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地震医疗救援实践对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的启示
2014-01-31于宝国张永忠樊毫军
于宝国,白 松,张永忠,丁 辉,樊毫军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医疗救援队作为首批国家卫生应急队伍之一,经武警总部批准,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指示,迅速抽组队员,携带急救装备赶赴灾区,执行医疗救援任务。在医疗救援实践中,不仅进一步检验了队伍的紧急救治能力,也为今后武警部队如何加强卫生应急力量建设,完善军地应急协作机制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1 雅安地震救援
1.1 快速响应 2013年4月20日,从新闻媒体得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的信息后,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立即启动地震灾害应急预案,情报组、指挥组、物资组、联络组等快速反应,分头展开工作。
情报组迅速利用自主研发的“地震人员伤亡预测信息平台”预测灾区伤亡人数,供指挥组和国家卫计委参考,并实时收集地震灾区人员伤亡、地理气候、道路交通、救援进展等信息。指挥组立即进行灾情研判,并根据预案,迅速抽组并集结22名先遣队员组成紧急医疗救援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等待命令,随时出发;车载医院与方舱医院救援队迅速检查车辆状况、清点应急物资进入二级战备状态,确保遇有出队任务,快速集结出发。物资组迅速从战救物资库房模块化筹措海事卫星电话、便携式急救背囊、清创背囊、诊疗背囊、个人生活背囊和急救医疗设备、药品及耗材。联络组迅速与天津、北京航空公司协调航班,并与国家卫计委应急办、总部后勤部卫生部、武警四川总队、四川省卫生厅、成都仓库等单位密切沟通,上传下达。经各工作小组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仅用2小时就完成了出发前所有准备工作。
接到武警总部正式出队命令后,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医疗救援队于当日16时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起飞,18:30抵达四川成都,并迅速按照四川省卫生厅前指指示,赶赴雅安市人民医院开展联合救治工作。该医疗救援队是地震发生10小时后,除四川、重庆地区的救援队外,第一支到达雅安灾区的国家级紧急医疗救援队。
1.2 开展工作 根据四川省雅安市地域特点及地震灾害医学救援规律,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充分发挥医学院校优势,迅速抽组了组织管理、急救医学、救援医学、骨科、普外科、神经外科、护理、药学、卫生防疫、心理、信息工程等专业的22名队员组成紧急医疗救援队,克服了长途跋涉、连续机动、昼夜工作、后勤保障不足等重重困难,先后在灾情最为严重的雅安市、芦山县、灵关镇、宝兴县城积极开展了现场救治、医疗巡诊、卫生防疫、心理疏导、健康宣教等工作。
在近10天的医疗救援实践中,累计徒步行军700余公里;协助雅安市人民医院治疗175人;巡诊救治灾区群众2871人次,其中重伤病员26人,外科清创手术20人次,后送县医院3人;巡诊部队官兵985人次,诊治311人次;进行心理疏导462人次,开展健康教育22场次;采集水样及食品样本64份次,协助国家卫生部对5个乡进行卫生防疫,发放宣传单1167份,发放药品1300余盒。队员们顽强拼搏、连续作战的作风和坚韧不拔、攻坚克难的意志受到了灾区群众的高度赞扬和四川省卫生厅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高度肯定。
2 启 示
近年来,国内外各种较大规模的灾害事故频繁发生,并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新的灾害医学救援形势,如何进一步加强军队和地方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本单位医疗救援队伍建设及执行“4·20”雅安地震医疗救援任务的实践,对如何进一步完善地方与部队应急协作机制和加强卫生应急队伍自身建设进行了归纳分析。
2.1 完善应急协作机制,提高军地协同处置能力
为有效贯彻落实2011年国家卫生部和武警部队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卫生部门武警部队卫生应急协作机制〉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发挥武警卫勤力量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中的作用,应整合军地卫生资源,建立完善的地方卫生部门和武警部队应急协作机制[1,2]。如何建立完善的地方卫生部门和武警部队应急协作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1 完善的协调联动机制 建立完善的协调联动机制,如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需要动用武警卫勤力量时,按照规定和权限报批与派遣,紧急情况下,可先派出支援力量,边处置边上报;武警部队需要地方卫生部门予以工作指导和技术支援时,由武警总队后勤部协调省卫生厅办理;共同执行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任务时,双方应联合成立卫生应急协调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组织卫生应急工作等。
2.1.2 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 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如双方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并指定一名联络员,明确通报方式和内容,确保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双方要逐步实现卫生应急指挥系统的互联互通,保证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的指挥联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任务中,双方要相互通报队伍准备、行动、现场情况等信息。
