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CT影像分析

2014-01-30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8期
关键词:脂肪性脾脏酒精性

张 一

绥化市第一医院,黑龙江 绥化 152000

医学影像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CT影像分析

张 一

绥化市第一医院,黑龙江 绥化 152000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CT诊断价值。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CT检查;影像表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表现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大多无症状,或仅有乏力、右上腹不适,严重者有黄疸、右上腹隐痛、恶心、呕吐。体检肝脏轻度肿大,可有触痛,少数脾大和暂时性蜘蛛痣及门静脉高压。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患者28例CT检查影像表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2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27~63岁,平均45岁,符合NASH的诊断标准[2],病程1~19年,平均8年,其中轻度10例,中度11例,重度8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血脂异常。

1.2 方法

对于单层CT设备,层厚不应超过5 mm,特别是在肥胖者,可以使用1.5 mm的螺距来实现足够的扫描范围。采用25%~50%的重叠进行图像重建,有助于发现肝内的小病灶。如果需要进行三维血管重建,可以采用3 mm层厚、1.5~2.0 mm的螺距进行肝脏的多期相扫描。重叠重建可以提高三维影像的图像质量。采用同样的原始数据可以重建为薄层图像,以降低部分容积效应;也可以重建为厚层图像,以减小图像噪声。对于4层CT设备,常规肝脏检查建议采用4×2.5 mm的检测器设置;多期相扫描需要进行高质量的三维重组时,可以采用4× 1 mm~4×1.25 mm的检测器设备。对于16层CT设备,常规检查采用16×1.25 mm的检测器设置,而肿瘤分期或术前评估时可以采用16×0.625 mm~16×0.75 mm的检测器设置。对于64层CT设备,所有检查都可以采用0.6~0.625 mm的检测器设置,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重建为不同的层厚。

2 结果

正常情况下肝CT平均为50 HU,稍高于脾脏(42 HU)。由于脾的CT值较恒定,因此常以肝与脾比值评判肝密度正常与否。以肝脾比值<1作为诊断脂肪肝的标准。当肝实质密度下降与血液密度相近时,可致CT像上肝内血管影模糊不清或不显示,此为脂肪肝的特征性CT变化。增强CT图像上肝内血管显示清晰,血管可变细变窄,但无推移、包绕现象,有助于鉴别肝癌与脂肪肝内的灶性非累区[2]。CT的局限性脂肪肝的特征有助于与肿瘤相鉴别。局限性脂肪肝的分布呈节段或楔状,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不能使肝脏外形改变而出现局部隆起。受浸润区的血管仍存在,无血管的中断扭曲现象。经过降脂或改善营养治疗,几天后CT复查,肝脏脂肪浸润可改善。

2.1 密度改变

脂肪肝累及的部位密度降低,一般较均匀,密度(CT值)的高低与脂肪的沉积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即肝细胞内脂肪含量越高,CT值越低,严重病例呈明显负值。CT诊断脂肪肝的标准一般参照脾脏的CT值,正常人不同个体的肝CT值可有较大差异,但总是高于脾脏的CT值,肝脏的CT值平均50 Hu,脾脏CT值平均42 Hu,相差5~10 Hu,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且脾脏的CT值相对恒定。如果肝脏的CT值低于脾(肝脾CT值之比小于1)即可诊断为脂肪肝。两者的比值可作为衡量脂肪肝程度的参考标准或作为随访疗效的依据。

2.2 肝内血管影的改变

正常肝实质密度明显高于血管密度,因此肝CT平扫图像肝内血管呈略低密度,肝静脉和门静脉的主要分支清晰可辨。当肝实质密度普遍下降并与血液密度接近时,两者的密度差异缩小或消失,肝内血管影变得模糊不清或不能显示。严重脂肪肝CT平扫显示,肝脏呈弥漫性低密度,血管影呈相对高密度,如同增强后的CT表现[3]。

2.3 增强表现

脂肪肝的增强特征与正常肝脏一致,但仍保持着相对低密度,即同样低于增强后的脾脏,而肝内血管的显影特别清晰。

2.4 局灶型

脂肪浸润可累及肝的一段、一叶或两个以上的段或叶,可呈单发或多发的小片状分布:(1)局灶型脂肪浸润一叶、段或亚段,单发片状低密度;(2)正常肝岛,在脂肪肝的基础上以及周围低密度灶的衬托下呈相对的高密度区,边缘清晰,呈圆形、条形或不规则形,CT值在正常肝组织的范围内,以左叶内侧段最常见,通常位于胆囊窝附近。

2.5 弥漫型

弥漫型脂肪浸润累及整个肝脏,但每个叶或段的受累程度可以不一致。

3 讨论

肝内病变的发现,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病变本身的特点、对比增强技术和扫描期相。但是除上述因素外,影像采集的技术参数对于发现病灶也非常重要。部分容积效应和图像噪声,都会影响小病灶的检出。通过减小层厚和重叠重建间隔,可以降低部分容积效应;但是薄层扫描会增加图像噪声,从而影响病变的检出。

[1]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161-163.

[2]范建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策略[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3,11(2):111-111.

[3]范建高,丁小东,曾悦.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美国肝脏病学会专题研讨会纪要[J]. 肝脏,2003,8(2):59-61.

CT Image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ZHANG Yi The 1st Hospital in Suihua City,Suihua Heilongjiang 152000,China

ObjectiveThe CT diagnosis value of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NAFL) to be investigated.MethodsAnalyzing CT image data selected from 2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NAFL) who are treated in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2014.ResultCT scan shows that the density is reduced in diffuse liver with ≤1 value.The fatty liver is taken as mild with density value less than 1 but more than 0.7;And the fatty liver is taken as moderate with density value less than 0.7 but more than 0.5.And the fatty liver is taken as severe with density value less than 0.5.Focal fatty infiltration could involve some parts,a leaf or two or more sections of a liver,which can be in single or multiple small patchy distributions.Diffuse fatty infiltration could involve the whole liver,but involvement degree of each lobe or segment can be inconsistent.ConclusionCT examination is beneficial for mos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to be diagnose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CT examination,Image demonstration

R575

B

1674-9316(2014)08-0123-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4.08.062

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患者28例CT影像表现分析。

结果CT平扫表现为弥漫性肝脏密度减低,肝脾CT比值≤1。弥漫性肝脏密度减低,肝脾CT比值≤1,但大于0.7者为轻度;肝脾CT比值≤0.7但大于0.5者为中度;肝脾CT比值≤0.5者为重度。局灶型脂肪浸润可累及肝的一段、一叶或两个以上的段或叶,可呈单发或多发的小片状分布。弥漫型脂肪浸润累及整个肝脏,但每个叶或段的受累程度可以不一致。

结论CT检查有助于明确绝大多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

猜你喜欢

脂肪性脾脏酒精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pi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胰岛素抵抗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的作用及荷丹片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治疗效果
脾脏也会出现钙化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脾脏肿瘤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脾脏淋巴瘤的CT诊断价值