaging for terminally sterilized medical devices, then conducts in-depth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and supervision situation of the packing as well as relevant standards in domestic and overseas. Finall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oblems found in the investigation, then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better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the packaging.
packaging for terminally sterilized medical devices; factory packaging; hospital packaging;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TB489
A
10.3969/j.issn.1674-1633.2014.11.023
1674-1633(2014)11-0075-03
2014-05-15
作者邮箱:niuyuqian@bimt.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