2.1.3 完善的技术协作机制 建立完善的技术协作机制,如双方卫生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共同参与组成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库,为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和人力资源;双方开展定期会商、专家指导、预案衔接、科研协作等技术协作,促进卫生应急体系科学发展;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中,双方密切配合,相互提供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支援,共同做好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2.1.4 完善的培训交流机制 建立完善的培训交流机制,如双方卫生应急队伍教学资源共享,设立区域化培训演练中心,联合开展卫生应急队伍培训、演练,提高双方协同处置能力;双方定期组织卫生应急工作交流活动,总结卫生应急工作开展情况,不断深化合作,提高共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2 加强队伍自身建设,提高卫生应急队伍专业水平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之所以能在雅安地震发生后做到快速响应,得益于其近年来持之以恒地抓医疗救援队伍建设[3,4]。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 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 科学、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是卫生部门有效提高卫生应急队伍应急保障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卫生应急队伍的快速响应能力,各卫生部门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和任务需求,及时制定出种类齐全、要素完整、可操作性强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来指导卫生应急处置工作。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目前已制定了由抢险救灾类、处突反恐类、公共安全类和辅助方案等4大类26种专项预案组成的较为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用于指导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2.2.2 科学的人员抽组模式 通常卫生应急管理人员、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和技术保障人员等是构成各级卫生应急队伍的主体,抽组人员素质及业务能力的高低决定了队伍的水平,甚至关系到整个卫生应急处置工作的成败。因此,各卫生部门在人员抽组时,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明确队员选入及退队标准,将思想政治过硬,纪律作风好,业务技术精,专业、年龄、性别等适合的骨干医务人员选拔到队伍中来,并合理编组,有效促进队伍卫生应急救援能力的生成。
2.2.3 配套的应急装备体系 设备、器材、药品、耗材等应急物资装备是卫生应急队伍顺利完成各项卫生应急处置任务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因此,为确保卫生应急队伍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救治能力的正常发挥,各卫生部门平时应注重加强应急物资装备体系建设,有条件的应建设专门的现代化应急物资储备库,制订合理的应急物资采购计划,畅通供应渠道,并借助物资自动识别系统、电子射频标签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应急物资装备模块化放置和动态化管理,以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在满足任务需求的同时又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医疗救援队作为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和武警部队卫勤战略支援保障力量,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卫生应急队伍的应急装备体系建设工作,已形成了背囊化装备、箱组化装备、帐篷医院装备、车载医院装备和方舱医院装备相结合的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基本实现了“小型装备便携化、常规装备模块化、大型装备机动化”的建设目标,为顺利承担并完成上级赋予的各种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救援任务奠定了物质基础。
2.2.4 经常性专业培训与演练 加强卫生应急队伍经常性的专业化培训与应急演练工作,是提高队伍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为有效促进卫生应急队伍突发事件卫生应急能力生成,各卫生部门应从实战需求出发,将日常医疗工作与培训演练相结合,制订详细、可行的年度培训演练计划,并通过不断规范培训演练内容,完善培训演练机制,加大对现有卫生人员的培训演练力度,以提高队伍整体业务素质和卫生应急处置水平。在队伍培训与演练方式上,可采取“共同科目集中训、专业科目在岗训、勤务科目分批训”的组训方式[5],妥善解决各单位普遍面临的“工训矛盾突出,组训难度大”的实际问题;同时,落实好“单项演习要及时、组合演习要实时、综合演习要不时”的应急演练基本要求,通过演练达到既检验培训效果,又提高队伍内部各组之间及与其它队伍之间的密切协同能力。
[1] 贾斯全,尹 毅,贾维广.武警北京总队北京市卫生局隆重举行首都卫生应急协作机制启动仪式[J].武警医学,2012,23(5):459.
[2] 李 欣.卫生厅与武警总队建立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协作机制[N/OL].中国网,(2012-04-06)[2014-01-19].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2-04/06/content_13609865.htm.
[3] 韩慧娟,侯世科,于宝国.部队医院卫勤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研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3,8(5):446-448.
[4] 郑静晨,侯世科,樊毫军.灾害救援医学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
[5] 武周炜,张瑞军.附属医院机动卫勤力量岗位练兵方法[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6):561-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