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36例心肺复苏结果分析与体会

2014-01-31董秀利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纤颤心律心肺

董秀利

心搏骤停是急诊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及时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抢救成功的关键。CPR的初级目标是自主循环的建立,而次级是尽量减少神经系统损伤,终极目标是提高患者的出院成活率,并提高其生存质量[1]。现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本院2004年11月至2012年10月急诊科接诊和院前出诊急救的136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复苏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36例患者均有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心电图示心室纤颤、无脉电活动、心室停搏的情况。其中男性104例,女性32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67岁;心搏骤停发生地点为急诊室12例、救护车内4例、院外120例;原发病因包括心血管疾病86例、呼吸系统疾病10例、不明原因13例、一氧化碳中毒10例、药物中毒7例、外科创伤6例、溺水2例、电击伤2例。

1.2 复苏方法 2004年11月至2010年10月的94例患者参照2005国际CPR指南推荐的方法进行CPR,初步确认心搏骤停后,立即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100次/分,按压/通气比为15∶2;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42例患者参照2010国际CPR指南推荐的方法,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一旦确认心搏骤停,立即开始胸外按压(100次/分),打开气道,人工呼吸,单人复苏按压/通气比为30∶2;所有患者均行气管内插管连接呼吸机或气囊面罩辅助呼吸,室颤患者复苏的同时予以电除颤,能量选择双向波200 J,基础生命支持阶段只除颤1次,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合理使用肾上腺素、多巴胺、呼吸兴奋剂等复苏药物。

1.3 入院和出院生存标准 心跳呼吸停止者经CPR出现自主循环(包括窦性心律、结性心律,有血压)为入院生存;生命体征平稳达到出院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率的比较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从出现呼吸心跳停搏到开始CPR的时间≤8分钟为界,分为早期复苏组(33例)和晚期复苏组(103例)。早期组入院生存12例(36.4%),出院生存3例(9.1%);晚期组入院生存3例(2.9%),出院生存1例(1.0%)。两组入院生存率(P=1.91 ×10-6,P <0.05),两组出院生存率比较(P=0.04,P <0.05),两组入院生存率和出院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早期复苏成功者中冠心病4例、急性心肌梗塞3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溺水1例、药物中毒1例、过敏性休克1例、一氧化碳中毒1例;晚期复苏成功者中电击伤1例、一氧化碳中毒1例、溺水1例;停搏发生在院内急诊室和救护车上的复苏成功7例,发生于院外其他场所者复苏成功的8例,停搏发生在急诊室及救护车内者复苏成功率(43.8%)高于院外其他场所(6.7%);所有复苏成功组心电图显示14例为室颤,1例为电机械分离。

3 讨 论

本组早期复苏组33例患者中,入院生存率为36.4%,出院生存率为9.1%,晚期复苏组入院生存率为2.9%,出院生存率为1.0%。两组入院生存率和出院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心跳、呼吸骤停后CPR开始的时间对预后至关重要。有效复苏时间越早,成功率越高。因此,一旦确认呼吸心跳停搏,第一时间进行CPR,可为患者赢得生存的机会。同时,应加强“120”急救知识在社区的普及宣教,使全民熟悉徒手CPR的技术,从而提高心跳骤停的社区急救成功率。

心跳停搏发生的地点也会影响到复苏的结果,本组资料中发生在院内急诊室和救护车上的共16例,复苏成功率为43.8%,远高于发生于院外其他场所者(6.7%)。这与实施CPR的人员有着密切的关系。有资料显示,被实施正确CPR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和长期生存率均明显高于被不正确实施CPR者[2]。急救专业人员作为第一目击者,能够较早地识别心跳骤停,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正确合理地调整CPR的顺序,其实施CPR的及时性、有效性均高于非专业人员。

本组资料显示病因因素对复苏结果有影响。在复苏成功者中,2例溺水患者由于低体温的保护作用,大大提高了复苏的成功率。与2010版指南中提到的亚低温治疗被证明能改善昏迷成人院外心室纤颤型心跳骤停患者的预后相一致。实践已经证明低温疗法在心肺脑复苏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3]。一氧化碳中毒及电击伤患者只要没有严重的心肌损伤,预后较好;药物中毒者多系年轻患者,大多没有基础病,只要发现及时,抢救的成功率及预后较好;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基础疾病者,复苏的成功率较低。

另外心跳骤停时的心律对复苏结果有影响。本组资料心电图显示心室纤颤者复苏的成功率高于心室静止和电机械分离者,因为心室静止和电机械分离往往是严重病症的终末心律,而心室纤颤是心跳骤停前的心律失常,如果能够及时除颤就有复苏的希望。有资料显示,室颤1分钟内除颤,复苏率达到98%,5分钟为50%,超过12分钟则复苏成功率降至2%[4]。本组14例心室纤颤者全部复苏成功。

总之,任何条件下的CPR都是一个连续的生命链,都离不开呼吸的支持、复苏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及复苏后的多学科合作。本组资料在这些方面均按照指南要求执行,未显示其特异性。资料结果显示,影响复苏结果的因素为:CPR开始的时间、心跳骤停发生的场所即第一目击者CPR的技术、心跳骤停的病因以及停搏时的心律。此结果与急诊科心跳停搏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心跳停搏时心律、心跳停搏绝对时间、电击、肾上腺素累积剂量;急诊科心跳停搏患者生存入院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心跳停搏绝对时间、肾上腺素累积剂量、心跳停搏时心律[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1] 李春盛.关注心肺复苏术的若干问题[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2):67-68.

[2] Van Hoeyweghen R J,Bossaert L L,Mullie A,et al.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bystander CPR [J].Resuscitation,1993,26(1):47-52.

[3] 宿志宇,李春盛.低温疗法在心肺脑复苏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2):119-121.

[4] 秦立红,孙东兴,董广苏,等.476例心肺复苏患者的回顾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12):764.

[5] 张 豪,梁 实,陈 清,等.影响急诊科心肺复苏效果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10):617-620.

猜你喜欢

纤颤心律心肺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房性自主心律连续夺获窦性心律的散点图特征分析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电散点图技术在诊断室性并行心律中的应用价值
联合运用3种心电散点图快速解析特殊复杂心律失常
和肽素在快速心房纤颤中的临床研究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远程磁导航指导下加强肺静脉前庭消融策略治疗心房纤颤有效性研究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